平凡的背后是非凡——《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读后感1.0

李粤

<h3>  2020的寒假很特殊,疫情的点点滴滴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延长的假期给了人们静下心去反思工作与生活的机会。于是,我拿起了《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来读,这是我读的关于“新基础教育”理论书籍的第四本书,每一个字依旧那么专业有力,那么脚踏实地。 在封面顶部,“生命•实践”这四个字用充满朝气的绿色特别标注着,绿色象征着希望,在这个被病毒笼罩、被恐慌包围的节点下似乎更彰显出生命的意义。除此之外,出版社还在封面单独标注了此书的三个重点:一、揭示班级日常生活的独特与内涵;二、呈现学生在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力量与灵性;三、阐述班级日常生活重建实现学生发展的机制与结构。坦白说,作为一线班主任的我,看到这三句话,头脑中也是一知半解,但这就是“专业”的吸引力吧! 第一章《导言:班级日常生活的特点》分为概念界定、立场明晰、方法综合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概念界定”分别介绍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及国外教育学研究领域中关于日常生活的研究并重点阐述了“新基础教育”理念引领下关于学生班级日常生活的研究成果。作者的观点很明确,也足以让读者深思。班级是什么?班级日常生活是什么?我自问却不敢有十足把握地自答。关于班级,作者认为“班级”是一个行政单位,是学校的细胞性组织,更是学生生活与发展的空间。而班级日常生活则是指每一天发生在“班级”内的交往关系,每一周的实践活动,每一年的生命体验,是发生在“班级”内的点点滴滴。然而,“日常生活固然有其顽固的习惯性重复性保守性这些普遍平常的特征,但同时也具有超常的惊人的动力论与瞬间式的无限的创造能量。”是啊,正如作者所言班级是生活与发展的空间。何谓生活的空间?就是一个班级创造日常的空间。何谓发展的空间?就是一个班级不断突破自我的空间。 结合专业的理论知识,我思索着自己的班级工作,不知不觉也有了新的理解与感受。2018年9月,第一次和43位孩子组成了一个“班级”。和孩子们相遇一年半的时光里,我们共处的时间将近四分之三,我们每天一起上课、下课、做眼保健操、去食堂吃饭,学生完成作业,老师批改作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着我们习以为常的、普普通通的日子。但此刻的我明白了,那些重复着的平凡的日子里的我们其实也在不停地进步着、成长着,创造着属于自己的“非凡”。比如孩子们在运动会中实现自我突破了,抽屉总是乱糟糟的孩子会主动帮忙整理教室了,羞怯不敢表达自己的女孩会来主动问问题了等等。这些小小的、不易被发现的都是属于我们的“独特”。因为,平凡的背后是非凡。 第一章中菲利普•杰克森的话让我印象深刻,“研究者的使命之一,在于发现平常乃至平庸中的神奇”。老师作为学生班级生活的研究者,只有拥有一双不断发现的眼睛,才有可能挖掘到班级日常生活的独特之处,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正向发展。<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