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日活动《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玫瑰]</h3><h3>幼儿活动目标:</h3><h3>1.了解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h3><h3>2.了解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h3><h3>3.喜欢听有关节日由来的民间故事,感受人们团圆的愿望!</h3> <h3>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h3><h3>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h3><h3>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h3> <h3>习俗一 吃元宵👇</h3><h3>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h3><h3> 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h3><h3>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h3><h3> 传统的节日,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所带来的快乐,了解到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着的浓郁的民族文化,激发了孩子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h3> <h3>习俗二赏花灯👇</h3><h3> 隋朝炀帝时,元宵节期间赏灯活动热闹非凡,夜夜笙歌,通宵达旦,张灯逐渐发展为元宵节的重要活动。</h3><h3> 唐朝治世因社会升平,经济富庶,花灯更是大放异彩,盛极一时,活动规模相当浩大,观灯人潮万头攒动,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出外赏灯。玄宗时亦延续西汉弛禁制度,京师长安更在元宵节前后三夜取消宵禁,扩大实施“放夜”, 方便人民赏灯,唐以后花灯便成为元宵节的重要标志。</h3> <h3>习俗三猜灯谜👇</h3><h3> 猜灯谜又称灯谜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h3><h3>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回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h3> <h3>习俗四 耍龙灯👇</h3><h3> 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传统习俗中许多都与“灯”有关。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就出现过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h3><h3> 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h3> <h3>习俗五 踩高跷👇</h3><h3>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踩高跷的人往往装扮戏曲折子,身着戏装,浓妆艳抹,且歌且舞。而踩高跷的角色,</h3><h3> 因为各自身份不同,所以造型各异,高低不一。非常具有观赏性。</h3> <h3>习俗六 扭秧歌👇</h3><h3> 扭秧歌是我国北方汉族民间喜闻乐见、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是我国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之一。它的前身是农民在插秧时的一种歌咏活动,起源于农业生产劳动。每年春耕时,农家的妇女儿童数以十计,一起到田里插秧,一人敲起了大鼓,鼓声一响,“群歌竞作,弥日不绝”,称之为“秧歌”。陕北地区“闹秧歌”习俗由来已久,相传北宋已有陕北秧歌舞,原为阳歌,“言时较阳,春歌以乐。”</h3> <h3>习俗七 划旱船👇</h3><h3> 旱船是中国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之一,逢年过节或庆祝等,山东、陕西、山西、河北境内各地都广为流行,这是一种模拟水中行船的民间舞蹈。 “旱船”是依照船的外观形状制成的木架子。在这种船形木架周围,围缀上绘有水纹的棉布裙或是海蓝色的棉布裙。在船的上面,装饰以红绸、纸花,有的地方还装有彩灯、明镜和其它装饰物,把这只或者十几只船装饰得艳丽不凡。 “旱船”,自然是陆地上的船。乘船者一般是一个人,有时也有双人、四人甚至七人共同乘用一只船的。乘船者所表现的多是姑娘、媳妇,也有扮演其它人物的。</h3> <h3>习俗八 走百病👇</h3><h3> 走百病,也叫散百病,游百病,走桥烤百病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h3><h3> 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h3> <h3>小朋友们,疫情期间我们虽不能走出去赏月、看花灯了,但我们可以在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汤圆、猜灯谜!</h3><h3> 多多老师就送给你们一个灯谜:“一片一片又一片,又像糖来又像面,冬天有时满天飞,夏天一片也不见!”(打一自然现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