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打柴舞》

黄立川

<h3>文字整理:黄立川</h3><h3>摄影创意:杨卫平</h3><h3><br></h3><h3><br></h3><h3>关于黎族的族源,过去有多种不同见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学者根据文献记载,结合大量的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多数人认为,黎族是从古代越族发展而来,特别是和“百越”的一支——“骆越”的关系更为密切。</h3> <h3>黎族传统民居多是简陋的茅草房,在五指山腹地住传统的船形房屋,船形屋以竹木扎架,用茅草覆盖,以藤条或竹做地板,离地约半公尺左右。</h3> <h3>海南黎族"打柴舞"又称"竹竿舞"。打柴舞是海南黎族民间最具代表性的舞种,黎家也叫"跳柴",黎语叫"转刹"或"卡咯"。打柴舞是黎族最古老、最受欢迎的舞种之一,起源于古崖州(今三亚市)黎族丧葬活动。</h3> <h3>黎族的舞蹈有《钱铃双刀舞》、《打柴舞》、《舂米舞》等。具有浓厚的民族生活气息。如《打柴舞》在地上摆设二根平行长棍,相距数尺,再由数人手执若干根木棍或竹竿,横架其上,分合击拍,舞蹈者跳跃其间。随着节奏的快慢,表演各种动作,情调爽朗活泼,气氛热烈诙谐,为广大黎族群众所喜爱。</h3> <h3>在许多的舞蹈中,大致可以分为祖先舞、生活舞和生产舞三种。前者有捉鬼舞(即“驱鬼舞”)、招福舞(即“招魂舞”)、年舞(即“平安舞”)、打碗舞(即“跳娘舞”)等;生活舞有打柴舞(即“跳竹竿)、锣鼓舞、逗娘舞、钱铃双刀舞、钱串领舞等;生产舞有舂米舞等。</h3> <h3>黎族《打柴舞》因它显著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而成为黎族民间最古老、最重要也是最受欢迎也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舞蹈之一。《打柴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返璞归真的独特魅力,是海南黎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黎族同胞日常生活中娱乐与健身不可缺少...</h3> <h3>聚居于海南岛的黎族,素以能歌善舞著称。黎族的传统舞蹈非常丰富,如《年舞》、《锣鼓舞》、《祝福舞》、《捉鬼舞》、《清音舞》、《钱串舞》、《钱铃双刀舞》、《打柴舞》、《舂米舞》等等。其表现的内容有祭祀吊丧的、有庆贺喜事的、有反映劳动欢乐的生活的。这些舞蹈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宗教性的;二是自娱性的。然而,这两种社会功能,有时却不能截然分开。</h3> <h3>黎族舞蹈是海南省特有的民族舞蹈之一,它是黎族民族文化主体精神的结晶,是流传广泛、舞蹈种类繁多的黎族文化集合,保存了黎族民族文化典型的形态和样式。</h3> <h3>黎族舞蹈与黎族人民日常生活联系密切,舞蹈中直接反应黎族人民生活劳动方式、历史文化心态、风俗习惯以及自然地域特征等,具有黎族特色和海南地域特色。</h3> <h3>在海南岛特殊的地域环境中,形成了不同于中原民族的独特文化和民族性格,其宗教信仰保留了大量的原始风貌。受此影响的传统黎族舞蹈保留了大量宗教祭祀活动的元素,动作特征鲜明,为现代黎族舞蹈创作提供了大量有益的素材。</h3> <h3>老古舞代表着白沙地区黎族人民在农耕社会中所讲究的祭祀文化习俗, 并且具有独特的黎族舞蹈风格与民族内涵,其中包含了对舞蹈的思考、 祖先的祭祀与生殖崇拜是一种具有丰富人类学知识。</h3> <h3>黎族民间舞蹈来自于其本民族的民间信仰。有祭祀、婚庆、丧葬、娱乐等多种形式。其"三道弯"的动作特征被黎族舞蹈家挖掘、借鉴,进一步发展为黎族民族舞蹈。新时代需要在原有"三道弯"特征上继续发扬光大。</h3> <h3>自古以来,勤劳,勇敢以及善良的海南黎族人民就在海南岛安居乐业,人们兢兢业业在岛上工作,生活,而黎族也因为有着古朴独特的文化气息,将原本荒凉野蛮的海南变得丰富多彩。</h3> <h3>黎族舞蹈作为黎族文化的精神支柱,不断推陈出新,使得海南岛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海南黎族舞蹈有着极为悠远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与流变过程中,其已经形成独具匠心的艺术风格。</h3> <h3>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创作中要保 持原有的优雅的风格,要多角度大胆创新,民族艺术要顺应时代,突破传统吸收现代意识。黎族是海南最早的居住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了黎族舞蹈的独有风 格,大胆地注入现代理念,学习西方优秀的经验,使现代意识与黎族舞 蹈相互交织、融合,给予黎族舞蹈更广阔的发展空间。</h3> <h3>黎族舞蹈源远流长,从原始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生产劳动(无意识舞蹈)到后来舞蹈艺术家们的有意识的艺术再加工,都在不断地延续一个不变的主题:那就是展现舞蹈魅力,展示舞蹈的内在美.如何发现黎族舞蹈的美,是黎族舞蹈得以传承和保护的更深层次的意义所在.</h3> <h3>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即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又能够敏锐反映特定时代的审美意识. ,,世界上的许多民族都拥有各具特色风格的舞蹈.古典舞蹈和民间舞蹈是历史的积累,是经过多少代人民长期的继承和创造,形成种种规范性的艺术样式。</h3> <h3>&nbsp;作为艺术形式之一的舞蹈,在人们的生活、审美等活动中占要重要的地位。民族民间舞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是我国舞蹈艺术和发展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h3> <h3>如同其他传统艺术都将面临传统与现代融合问题一样,民族民间舞蹈在依据自身特点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现代意识的冲击,存在着民族意识与现代意识相结合的问题,舞蹈作为一种根植民族性的艺术形式,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迎合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具备时代特征。</h3> <h3>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人们的日常审美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受现代意识影响下的传统民族民间舞蹈而言,亦是如此,它是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藴含丰富的文化底藴. 一个民族的舞蹈蕴含着一个民族深厚的民族文化,民族舞蹈是在劳动人民的长期劳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年文明的洗礼,积淀了厚重的民族文化。</h3> <h3>每逢重大的民族节日,各个民族都会以各式各样的舞蹈来表达喜悦之情。民族舞蹈表演对于提高民族认同感、加深各民族间的联络与感情是十分有利的。通过民族舞蹈在思想上进行民族意识的渗透是十分有必要的。</h3> <h3></h3><h3>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h3> <h3>黎族舞蹈也是中国民族舞蹈和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黎族作为我国56个少数民族之一,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宝贵文化和悠久传承,在舞蹈层面,黎族的舞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质。</h3> <h3>根据对舞蹈的一般分类,舞蹈包括宗教祭祀类、生活生产类、运动健身类、娱乐喜庆类等。黎族舞蹈也不例外,它无不体现出了黎族在历史发展和社会演变过程中的文化、理念、习俗、审美等的特质;</h3> <h3>可以说,黎族的舞蹈也是反映黎族文化的一面镜子。因此,探讨黎族舞蹈的文化艺术价值,探讨其在新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传承及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h3> <h3>黎族的音乐和民歌是分不开的。演唱的方式有&nbsp;独唱、对唱、重唱、齐唱等。曲调甚多,有优美抒情的,也有激昂高亢的,它反映了黎族人民淳朴、乐观、耿直和刚毅的性格。</h3> <h3>民间乐器有鼻箫、口弓、水箫、洞箫等。鼻箫用鼻孔吹奏,柔和低沉,宜于抒情。口弓用薄竹片或铜片制成,吹奏时用手指弹动弓片,节奏自由。水箫音色清脆,音量响亮。</h3> <h3>黎族口头文学丰富,民间故事和歌谣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黎族人民几乎人人都会唱民歌,多能触景生情,出口成章,他们把民歌当作自己的抒情工具。民歌的句子,比较常见的有五言或七言两种,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很讲究节奏韵律,易于上口传颂&nbsp;。</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