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相信原来大家的春节计划可能是这样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初一,到万达看电影。初二,回娘家哈酒。初三,走亲访友,继续哈酒。初四,青州古城一日游。初五,自驾游或跟团游。初六,休养生息,准备上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计划不如变化快,现在大家春节应该是这样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初一,一动不动。初二,按兵不动。初三,纹丝不动。初四,岿然不动。初五,依然不动。初六,原地不动。初七,继续不动。初八,还是不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很难想像,十几天前,我们还在为抢购一张大年初一的电影票而着急,也还在为走亲访友、外出旅游而忙碌。但是一场疫情,让我们的生活重新慢了下来。</font></h3> 当下,在全民防控疫情的关键时候,现在人们更多地是选择不串门,不聚会,不逛街,而是主动“宅”在家里,不做疫情的感染者和传播者。<br><br> 我每天清晨是从中午开始的。有几次一睁眼,就已经近十点钟了。从猛一惊醒,到拍头释然,再到后来的心安,也着实把自己转了个180度。因为不用再担心迟到,也不再有春霄苦短的烦恼,所以睡得踏实。一个半百之人,竟然有超过八九个小时的睡眠,看来,还真的是不能小瞧了自己。<br> 不用刷牙洗脸,不用着急做饭。此时尽可以冲着升起来的太阳伸个懒腰,然后再折回床上,静听窗外的鸟鸣,细看花影的慢移。英国诗人勃朗宁曾有一句名言,“上帝在上,万物各得其所。”此时,太阳在天上,手机在手上,人卧于床上,一切皆显得井然有序。<br> 早餐始于中午。真的是要为肠胃的“好脾气”点个赞。一日三餐减为两餐甚至一餐,次数少了,但肠胃却不会因为你怠慢了它而大发脾气。不像人的头脑,时常因为睡眠不足而神智不清,胡言乱语。<br> <h3><font color="#010101"> 俗话说,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倒着。待在家里最舒服的姿势肯定是躺着,尤其是当工作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以后,甩掉鞋子直接扑倒在沙发上,真的是一种享受。天下所有的快乐与美好,此时都不如一躺来得让人痛快。困了,累了,可以一躺了之。愁了,烦了,也可以一躺了之。</font></h3> 但别忘了还有句老话,叫站着说话不腰疼。这让我想起了三十年前,坐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硬座上学时的情景,最后坐得腰酸腿疼,还真就是把一座难求的座位让给了别人。最初几天,用尽了各种姿势享受“躺”的幸福,但几天后,不管什么样的姿势,也不管怎样的翻来覆去,都让人躺得腰酸背疼,也躺得让人无精打采。看来也不是万事皆可一躺了之啊。这时就需要到外面走一走,活动活动筋骨。<br><br> 顺着偏僻的小路,专门走去人少的地方。大家比平时显得更有礼貌,走个对过时,双方都会主动地朝两边靠一靠,让对方快走过去,生怕与你有个藕断丝连。平日里碰到熟人会打个招呼,但现在都带着口罩,只露出双眼,根本无法上前相认。路上看一柳腰婀娜的身形,猜测应是一妙龄女子吧,碰巧其接一电话,听声音竟是个爷们。如果不摸情况胡乱上前叫一声“大姐”,估计会让人把口罩都笑喷掉了。为避免尴尬,此后只管大步走路,不敢再乱看行人。<br> <h3><font color="#010101"> 除了吃睡玩打发时间外,潜心研究一下菜谱,也是一个乐趣。</font></h3> 古人讲,治大国如烹小鲜。古人能把做菜拿来与治国相比,想必做菜这件事情也是大有研究的。“煎炒烹炸焖溜熬炖”,不用说亲自做,就是把它们都品出滋味来,也足以成为美食者中的佼佼者。但当今很多名人雅士都是“动口不动手”,充其量只能算是“吃货”。纵观史上不仅会吃,而且还能亲自下厨的,非文艺界的明星“吃货”苏东坡莫属。<br><br> 这哥们不仅诗词写得好,做菜也可称得上“大咖”级别,所谓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想当初被贬黄州的时候,当地穷得遍地都是猪肉(那时候穷人都不吃猪肉,我恨不得自己穿越回去哈)。而东坡老兄却抓住这个机会,让手下买来各种食材,亲自写食谱,亲自动手,自此诞生了人间又一美味——东坡肉。<br> <h3><font color="#010101"> 我是一平民草根,自然不敢与明星相比。但烧菜的火候,做菜的流程,还有添加的各类调料,却也熟知一二。做菜非常讲究火候,有些时候,需要猛火快炒,有些时候,需要小火慢炖,而有些,仅仅需要凉拌。做菜也非常讲究流程,什么时候放什么食材,需要有一个先后顺序。做菜还需要不断加入调料,调料放少了,寡淡无味,放多了,就失去食材原有之气。总之,菜烧好了,会让人唇齿留香,一家人围坐桌旁,其乐融融。</font></h3> 不用出门,事少了,整个人就闲了下来。闲来看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中,提出“闲”字的重要,他认为,“人莫乐于闲……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孰大于是?”<br><br> 端一杯清茶,坐在午后的斜阳里,翻开一本书,便如同走进了一个故事,敲开了一道未知的门。清脑,静心,之后便是驰骋于古今中外,激荡于天地之间。或纵横山水,快意恩仇,或轻歌慢舞,柔情似水。此时,静坐世间方寸之间,却能领略人间的万千景象,真的是“天下之乐孰大于是”了!<br> “很久没机会这么安静地待在家里过慢生活了,每天陪着父母读读书,看看电视,聊聊天,日子过得恬淡幸福,这种感觉真好。”记者采访时,有的市民如是说。<br> 这些话语让我们在感受每个人的快乐和幸福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每个家庭的默默坚守。可别小看了这周而复始的宅居生活。当我们普通民众不能为国家分忧解难时,那么“宅”在家里,不给国家和社会添乱,就是在努力做着自己的贡献。某种意义上,家庭已变成了中国最大的疫情抵抗组织。<br> 也正如此,这场战“疫”,从来没有人能成为局外人,也从来没有人能成为旁观者。<br> <h3><font color="#010101"> 也正如此,当我们携起手来,就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就让我们一起坚守,共同等待春暖花开的那一日!</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