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20年注定是非同寻常的一年,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目前为止已造成上千人感染,数十人死亡,武汉全城封锁,严重程度超乎我们想象。21世纪初以来,冠状病毒(CoVs)已经导致了人类致命性肺炎的大爆发,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SARS-CoV)在2003年爆发并传播到五大洲,致死率为10%。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于2012年在阿拉伯半岛暴发,致死率为35%。SARS-CoV和MERS-CoV都是人畜共患病毒,宿主分别是蝙蝠/果子狸和单峰驼。目前为止,没有批准对任何特定的治疗药物或疫苗用于人类冠状病毒的治疗。因此,CoVs被认为是具有大爆发隐患对人有重大威胁病毒。</h3> <h3> 针对人类乱捕乱杀瞎吃野生动物引发的疫情,有句笑话说:以前我们是把它们关在笼子里,今年它们把我们关在了家中!我们必须进行深度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问题,否则就是一场生化战争来临!</h3> <h3> 2019年最后一天,武汉卫健委曾发布此次疫情的第一则官方通报,称已发现病例27例,系病毒性肺炎。</h3><h3>当时,没有人意识到,这个数字会再增长900倍。</h3><h3>没有被病毒侵蚀的人,可能永远都无法体会新冠肺炎患者的痛。折磨、恐惧、挣扎,我们不知道的这两名贡献遗体的逝者,身在生死边缘对这世间如何留恋。</h3><h3>疫情,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是一场生与死的较量。截至2月16日24时,全国累计死亡病例1770例。无情的病毒,夺去了多少无辜的生命。</h3> <h3> 全世界都应该为中国人发动的这场史无前例的、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疫情阻击战而鼓掌。世界卫生组织以及许多国家的政府官员已经在这样做了。我现在就生活在中国,我亲眼 看到了中国为抗击疫情所采取的各种措施,无论以何种标准来衡量,中国发生的这一切都是令人感到极为震撼的。当然,中国社会所遭受的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h3><h3>许多人没有看到中国整个行政体系的执行力之强大,这个星球上应该没有任何政府能够有如此高效的表现。相反,某些人只是忙于抨击武汉地方政府的一些没有及时采取疫情应对措施的官员。</h3> <h3><h3> 疫情爆发以来,我国医护人员损失令人心痛。2月17日,一份由中国疾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撰写的报告显示,截至2月11日,在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诊治服务的422家医疗机构中,共有3019名医务人员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1716名。</h3><h3>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称,截至2月11日24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已有6名医护人员以身殉职。而今天上午这一数字已增至7名。</h3></h3><h3><br></h3><h3>—.《逆行者》</h3> <h3>84岁的您,临危受命</h3><h3>2003年战非典</h3><h3>2020年,再战新冠肺炎</h3><h3>侠之大者,为国为民</h3><h3>钟南山,国士无双、民族脊梁!</h3> <h3> 目前,在缺乏疫苗和特效药的前提下,康复患者的血浆是临床特异性治疗最可及的资源。“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大病之后重在休养,过去很多康复者不愿意捐献自己的血浆。”陈薇说。</h3><h3>1月31日,拿着国家科技部下发的《关于请协助采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血液样本的函》,22名康复患者表示愿意让专家检测血液标本是否符合献浆标准。其中有的人身体虚弱,连采血都很困难。陈薇非常感动。</h3><h3>“我是一个母亲、一个女儿、一个妻子,我希望我的家人健康,同样希望全天下的人都健康。”</h3><h3>作为军人,只有两种状态,一个是打仗,一个是准备打仗。我们目前在疫区,就是要打仗的,而准备打仗,就是此前我们在科研工作中的积累,也包括技术方面的储备。我们要把养兵千日的“兵”动员起来,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这场特殊的战争之中。</h3><h3>这,是陈薇的态度。</h3> <h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h3><h3><br></h3><h3>疫情当前,反映迅速就能赢得时间,处置果断才能撑好保护伞,抢抓时间就是掌握主动权。</h3><h3>鉴于目前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正面临严峻形势,为了确保“四类人员”集中科学合理收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我们子弟兵再次踏上征程!<br></h3> <h3> 一场忽如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像笼罩在这片土地上空的乌云,给整个国家带来巨大挑战。</h3><h3>然而乌云之下,医护人员纷纷逆行而至,是用自己生命安危和病毒“厮杀”。其中,护理人员不仅贡献了14000这样一个巨大“战力”,还在这场搏斗中和病魔贴得最近。</h3><h3>记得,她们也是血肉之躯,面临着从未有过方方面面挑战。之所以在惧怕中逆行而上,因为她们知道自己担负着一个国和无数个家的期望。</h3><h3>致敬英雄的医护人员!</h3> <h3> 湖北日报讯 (记者甘勇)2月7日,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指挥长王晓东在咸宁市、黄石市检查并视频调度市州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指导组和省防控指挥部工作要求,全面进入战时状态,采取战时措施,集中所有资源、全部力量,着力解决疫情防控中的突出问题,把各项措施抓实抓细抓落地。</h3><h3>各地尽最大力度挖掘本地医疗资源,集中力量救治危重症病例,切实提高治愈率。要以战时作风担当作为,坚持战时标准,执行战时纪律,对疫情防控工作不力的严肃追责问责,严重的就地免职。</h3> <h3> 纵观人类的进化史,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了腥风血雨。从第一个单细胞生物开始,生命与自然界的搏斗就不曾停止。自然的规则,就是弱肉强食。人类通过智慧与群体协作,战胜了大型猛兽。而在我们的身体里,每天也会发生数百万次的战斗,解决了那些看不见的微小敌人。</h3><h3>这些微小敌人,就是指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之类的病原体。而与之战斗的,就是我们人类历经数亿年进化而来的免疫系统。我们的皮肤和黏膜会分泌出乳酸、脂肪酸,在消化道中还有胃酸和各种酶,都有杀灭病原体的功能,组成了我们人体的“长城”。在体内还有白细胞、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抗体、补体、溶菌酶、免疫球蛋白……组成了人体内抗击病原体的防线。</h3> <h3> 我们人类生存至今,这套经过了“千锤百炼”的免疫系统可谓居功至伟。在百年之前,人类只能凭着自己的肉身与细菌去“硬刚”。直至弗莱明在1928年发现了青霉素,人类才第一次拥有对抗细菌的“武器”。在青霉素之后,人类又发现了磺胺类、链霉素、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多种抗菌素,可以杀死人体内的细菌。</h3><h3>后来人类又发明了可以杀死人体内的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以及各种寄生虫的各种药物。 但是人类对病毒的治疗,始终是一块“短板”。因为病毒隐藏在人体的细胞之中,没有药物可以在不损伤细胞的前提下,直接杀死人体内的病毒。我们所用的抗病毒药物,只是尽量抑制病毒的扩散、减弱病毒的繁殖,最终能杀死病毒的,还得依靠人类自身的免疫系统。</h3> <h3>二.《隔离》</h3><h3><br></h3><h3>目前,这种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它能够很容易地进行扩散。这种病毒尤其容易进入人的肺部组织,也就是说它很容易引发肺炎。这要比呼吸系统感染更加麻烦,因为那只会使咽喉部位或支气管受到感染。这种冠状病毒造成的死亡率是2%左右,这要比一般的流感死亡率0.1%高20倍。然而,与SARS(即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意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观察者网注)病毒9%的死亡率和MERS(即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意为“中东呼吸综合症”——观察者网注)病毒37%的死亡率比起来,这个数字还是小巫见大巫了。</h3><h3>在受到感染的患者里面,有10%到15%会表现出比较严重的症状。80%到90%的死亡患者是有其他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年轻感染者的死亡率较低。这与2009年美国爆发的H1N1猪流感疫情正好相反,当时年轻人甚至青少年的死亡率比60岁以上的老年人要高。</h3><h3>中国很快绘制出了该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图谱并立即与各国医疗卫生部门和各相关国际组织进行了分享。一些医学科研机构发现,现有的某些抗病毒药物似乎对这种新型病毒有抑制作用。</h3><h3>中国各级政府很快进行了广泛的社会动员,城市公共交通、长途交通、商务活动等都已暂停,13亿中国人都积极主动地给予配合,几周来他们一直静静待在家里等待疫情消退,看到这一切发生在如此巨大的国家里,你无法不感到惊叹。中国对疫情做出的反应已经在国际社会上获得了广泛赞誉,大家普遍认为中国所采取的措施是前所未有的,这为将来遭遇这种情况的其他国家政府确立了新的应对标准。当然,与往常平静的生活相比,如今中国人的生活里有诸多不便,而且整个社会付出了巨大代价,这是毋庸置疑的。</h3> <h3> 时至今日,依然有埃博拉、艾滋病等病毒,感染之后就无法完全清除,好在如此邪恶的病毒并不多。我们所面对的新型冠状病毒是可以被完全清除的,因为现在已经有很多痊愈出院的病例了。而使他们痊愈的,就是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h3><h3>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治疗,目前还没有特效药,采用的是支持疗法。换句话说,就是帮助患者把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然后等着患者自己的免疫系统清除病毒。很多平时身体状态很好的人,感染病毒后的症状,可能还不如普通感冒严重。对于一种可以“自愈”的病毒,大家真的不用过于恐慌。</h3> <h3> 虽然疾病可以自愈,但大家也应当重视预防,避免自己成为病毒携带者,造成疫情的扩散。要尽量减少去人流集密的场所,出门时,一定要戴符合防护标准的口罩(如N95、医用外科口罩)。要勤洗手,不要用手揉摸眼睛,因为病毒不仅会通过呼吸道传染,还会通过黏膜传染。平时要多休息,饮食均衡,避免自身抵抗力的降低。</h3><h3>大家对待新型冠状病毒,不要恐慌。充足的休息与营养,就是治疗的最好方法。近期有疫区接触史,并且有感冒症状发生的人,要做到自我隔离,戴好口罩去定点医院检测。对于这段时间有其他小灾小病的人,则不建议去医院,可以避免交叉感染。</h3> <h3>封城后的武汉街头</h3><h3><br></h3><h3>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我们既有的生活,很多人的生活模式陡然转变,从“白天吃喝,晚上麻将”变成了居家自我隔离。全国上下都在坐月子,每天憋在家里,无所事事,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刷疫情相关信息。</h3><h3><br></h3><h3>武汉疫情中,网络上有很多对武汉市民“恐慌”的批评。但是,实情的公开不够,公告行政令的突如其来,专业指导意见的空缺,权威部门的信息几乎缺位等,是本来坚强、稳定、愿意相信政府、保持乐观态度的武汉人民开始“慌神”的主要推手。</h3> <h3>封城后的成都街头</h3> <h3> 总结一下,人体自身拥有强大的免疫系统,平时身体健康的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只会如同一场感冒,很快就会自愈。华子每天守在医院值班都不怕,所以大家更不必恐慌。平时要注重预防,既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他人。天佑中华,相信这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h3><h3><br></h3><h3>隔离第三天,仍在高烧的我再次向新华医院孙主任咨询,他简短地说,不要太纠结发烧,这是自身免疫力和病毒战斗的表现。为避免吃多了退烧药带来的副作用,我开始采取酒精擦拭、额头冷敷等方法进行物理降温。药物及物理降温的方式,开始初见成效,退烧的间隔时间开始延长至12-15个小时。</h3><h3>1月27日,隔离第四天。我不再高烧,开始转为低烧,体温控制在38度以下。1月28日,隔离第五天,我终于退烧了,但还有点微咳。</h3> <h3>上图为长沙市区街道隔离后景像</h3><h3><br></h3><h3>疫情,惊碎了一些人的梦境。</h3><h3>此前,从未想到过我们的生活竟是如此脆弱。财富,名声,情爱,这些曾让我们引以为豪的荣耀,在新冠病毒面前不堪一击。春节已经过去20多天了,时至今日,有些人被困在家中,有些人在异乡流浪,有些人义无反顾的奔赴前线,有些人成为了统计报表上的一个冰冷数字。</h3> <h3> 2月5日,单独隔离第13天。最后一次服药后,我已不咳嗽了,除了肺部略感不适,其余一切正常。</h3><h3>接下来,我按医嘱加强营养,修养调整,继续隔离,等到医院复查后再正式解除隔离。</h3><h3>回想这十多天的治疗心路历程,我想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读者朋友:</h3><h3>1.感觉自己有疑似症状后,赶紧到医院做血常规和肺部CT检查,避免在家胡乱用药延误治疗。</h3><h3>2.一定要做好防护。特别是到医院就诊,建议戴一层医用外科口罩+一层N95口罩,在医院不要摘口罩喝水、吃东西,如确需饮水吃东西可以到医院外面空气流通的地方或私家车内进行。</h3><h3>3.如症状较轻,无呼吸问题,可以尝试在家隔离治疗,隔离期间退烧首选物理退烧,如烧到38.5度,再服用退烧药。注意观察症状、不适随诊,多饮水、多吃东西、多休息,增进排毒和自身的抵抗力,抵抗病毒。</h3><h3>4.每天吃的碗筷都要消毒,勤洗手。外面送来的东西一律酒精消毒,避免二次感染。病人隔离房间注意每天定期通风30分钟以上,病人活动区域温度保持温暖,避免温差受凉。</h3><h3>5.听从医嘱,做好复查。</h3> <h3> 根据重庆发布的案例,一位51岁的男士出现发热症状后,第一次核酸检查呈现弱阳性,复查呈现阴性;而随后第二次再复查时,也是呈阴性,并因此排除了疑似感染。但回家后症状并没有缓解,第三次再去检查时,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h3><h3>目前,核酸检查是确诊冠状病毒感染的一个广泛采用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往往更能捕捉到上呼吸道的病毒情况,而一些感染者上呼吸道没有查出病毒感染,而病毒在下呼吸道(肺部等)造成病变,这就为感染的判断带来一定的困难。</h3><h3>预防:如果你出现了发高烧、乏力、干咳和肌肉酸痛的症状,建议你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如果出现了呼吸困难的感觉,一定要告知医生,通过肺部影像筛查能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h3> <h3> 2月4日,随州市委市政府开会称,接下来要对全体居民进行体温排查。要对城区全面实行交通管制,严禁私家车、电动车上路;除部分指定加油站以外,其他加油站一律关停;关闭除药店、超市以外的营业场所。</h3><h3>此外,对发现确诊和疑似病例的小区一律封闭管理;对确诊和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实施集中隔离。</h3><h3>随州还提出限制居民出行,每户3天派一人采购一次物资,加大生活物资统一配送力度,同时千方百计提升医院床位数量。</h3><h3>2月6日晚,随州市市长克克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称,目前随州医用物资库存仅供3天使用,医用N95口罩、防护服消耗量很大,无稳定供应。急需医用物资、医护人员、防疫专家。2月7日凌晨1点37分,江西省135名医护人员抵达武汉天河机场,随即再从武汉出发,驰援随州。</h3> <h3> 中国政府已经为确保每个人、每个家庭以及全社会的安全动用了巨大的经济资源。如果你是一个在华居住(武汉除外)的外国人,你应该留在自己所在的城市,哪里也不要去,你所在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因为目前每一个中国人都在家里进行有意识的自我隔离,这样一个大环境是再安全不过的了。</h3> <h3> 有的人每天都在争分夺秒与病毒做抗争,哪怕耄耋之年也毫不畏惧,奋战在一线,只希望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h3><h3>可有的人明明知道疫情的严重性和病毒传染的风险,却还要赶在武汉封城前想尽各种办法逃离疫区,四处流窜。</h3> <h3> 卫生防疫专家强调,目前可以确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h3><h3>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h3><h3>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h3><h3>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h3><h3>针对这些传播途径,曾群呼吁广大社区居民,一定要注意防范聚集性疫情的发生,要提高家庭聚集性疫情防控意识,居家防疫要做到“七个要”:</h3><h3>一要取消一切社会活动聚集,要劝阻重点疫区的亲朋好友推迟访沪计划;</h3><h3>二要常开窗,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h3><h3>三要做好日常家庭消毒:对门把手、桌椅、马桶坐垫等重点部位用75%乙醇或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h3><h3>四要讲个人卫生:饭前便后用流动的水、肥皂或者洗手液来洗手,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弯曲遮掩口鼻;</h3><h3>五要避免空气和接触传播:家庭成员要避免接触可疑症状者身体分泌物,不要共用个人生活用品;就餐时,公筷分餐,快进食,少说话,相互交流不宜近,避免握手和拥抱,拱手微笑讲礼仪;</h3><h3>六要严格做好居家隔离:外来返沪人员要配合相关调查,准确报告实情、主动接受隔离;需要居家隔离、观察的,应尽量与家人分住所居住,条件有限的,要分房间居住,单间隔离,同屋居住的全部家庭成员都要带好口罩;</h3><h3>七要密切关注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自觉避免接触他人,佩戴好口罩后尽快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全力配合治疗。</h3> <h3> 控制传染病,主要就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h3><h3>陈焕春认为,保护易感人群主要要靠疫苗和药物,在疫苗和药物没有出来之前,最关键的措施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同时,在没有疫苗和药物的情况下,控制传染病最好的就是采取隔离措施,每一个人自觉做好,这个病就控制到位了。</h3> <h3>三.《行动中》</h3> <h3> 一场疫情,看似无情的灾难背后,更多的是令人动容的温情。</h3><h3>一封封印着红色指印的请战书,除夕夜驰援武汉的解放军,还有那些奋战在最前线的医护人员……</h3><h3>他们可以不怕病毒,在紧急危难中挺身而出;他们可以不分昼夜,在死神的魔爪里抢救病人;他们可以不厌其烦地在治疗特殊患者时细致入微,救死扶伤,他们用每个瞬间把握生命大关,勇敢又果断。</h3><h3>可是想一想,他们也是父母牵挂的孩子,也是年幼孩童的依靠,如今却坚定地站在了与死亡直面的战“疫”一线,只为他们要坚守更多人的生命与希望。</h3><h3>还在坚持工作的外卖员、快递员,他们穿梭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他们是隐形的超人,默默地守护着自己生活的城市。</h3><h3>那些为守护生命而拼尽全力的人,让我们看到,没有被禁锢的城,只有离不开的爱,再艰难,爱不会离开!在这些平凡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闪光的人性。</h3><h3>有人曾如此评价:“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何其有幸,我们都是其中一员。</h3> <h3> 国难当头,万众一心。有的人虽不富裕却为疫慷慨捐物捐资,医护人员和人民警察明知危险却选择逆行!辛勤的建筑工人不辞辛劳,日夜奋战快速建成一座座救人的医院,强大的力量震惊世界。疫情终将过去,曙光普照大地。铭记这场灾难,吸取深刻教训,保护野生动物,远离病毒。致敬送行的英雄们!愿疫情早去,人康健,国昌隆。</h3> <h3> 事实上,对于不同病情患者采取分类隔离诊疗,是武汉市为了从根本上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染途径的有效手段。《武汉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挥部通告(第10号)》,要求对全市经发热门诊诊断有肺炎症状的发热病人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的密切接触者,由各区安排车辆分别送至区集中隔离观察点,进行医学观察、治疗或采取其他预防措施。</h3><h3>患者和家属期待在隔离场所得到救治,但为了防止交叉感染,以上“10号文”明确提出集中收治和隔离场所必须分开。目前来看,由于不具备医疗功能,武汉部分社区的“收治”以医学观察和送药为主,这一举措实际上将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的负担。</h3><h3>随着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以及危重病人定点医院、轻症患者11个“方舱医院”陆续开放,上万张床位将逐步空出来,床位紧缺问题将得到逐步缓解,确诊和疑似病人将逐步等来希望。</h3> <h3> 这些闪闪发光的普通人,让我们温暖,安定,心中有力量,眼前有希望。</h3><h3>有一个问题,我最近一直在问自己:</h3><h3>国家有难,我们普通人该怎么办?</h3><h3>答案很简单,就是:每个人,都扛起自己那份责任。</h3><h3>事实上,绝大部分中国人也都是这么做的:</h3><h3>医生冲上去治病,警察站出来值守,厨师给医生做饭,工人紧急建造医院。</h3><h3>有菜的拿菜来,有口罩的捐口罩,做医疗物资的连夜加班,懂健康知识的不断宣传……</h3><h3>我们齐心合力,灾难就扛过来了。</h3><h3>必须得说,这一场大仗,是全国人民一起打的。</h3><h3>将来赢了,也是全国人民的功劳。</h3><h3>是奋战一线的战士。</h3><h3>是前面故事里那些善良的人。</h3><h3>是每一个放弃了过年回家的人。</h3><h3>是每一个取消聚会,还普及疫情知识的人。</h3><h3>是每一个出门必戴口罩,还劝别人戴口罩的人……</h3><h3>大家一起,把病毒赶走了。</h3><h3>没有绝大多数国民的支持、配合,这场灾难不知还要升级多少倍。</h3><h3>感谢有你,每一个默默付出的中国人!</h3><h3>有你们在,中国一定能赢!</h3> <h3> 结果显示,在2019年12月31日之前,武汉和湖北就可能已经出现了104名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者,并在之后的10天里增加了653人(其中88.5%在湖北省内),然后再在2020年1月11日到20日之间又暴增5417(77.6%在湖北省内),并在1月的最后10天里彻底爆发,新出现了26468人发病(湖北占74.7%),但随着防控手段的升级,在2月的前11天里新增人数放缓到了12030人。</h3> <h3> 医院院区里,没有了往日熙攘,显得格外安静。只有急诊科和传染病医院门口,过往着戴着口罩的患者。守在门口“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提醒着:此时我们正经历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防疫之“战”!</h3><h3>没有家人团圆、没有张灯结彩、没有丰盛年饭、没有红包祝福……这个春节,对海南省传染病医院“身经百战”的医护们仍然显得格外特殊。</h3> <h3>四.《专业人士》</h3> <h3> 新型冠状病毒的形状看上去很复杂,但它的结构其实很简单,由两部分构成:外层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衣壳),和内层包裹的遗传物质(核酸)。这样简单的结构,正是病毒的定义之一。</h3> <h3> 因其结构简单,病毒不能分裂,更不能交配,靠自己没法完成“传宗接代”的“伟大使命”。但通过入侵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它是可以完成复制的。</h3><h3>当病毒接触到可以感染的细胞以后,就会与细胞结合,并侵入细胞的内部,利用细胞中的物质进行自我复制。</h3> <h3> 由于病毒的结构由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内层物质组成,它在复制过程中也必然会消耗掉细胞中的这两种物质。而失去了内部物质的细胞,就很难维持原有的功能,也无法完成正常的分裂,感染严重时甚至会死亡。</h3><h3>某个器官的细胞死亡过多,就会影响器官的正常工作。</h3><h3>比如新冠病毒,感染的就是呼吸道上皮细胞,并顺势进入肺部,影响患者的呼吸系统功能。而当病毒复制感染更多细胞从而导致患者呼吸器官衰竭时,患者的呼吸功能就会受到破坏,机体获得氧气的能力变弱。这也是为什么血氧检测会成为疾病指标的原因之一。</h3><h3>其他致病体此时也趁虚而入,在各处造成并发症,最终让患者机体不堪重负而死亡。</h3> <h3>双肺全白,通宵抢救!我的病人,生命现在以小时计<br></h3><h3>02-14 22:50 丁香热点</h3><h3>本文根据牛牛妈口述整理,让我们一起祈祷奇迹发生。</h3><h3>4次核酸检测,全阴……mmd,连我一个女人也忍不住爆粗口!</h3><h3>ps,那些说取样过程有问题的,这都是我自己取的样~~~</h3><h3>对,我说的就是我同事的爸爸,《一位武汉呼吸科医生的口述:那些和我插肩而过的生命》一文中的第8个故事。收进来一个多星期,没日没夜的治疗和护理,我们还是眼睁睁地看着他一步一步滑向危重。现在,他双肺已全白,生命只能以小时计……</h3><h3>截止目前,我已经给他用了两天的高流氧,效果并不太好,血氧饱和度勉强维持在80左右。如果不戴高流氧的话,只有40-50,更加危险。</h3><h3>我们通过一定的压力把纯氧输送给病人,可以达到纯氧的呼吸,这种方式比呼吸机的舒适度要高很多,也不经口插管,所以病人很配合。维持大概三五天之后,如果他的血氧饱和度能上升到正常范围,他也就挺过了呼吸衰竭这一关。</h3><h3>反之,接下来病情如果继续进展,就要上无创呼吸机,甚至气管插管接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是根据病人的呼吸频率来送气的,如果呼吸频率太快,呼吸机也会感应,加快送气频率,最后病人易产生呼吸肌疲劳,呼吸运动不协调,从而发生人机抵抗。</h3><h3>现在,这个病人呼吸频率已达40多次【注:成人呼吸频率正常值区间为12-20次/分钟 】,如果现在就给他气管插管的话,他也存在脱机困难,感染加重等等系列风险。</h3><h3>极危重。所以,同事哭得不行,我也崩溃中。</h3><h3>有些人说你们医生见惯了生离死别,怎么还会哭?好吧,问题是你见过新冠肺炎病人最后是怎么离开的吗——</h3><h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肺 、心脏、血管、肝、肾等器官受损……血氧测不出,心跳,血压下降……很快很快。但是直到最后几分钟,病人也全程清醒。</h3><h3>因为清醒,所以很多病人会呼救,会哭着喊着说医生你救救我……伴随着剧烈地挣扎,直到呼出最后一口气。</h3><h3>换谁在现场,能忍住这种心如刀绞和泪如雨下?</h3><h3>所以,我一直说这种生命的告别和溺水一样,就好比肺里面都灌满了水,活活地憋死——唯一不同的是,憋死患者的是新冠病毒导致的呈胶冻样的炎性渗出物。这个过程中,肺部换气功能完全丧失,再浓的氧也进不去血里面,但其它器官的功能还没那么快衰退,所以,痛苦且残忍。。。</h3><h3>让我们一起祈祷奇迹发生吧,即便这个世界上并没有那么多奇迹。</h3> <h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和治疗是疫情发展到现阶段最关键的任务。但是如何防控,真正落实病人的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这还要从源头上提升病毒诊断的精准性。</h3><h3>根据国家医疗队院士及专家组成员近日透露的信息,此前核酸检测“假阴性”的比例不占少数,这是由于取样不规范和试剂检测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的。</h3> <h3> 最终在经过科研人员的反复研究于对比,发现从穿山甲上分离出来的病毒株基因样本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相似度高达99%。</h3><h3>此结果表明穿山甲确属为新型冠状病毒的宿主,对于当前的病毒防疫工作有着重大的意义!或许有关科研人员或许能以其为突破口,在穿山甲身上找到解决新型冠状病毒的方法。</h3> <h3> 蛋白序列比对解析:数字代表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序号,每个字母代表一种氨基酸。例如M=甲硫氨酸,F=苯丙氨酸等。每大行中有三小行,第一行是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第二行是SARS,第三行是他们之间的一致序列。其中标记为红色的部分说明两者的刺突糖蛋白在这些位置的氨基酸完全一致;蓝色的部分就是不同的;而“----”代表缺失的。可以看到2019-nCoV的刺突糖蛋白在标记的Insert1-4的位置确实比SARS的刺突糖蛋白多了一些肽段 | 参考文献[1]</h3> <h3> 病毒感染的第一步是和细胞上的受体间特异性结合。HIV的常见受体蛋白是人免疫细胞上的表面抗原分化簇4受体蛋白(CD4蛋白)。人体只有部分免疫细胞会合成这个受体蛋白,没有这个受体的细胞很难被感染。而且HIV无法感染除了人以外的其他动物。想在小鼠或其他实验动物中研究HIV的感染过程,首先需要通过转基因技术将人的CD4蛋白转入小鼠的免疫细胞中,否则研究无法进行。</h3> <h3>HIV感染细胞的示意图</h3><h3> 而2019-nCoV的刺突糖蛋白所结合的受体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它在很多黏膜组织细胞中都广泛存在的,这使得它能通过呼吸道及其他黏膜进行传播。</h3><h3>可见,这是两种井水不犯河水的病毒,受体和感染过程都有天壤之别</h3> <h3> 据了解,攻关团队通过分析 1000 多份宏基因组样品,锁定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然后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揭示穿山甲中 β 冠状病毒的阳性率为 70%。</h3><h3>通过对病毒的基因组分析,可以发现,从穿山甲体内分离的病毒株,与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达 99%。</h3><h3>是的,你没看错,99%!</h3><h3>真没想到,把可恨的新冠病毒传给人类的,居然是穿山甲,这种古老、温柔又害羞的动物!</h3> <p>研究团队在讨论环节指出,在SARS的肺病理学方面,此前有课题组发现了局部出血坏死、肺泡炎和支气管炎、肺泡上皮细胞脱屑等肺部病变。实际上,在这项研究中,结果也显示了肺泡水肿伴出血、细支气管炎、肺泡炎伴上皮细胞炎性损伤等肺部损害。值得注意的是,在显微镜下研究团队观察到大量的肺间质纤维化、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和闭塞发生较多。</p><p>研究团队推测,这些主要的改变可能导致危重病人出现严重的呼吸衰竭。</p><p>另一方面,目前大体观察发现出血性坏死主要存在于右肺外缘。这一观察提示以下两点:第一,这可能是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二,COVID-19的主要病变可能首先起源于此。</p><p>另外,最近的研究也表明,新冠病毒与SARS-CoV具有相同的细胞进入受体,即ACE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一般情况下,ACE2蛋白在肺泡细胞、支气管上皮和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因此与SARS-CoV-2感染结合ACE2会导致急性肺损伤和肺水肿。研究团队此次也观察到大量肺水肿和出血,脱落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细胞。</p><p>另一方面,细胞因子风暴与过度免疫反应和不受控制的促炎反应有关,后者则会导致严重的器官疾病,包括肺损伤。目前几个代表性的细胞因子已确定,包括IL-1β、IL-18、TNF-α、IL-6、IL-8和IL-10,这些均由包括CD8和CD4的各种免疫细胞产生和调节。</p><p>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团队观察到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肺间质,这些类型的炎症细胞都经免疫组织学方法证实。而如前所述,肺间质大量纤维化、管腔狭窄等病理改变发生在该病例的肺部,研究团队认为,这些结果可以解释为什么危重病人有急性肺功能障碍。</p> <h3> 中华民族是从磨难中走过来的,每当灾难降临,全国人民总能齐心协力共渡难关。这是民族的精神,是无穷的力量。人们一定还记得,非典时期广东省中医院原急诊科殉职护士长叶欣的英雄事迹,此时此刻,许许多多像叶欣一样的英雄正奋战在疫情一线。我们相信,疫情防控阻击战胜利在望。</h3> <h3> 四川援鄂医疗专家:最紧迫问题是医护人员大面积感染 缺抢救设备</h3> <h3> 我们是1月25日大年初一那天,四川援鄂医疗队第一批138人出征,我作为四川省人民医院重症科主任带领我们医院30人随队,接近凌晨抵达武汉。1月26日上午培训,下午进场红会医院。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我见过紧急公共突发事件救援的大场景,救护车拉着一车一车的重症患者,很多人到医院都死了,我们是在尸体堆中拨活人,那种情况下医院也没有乱。但是1月26号看到红会医院,我有点震惊。我们入场时,这所二级医院面临崩溃状态。红会医院是江汉区区属二级医院,规模比较小,医护人员不到400人,有300多张床位。1月22日红会医院被政府征用为第一批发热患者门诊定点医院,也是第二批七家定点收治医院之一,每天大七八百发热患者到红会的发热门诊看病,疑似患者和普通发热患者混杂在一起,整个医院都被污染了。</h3> <h3> 1月26日下午,我们去住院部查看情况,所有床位都住满了病患,走廊过道上也塞满了留观的病患,病人和陪护的家属挤在一起。当时红会医院面临的最紧迫问题还不是这些,而是医护人员大面积感染。1月26日,我了解到的情况时该院有30多名医护人员住院,还有30多名医护人员被隔离,将近1/6的医护人员没办法上班。病人越来越多涌进,医疗物资紧缺,坚持上班的医院员工都缺防护服,谁也不知道自己会否是下一个感染的人。在电梯里,三个医护人员看到我们,就哭了,说援军终于来了。当天晚上,红会医院呼吸科主任跟我打电话,也哭了,说快要撑不下去了,幸好四川医疗队进来了。医院床位爆满,疑似病患和发热病患以及陪护家属混杂在一起;缺少防护物资的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医护人员发病人数太多,如果不紧急采取措施,这个医院真可能会崩溃。我们四川医疗队进驻的当天,正好有个契机,国家卫健委的一个局长来视察工作,江汉区的领导也在。国家卫健委的官员要红会医院领导讲医院面临的情况。医院领导就按部就班讲武汉市政府是如何要求的,红会医院是如何做的,收了多少病人。我就坐不住了,抢了话,我说我要代表四川专家组发个言,医院目前情况已经糟糕,若再不采取措施,不出三天它就会是下一个SARS时期的北大人民医院。大几百发热门诊病人,300多住院病人,300多医院医护人员,再加我们第一批四川援助队100多人,一千多人挤在这个封闭的被污染的医院,时间长了,所有的人非被逼疯不可。江汉区委书记就问我,有什么办法改善这种状况。我就建议停三天门诊,切断所有病人的来源,医院住院部床位已经满员了,不能再进人了,再进人只会增加交叉感染。定点医院停三天门诊,病人反响很大,但如果不停,这家医院会废了。区领导向市领导反映我的建议,通过了,1月27、28、29日停了三天门诊。这三天我们做的事情就是甄别疑似病人和普通病人,把医院的污染区、清洁区整理出来。甄别病人最大的难点在于病毒核酸检测的试剂盒不够。试剂盒检测由武汉市卫健委派人来医院取样,名额有限,1月26日全院只做了10个样本检测,1月27日增加到30例样本检测。300多病人,按照这个检测速度,我们慌了。1月28日,湖北省领导来看望四川医疗队,我就提了核酸检测的量太少了。那之后,红会医院的核酸检测增加到每天100多份。到1月29日,我们把300多名住院的病人第一次核酸检测甄别完了,把所有检测呈阳性的安排到另外二层楼隔离治疗。1月28日,四川援鄂医疗队第二批也赶到了,大家立即整编投入到新的隔离病房战斗中。我们做的另一件事情就是重新规划院感流程。红会医院是一个U型结构,隔离病房和普通病房是相通的,我们做了改进,把隔离病房污染区和医院普通区域隔开,要求只能单向进出,还规划了医用垃圾的存储清理路径。每天让消杀人员消杀,过道上安上空气消毒机。花了三天时间,我们终于整理出医院污染区和缓冲区、清洁区,1月30日医院再次开门了。我们还简化了处理遗体的流程。在红会医院,按照流程开死亡证明要求有心电图。但病人已经死了,遗体是带着病毒的,这个时候还要求医护人员进到病房做心电图,会造成病毒扩散的危险。我就改了这个流程,判断一个病人是否死亡,不是靠心电图判断,是靠医生判断。有的病人家属还想看死者最后一面,还想给他换衣服,我们也改了这个流程,家属只需要提供身份证确认死者身份就行。办了死亡证明后,医院保安通知人来深度消杀,然后殡仪馆的人来运走遗体。有段时间,殡仪馆的运力不够,打电话通知,说很多遗体处理不过来,有时候遗体会在病床上摆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才被运走。</h3> <h3> 重症抢救:缺少医疗设备,无力感很强我是四川医疗队的副队长,除了做一些行政性的工作,我的主要任务是重建红会医院的ICU病房。我们进驻红会医院时,ICU非战斗减员很严重,总共十几个医护人员,四名医生中一人确诊,护士也确诊了两例,其他人还病倒了两三个。红会医院ICU原本有三个房间九张床位,其中一个大房间是六张床位,房间中央是一个圆形的护士服务台,另有一个房间两张床位,一个小房间一个床位。我一看这个结构不对,护士服务台在中间,病人吹出来的气体都往中间服务台聚集,对护士非常不利。我们就改造了ICU,呼吸科和ICU在同一层楼,我们关了原来的ICU,把ICU和呼吸科合并组建了18个床位。1月30日ICU开始收病人,核酸检测呈阳性的病人两人放在一间屋,呈阴性的重症患者住单间,禁止家属探视。第二天,18张床位就住满了,还在过道上加了几张留观的床位。我有十多年重症救治的经验,最让我痛苦的是红会医院是个二级医院,抢救设备远远不够,只能上高流量氧气和无创呼吸机支持。对于一个呼吸衰竭的病人,正常的步骤是先上高流量吸氧,接着是无创机器供氧,再接着是有创插管,最后是用ECMO(体外膜氧合肺)。但红会医院条件就只够前两种抢救。我们纵使有十八般武艺,也只能摆两板斧。</h3> <h3> 我接手ICU以来,死了五名病人,有两个年纪大的,状况很糟糕,有一个送进来6个小时后就死了。但还有三个病人,如果有ECMO,还是很有机会抢救过来的,至少可以延长生命,待他们免疫系统恢复留个希望。病人求生欲望很强烈,试图抓医生的手,让我们不要放弃他,但是没有抢救设备,我们只能眼看着生命消逝,这对我们医生来说是最难受的。我前后接手40个左右危重症病人,走了5个,今天有两个快不行了,还有的病患正在熬最危险的关。这个死亡率是很高的,对我们团队的士气也是个打击。年轻医生尤其受不了。他们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会怀疑自己走的这条路到底对不对。我还要做他们的安抚工作。这些天,我到处打电话求助申请ECMO,找武汉医院的熟人,托成都、重庆的朋友,都没能弄来ECMO。找武汉市卫健委审批,也叫我们等消息。我知道ECMO很紧缺,很难分配到我们这家小医院。我们曾经考虑把危重症病人转送到条件好的医院去,但需要通过市卫健委批准,手续很麻烦,其他医院床位也很紧张,而且危重病人插管转移,很容易出问题。我们意识到危重症患者只能我们自己来救。我们改造了高流量氧疗。危重病人很多都需要高流量氧疗,但是医院电压达不到,报警器经常报警。压力不够,供氧流量达不到,怎么办?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我们在高流量氧疗设备钢瓶的旁边再加个储气面罩,同时在使用无创机器供氧多加了一条无创氧气通道,两个钢瓶供氧,加一个管道供氧,相当于三股氧气供氧,基本能把病人的供氧维持住。今天我们在建一个负压室,可以抽吸气体,抽进去的有毒气体进行消毒,再释放出来。这两天就建好,就可以做有创插管抢救了。原来的病房,病人呼吸出来的气释放到空气里,会污染整个病房,对医护人员的安全构成很大威胁,所以不敢使用有创插管。负压病房建好,病人呼吸的气可以经过消毒排放,我们就能使用有创插管。</h3> <h3> 有两名病人给我很深印象,一个活下来了,一个死了。活下来的病人是一个11岁孩子的母亲,我每天会去留观室查看,连续三次都在留观室看到那个女的,她的老公在旁边陪护,是一个很诚实的小伙子。那名女子的状况不是很好,他老公总会在旁边给她鼓劲。1月30日ICU建起来,我就决定把她转进ICU。但是留观室在4楼,ICU在7楼,从4楼转到7楼,转运可能需要十多分钟。在这期间,怎么维持住她的供氧是个问题。当时她已经呼吸衰竭,严重缺氧,但她的意识是清楚的。她老公一直在旁边喊老婆坚持住,为了孩子也要坚持住。看得出来病人很努力地想要活下来。转到ICU病房后,给她做无创机器供氧,她的氧饱和度从70多升到90多,二三天后能吃东西了,现在情况在逐渐好转。走了的那个病人62岁,第一天进入ICU病房状态其实还可以,氧饱和度有90多,还可以在床上俯卧,头天晚上我去查房,我跟他说,“你情况还不错,要坚持住。”他说听我的话,还能坚持做俯卧位。但第二天早上我再去查房,他的氧饱和度数值就很低了,给他做无创机器供氧,依然不行。我就意识到他如果不用ECMO,可能就撑不住了。到处打电话借ECMO,借不到。昨天早上他就走了。对于危重症病人,其实我们能做的很少,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只能维持住病人的生命,等待病毒的自限期,等待他的免疫系统慢慢恢复。我们还会鼓励病人多吃,病人的盒饭和我们的盒饭差不多,能吃补充营养,就有希望。这个过程最主要的还是靠病人自己熬,有的病人氧饱和度数值偏低,但精神状态好,比较乐观,求生欲强,就挺过来了,熬不过来的就死了。</h3> <h3> 经过十来天摸索,对于危重症患者治疗,我有几点感受。第一一定要加强营养,我把ICU病房病人的资料看了一遍,发现他们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的现象。因为吃了克立兹药品后,腹泻和呕吐的比较严重,我们给病人提供的盒饭他们一般都吃不下。我们做了改进,给病人打营养制剂当饮料喝,只有增强营养,才能提高免疫力。第二,我不建议病人吃大量的克立兹,会对病人的心率和肠胃有反应。如果病人对药物不耐受,我宁愿等待,让病人觉得舒服些。第三,不能刻意追求高氧饱和度和吸入量浓度,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密切关注病人的状态,判断病人是否发生新发器官功能衰竭。我们医生一个班是八小时,会仔细把每个病人的情况筛查一遍,一旦发现新发器官障碍,就立即抢救。第四,我个人还有一个心得体会,在现有的条件下,要想提高病人的存活率,可以通过调节病人的体位变动来改善肺的通气血流。对于那些没有插管的病人,我会鼓励他们移动体位,通过俯卧位、侧卧位来改善通气。</h3> <h3> 我的工作状态一般是每天早上七点半从宾馆出发到医院,参加医院领导层会议,了解医院的动态和遇到的问题,帮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我就是把红会医院当作自己的医院一样来守护。我也会帮助他们设计一些科研课题,帮助他们去申请武汉市卫健委、武汉市科技局的一些科研课题,以联合单位的方式申请成都市科技局的课题。我希望帮助他们重新树立必胜的信心。对于红会医院的医护人员,我也把他们当作自己医院的同事一样看待,有人感染住院了,我会去探望他,给他鼓励。红会医院护理部主任确诊感染了,我去看了他两次,我要鼓励他,让他有战胜病毒的信心。一般上午十点,我会进ICU病房查房。我最喜欢的工作还是在一线,和病人在一起。我每天查房,在病房里一呆几个小时,最重要的是给病人做思想工作,让他们别放弃,坚持住,战胜病毒。病人经常给我竖大拇指,我跟他们说,我什么都没做,主要是你们自身素质好,有活下来的信念。病人的求生欲望是很强烈的,尤其老年人,他们害怕孤独和死亡,希望有人陪伴。13病床的一个老伯伯,只要医生和护士站在他旁边,他就没事,一声不吭。但只要护士离开那个房间去外面配药、处理别的事情,他就一直哼哼嚷嚷,在里面乱喊乱叫,护士只要进去安抚他,他就又安静了。今天早上我去看他,他就挺好的,不停感谢我,他知道我们是在救他。一般晚上七点离开医院,回到宾馆,还有一大堆事情等着我处理。我是四川医疗队的副队长,要开执委会会议,还要给年轻的医生们谈心。今天早上有个病人走了,一个年轻的男医生和女护士给我打电话,他们哭了。他们跟我倾诉,是不是自己不努力,是不是哪个环节犯了错误?我就疏导他们,现实条件如此,我们只能全力帮助,这是医生的大义。只要是醒着的人,我们就要多给他一点鼓励,握他们的手,安抚他们,至少让他们觉得还有希望。红会医院在这次疫情中遭受重创,我们刚来的时候,红会医院濒临崩溃,现在战斗力和信心恢复到30%,我希望我们离开的时候,他们的战斗力和信心能恢复到80%,一定有能战胜病毒和困难的信心,这也是作为医生的灵魂和信念。我跟红会医院院长说好了,今年九月份,我会带着队员回来看红会医院,一起痛痛快快喝一场酒。2018年汶川地震十周年,我把当年支援过我们的医生护士邀请到成都,办了一场纪念活动。我相信我们和红会医院的战斗友谊也会持续十年甚至更久。</h3> <h3> 很多时候,挫折是人生的常态,在我们遭遇疫情挫折时,不应一味放大痛苦让其充塞心灵。从现在起,我们要收起埋怨生活的目光,学会调适心弦,坦然面对。</h3><h3>行进中可以没有道路,但不能没有前进的脚步。要相信,没有一味的苦,没有永远的痛;没有迈不过的坎,没有闯不过的关。困难只是暂时的,迟早会过去。</h3><h3>总有人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每一个在危情中逆行的身影,都值得我们铭记。</h3><h3>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真正的英雄,一直都在你我的身边。</h3> <h3>本该掐死在萌芽状态的新冠病毒, 如何一步步演变成全国性瘟疫</h3><h3>02-03</h3><h3>国际著名公卫专家张作风:</h3><h3>流行病学资深终身教授,世界卫生组织慢性疾病预防和控制顾问。 在非典时期,他研究了空气污染与非典死亡之间的关系。</h3><h3>针对这次疫情,他首次表达了自己的观点:</h3> <h3>1、</h3><h3>2019年12月1日,武汉发现第一例,这例病人没有华南市场的暴露,预示可能已经是处于人传人的状况。</h3><h3>2、</h3><h3>12月8日,华南海鲜市场发现数例,如果在一周内关闭华南海鲜市场,并隔离病人、可疑病例和接触者,此病绝不可能发展到现在的严重程度。</h3><h3>3、</h3><h3>一直到2020年1月1日,武汉才关闭了这个市场,在这短短的22天中,可能有很多市民被感染,以至错失了防控的最好机会。</h3><h3>4、</h3><h3>2020年1月1日,武汉处理了8名据说是散布“谣言”者。 如果没有这8名散布“谣言”者对这次新发传染病暴发的预警,这次暴发流行可能会比现在更严重。 据最近信息披露,该8名人员的身份皆是专科医生。</h3><h3>5、</h3><h3>1月3日8时,共发现符合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诊断患者44例。1月5日新增至59例,此时还未死亡人员。1月9日,有了初步定论,且出现首个死亡病例。直至18、19、20日,分别新增病例59例、77例、77例,此时相关部门还认为“当前疫情可防可控”。</h3><h3>6、</h3><h3>1月18日,武汉管理部门还在自欺欺人的一再坚持人和人传播的危险性小,而且可防可控。 同时武汉市百步亭社区还举办第20届“万家宴”活动,10个会场4万个家庭汇聚一堂。</h3><h3>7、</h3><h3>1月20日,钟南山院士一锤定音,说“肯定人传人”! 此时疫情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了。</h3> <h3>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h3><h3> 第五版肺炎诊疗方案中,明确无症状感染者也有可能成为传染源。目前已进入返程高峰,对于无症状感染者如何防控?李兴旺表示,从目前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来说,主要是和病人密切接触者,家庭成员发生得更多一点。这种病人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做咽拭子检查发现核酸是阳性的。从发病机制来讲,这部分病人既然带有病毒,就可能会造成传播,但既然病人是无症状感染者,相对病情偏轻,病毒量会比较少,因此在传播能力上会比重病人的弱一些。</h3><h3>李兴旺表示,目前在传染病诊断上,除了比较关注临床症状之外,更多要关注流行病学表现,无症状感染者更多的是在和病人的密切接触中发生的,尤其是家庭聚集现象比较明显,“如果没有接触感染者,偶尔出现咳嗽,没有必要恐慌。”</h3><h3>关注气溶胶和消化道传播</h3><h3>记者注意到,第五版肺炎诊疗方案中,对传播途径的描述增加了“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染途径尚待明确”。</h3><h3>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表示,大部分病例都是以呼吸道传播、飞沫传播为主,粪便当中也检查出核酸呈阳性,所以也不排除经消化道传播的可能性。</h3><h3>李兴旺表示,气溶胶的传播在呼吸道传染病中是可以看到的,但是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有没有气溶胶传播的情况,目前还不明确。在诊疗方案中的表述是“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目前尚待明确”,“也就是说,我们关注到了这个现象,但是我们要做更多的研究工作,今后有证据时可能会更改传播途径的写法。”</h3> <h3>从CT结果就能完成疫情初筛</h3><h3> 这个病的大众诊断,首先,病人是发烧来的,医生就会拍CT。平时一般的病变都是单肺的改变,双肺的改变很少。我们临床医生有经验的,发烧病人一看这个双肺的改变,就是病毒性肺炎。在这个疫情爆发的时候,就可以诊断,八九不离十,不是百分之百,不见得要等待核酸的检测。这对我们下面的医生,市县的、地区的医生,我们临床诊断是很准的,可以做一个初筛。</h3><h3>从CT的表现来看,都是以肺的边缘开始,挨着胸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胸膜下开始发病。它的发病特点是胸膜下絮状、棉絮状改变,还有就是片状、斑片状比较常见;有的病人表现为条索状、树枝状的改变,而且是双侧,或者是不典型的这一点那一点。根据这些特征,临床医生就可以判断症状。</h3><h3>病人发病初期,大部分有个特点,不咳嗽。发病以胸膜周围,外围为主,在间质里面,不在肺泡和气道里面,所以不咳嗽。还有一个特点是,病变位置慢慢地浸湿,逐步双侧都有,逐步增加,这是肺部的表现,从CT上可以看出来。</h3><h3>从现在的病例情况来说,这场疫情的一个特点是确诊的病例很多。很多病人,大数的病人是轻症,不重,可以居家隔离,服用少量药物,这也是个好事。</h3> <h3> 第二个特点是大部分的发病病人年龄偏大,重症的病人,往往是年龄大、体质差;危重病人,往往都是有基础疾病的人,这就麻烦了。但是大多数人都是轻中度病人,往往是3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很多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不容易发病。比如我们科室,发病的都是三十岁以上的医生护士,现在照顾我们的四五个年轻人,他们没有发病,差不多的工作环境。前段时间听到我们同学,中南医院的外科(医生),一下倒了13个,全是中老年人,年轻人没倒,这是好现象。</h3><h3>但这终归是传染病,任何人都可能传染,少不代表不传染。我之前看新闻,合肥从武汉回去的一个小伙子,三个人聚会都感染了,它不是不感染,只是相对来说好一些,所以也要引起警惕和防护。因为大学中学的都是年轻人聚集的地方,万一有变异和感染,那会是大批的感染,要重视。</h3><h3>而且这场战役的时间可能不会很短。我们很多病人,临床上发现得早的,比如我们医务人员,接触的多,没有肺部症状,又不咳嗽又不发烧,直接做个CT,发现胸膜下有改变,双肺的改变,但范围很小,说明得了这个病,而且是很早期,它自己没症状都以为是正常人。这种情况会导致,早期很多病人不知道自己发病了,但是这个早期或是潜伏期有传染性,这就有点麻烦,导致它的传染性还比较强,我们就可以推导,这个病人总数最后会比较多。</h3><h3>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个新问题。我们医务人员喉咙不舒服,咽拭子一查,呈阳性,也是这个病。以后会不会常出现这种情况?普通上呼吸道感染会不会也出现它?也有传染性?虽然治疗上就是当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注意戴口罩,防治传染,居家隔离的话问题不大,这是一个引起重视的地方。</h3><h3>战术上要重视,要防范,防死他,但我们战略上不怕,绝大多数没事。虽然引起重视,但是不要恐慌,过度恐慌更没必要。加强防范,口罩戴好、不出门、少交流,就像钟南山教授讲的,多待在家里,多做贡献,这是有道理的。</h3> <h3>小心从轻症到中重症的病理转变</h3><h3> 对疾病有所掌握之后,对于这个状况,我们每一个人怎么办呢?</h3><h3>首先,当你得了这个病,或怀疑自己得了这个病,先自我判断,你处于什么阶段,什么状况?是不是轻症?是轻症就很简单:居家隔离、戴口罩、不出门,歪(待)在家里,听钟教授的。</h3><h3>还一个,居家隔离的轻病人,有少数在家里要防着轻的变中度,或变重。如果你出现发烧、喘气、胸闷、呼吸困难,那就可能是变重了,那就要去医院,要住院治疗,如果没有这个情况就可以居家隔离。大多数轻病人居家隔离,可以为我们的政府和社会减轻很大的负担和恐慌,(如果不这样)不管我们政府再怎么(加强防控)都转不过来的。这是我们自己要做的,要防范的。</h3><h3>政府防控重点在哪里?两个方面,关于疾病的宣传,宣传很重要,别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个村出了一个马上封路,这个县出了一个马上封路,不知道会不会死人,不知道疾病怎么传染的。无知造成恐慌,要宣传,告诉别人这个病到底怎么回事,到底怎样,大多数人会没有事。但没有事了不能不管,要加强防范,宣传很重要。现在大家都知道后,所有人也都关注,轻症自动隔离,这不是减轻了很大的负担吗?</h3><h3>除了宣传之外,重点要抓的,就是轻症可能变重症的,或者是重症的、中度的,要管理好,要收进去要治疗,把很多轻症可能变重症的恐慌解除掉,没有后顾之忧,事情就顺了。但是现在重症还比较多,政府要加大力度,增加医院,把这个主要矛盾压下来,不然就会越来越不顺。这是我对政府的一点期许,也是重点要解决的地方。</h3> <h3>大家问得多的几个问题</h3><h3>1.关于消毒</h3><h3>网上有很多关于消毒的回答。呼吸道感染,主要一个戴好口罩少接触,少通过呼吸道感染。另外现在说的很多的接触传染,比如手摸手机、摸物品,接触到脸、鼻子、口腔,特别是眼睛,球结膜是个薄弱的地方,容易传染。多用酒精消毒,手、手机、物品等多消毒,细菌(病毒)游离在空气中的时间不长,高温也可以杀死它。</h3><h3>2.与普通感冒流感的关系</h3><h3>现在还有问得比较多的,流感的问题。我的病是以发烧为主,咳嗽都很少,而流感是什么,是以高烧、咳嗽为主,流鼻涕打喷嚏。治疗过程中出现流鼻涕打喷嚏的,和这个关系并不大,一般是普通感冒或流感,那还是个好事情。现在是流感感冒高发季,不能把所有的都算在(病毒性肺炎)里面。</h3><h3>3.疫情后续会怎么发展。</h3><h3>我对后续的看法不一定准。现在是个爆发期,高症状期,你知道后续怎么样呢?会有多少人发病呢,会在什么时候打止呢?但是我有一个判断,第一个,这个病全国人民关注,都引起重视,都在想方设法控制。</h3><h3>再说,从这过病的发展来看,大部分是轻症,有恢复能力,最后随着天气变暖,病毒会受影响,也会减少扩散能力,一般情况是这样;从中长期来看,会被我们消灭。</h3><h3>最后,疫情现在太厉害,必须高度关注和防护,但我总的观点是,没有必要恐慌,我们总是会把它按下去的。怕什么?用武汉话说,怕个球,恐慌什么咧?恐慌个毛线,天塌下来,有长个子顶着;疾病来了,有我们医务人员冲在前面。没有什么可怕的,会好起来,会胜利的!</h3> <h3>五.《悲歌》</h3><h3><br></h3><h3>1月底,李文亮的名字才第一次被大众所知,此前他只是“被训诫的武汉医生”。</h3><h3>在此之前,这场疫病还被称为“不明原因肺炎”。身为临床医生,他在群里提醒同学注意防护,但自己不幸感染,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h3><h3>2月1日,他发出了最后一条微博:“今天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尘埃落定,终于确诊了。”</h3><h3>谁也没想到,未满35岁的李文亮医生,很快走到了生命的结尾。</h3><h3>提醒 </h3><h3>让家人亲人注意防范</h3><h3>2019年12月30日,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看到一份病人的检测报告,“检出SARS冠状病毒高置信度阳性指标”。</h3><h3>当天下午五点多,他在大学同学微信群中发了几句话:“华南海鲜市场确诊了7例SARS”“最新消息是,冠状病毒感染确定了,正在进行病毒分型”“大家不要外传,让家人亲人注意防范”。</h3><h3>2019年12月31日,武汉市卫健委发布消息表示,到目前为止,调查未发现明显人传人现象,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对病原的检测及感染原因的调查正在进行中。</h3><h3>2020年1月1日,武汉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近日武汉部分医疗机构发现接诊了多例肺炎病例,武汉市卫健委就此发布了情况通报。但一些网民在不经核实的情况下,在网络上发布、转发不实信息,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公安机关经调查核实,已传唤8名违法人员,并依法进行了处理。</h3><h3>李文亮生前曾回忆,1月3日,他被通知到派出所签下一份训诫书。训诫书显示,他的违法行为是在互联网上发布不属实言论。“我当时想着不被拘留已经算好了,直接就签字了。”他说。</h3><h3>事后回忆,他仍感到疑惑: “那时我还在想,通报怎么还在说没有人传人,没有医护感染”。</h3> <p>感染 </p><p>接诊病人未做特殊防护</p><p>签了字之后,他一直正常工作,接诊病人。</p><p>1月8日这天,来了一名82岁的女性患者,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p>彼时,新冠肺炎还是“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在武汉市卫健委1月11日的通报中,“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p><p>李文亮也大意了。</p><p>与平时接触其他患者一样,这次他也没有做特殊防护,这名病人也没有出现发热等症状。</p><p>1月9日,李文亮前一天接诊的这名患者发烧。她的CT报告显示,症状是“双肺磨玻璃样病变”。</p><p>1月10日,李文亮开始出现咳嗽症状。1月11日,发热。1月12日,住院,随后住进重症监护室。</p><p>他在住院治疗期间曾回忆,“等她CT做完,我就高度怀疑她是病毒性肺炎”。李文亮分析,这名82岁患者CT显示的症状,是病毒性肺炎的表现,而且已经排除了常见病毒感染的情况。“不过,因为医院还没有用于检测确诊病人的试剂盒,当时没有给她确诊”。</p><p>1月30日,住在武汉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李文亮一直在打针,还是无法自主呼吸、无法活动,要进行高流量吸氧。</p><p>此前,李文亮做了一次核酸检测,但一直没出结果。经过治疗后又进行一次检测,“我的核酸显示为阴性了”。</p><p>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乐观:“精神状态好了一些,可以断续用手机打字上网。”</p><p>那时他曾估计自己的病情是,“目前没有生命危险,只是肺功能恢复需要比较长的时间”。</p><p>家属不能进重症监护室,但医院的同事们帮我买了很多生活用品。病房外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从病痛中偶有慰藉。</p><p>此前,他的父母也出现了“肺部磨玻璃样病变”,并住进了医院。他曾表示,二老“暂时没有生命危险”。</p><p>“我爱人和孩子目前不在武汉,他们很安全。”那几天,家人不能照顾身在重症监护室的他,但隔着手机屏每天互相加油鼓励。</p> <h3>消逝 </h3><h3>从确诊到离开只有七天</h3><h3>李文亮一直表现得很乐观。</h3><h3>“在此我想特别澄清,我没有被吊销执照,请大家放心,我一定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出院!”1月31日,他发微博说。</h3><h3>此前的两次核酸检测,李文亮都没有被确诊。</h3><h3>2月1日,在重症监护室住了半个多月后,他的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那天他发了条微博,向大家宣布这个消息:“尘埃落定,终于确诊了”。</h3><h3>在这条微博底下,他喜爱的电视剧《庆余年》主演张若昀给他留言,“加油,祝您早日康复”。</h3><h3>晚上九点多了,躺在重症监护室的他仍然回复了张若昀:“谢谢,期待庆余年2”。</h3><h3>“对病情我还是比较乐观的。估计还要在床上躺半个月,才能让肺功能大部分恢复。”</h3><h3>他甚至期待着,身体康复后还要上一线——“疫情还在扩散,不想当逃兵!至于疫情以后的事,还没想太多。”1月30日,他喘不上气,没有太多力气说话,在手机上发出了这句话。</h3><h3>就像他自己所估计的,所有人一边为他揪着心,一边期盼还不满35岁的他早日康复。</h3><h3>2月6日夜里,关于李文亮的坏消息突然传来,像病房里的消毒水味道一样刺痛着人们的神经。</h3><h3>“病危”,“全力抢救中”,“全力抢救无效”。</h3><h3>2月7日凌晨,武汉市中心医院宣布了李文亮的死讯。</h3> <h3>其人 </h3><h3>正期待新生命降临</h3><h3>1月28日,最高法官方微信发布了一篇关于疫情中谣言治理的文章,谈及武汉公安机关处罚8名发布“华南水果海鲜市场确诊7例SARS”的事件。</h3><h3>文章认为,8名信息发布者发布的内容并非完全捏造,主观上并无恶意,考虑到该类谣言在客观上对一定范围群体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有一定积极影响,且澄清该类事实较为容易,执法机关对这样的“虚假信息”理应保持宽容态度。</h3><h3>但是,这位“吹哨人”走了。</h3><h3>李文亮,1985年10月12日生,辽宁锦州人。2004年考入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就读。在厦门短暂工作3年后,2014年重返武汉,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工作至今。</h3><h3>这个还没满35岁的年轻医师,如果不是因被训诫一事,或许他的名字不会为众人所知,在生活中和普通人也没有太多不同。</h3><h3>2月7日凌晨,李文亮不幸病逝的消息传来后,武汉市中心医院的同事们无不悲痛,“他真的是很好的人”。</h3><h3>“7228一路走好,xxxx向你致敬!”7228是李文亮的工号,一名正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参加抗疫前线工作的医护人员在朋友圈悼念。</h3><h3>“爱乐维好贵啊。”2019年11月29日,他曾经发了这样一条微博,配图是一种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复合维生素片。当时34岁的他,有一个完满的家庭,大儿子4岁,妻子怀着小宝宝,全家人正期待着新生命的降临。</h3><h3>只是他的生命,在这个2月戛然而止。</h3><h3>南方都市报(nddaily)原创报道</h3><h3>南都记者 向雪妮</h3> <h3> 他的小日子,和那些小日子里生出的对这座城,这片土地的爱,</h3><h3>也都最着心跳的停止,终止了。</h3><h3>2月7日的凌晨,无数人为他流泪到天明。</h3><h3>我们寻找这股心痛情绪的源头,发现大家不是把它当作一个英雄而悼念。他本就是个普通的好人。</h3><h3>是这世上每个好人,都想看到好人有好报的朴素结局而已。</h3><h3><br></h3><h3>悲恸的网友说:一觉醒来,世界上又多了一个英雄,但我情愿不要。</h3><h3>是的,让普通人成为英雄的时代,是一个残酷的时代。更何况李文亮医师只是说几句实话而已。如果能够选择,我们宁愿看到他继续奔跑在这个世界上,如天真的孩子,向我们发出烂漫的笑容。</h3><h3>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h3><h3>一个普通医生一次普通的同学群提醒留言,对客观事实一句普普通通的陈述,在一个地方,他被判定为谣言制造者,而这个名号,也被判定为他人生最后的“污点”,但在世界医学顶级机构和无数中国人心中,他被视为“讲真话的人”,更被视为整个世界开始行动起来预防新冠病毒的“吹哨人”。</h3><h3>这个“污点”,成为了他一生最大的荣光——以他的生命为代价。</h3> <h3> 谈及感染新冠病毒而去世的李文亮医生,钟南山哽咽了:“大部分人都认为他是中国的英雄",“我很为他感到自豪”。</h3><h3>他还呼吁政府应该采取更多的措施,比如终结野生动物市场交易,在卫生技术方面进行更多的国际合作,提升疾控中心的运营能力,以及建立潜在流行病的全球预警系统。</h3><h3>钟南山认为,在感染区外佩戴口罩并非始终必要。一些国家针对中国公民的入境限制是过度反应。此外他还透露,似乎儿童更不易感染新冠病毒。</h3><h3>钟南山呼吁,全球非政治化的合作至关重要。"也许我们应该更加彼此接近,尤其是我们的同行和科学家们,进行更多合作,"他表示。"我们只是应对疫情,完全与政治无关。"</h3> <h3>六.下定决心</h3> <h3> 经中央批准,国家监察委员会决定派出调查组赴湖北省武汉市,就群众反映的涉及李文亮医生的有关问题作全面调查!</h3><h3>人民日报评论指出:还原真相,就能稳定人心;呵护正义,就能凝心聚力;捍卫法治尊严,更能凝聚起团结一心的强大力量。</h3><h3><br></h3><h3>2月3日</h3><h3>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开会,要求努力提高收治率,并提出“对不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本位主义严重的,对不敢担当、作风漂浮、推诿扯皮的,除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外,情节严重的还要对党政主要领导进行问责。对失职渎职的,要依纪依法惩处。”</h3><h3>当晚,武汉宣布开建方舱医院。</h3><h3>2月4日</h3><h3>中央赴湖北指导组表示,“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是全国疫情防控重中之重,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工作来抓,采取更加果断有力措施,严格对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发热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分类集中收治隔离”。</h3><h3>中央要求征用一批酒店、场馆等集中收治轻症、疑似和密切接触者。</h3><h3>2月5日</h3><h3>湖北强调“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确保一个都不放过。</h3><h3>晚间,武汉方舱医院开始接收首批患者。</h3><h3>也是在这一天,人民日报开始直接开通渠道,统计不能入院收治的发热者。</h3><h3>2月6日</h3><h3>李文亮医生因感染新冠病毒肺炎离世,民情悲痛,也出现了诸多猜测。</h3><h3>2月7日</h3><h3>中午监察委宣布派调查组赴武汉全面调查李文亮事件。</h3><h3>湖北省出现重大人事变动,中央政法委委员、秘书长陈一新将任中央指导组副组长,国家卫健委副主任王贺胜将任湖北省委委员、常委。</h3><h3>2月8日</h3><h3>湖北省外的疑似病患开始减少,但湖北形势依然严峻。湖北省长在发布会上表示:当前市州疫情呈现城市向农村蔓延、输入型向社区感染型发展的新态势。</h3><h3>在人事变动后的这一晚,中央赴湖北指导组督导湖北、武汉市“刻不容缓依法采取果断措施,不折不扣实施‘四类人员’分类集中管理措施,真正做到应收尽收、不漏一人。”</h3> <h3>上图为封城后的杭州俯瞰一撇</h3><h3> 新冠病毒肆虐之际,一篇曾预言“全球将暴发流行病”的文章被重新提起。</h3><h3>在这篇国内最早刊发于2019年9月23日《参考消息》第8版的文章(转自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中,一系列关于世界是否能够以及如何应对一场流行病大暴发的相关问题,被一一提起。</h3><h3>全球化的时代之中,一株病毒引发的传染病变成一场流行病,需要多久?</h3><h3>答案:36个小时。</h3><h3>进化至20世纪20年代的人类文明,是否能够从容应对这样一场大规模传染病?</h3><h3>答案:不,世界远远没有为此做好准备。</h3><h3>这不是危言耸听,更非马后炮式的投机言论,而是去年9月21日,美国防疫专家劳丽·加勒特的一则科学论断。</h3> <h3>▲劳丽·加勒特</h3><h3> 1975年获得生物学学士学位后,劳丽·加勒特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细菌学和免疫学,同时在斯坦福大学进行科学研究,也是在同期,她开始探索科学报道与纪录片制作,此外,除了曾担任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问题前高级研究员等公共职务,她也还是《逼近的瘟疫》《失信:全球公共卫生事业之瘫痪》等专著的作者。</h3><h3>但劳丽·加勒特的名字现在被许多中国人看到并记住,还是缘于去年9月《参考消息》转载的那篇发表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上的近乎预言式的文章。</h3><h3>“虽然我们把流行病想象成世界末日影片中那样的灾难性场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去甚远,但事实上,我们经常经历它们,例如每年都会发生的流感。流感证明了疾病在全世界传播是多么的容易,而一旦疾病开始蔓延,控制其传播又是多么的复杂。”劳丽·加勒特写道。</h3><h3>她紧接着指出:“更令人担忧的是一种新疾病出现的可能性”,而面对这一切,全球卫生界还远没有做好准备。</h3> <h3> 当记者问及对中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有哪些建议时,加勒特尤其强调:最紧迫的是澄清某些关键数据,从而制定适当的政策,消除当前相互矛盾的说法,以实际研究解答外界疑问,如潜伏期有多久,高烧症状前是否具有传染性,粪口传播的情况有多严重,中国新型冠状病毒的轻症患者有多少,如何诊断,是否具有传染危险性,为什么死亡人数中男性偏多等……</h3> <h3> 记者8日从湖北省纪委监委获悉,湖北省纪委机关、省委组织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大力整治疫情防控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党中央、国务院、中央纪委及湖北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措施落实落细。</h3><h3>6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被列为整治重点。具体包括:贯彻落实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用心不用力,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只说不干、盲目乐观、说假话、报假情,热衷于刷标语、喊口号、作表态等问题。</h3><h3>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不投入、不深入、不扎实问题。不服从疫情防控统一指挥调度,无正当理由拒不执行上级安排部署,或敷衍应付,相互推诿扯皮等问题。弄虚作假,瞒报、谎报、漏报、迟报疫情;向上级和公众报喜不报忧,隐藏掩盖等问题。解决群众、患者合理诉求消极应付,对群众信访举报、网上举报、舆情反映问题无动于衷,或一转了之等问题。</h3><h3>此外,还包括增加基层负担,到基层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搞亮相、做表演”,迎来送往,层层汇报,或多头、重复督导检查;要求层层开会发文、建台账、搞留痕;多头频繁、过急过紧要求基层填表、报数等问题。(新华网)</h3> <h3><h3>卫健一线医护人员:疫情面前,我们都是战士!</h3><h3>2020年春节</h3><h3>在一线医护人员眼里</h3><h3>注定是不平凡的记忆</h3><h3>他们集结在一线</h3><h3>守护生命 抗击疫情</h3><h3>要问何时回家?</h3><h3>待一起打赢这场防疫战!</h3></h3><h3><br></h3><h3>医生,从来不是什么英雄,只因性命相托,把救死扶伤当做自己的天职</h3><h3> </h3><h3>这场抗击疫情战役中美丽的逆行者,勇敢的白衣战士们,你们辛苦了!</h3> <h3>全民战 “ 疫 ”,此战必胜!</h3><h3><br></h3><h3>2020,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与我们不期而遇</h3><h3>我们都没想到,期待已久的新年是这样的开始</h3><h3>它是如此的猝不及防,又是如此考验人心</h3><h3>春节前夕,武汉封城,全民戒严</h3><h3>直到今天,我们待在家里已有一周之久</h3><h3>随着确诊人数不断增加,假期不断延长</h3><h3>我们就像迷失在海上的船舶,找不到停靠的地方</h3><h3>而我们并不害怕</h3><h3>在危难之际,总有一些人勇敢地站出来</h3><h3>用爱给我们力量,赶走恐惧</h3><h3>使我们相信,齐心协力,众志成城</h3><h3>“这一关,我们可以度过”</h3><h3><br></h3><h3>一场阻击战,一个共同的敌人——新冠病毒。</h3><h3>一个大家庭,一个共同的目标——战胜肺炎疫情。</h3><h3>各条战线上的央企人坚守岗位,</h3><h3>与武汉人民、湖北人民、全国人民一起并肩作战。</h3><h3> </h3><h3>经历生死,就是战士。</h3><h3>与子同袍,就是战友。</h3><h3>逆行的战士们,就是我们打赢这场全民战“疫”的底气。</h3> <h3>一场疫情,总会过去,终会成为历史。</h3><h3>历史是一条伟大的洪流,没有一个人会不为历史的璀璨流泪,但在历史这条河里,熠熠闪光的永远是人。</h3><h3>我们能做的只有看见、记住、不辜负。</h3><h3>先人是炎黄,子孙血一样。</h3><h3>说什么河南人、山东人、湖北人,这个名字的前缀,我们都是中国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