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前些天,我曾发微信给孩子,让她有空的时候时常给她奶奶打个电话,为她晚年清冷的生活带点乐趣。</h3><h3>母亲是一个人生活,虽然身体还行、衣食无忧,可少了“听动静”的基本渠道,这对于习惯了聊天的老家人来说就少了很多生活的情趣。</h3> <h3>我们这个家庭的孩子,没有与人沟通的热情和能力,虽有帮助他人的心肠,但不会主动去表白表示,倒是能积极响应别人的倡议,这样,常给人“漠然”的感觉。这可能有本性使然,也有这类教育的薄弱。</h3><h3>昨天,我给母亲打电话说,因为防疫今年的十五就回不去了。母亲说:“某某昨天给我打电话来,是你让她打的?”我说:“是啊,这些孩子不大会这些事。可平常常常问起你。”“小孩知道啥啊?她又不是从小在家里长大的。”</h3> <h3>听到最后这句话,我心里生出很多感慨。</h3><h3>我们的人情教育、乃至亲情教育一直掺杂着“自然”“利益”因素。大家表情达意,或是习惯被阻,或是利益驱动,或是做给别人看的,没有多少发自内心的助人、爱人之举。</h3> <h3>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就是与人为善。现在,人们对自己的宠物、甚至是对野生动物都有了爱护之心,为何对自己的同类就少了那么点关爱,难道是他们是自己的隐形对手?</h3><h3>说到对付对手,那家人应该是自己最好的帮手了吧?难道,在没有外在对手的时候,家人就变成了斗争对象?</h3> <h3>有没有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大家互不侵犯,各自靠着自己的劳动吃饭,在别人需要的时候,自己能力所能及地搭搭手,在群体受到威胁的时候,大家能万众一心抵御外寇?</h3> <h3>作为一家人,爱幼不仅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文明的人性;尊老不仅是一种文明举动,还是发自内心的感情表达。这里,不谈无私,不谈应该,不谈回报,只有人性。</h3><h3>2020年2月8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