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使疫情前线的医护人员更好的服务患者、安抚患者积极配合进行治疗,2月6日,三亚中心医院与三亚市社会心理技术指导中心共同邀请并配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创伤学组组员、香港注册临床心理学家、临床心理学博士陈维樑录制了《疫情下如何安抚患者的情绪》主题讲座视频。当日下午七点半,由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将讲座视频发送至讲座群内共大家观看。2月7日上午十点,邀请群成员与陈维樑博士进行提问互动。本次讲座由指导中心执行副主任王配配进行主持,共有485名琼南地区医护人员参与倾听此次讲座。讲座主要讲授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肆流行的不安、不确定的时刻之下如何帮助患者稳定他们自己的情绪状态从而更有利于治疗。</h3> 陈维樑博士首先讲到,在极端情况下,我们一般会有两种极端的应急状态,一种是向外宣泄,主要表现为恐惧、悲愤、过度挑剔,对死亡及健康过度焦虑反应,攻击性的伤害别人等等;一种是向内宣泄,主要表现为逃避、退缩、过度抑郁或自残自杀。针对这两种状态,陈博士提出了四个安抚方向,分别为提升主控感、联系感、安全感以及自身能力感。其中,提升自身能力感可以为提升主控感、联系感和安全感提供帮助。 陈博士提出,提升主控感可以通过四种途径达到:1、提供有事实和正能量的资讯给患者;2、给予患者及时有用的心理教育,比如让他讲出自己最怕的情况是什么,针对这种情况给予建议帮助;3、在治疗过程中给予选择性,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更有主控性;4、教给患者自我安抚的方法。<br> 对于如何提升联系感,陈维樑博士指出下列四种方法:1、适量地聆听并进行共情的陪伴,给予他所需要的言语安慰;2、对患者保持谅解和接纳的态度;3、和患者建立有效的界限,防止被患者的消极情绪过多的影响,情绪过载产生厌恶情绪;4、给家人做演示,沟通说明自己如何尊重对方表达对方的感受,对方感觉自己被理解的时候也会平静下来。<br> 对于如何提升安全感,陈维樑博士指出四种方式:1、增加身体和情绪的安全感,比如改善环境;2、从身体开始体验安全感,比如深呼吸等;3、从情绪层面深化安全感,比如进行同理心的对话;4、利用想象扩大安全感,比如让患者想象自己曾经到过的熟悉、有安全感的地方,会让患者感觉更踏实、更安全。<br> 对于如何提升自身能力感,也可以通过四种方式:1、探索联结社会资源和服务,比如帮患者找一些学习资源等一些对他有帮助的事物;2、鼓励患者进行学习,让患者分享他过去的经验等等;3、通过玩耍,比如下棋、跳舞等,增加自身正能量;4、通过社交媒体与外界联系,比如浏览正面的网站和好朋友聊天等等。 <h3> 在互动提问过程中,群友们多次积极提问,提出了诸如:在疫情严重的情况下,自己太过紧张焦躁该怎么办?如何在不能过多交流的情况下给予对方安全感?对持续寻求关注的患者应该如何交流?患者如果离世,该如何安抚他的家人?等等的问题。讲座最后,陈博士为大家介绍推荐了一些有关哀伤治疗方面的书籍,鼓励大家进行学习,并叮嘱大家在工作中一定要保护好自己。<br> 此次讲座,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在疫情之下如何安抚患者情绪的具体可操作性方法,这有利于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顺利战胜病魔、尽早康复出院,同时为三亚市、海南省乃至中国早日战胜新冠肺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h3>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