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那座江城(三)

杨学辉

<h3> 武汉,让我岁月无殇。</h3><h3> 我的世界,劫后余生。1992年,在刚刚结束高考,42岁的父亲就离开了我们,那是我青葱岁月中的第一次人生劫难。那一年没有考上,在母亲的泪水浸泡和思亲的痛苦中,我复读一年之后,才迈进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大门。</h3><h3> 刚抵汉入学的日子,没有任何的欣喜和期望,“痛苦、贫穷、自卑”是我带到武汉的全部,也是我给未曾谋面同学的“见面礼”和第一印象,还有对这个城市的陌生。<br></h3> <h3> 万没想到,武汉的生活在我面前渐次铺开了新的画卷,慢慢地拂去了我心灵天空上的雾霾。</h3><h3> 同学们一起去爬南望山,感受江南山川的沉稳与包容;一起泛舟东湖,体会江南小桥流水的灵性与清丽;一起赏武大樱花,去解“乡情莫问天边月,自有樱花胜洛阳”的乡愁;一起去湖边钓鱼、剥虾、野炊,吃臭豆腐,掰菱角,吸螺肉,包饺子;一起伏案作业,写家书……</h3><h3> 在“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的江南,在江城武汉,换了环境,也换了心境。渐渐地淡去了痛苦,暂时远去了忧伤。也是在那个时期,我和母亲频繁往来家书,我用幼稚的笔酸腐地向她去炫江南的风土人情,我的变化,逗她开心。欣喜的是,受我感染,母亲的心情也慢慢好了起来。念到小学四年级的她,有些汉字写不出来,就用拼音,告诉我丰收的喜讯,哪些农活干完了,谁帮咱家大忙了,谁家的孩子考大学了,办喜事了……不一而足,她也向我传递快乐,尽量避开忧郁的话题,总是报喜不报忧。<br></h3> <h3>  也是在那个时候,没有了生活的拐杖,我开始慢慢蜕掉稚嫩的羽翼,开始摸索着思考人生了。我在想毕业后怎样孝敬母亲,让她能够享受生活;我在想怎么样找工作,能够挣钱养家,摆脱农家的清贫;甚至在想怎么样能出人头地,按父亲的说法,下辈子不当农民了,实现他的遗愿……<br></h3> <h3>  </h3><h3> “桃李春风一杯酒,春风夜雨十年灯”。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开始尝试着解开自己封存的心灵,摆脱自卑的心态,主动结交更多的同学与好友。“心有高朋身自富,群有奇才我不贫”,现在回忆起来,这些同学或朋友,成为了我人生收获中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青年时期的友谊,也是自己拙劣生活旅途中最为得意的神来之笔。<br></h3> <h3>  是的,武汉让我度过了最为苦涩难捱的日子,教会了我一些生存的技能与方法,也成为了自己一生休憩心灵的又一个温情港湾。<br></h3><h3> (未完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