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战士一样坚守在自己的阵地

岁月里的雪

<h3>战士坚守自己的阵地,医护人员坚守自己的岗位,在疫情面前,每个医务人员和后勤工作者都是战士。这些天以来,心里是对坚守岗位的同事满满的感动,感动他们的忘我和奉献,感动他们舍小家保大家的胸怀,感动他们满身的疲惫,感动他们的夜以继日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全局观念。都说:“疫情就是一面照妖镜”,能照见人心,也能照见能力,特殊时期,往往是挑剔的多,赞赏的少。作为一个工作了34年的医务工作者,用一颗公正温暖的心,来和大家说说这次疫情一级预防14天来,我们呼玛县人民医院发生的那些感动我的人和事。我们虽然不在疫区,却要担当最合格的防疫人,保护这一方的百姓。他们每个人都说着同样的一句话:“这不是咱们的责任和应该干的吗?”正是这些有着医者情怀人默默撑起疫情这个紧急的战场,保卫着祖国和和人们的家园。</h3> <h1><font color="#ff8a00"> 淡定高效的领导班子</font></h1><h3> 一级预防警报拉响后,我们医院的四位领导立刻召开碰头会,各自分工,各负其责,为职工做表率,事事走在前头,给职工树立了榜样。院长冯立东同志从腊月二十九早上六点,一直到初一晚上五点整整60个小时在医院里,检查布置各项防控工作,渴了喝口冰凉的瓶装水,饿了吃个快餐或者来点饼干充饥,困了伏在桌上小憩片刻。60个小时让多年不用的感染病房正常运转;发热门诊运行;发热门诊医护团队组建并开始工作 ;参加县里和局里各种疫情防控会议和视频会七个;60个小时除了会场,剩下的时间都在医院里,眼睛熬红了,嗓子嘶哑了,头疼了,休息几分钟继续工作,直到感染病房能接收留观病人,发热门诊24小时接诊,他才拖着满身疲惫回到家里,躺在床上就睡着了。后续又相继完成隔离病房和隔离房间的改造工作,包括韩局职工医院后备隔离病房,知青宾馆B座集中隔离场所的改造以及福利院疑似隔离病区改造三大块。严格按着三区划分要求执行,保证出现疫情防控的空间需求。这一个年里白天他都是在医院里,每天都是12小时以上。随时传达上级疫情防控指示和要求,检查每个科室人员情况。</h3><h3> 医院党总支书记徐建新的节日日程也是满满的工作,除夕慰问医院值班人员,初一晚上夜班,总值班兼发热门诊和感染病房三重身份,初六夜班,初十夜班。从腊月二十九开始,白天都是在医院里,早上7:30到院,18:30回家。医院每个角落都留下他的足迹。他说:今天的忙碌让自己又有了当年做外科主任的感觉,觉得很充实,也很骄傲。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加懂得理解党员誓词的意义。</h3><h3> 副院长苏秀英负责后勤、护理、辅助检查科室的工作,作为一名女同志,不甘落后,完全忘记自己是个女生,和男同事一样值班,保证后勤供应及时到位,每天查访一线科室的需求。2月1日早上八点半带着感控科主任一起去韩局职工医院布置隔离病室,一直到晚上五点多才回来,也是从腊月二十九到今天每日都在医院里忙碌着。她说:我们班子成员都是:人前精神抖擞,人后疲惫不堪,大家彼此心照不宣,没有一人退缩,势必打赢这场战役。</h3><h3> 主管业务副院长刘伟民,不分昼夜,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他,因为技术全面,每天指导全院医生学习认识这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遇到发热病人,他都要亲自把关,指导下级医生,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病人,每天早上七点就到医院,直到晚上七点回家,夜里有会诊的,他10分钟就能赶到医院。把还在化疗的妻子一个人放在家里,心里也常常生出内疚之情,在疫情面前,他以大局为重。告诉妻子等疫情过去,一定好好陪护她,现在请你原谅老公每天把你一个人放在家里。</h3> <h3>做疫情战前动员的院长冯立东</h3> <h3>接受记者采访的冯院长。</h3> <h3>冯院长去发热门诊查看病人及工作人员,询问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并严格要求把好发热病人隔离的第二关,不能有一点点疏忽和麻痹思想。</h3> <h3>春节那天带领医院领导班子看望一线员工后的合影。</h3> <h3>冯立东院长亲临预检分诊指导工作,提出严格要求。</h3> <h3>工作中的副院长苏秀英</h3> <h3>在韩局职工医院布置隔离病房,做为县医院的备用隔离病房。</h3> <h3>工作中的副院长刘伟民</h3> <h3>正在查看病人的医院党总支书记徐建新,他曾是外科医生,多年来不忘专业,在腹部外科医生缺乏的情况下,今年过年又当起了住院医,相信不久他会重新拿起柳叶刀为病人做手术。图为在查看住院病人。</h3> <h3>查看住院的病人。</h3> <h1><font color="#ff8a00"> 走在前边的感控科和感染科 </font></h1><h3> 2020年1月23日晚21:30,呼玛县拉响一级疫情防控的警报,感控科在院领导下,立刻行动起来,面对不熟悉的新型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院感控科迅速组织全院医护人员学习、认识和掌握这个病的防护、隔离、诊断技术,包括手卫生、消毒隔离、穿、脱防护服及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培训三次,当场考试,合格者方能离开培训现场,让大家迅速认识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性,传播途径,防护要点。再次强调了消毒隔离三区划分,消毒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标识的张贴。加强了各科室常规消毒工作以及急救车内表面物体消毒和空气消毒;完善了的相应的消毒登记本和消毒措施。 </h3><h3> 感染科病房立刻按要求建立了污物存储间,修缮了下水道,每个房间及走廊配备了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机、呼吸机、吸痰器、除颤仪、监护仪,准备迎接医学留观病人。感染科腊月二十九晚上20:30接收湖通河由疫区放假返乡的发热学生一名在感染科接受医疗隔离,到除夕22:30分解除医院隔离,26小时,1月29日12:30感染科再次接收医疗留观隔离病人3例,1月30日晚18:30分解除留观,又是一个30小时。穿着隔离服,不能吃不能喝,当脱下隔离服时,手臂因为不透气都起了荨麻疹。感染科医生马长有,护士长陈丽敏首当其冲走在最前边,还有一位刚应聘不久,年龄只有19岁的小天使李紫妍。当我说他们是呼玛人民的英雄时,他们淡淡的说:这就是一个医务工作者应该做啊!多么朴实的一句话啊,道出了他们洁净的心灵,从医的初心。</h3> <h3>进入观察隔离病房,穿上密闭的隔离服,每次四要12小时才能脱下来更换一次。隔离服里面的他们不能吃不能喝,更不能排泄尿便。他们都给自己穿上了纸尿裤或者是拉拉裤。当他们脱下隔离服时,头发像水洗的一样,太阳穴两侧是护目镜压出来深深的红痕。双手是过去洗衣工的那样发白的皱纹样的,不敢去碰一下,生怕掉一层皮下来。就是这样,他们三个人穿隔离服全副武装了56小时。</h3> <h3>医务科主任杨立新在发热门诊组建医疗团队时第一个报名参加,无怨无悔。在她的带领下发热门诊医生团队很快组建起来,排好班次,迎接发热患者。医务科迅速组建了以中层管理人员为主的微信群---《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群》,快速发布着各种相关信息和工作要求,全体中层人员进入战斗状态,医务科利用两天时间,对全员医护人员进行了三次“新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诊断、隔离防护知识培训,救治梯队人员在卫健局单独培训了两次。当我说她如此的拼搏,行动如此的迅速时,她轻轻地说:“这都是一个医生该做,疫情面前必须无条件服从,疫情就是命令,战场上有令必行。”连续两周,她要负责全院医疗的安全,发热门诊出诊,各种表格的填报,疫情工作汇报和总结,夜间总值班,医疗纠纷的处理。繁重的工作让她憔悴无力,依然坚持在医疗的一线。让我们给她点赞,给她助力!相信我们一定会赢得这场战疫的胜利!加油!<br></h3> <h3>工作中的杨立新主任。</h3> <h3>在发热门诊值班的杨立新主任</h3> <h1><font color="#ff8a00"> 夫妻共同坚守岗位</font></h1><h3> 医院的特色之一,就是有很多人夫妻同在一个医院上班,遇到这样的疫情战斗,他们都是同时参加,把孩子扔给父母,全然不顾。感控科主任肖苹苹和设备科主任赵娜,她们俩就是夫妻战斗的代表。1月23日晚上21:30分,刚刚陪孩子睡着的感控科主任接到院长电话,要她立刻去医院,她揉揉惺忪的眼睛,快速拨通母亲的电话,要妈妈立刻来她家照顾自己五岁的孩子,因为丈夫在外科值班。不等妈妈来到她家,她把自己武装好,叫了出租车,全程不到20分钟就到达岗位,一直忙到24日晚上十点多才回家。一个24小时,制定出全院防控消毒隔离方案和措施,并贯彻落实到各科室。对重点科室感染科病房提出整改,并落实到位,可以接收医学留观病人,保证医护人员安全。除夕早上开始到2月6日,每一天都在医院上班。1月30日和苏秀英副院长一起去知青宾馆B座进行集中隔离场所的改造。2月1日和副院长苏秀英又前去韩家园职工医院布控隔离病房,整整一天。本来就瘦的她不仅瘦,还有满脸的疲惫。但是休息过后,依然让自己精神饱满。她说:感控科是全院感染防控的中心,一定要保证工作质量和执行措施到位,才能让医院安全,让病人安全,让百姓安全,让家人安全。</h3><h3>设备科赵娜主任也是夫妻同在医院,丈夫在放射线科,因为人员少,几乎每天都有夜班出急诊。因为过度疲劳丈夫感冒了,传染了八岁的女儿,父女俩都输液,她为了保证一线各科室防护物资,下各科室摸底,保证一线员工需要,制定了合理的方案。每天都在单位采购网上等着防疫物质的配给。丈夫好一些,就给加班的她送饭,他对赵娜说:“你加班加点为人民后勤做保障,我只能为你做保障了,补充给养,继续努力,祖国加油!!!一对让人羡慕的恩爱夫妻,无论何时都把工作放在前头。</h3> <h3>工作中的感控科主任肖苹苹,做事干练,思考缜密,工作不留死角,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医院感控人!</h3> <h3>检查科室工作的感控科主任肖苹苹(右一)</h3> <h3>工作中的赵娜主任</h3> <h3>除夕设备科主任赵娜的宝贝因为妈妈两天没回家,孩子冻着了,发起高烧。看看宝贝的嗓子,居然是化脓性扁桃体炎,为了尽快控制感染,妈妈在家里给宝宝输液治疗中。</h3> <h3>赵娜在放射科值班的丈夫胡洪涛,因为连续值夜班,加上照顾孩子,也累病了。为了自己能去单位坚守设备采购平台,保证医院应急预案的防疫物资到位,保证一线员工应用,她也给丈夫输液治疗。输液都是按排在她下班后,晚上八点之后。父女俩没有一点埋怨,一家人齐心协力共同为战疫情做着自己该做的,遵守该遵守的。</h3> <h1><font color="#ff8a00"> 我们的护士长们</font></h1><h3>疫情一级防控战役打响后,我们医院年轻的护士长们各个都冲在前头,她们好多是年轻妈妈,把幼儿托付给家人,自己奔赴工作岗位。最初几天都是连续工作,做好本科室工作之外,还要援助兄弟科室,每个人都好像当年提灯走向战场的南丁格尔一样,只是今天工作内容改变了,她们要做抗争新型冠状病毒疫场的战士,保卫家乡,保卫病人。她们并不高大的身躯在岗位上闪闪发光,一言一行照亮周围人。<br></h3> <h3>护理部主任汪冬玲,年纪近50岁了,和年轻人一样,每天都在一线科室走访,看她的天使们有什么问题需要她,她的出现让一线护士们心里暖暖的。在感染科病人留观的56个小时里,她一直在医院里陪着,等待检查结果出来。</h3> <h3>外科护士长孟宪瑶是外科的大管家,无论医生还是护士有事情都愿意和她说。护士人值班手不够,她把孩子送到母亲那里,轻装上阵,和队员们一起值夜班,值白班,去供应室帮工。她快人快语,做事雷厉风行。</h3> <h3>内科护士长杨宇威,年纪最轻,技术最全面,是那种用行动说话的人,有格局有情怀,关心队员,体贴病人,每天都在医院和护士一起战斗。</h3> <h3>杨宇威在给昏迷病人下胃管。</h3> <h3>护士长邢文慧是个南方人,温婉贤淑,身兼门诊部和供应室两个科室的管理者。这个春节也是每天都来院值班,在预检分诊一线,认真做着隔离防护第一道门,不让任何一个发热病人进入隔离区之外,像哨兵一样在自己的阵地上。</h3> <h3>医院手麻科医护积极开拓思路想办法,自制电梯按钮一次性专用指套,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既起到防止交叉感染的作用,保护了医护人员和病人及家属的安全,又节约了资源!为美小护们加油!点赞!</h3> <h3>正在洗手准备上手术台的夏冰护士长,一个春节也是没休息,她负责的整个手术区的隔离防护工作,更是要小心加小心。</h3> <h3>在急诊和发热门诊的护士长程英,带领她的护理团队奋战在第一线。忘记了自己,忘记了疲劳,忘记了时间,几乎每天都在科室里工作着。</h3> <h3>  2020年2月1日到了退休日期的麻醉科前主任白雪峰,是我院放射科老主任白润身的儿子,白老是我们医院的多面手,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做过护士长,当过麻醉师,最后定科放射线主任。子承父业,白雪峰继承了白老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在疫情到来时,他毅然向医院领导递上了请战书,请战书这样写着:“我是白雪峰,一名今天就要退休的麻醉师,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的时刻,我自愿报名加入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工作中去,如果有气管插管和抢救的病人,我申请第一个冲上去,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特此申请。“</h3><h3> 这是一名老医务工作者的家国情怀,永远把病人放在首位,个人安危放在后面。他就是我们身边的英雄和榜样,是医者精神的传承者,向白雪峰致敬!</h3> <h3>身穿麻醉服的白雪峰,精神抖擞,时刻准备着!让我们向他致敬!</h3> <h3>护士们在给个体协会为疫区捐赠的10000支口罩,装袋中,她们都是忙完自己科室的工作后,主动来供应室帮忙。</h3> <h3>透析科护士长郑雪,和她队友们一起守护者透析患者的生命管路,让管路畅通,保证患者的生命,一年365天,就是这样看护着自己的病人们。给她们助力加油!</h3> <h3>妇产科护士长带领她的护理团队,极为重视孕产妇和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知识培训,和医生们一起学习,共同守护着呼玛的孕产妇和新生儿。在这里向你们道一声:辛苦了!</h3> <h3>在各个岗位工作着同事们,向你们道一声:辛苦了!人民感谢你们,呼玛人民不会忘记你们!祖国不会忘记你们!你们就是战士!给你们敬礼!</h3> <h3>走进养老院,教给老人们防护知识的医护人员</h3> <h3>忙碌中的护士们</h3> <h3>感人至深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儿科医生田士杰每天都到医院来,只有主任强硬命令才会在家休息。他说:“主任,您和姜大夫身体都不好,请让我多值班吧!”</h3><h3>还有后勤总务科,财务室,信息科,保健科,办公室等等都在岗位上坚守,随时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在这里我代表一线员工对他们说一声:谢谢了!</h3><h3>这是一个团结奋进的抗疫团队,是一支具有无比潜能的团队,抗疫战斗中我们一定会迎来胜利!加油!我敬爱的同事们。(恕不能把每个人都写出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