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亲爱的城关幼儿园宝贝们:<br> 大家好!</h1><h1> 时间过得好快,一转眼明天就是元宵节了,提前祝大家元宵节快乐!</h1> <h1><font color="#010101"> 相信孩子们在家也想念幼儿园的生活了吧,想和亲爱的老师共同学习,想和可爱的小朋友们一同游戏……但别着急,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原因,小朋友们暂时还不能来幼儿园。今天,我们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元宵节的小知识,希望孩子们在家也能够感受到元宵节的喜庆氛围。</font></h1> <h1>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会营造喜庆、祥和、团圆、美好的节日氛围,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h1><h1>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说法有很多,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h1> <h1><font color="#010101"> 元宵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下面我就带小朋友们一起了解元宵节有哪些习俗吧!</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一)闹花灯</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正月里来正月正,元宵节来闹花灯",在元宵节这一充满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里,元宵花灯总是扮演着最喜庆养眼的角色。</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小朋友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盏花灯,然后挂起来吧!</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二)猜灯谜</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猜灯谜,也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元宵节活动,我们可以把谜语写在纸条上,然后贴在彩灯上供人们来猜,既益智又有趣。</font></h1> <h1> 幼儿园也给小朋友们准备了灯谜,你们可以和爸爸妈妈玩起来,看看谁猜得又多又快!<br>1、小时着黑衣,大时穿绿袍,水里过日子,岸上来睡觉。 (打一动物)——青蛙<br>2、红娃娃,脾气大,点燃头发噼里啪。 (打一节庆用品) ——鞭炮<br>3、 你瞧我,我瞧你,你是我,我是你。 (打一常见物) ——镜子<br>4、 一个老头,穿着黄袍,脱下黄袍,一身长毛,拔去长毛,一身疙瘩。 (打一植物) ——玉米<br>5、 东一片,西一片,只听声音不见面。 (打一人体器官) ——耳朵<br>6、 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 (打一自然物) ——影子 <br>7、披头散发,地上乱爬,若要用它,前推后拉。 (打一清洁工具) ——拖把<br>8、叫猫不是猫,眼被黑圈包,竹叶是粮食,珍贵又稀少。 (打一动物) ——大熊猫 <br>9、一间小屋真稀奇,有门无窗无家具,乘客只要走进去,上下不用爬楼梯。 (打一电器) ——电梯<br>10、尖尖的嘴,细细的腿,狡猾多疑,拖只大尾巴。 (打一动物) ——狐狸</h1><div><h3><br></h3></div> <h1><font color="#010101">(三)耍龙灯、舞狮子</font></h1> <h1> 在古人的心目中,龙具有呼风唤雨、消灾除疫的功能,而狮子又是神兽,所以人们在元宵节这一天通过耍龙、舞狮来祈求风调雨顺。</h1> <h1>(四)吃元宵</h1> <h1><font color="#010101"> 全家一起吃元宵,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习俗。元宵是由糯米制成,有的是实心的,有的是带馅的,馅料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制作时可煎、炸、蒸、煮。元宵有的也叫作汤圆,寓意团圆,既象征着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又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下面是元宵的做法,小朋友们不仅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学习做元宵,还可以用画笔画元宵,用黏土做元宵哦~</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今天,我们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关于元宵节的手指游戏,小朋友们,快来学一学吧!(元宵节,月儿圆,圆圆元宵黏又甜;观花灯,踩高跷,大街小巷真热闹。)</font></h1> <h1> 小朋友们学会了吗?可以把自己的作品拍下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哦!我们相信,城关幼儿园的宝贝们都是最棒的!👍</h1> <h1><font color="#010101"> 时间过得很快,也希望困住我们脚步的新型冠状病毒小怪兽赶快被打败!在这美好的节日里,祝愿大家像元宵一样团团圆圆,和和美美,驱散病毒的阴霾,欢乐常在!</font></h1> <h3>(部分图片和视频来自网络)</h3><h3>编辑:万文娟 张玉荃</h3><h3>审稿:徐 荻 丁玉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