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20庚子鼠年如约而至,然而,一场突如其来、态势凶猛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阴影笼罩了荆楚大地,更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迅速蔓延至全国,每天确诊病例逐日攀升的新增数字让亿万国人痛心不已,“新型病毒”“飞速扩散”“无症状感染”“封城封路”等新闻字眼也让老百姓焦灼不安。疫情发生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心手相牵,充分彰显出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全国31个省份分别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取消休假,坚守岗位,靠前指挥,深入防控疫情第一线;除夕团圆夜,解放军和北京、上海、四川、西安等地的医护人员紧急出征、星火驰援,全力开展救治感染患者、防控疫情蔓延工作;众多医疗用品企业迅速复工复产,加班加点,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物资供给;许多志愿者、公益机构、各界组织纷纷捐款捐物。为了消灭这个凶猛的新型冠状病毒,全国人民共担业力,作为同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起努力向前,把自己最大的爱奉献出去,温暖这个社会。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面对这气势汹涌的疫情,真切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真情。一个人的温暖而点滴的微小行动可能是有限的,但千千万万人汇聚起来,就能形成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合力。我们应该永远铭记在心:邪不压正,黑暗永远射入不到光明中,光明永远都会冲破一切黑暗。<br></h3> <h3>诗人说:“疫情肆虐虽有点严重但远远不及人间真情的传播速度。”面对灾难,人间有大爱。比如,84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日夜兼程赶往武汉,及时对新型冠状病毒造成的疫情作出科学研判,并穿上白大褂夜以继日地工作在第一线;又比如,国士出征,不念归期,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受命深入重灾区,一边苦口婆心地宣传抗病知识,一边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对新冠肺炎进行科学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还比如,“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全社会的医疗力量迅速整合,无数医护人员放弃休假,在最危险的地方坚守;全国各地的许多医务人员主动请缨,在春节期间放弃与家人团聚,挥泪告别,随着医疗队、救援队奔赴灾区,他们逆向而行,投入到最危险、最艰苦的“战疫”第一线。武汉医院的一名医生不知道连续了工作多少天,一直不肯休息,有人劝他到医务值班室去躺一会儿,他说:“职责所在,我实在躺不下去。”有一位名叫刘海燕的护士,从初一到初七整整七天没有回家,丈夫带着女儿给她送饭,她隔着窗子,指着身上的防护服,打着手势对女儿说,我没事的,我们一起坚持!……一封封请愿书、一个个红手印、一张张坚毅的面孔,带给人们无尽的敬佩与感动。因为长时间高强度工作,本来干净白皙的脸上,被口罩勒出了醒目血痕;本来纤细光滑的手指,被手套里的汗水泡皱发白……这样感人的画面和故事太多太多了。困难之际见真情,危急关头显本色。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用自己艰难困苦的工作和救死扶伤的精神,投入到争夺生命的战斗之中,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去挽救在生命、关爱生命、鼓舞生命、点亮生命,为抗击疫情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与贡献。<br></h3> <h3>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面对疫情,我们是一个命运共同体,防控工作没有“局外人”,防疫责任没有“隔离区”,在医院这个战场之外,还有不计其数的人们,春节假期在物资保障、科研攻关、民生供应、基础预防等多方面全力以赴,与疫情竞速;有许多基层干部一接到通知就立即返回岗位,从宣传防疫知识,到加强对流动人员的疫情监测、防控,为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日前,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武汉火神山医院顺利交付使用并正式收治病人。7500多名工人日夜鏖战、克服重重困难,上千台车辆设备同时运转,这座医院从开工到交付使用历时10天10夜。令人惊叹的速度背后,是一名名建设者日夜兼程的辛勤付出,是各部门、各企业紧急调度、积极配合、相互支持的高效行动,是中国人民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战胜疫情的坚定决心。许多地方、企业以及中外友好国家和人士纷纷主动捐赠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防疫物资。一些捐赠给武汉的物资包装箱上写着“中国加油”、“武汉加油”、“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正是全国上下“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汇聚成强大合力,才让我们更加坚信疫情防控阻击战一定能打赢。这是一个注定不一般的春节,它终将被历史记住。这一年的春节,全国人民戴上了口罩,抗击肺疫。这是一场考验,它让我们懂得了敬畏与珍惜,还有勇敢与团结。<br></h3> <h3>罗素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连日来,我们共同见证了全国各地爱心汇聚形成的暖流,也振奋于各行各业筑牢“责任防线”的坚实举动。大年三十,当多数人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安守家中时,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抵达武汉疫情防控第一线。曾服役17年的老兵王国辉,驾驶一辆满载5吨新鲜蔬菜的货车从河南沈丘出发,一路向南直奔武汉。山东老兵王晓在武汉封城的第五天,驱车1000公里,为武汉送去团队募捐30万副价值12多万元的医用手套。浙江湖州83岁的林大爷靠回收废品为生,却为抗击疫情捐了1万块钱,在捐款时还不断强调“不要写我名字,也不要报道我”。河南省信阳市平西办事处大厅,一位老人放下一沓用红纸包裹的现金,转身就走。工作人员反复询问,她最终留下姓名:李秀华,嘱托把钱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红纸背面是手写的短信说:自己是退休工人,做不了什么,只有配合做好防护,有一点小钱捐出,表示对防控疫情的支持。江阴市周庄镇东林村73岁的村民徐美英,平日里靠捡垃圾为生。2月2日上午,徐阿婆来到村委会,用那布满老茧的双手拿出了一沓子现金,共9000元,想请村委会帮她捐给武汉,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村支书刘金深受感动,但考虑到徐阿婆挣点钱也很不容易,就婉拒了。谁知,徐阿婆一定要捐,到后来就急得大哭起来,激动地说:“武汉人民有困难,我要帮一把。我身体还好,还能挣钱的!”64岁儿子确诊肺炎,90岁老母亲医院独守五天,为其留言:“儿子,要挺住,要坚强,战胜病魔。"一名坚持为医院送餐的武汉外卖小哥这样说道,“武汉没有电影里的超级英雄,但是有普普通通的这么一些人,他们是了不起的武汉人”。从字里行间的真情流露,我们更加懂得了危难之际的勇敢“逆行”,是怎样的无私,又是何等的担当。星星微芒,汇聚成光。一个个平凡英雄的英勇奋斗,如同一道道希望之光,点燃了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力量。正如一个女孩在写给抗疫一线的父亲的信中所说:“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是的,冰雪终能消融,阳光终会普照,春天终将到来……</h3> <h3>刘安《淮南子·主术训》云:“故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在这场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战争中,全国各地休戚与共,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精诚合作、密切配合,才能形成阻挡病毒、抵御疫情的坚强防线。疫情防控需要解决的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既要调动多方力量,做好联防联控工作,也要做好物资保障、医护人员安全防护工作,既要确保市场供给充足、百姓民生得到有效保障,又要通过有效的舆论引导、心理疏导为人们澄清谬误、凝心聚力……抗击疫情刻不容缓,没有人是旁观者,没有哪个环节可以缺失,每个人都是责任人。当前,虽然抗疫一线不断有好消息传来,但疫情防控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无论是在前线奋战,还是在后方保障,都应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一切服从抗击疫情的需要。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对非常时期采取的一些非常措施给予更多配合,做到戴口罩、勤洗手、少聚会,不给“战疫”添堵,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好别人“少吃一顿饭,亲情不会淡”等等……都是在为抗击疫情做贡献。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我们面对的,是一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也是事关亿万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保卫战。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诗人曾说: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照亮。是的,人生意义要用我们的付出去赋予,只有点亮自己,照亮别人,才能感受到了人间的光亮和温暖,看到了人性的光輝和人生意义,人生才更有意义,才更具价值。每个人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虽然自己如同一个微小的萤火虫,但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期待成为炬火。正如《点亮生命》歌词所说:“爱的清泉滋润着心田,爱的冬季孕育春天。用生命挽救生命,逆行而上搏击狂澜。用生命点亮生命,大爱无疆天下光明。”正是因为有这么多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正是因为有这样众人拾柴、涓滴汇海的中国力量。我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一定能打赢这场抗“疫”战争的最终胜利。<br></h3><h3>图片:来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