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一起做好情绪管理和有效沟通,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怀集县甘洒镇石梅幼儿园

<h3><font color="#010101">幼&nbsp; 儿&nbsp; 篇</font></h3> <h3>  面对疫情,孩子的心理防护不能缺位,2020这个假期这个春节有些不一般,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让很多人感到焦虑,相信这段特殊的时光会成为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难忘的记忆。孩子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心理更容易受到影响。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研究表明,积极的信念、平和的心态将能提升人体的免疫力,无论得病与否,保持良好的心态都极其重要。在这个难以左右的特殊时期,做好孩子的心理防护,就是给孩子一份特别的爱。</h3><br><h3></h3> <h3>到底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心理防护呢?</h3><br><h3></h3> <h3><strong>1.父母情绪稳定是前提</strong></h3><br><h3>“父母情绪稳定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此时此刻,父母或家人的情绪稳定,对孩子而言,更是最好的礼物。孩子常常通过父母的情绪和行为来观察和体验这个世界。父母情绪稳定是一种内在和外在的影响力,会让孩子有安全感。</h3><br><h3><strong>2.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保持生活的稳定性</strong></h3><br><h3>虽然“疫情”是一个应激事件,但一定不要让孩子感到“危机重重”。千万不要手忙脚乱,自乱阵脚。让孩子生活作息维持规律,保持生活的稳定性,是孩子心理稳定的重要内容。</h3><br><h3><strong>3.避免信息过载导致的心理负担</strong></h3><br><h3>对于年龄小一些的孩子,在分享有关信息或回答孩子的关于“疫情”的疑问时,一定要用符合孩子年龄的通俗的话讲给孩子听,可以轻描淡写一些,一定要多传递正能量,让孩子有信心。对于大一些的孩子,一定要引导孩子合理看待信息,分清良莠,不要过度关注疫情相关报道,不要轻信疫情相关小道资讯,避免陷入视讯信息轰炸中。让孩子永远心存希望,永远相信黑暗不会长久,光明总会再临。</h3><br><h3><strong>4.“宅”在家里的寒假要出彩</strong></h3><br><h3>“疫情”的不期而至,可能打乱了孩子盼望许久的寒假计划,多数时间只能“宅”在家里。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充足的积极关注,用心帮孩子将寒假过出彩儿来。比如:陪伴孩子一起亲子阅读、亲子游戏等。</h3><br><h3><strong>5.教孩子学会管理情绪</strong></h3><br><h3>管理情绪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能识别出自己的各种情绪,给每一个情绪准确地贴上标签。孩子能识别出的情绪越多,他就越是能清晰地表达出来,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就是处理情绪的开端。能表达,他才能沟通,才能想办法。有时只要表达出来,情绪就解决了。</h3><br><h3><strong>6.当孩子出现下列情况时,需要寻求专业帮助</strong></h3><br><h3>如果孩子出现如下情况,且影响了孩子正常的生活,需要寻求专业的帮助:</h3><br><h3>(1)0-5岁孩子:吸手指头;害怕黑暗或动物,畏惧夜晚,黏住父母;大小便失禁,尿床,便秘;说话困难(如:口吃);食欲减退或增加。</h3><br><h3>(2)易怒,郁郁寡欢;睡眠失调,噩梦连连;沉默寡言;行为失控;兴趣减退或丧失;生理性症状:如食欲减退等。</h3><br><h3></h3> 成&nbsp; 人&nbsp; 篇<h3>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许多民众时常都会经历焦虑、恐慌、甚至抑郁等情绪状态。在一线医疗工作者紧张地对抗疫情的同时,对于普通民众的科普工作也必不可少。为帮助我们了解疫情相关的行为、情绪应对方式,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将通过学院公众号发布相关科普文章,向社会提供科学的心理知识,提高身心健康。让我们在关注疫情一线的同时,也保护好我们自己和家人。</h3><br><h3>相信你一定看过这样的段子:</h3><br><h3>“平时看似啥都不在乎的佛系年轻人,现在吧也不泡了,迪也不蹦了,狼人也不杀了,乖乖戴起口罩,勤洗手,讲卫生,别提多惜命了;而平时堪称那些天天转发麻辣烫致命、熬夜的十大危害、一天发现一种致癌物质的长辈们,面对疫情却非常淡定,逛活禽菜场不戴口罩、回家不洗手、哪里人多去哪里。”</h3><br><h3>也一定看过类似的朋友圈:</h3><br><h3>“爸妈打死不戴口罩怎么办?”</h3><br><h3>“爸妈说什么都不信此次疫情的严重,说有秦始皇的保佑。”</h3><br><h3>“救救孩子吧,怎么劝说父母不要听信外面的谣言?”</h3><br><h3>新冠肺炎来势汹汹,在这个信息便捷的年代,互联网无疑加速了疫情带来的焦虑在人们内心的发酵,随着信息的爆炸,新冠肺炎的一个个“新闻”就像是一颗颗炸弹在人们的心中炸开。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面对此次疫情,却出现了两大门派:一面是在各类新闻报道、疫情数据轰炸之下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心态爆炸“焦虑派”,另一面却是照常买菜、串门、打麻将的以中老年为代表的“佛系派”。</h3><br><h3>伴随着疫情的发展,人们的情绪慢慢发酵,人们之间的沟通障碍似乎也在增加,交流变得不畅。因为不同的人在信息来源、信息过滤以及信息处理的差异,沟通常常会变得词不达意。原本是出于关心和爱意的叮嘱,却常常以争吵结束;明明是想一家人在家里和和睦睦地平安度过疫情风波,却过不了一会就不欢而散,各自回屋焦虑。</h3><br><h3>这可能是我们的情绪管理和沟通方式出了问题,本文将从“情绪管理”和“有效沟通”两个角度分享,如何在疫情之下与家人良性互动,彼此支持。</h3><br><h3><strong>一.自我情绪管理</strong></h3><br><h3>● 提高自我情绪的觉察,区分情绪和事实</h3><br><h3>疫情之下,我们的认知和行为很可能都在“情绪”的滤镜之下变得不理智和冲动,我们可以在感到不适或者要和他人发生冲突的时候先“暂停”一下,问问自己现在处于什么样的情绪状态。</h3><br><h3>本文列出了一些常见的情绪以供参考:</h3><br><h3>焦虑:担忧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或资源应对某事;</h3><br><h3>恐惧:对某具体人或事的害怕;</h3><br><h3>愤怒:强烈的生气,往往伴随想要攻击的冲动;</h3><br><h3>无助:相信自己无力达成想要的结果;</h3><br><h3>警戒: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或可能犯的错误保持警觉;</h3><br><h3>迷茫:不知道怎么好,不知道该怎么办;</h3><br><h3>内疚:因为自己做的(或少做的)某事导致不良后果感到痛苦,伴随强烈的弥补的愿望;</h3><br><h3>哀伤:是丧失(失去或本应拥有但没有的)某人/某事的反应;</h3><br><h3>情绪不同于事实,但当我们在强烈的情绪之下产生的想法可以感觉真实,但不一定是事实(可以通过数据、客观事实依据等方式判断)。我们不妨默念提醒自己:“这些是情绪的反应,它感觉很真实,但是不等于事实。”允许自己去观察情绪的产生、变化和消退,不要在强烈的情绪之下做决定或“沟通” ,切忌在情绪的状态下对他人进行道德和能力的标签(例如:“这就是一个不可理喻的蠢人!”,“这是一个毫无公德心的自私鬼!”),这将不利于有效沟通。</h3><br><h3><strong>● 积极的自我暗示</strong></h3><br><h3>当你觉得自己非常焦虑或者被负面情绪笼罩的时候,远离焦虑源,回忆自己相关的成功经验或者做的好的部分,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鼓励自己:</h3><br><h3>“我们一定可以度过难关”</h3><br><h3>“勤洗手、戴口罩、保持身心健康,我已经做得很好了!”</h3><br><h3><strong>● 积极取向</strong></h3><br><h3>理性关注疫情,不信谣不传谣,多关注积极正面的信息。</h3><br><h3><strong>● 积极行为激活</strong></h3><br><h3>做些让自己放松或享受的事情,不必因为别人处在水深火热而自己娱乐而感到羞耻或者自责,保持自己的心情愉悦,身心健康,就是自己最大的贡献。也可以在线上多喝朋友聊天,互相鼓励和支持。</h3><br><h3><strong>二.对家人的情绪反馈</strong></h3><br><h3>除了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也可以关注家人的情绪状态,客观地将你的观察与你的感受反馈给你的家人,以“事实+基于事实的关心”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h3><br><h3>● 你刚刚说话的声音有些大,我在房间都能听到,似乎你因为某些事情而感到生气,你想聊一聊吗?</h3><br><h3>● 你今天只吃了半碗饭,是胃口不好吗?或是有些焦虑?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吗?</h3><br><h3>● 你这几天都是两点才睡,一直拿着手机,你是不是很担心?</h3><br><h3><strong>三.与家人有效沟通</strong></h3><br><h3>当和家人的沟通变得不畅、充满压力时,我们常常会下意识以长期形成的不良压力应对方式应对,例如回避沟通、冷暴力或者冷嘲热讽等等。想要打破这种错误的行为怪圈,我们可以就对话氛围进行观察:对话氛围是否安全?家人是否进入沉默或暴力应对状态?我是否进入沉默或暴力应对状态?</h3><br><h3>● 当对方出现沉默或暴力应对时,暂停对话,营造安全气氛。</h3><br><h3>首先,判断哪种安全因素出现了危机(双方是否有共同的目的?双方是否互相尊重?);其次,消除双方的误解,可以在有必要时向对方道歉;最后,提出共同目的,如果没有共同目的,一起积极寻找共同目的。</h3><br><h3>● 当你自己陷入沉默或暴力应对时,暂停对话,对自己的行为方式进行回顾。</h3><br><h3>当发现自己即将陷入沉默或暴力状态时,停止对话,思考这三个问题:</h3><br><h3>1. 我真正的目的是什么?</h3><br><h3>2. 我让家人感觉到我的目的是什么?</h3><br><h3>3. 如果xx是我的真正目的,我该怎么做?</h3><br><h3>如果发现自己正在无效对话,可以用下面五个问题一步一步地问自己:</h3><br><h3>1. 我在做什么?</h3><br><h3>2. 我的情绪感受是什么?</h3><br><h3>3. 造成我这种情绪的想法是什么?</h3><br><h3>4. 这种想法的事实依据是什么?</h3><br><h3>5. 我该怎么表达我真正的目的?</h3><br><h3>文字来源:北大心理人</h3><br><h3>疫情面前,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做好成人与幼儿的心理防护,心理健康从“心”开始,永葆积极乐观,坚定信心共同打赢这场疫情的阻击战!</h3><br><h3></h3> <h3><strong>因为有你这个世界才温暖</strong></h3><br><h3><strong>中国加油 武汉加油</strong></h3><br><h3></h3>

情绪

疫情

孩子

沟通

焦虑

自己

家人

心理

父母

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