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推理!破解天津某百货大楼5病例“肺炎迷局”

卫慧美

近期,天津宝坻区某百货大楼内部相继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全市累计确诊的第34例、第36例、第37例、第43例和第48例),成为又一起聚集性疫情。<div><br><div>从前三个病例发病时的情况看,似乎找不到到任何流行病学上的关联性。</div><div><br></div><div>那这些病例是怎么发病的?</div><div>发病前有哪些情况是可以溯源?</div><div>究竟怎样才能找到答案?<br><br>在2月2日16时召开的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天津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室主任张颖,<b>对宝坻区某百货大楼内部这5例确诊病例的先后发病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层层迷雾终被揭开</b>。<br><br>在发布会现场10多分钟的讲述过程中,她几乎全程脱稿,抽丝剥茧,讲给公众听。</div></div> <div><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第1个病例</strong></h3><br>宝坻区某百货大楼内出现的第1个病例是该大楼内的小家电区的销售人员。该售货员1月22日发热,商场在26日实行春节停业。该售货员发病之后连续4天都是在社区门诊看病,这个社区门诊是没有发热门诊的。期间,她持续高热,自己购买药物在家中处理。一直到30日,该病例没有把病症治好,所以在31日在丈夫的陪同下,至宝坻区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最终被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为确诊病例。</div><div><br></div><div>关键问题在于,<strong>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该病例是没有任何武汉的流行病学史,没有外出过,也没有接触过类似的确诊病例或者是可疑症状的病例。</strong></div><div><b><br></b></div><div><b><br></b><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第2个病例</strong></h3><br>“2月1日,我们又接到了第2个确诊病例。这个病例是第1个病例的丈夫。第1个病例发病后,他一直陪着妻子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医院就诊。而且在此期间,他自己也出现了症状。”张颖说,“早在1月24日,第2例就出现了腹泻的症状。在陪妻子就诊的整个过程中,他只是到自家门口的小药店里买了些药吃,虽然他一直陪妻子看病,但是他自己没有去医院就诊。”</div><div><br></div><div>通过流行病学调查,<strong>第2例也没有武汉旅行史和其他疫源地的旅行史。</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除了接触他妻子这个发热病人之外,没有接触过其他可疑症状的病例。</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所以这个感染的来源当时就引起了市疾控中心专家的注意。究竟夫妻二人是如何感染的呢?<strong>当时专家推断,有可能是因为他的妻子在百货大楼里卖小家电,可能是在顾客人群里把新型冠状病毒带到了家庭里。</strong><strong></strong><strong>但是,就在这之后,又出现了第3个病例。</strong></div><div><b><br></b></div><div><b><br></b><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第3个病例</strong></h3><br>第3个病例又是来自百货大楼的售货员。她是珠宝售货员,与第1例在一个楼层上班,但是不在一个售货区。第1例和第3例平时没有任何的联系和交集,也没有在一起吃饭、聊天。第3例在1月24日才出现症状。在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专家发现,第3个病例在1月18日到外地进货,接触过一个高热患者。</div><div><br></div><div>张颖说:“进货地也有病例,是疫源地。但是这个外地高热患者没有被临床诊断,也没有实验室的确认。<strong>到底第3例在外地接触的高热患者是不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无法确认。</strong><strong></strong><strong>因为该高热患者没有就诊,没有检测。</strong><strong></strong><strong>第3例的传染源只能打上一个问号。</strong><strong></strong>”</div><div><br></div><div>当时疾控专家分析,会不会是第3例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并带回了天津,造成百货大楼内的传播,继而引起了第1个病例家庭内的传播?从发病时间上,专家又建立不起来流行病学联系。为什么?第3例在24日发病,而第1例在22日发病。如果说第3例传染给第1例,在逻辑关系上说不通。</div><div><br></div><div>这样一来,专家被彻底带入了迷局。正在疾控专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又出现了第4个病例。</div><div><br></div><div><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第4个病例</strong></h3><br>第4例同样是百货大楼里的售货员。她是在卖鞋的区域工作,与第1例、第3例在同一个楼层。据第4例自述,她跟前面两个发病的售货员没有任何工作上的交集。</div><div><br></div><div>事情发展到此时,疾控专家们怕遗漏掉关键线索,找到了百货大楼的领导询问。百货大楼是否在春节前举办过联欢会、小型聚会、总结会,或者是用其他形式把员工召集到一起。令专家们失望的是,答案均是:没有。而且售货员都是自己去吃饭,没有食堂提供集体就餐的环境。所以<strong>这三个售货员在日常工作中是没有任何交集的。</strong></div><div><br></div><div><strong></strong>然而,第4例有另一个情况引起了专家的关注。该病例早在1月21日就发病了。在发病前的1月12日-13日,她曾经先后两次到天津附近的L市鞋类批发市场进货。</div><div><br></div><div>专家上网从全国的疫情报告里进行了搜索,发现L市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也有本地传播的情况。<strong>专家判断,有可能第4例是在L市进货的过程中被感染,之后回到天津发病的。</strong><strong></strong><strong>但是,她如何把病毒传播给日常跟她工作中没有任何交集的其他两名同事呢?</strong><strong></strong><strong>这也是没有办法建立起流行病学联系。</strong></div><div><br></div><div><strong></strong>难道这一次专家们将再度陷入迷雾中?</div><div><br></div><div>疾控专家们反复跟第1、3、4例患者确认:“你们有没有注意过彼此是否有过一刹那的接触?”甚至连使用公共卫生间的问题专家们都没有遗漏。但回答是:没有。</div><div><br></div><div>这一次,专家们对于百货大楼的流行病学调查陷入了僵局。</div><div><strong><br></strong></div><div><strong>就在专家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非常关键性的人物出现了。</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就在2月2日凌晨,第5个病例被确诊了。</strong></div><div><b><br></b></div><div><b><br></b><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第5个病例</strong></h3><br>第5个病例不是百货大楼内的售货员,她是曾经去百货大楼购物的顾客。1月23日下午15点到18点,她同时去了百货大楼的卖鞋区(第4例所在区域),珠宝区(第3例所在区域)购物。然后她在百货大楼里足足待了3个多小时。在29日出现发热症状。在2月1日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div><div><strong><br></strong></div><div><strong>这个顾客没有任何武汉以及其他疫源地的外出史或旅行史,也没有接触过可疑病例或者已经诊断的病例。</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专家判断,她的感染只能是来自百货大楼。</strong></div><div><br></div><div><strong></strong>找到蛛丝马迹,疾控专家反过来重新询问第3、4例确诊患者,1月23日下午15点到18点她俩是否在工作岗位上。答案是:她们都在。</div><div><br></div><div>此时,疾控专家们终于建立起了流行病学的联系。<strong>结论是:</strong><strong></strong><strong>第4例在外地感染,回津以后发病,造成了百货大楼内的病毒传播。</strong><strong></strong><strong>这个顾客赶上了,她也感染了。</strong><strong></strong><strong>然后是第1例传染了她的丈夫。</strong></div><div><br></div><div><strong></strong>张颖进一步分析说:“虽然第1、3、4例发病的售货员在不同区域工作,但是售货区域在同一楼层,基本是相邻的,没有一个清晰的界限,彼此没有4到5米以上的距离间隔,实际间隔甚至小于1米。<strong>在这样一个环境里,一个顾客通过3个小时就被感染,我们可以想象一下,8个小时上班的售货员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是避免不了被感染到的。</strong><strong></strong>”</div><div><br></div><div>至此,宝坻区某百货大楼内部出现聚集性疫情的来龙去脉完全清晰了。<h3></h3></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br></strong></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叶姓一家人感染情况值得警醒</strong></h3><br>在现场,张颖又分析了本市第39、40、41例确诊病例的感染过程。<div><br></div><div>“叶某某一家三口情况比较简单,但是也具有警示作用。他们是温州人,日常生活、工作在天津,1月20日回温州老家探亲。20-25日期间,他们参加了3次聚会:第一次聚餐在21日,汤某某参与;23日,汤某某与叶某某的母亲共同参与;24日叶某某在岳母家聚餐。30日,汤某某被温州当地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31日,叶某某的母亲被检测是阳性,同样被确诊。到了2月1日,叶某某一家三口全部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都是聚餐惹的祸。”<h3></h3></div> <div><br></div>通过这些病例的分析,张颖提醒道: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真的不能掉以轻心。<div><br></div><div>“我们每次都跟大家掰开揉碎地讲,怎么做、怎么防。我要提示大家的是,你防着别人,不如防着自己,保护好自己。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是不知道谁携带病毒。你不知道自己周围谁染病了。所以也不可能知道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div><div><br></div><div><br><h3><strong>“谜团”的解开,让网友直呼“疾控人员的专业”。</strong></h3><br><h3>防控疫情是一场不能输也输不起的阻击战。而似乎只有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才看到疾控专业人员的身影,体会到他们工作的重要性。</h3><br><h3>这一场波及全国的战役,让我们看到了城市公共卫生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不只疾控专职人员,还有医务人员、社会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志愿者们,都全力投入到监测、排查、预警、救治工作中,他们不光有奉献精神,更有求实精神。唯有如此,战斗才能可持续,更能让社会对战胜疫情有充足的信心。</h3><br><br></div> <h3><font color="#010101"><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lmdc4c5ZVTfr3TsKooBd6w"><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i>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font></h3>

第例

病例

第个

百货大楼

冠状病毒

感染

售货员

发病

专家

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