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今天就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了!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p><p>元宵节有两个最古老的习俗,那就是吃元宵和看花灯。但是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两个习俗吗?在这个欢快的日子里,就让我们一边吃着香甜软糯的元宵,一边了解一下元宵节的故事吧!</p> <p>“论”由来</p><p>《元宵节的故事》</p><p>东方朔是我国古代汉武帝时期的官员。</p><p>他很有学问,头脑也非常灵活。</p> <p>有一年腊月,东方朔在御花园里游玩,</p><p>发现一个宫女正在井边伤心地哭。</p><p>东方朔赶紧跑过去,</p><p>问她为什么这么难过。</p> <p>这个宫女叫元宵。</p><p>她来到皇宫好几年了,非常思念家人,</p><p>但又不能回家,真觉得生不如死。</p><p>东方朔安慰她:</p><p>“姑娘,别难过了,我想办法让你见到家人。”</p> <p>东方朔来到元宵姑娘家中,</p><p>对元宵的家人说:</p><p>“我有个主意,能让元宵和你们团聚。”</p><p>他仔细嘱咐元宵的妹妹,告诉她应该怎么做。</p> <p>随后,东方朔打扮成一个算命先生,</p><p>来到街头:“我夜观天象,京城要有一场大火灾!”</p><p>老百姓纷纷求他化解灾难。</p><p>东方朔说:“正月十三,有人骑黑驴,穿红衣,从南边过来,那就是火神君。大家要跪在路边苦苦求他,全城才能得救。”</p> <p>老百姓照东方朔的话去做。</p><p>天快黑的时候,</p><p>火神君真的穿着红衣,</p><p>从南边骑驴而来。</p> <p>大家跪在路边向火神君求情。</p><p>火神君扔下一封信,说:</p><p>“火烧京城是玉皇大帝的旨意!你们把这封信送到皇宫,交给皇帝,或许能免去这场灾难。”</p> <p>有人拾起信,连夜送进了皇宫。</p> <p>信上写着:</p><p>“正月十六,火烧皇宫;要想消灾,汤圆花灯。”</p><p>皇帝不明白是怎么回事,</p><p>请来东方朔给他出主意。</p> <p>东方朔听了事情经过,对皇帝说:</p><p>“听说火神君爱吃汤圆。正月十五那天,多让百姓做汤圆、扎花灯,求玉皇大帝和火神君不要降灾。”</p> <p>皇帝听了,</p><p>立刻让人传令:</p><p>不管宫里宫外,</p><p>大家都要多做汤圆,</p><p>多扎花灯。</p> <p>元宵姑娘是做汤圆的能手。</p><p>东方朔嘱咐她,</p><p>让她扎一盏大大的花灯,</p><p>写上自己的名字,</p><p>字要写得大大的,</p><p>让人一眼看得见。</p> <p>正月十五这天,</p><p>皇帝用元宵姑娘做的汤圆,</p><p>供在火神君的画像前,</p><p>求神仙保佑百姓平安。</p> <p>到了晚上,全城百姓都上街看花灯。</p><p>元宵提着自己扎的花灯,也走在人群里。</p> <p>元宵的妹妹搀扶着爸爸妈妈,</p><p>也来到街上看花灯。</p><p>她走着走着,</p><p>忽然看见远处有一盏大花灯,</p><p>上面写着姐姐的名字。</p> <p>妹妹大声喊:</p><p>“元宵姐姐!元宵姐姐!”</p><p>元宵听见喊声, 连忙跑过来。</p><p>见到日夜思念的亲人,元宵激动得哭了起来。</p> <p>一家人都很感激东方朔。</p><p>妹妹说:“东方先生的主意真好,让我装扮成火神君,咱们才能全家团聚!”</p> <p>百姓闹了一夜花灯,京城平安无事。</p><p>皇帝十分高兴,下令第二年正月十五照样做汤圆,</p><p>扎花灯,庆贺太平。</p> <p>这个风俗一年一年传下来。</p><p>因为正月十五上供的汤圆是元宵姑娘做的,</p><p>所以汤圆从此也叫“元宵”,</p><p>正月十五就叫做“元宵节”。</p> <p>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习俗也传了下来,</p><p>人们在这一天展花灯,猜灯谜。</p><p>所以,元宵节也叫“灯节”。</p> <p>故事小问答:</p><p>1.小朋友!故事讲完了,你能讲一讲故事中的传说吗?</p><p>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元宵节的故事传说?</p> <p>听完了故事,我们知道了元宵节的由来以及元宵节的习俗其中有一项习俗就是: 做汤圆,吃汤圆!</p><p>那我们伸出小手一起学习怎样“做”软糯可口的汤圆吧~</p><p>小班的小可爱们也可以把你们做好的小汤圆通过手工或绘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呦~</p> <p>软糯可口的汤圆吃进了圆鼓鼓的小肚子里,特殊时期我们不能出门放花灯,赏明月。我们就在家里通过手指游戏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起来~</p> <p>赏花灯,猜灯谜,逛庙会,让我们一起玩转传统民间游戏吧~</p><p>《扎花灯》</p><p>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於汉朝初年,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藉著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徵彩龙兆祥,民富国强。</p><p>元宵佳节我们来自己动手制作一份满载祝福的花灯吧~</p> <p>《中国风灯笼》</p><p>说到中国风灯笼,你首先想到的是不是红色的、圆圆的灯笼呢?剪刀、胶水、红色纸张、黄色纸张等就能做起来。</p><p>准备纸筒、色卡纸、彩笔、铅笔、双面胶、红</p><p>绳、红颜料。</p> <p>将红色卡纸裁剪成两头尖中间宽的叶片形,长度是纸简高度的2倍。</p> <p>黄色卡纸剪裁成条状和穗状,在条状卡纸上用彩笔画出简单的花纹。</p> <p>纸筒用颜料涂上红色,颜色干透之后用双面胶在上下两端各贴一圈。</p> <p>将剪裁好的红色卡纸两端向外折叠一下,贴在双面胶上,中间部分自然拱起。</p> <p>卡纸的间隔把握好,依次贴上一圈,灯笼的基本形态就出来了。</p> <p>灯笼的底端用双面胶先贴一圈穗状卡纸,再贴一条画好的花边。</p> <p>灯笼顶端贴一圈花边之后,用铅笔钻两个孔,穿入红绳就可以悬挂了。</p> <p>除了传统的圆形纸质灯笼,聪慧勤劳的中国人还制作了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灯笼,小朋友可以选择喜欢的灯笼进行制作~</p> <p>《套圈》</p><p>套圈是我国民间民俗游戏的一种。手持特定的圆圈型东西,站在指定的位置,扔出去,套中物品即可免费获得此物品。</p><p>活动目标:</p><p>1、能看准物体抛扔,提高目测及手眼协调的能力。</p><p>2、喜欢民间游戏,体验民间游戏的快乐。</p> <p>《猜灯谜》</p><p>元宵节,中国汉族民间有“观灯猜谜”的习俗。民俗专家介绍说,猜灯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猜灯谜自南宋起开始流行,至今不衰。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猜一猜吧!</p> <p>明又明,亮又亮,一团火球挂天上,冬天呆的时间短,夏天呆的时间长。(打一自然现象)【谜底】太阳</p><p>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水里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谜底】雨</p><p>叮铃铃,叮铃铃,一头说话一头听。俩人不见面,说话听得清。(打一物)【谜底】电话</p><p>四四方方一块布,嘴和鼻子都盖住, 两根带子耳上挂,不怕风沙不怕土。(打一物)【谜底】口罩</p><p>平又平,亮又亮,平平亮亮桌上放。它会告诉你,脸上脏不脏。(打一用具)【谜底】镜子</p><p>我的身体细又长,头长白毛身上光。从来就爱讲卫生,天天嘴里走两趟。(打一用具)【谜底】牙刷</p> <p>传统的元宵佳节,满载着人们追求团圆和美满的愿望。“欢聚一堂闹元宵”是记忆中元宵应有的模样。而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当下,我们积极响应“不串门、不集会、不聚餐”的号召,纸薄情深,共同战疫,从我做起!</p> <p>值此元宵佳节,祝小朋友👧👦,大朋友👪元宵节快乐!心圆梦圆,阖家团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