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梵净山

杏坛心径

<h3> 梵净矗云端,登临近日边。</h3><h3> 云梯连碧宇,金顶接蓝天。</h3><h3> 白云腾紫气,绿海泛岗烟。</h3><h3> 仿佛入仙境,留连不欲还。</h3><h3> </h3><h3> 久闻梵净山颇具佛教色彩,又独秀群峰傲世武陵,游山之念与日俱增。暑假做赣湘贵自驾攻略时得知,梵净山经典之红云金顶正在修缮暂时封闭,于是便做了备选路线。因缘际会,或许是上天眷顾我思山之灾,在失意凤凰古城多出的时间里,有幸亲历见证了梵净山奇绝景观的生命传奇……</h3> <h3>  梵净山,因处地江口、印江和松桃三县交界处,原得名三山谷,亦称三谷山。宋代佛教传入,三谷山灵秀空幽之山谷、仙风道骨之岩峰甚合僧侣“梵天净土”之意,因而又得名“梵净山”。此名融禅入山,自是更胜于以地域具名,故沿用至今。</h3> <h3>  </h3><h3> 梵净山自申世遗之后更成为暑假热门景点,每天限客流量。为了确保成功入山,我们网上预约后提前一天入住寨沙侗寨,次日七点多到达景点门口,此时已是长长的队伍在等候上山了。等了快两个钟头我们才坐上观光车,沿着崎岖山路来到索道正门。山门至索道入口,自是一路山秀若画、山泉如歌、山雾似幻,更有山鸟之鸣时促时悠,放眼如神游太虚仙境、闭目似聆听田园交响曲。不在话下。</h3> <h3>  从正门上山,坐在高空索道之上,时而云雾笼罩,时而阳光照耀,透过云层我们看到这片莽莽苍苍的层林已被万千气象晕染得色彩斑斓。索道之上,那大片的原始森林、飞珠溅玉的瀑布、时隐时现的溪流、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尽收眼底。在高空瞭望得半个小时的美妙时光中,梵净山的变幻莫测始终充盈着我们每位旅者的双眸。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大自然之美妙。下了高空索道,我们直接踏上木栈道,沿着陡峭山势,我们一路走走停停,两侧沿途广告牌让我们了解到梵净山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长着珙桐、冷杉、长苞铁杉、水青树等多种树种,有苔藓植物近250种,大型真菌近400种,有不少是珍稀植物品种。动物则有黔丝猴、猕猴、云豹、长尾雉、娃娃鱼等。边走边看,不知不觉已到万宝岩观景台。</h3> <h3>  至万宝岩风就很大了,时而云雾弥漫,时而拨云见日,老金顶在头顶上时隐时现。随着人流拐了弯映入眼帘的是贵州的名片——蘑菇石。虽说形体没有想象中的大,但是她上下两节,若即若离,看似一触即倾的随观看角度不停变化的魔幻现实主义雕塑形象,加之它屹立山巅风霜雨雪飘摇10亿多年之沧桑沉淀,令人心生感慨!浩瀚与渺小、厚实与肤浅,在此刻诠释得如此透彻!</h3> <h3> 蘑菇石边,时而人山人海、喧嚣鼎沸,时而茫茫一片、风声萧萧。世俗与无我在顷刻间转换,一如此时分不清东西南北的我们。</h3><h3> 顺着路标继续前行,沿途景点经典奇妙:站在翻天印上,感受梵净山岩石的光洁神奇;跨过沧桑石门步入九皇洞,听取李皇娘修行的传奇故事;触摸万卷书崖,感受她海底托盘而出的历经磨难……</h3> <h3>  到了一线天,随着人流,借助铁链,手脚并用,不知不觉地我们攀援上了老金顶。莫道人行早,更有早行人,老金顶庙宇前,栏杆边上已是层层人了。顶上地盘不大,能立足处不过百余平米,找个地方放下行李缓口气,雾浪一个接一个翻滚着,额头汗水与雾气融成滴滴水珠,姑且算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吧。正当想细细端详时,一阵云雾散去,远处飘忽出现一座山峰,若隐若现,犹如海市蜃楼,难道那就是心仪已久的红云金顶?手忙脚乱地拿起相机正准备咔嚓时,从取景器中又看到白茫茫一片,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那个方向,生怕有半点疏忽。云雾时浓时淡,刚才的幻境始终没能出现,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忽然周边不约而同传来声音“出现了,出现了!”</h3> <h3>  透过取景器看到了红云金顶,在云雾的飘忽中恰似农家蒸饭用的甑子,在阳光的折射下又似霸气的空中樊城,更像云海中高高耸起的一只巨大的点赞拇指,奇艳无比。周边除了感叹声就是咔嚓声,屏住呼吸使劲地按了一个又一个快门,不上十秒,又白茫茫一片了。</h3> <h3>  为了能再细看她一眼,我们在老金顶上徘徊了近两个钟头,云雾始终没能再次掀开她的面纱。时间上的限制,带着些许遗憾,我们下山驶向西江苗寨。</h3> <h3>  旅途归来,已是半载。或静或闹、或忙或闲、或日或夜,时常犹如徜徉于梵净山之巅,触摸其每个经典,感悟其每个细节,在这“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在这佛光经常显现的圣地,在这贵州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尽情地领略着一种纯净的状态,感受着一种季节的时态,接触着一种原始的生态。只是这种入境,常常被茶米油盐不经意地刺痛。不过,能入境算是好的,即便是短暂瞬间,恰如当初红云金顶为我们露出的难得一面。梵净山和红云金顶,用她的空灵透析世事的虚实无常,用她的厚积点赞人世间在追求、失落、意外、遗憾间不断地无悔轮回。到梵净山没遇见一僧一道,却似乎明白起了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