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这段时间,大家做的最多一件事儿就是“宅在家里”。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当下,我们能够安静的宅在家里,这既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幸福。和一位朋友通电话,问他宅在家里都做些什么,朋友却有些无奈地告诉我说:“和‘小怪兽’不停地战斗。”我很诧异,平时我们都说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陪孩子,现在有时间和孩子相处了,怎么又开启了“战争”模式呢?说来也巧,晚上浏览微信信息,无意间在“百万家校共读联盟”中听到资深亲子教育专家王莉老师提到的一个关键词——“陪伴无能症”。虽然没有搜集到“陪伴无能症”的具体释义是什么,但是光从字面理解上,我们就不难懂得,“陪伴无能症”其实就是指父母缺乏陪伴孩子的意识和能力。</h3><h3> 仔细想想,我们很多父母认识不到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懂的该如何与孩子相处和沟通,不能够给予孩子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不知道如何解决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等等,这些应该都是患了“陪伴无能症”的表现。回归头来再想想我这位朋友的困惑,我觉得肯定也是属于这个范畴了。那么,父母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如何避免“陪伴无能症”的发生呢?我觉得大家应该注意提高这几方面的能力:</h3><h3> 1、提升观察力。观察谁呢?肯定是观察自己的孩子。和孩子朝夕相处,我们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对孩子熟视无睹。孩子做什么事情,我们不去关注;孩子想说什么话,我们也不去聆听。有道是“不了解就没有该发言权”,等孩子出现问题了,我们再突然间冒出来,那肯定是难以令人信服的。有家长朋友告诉我,说每天就是上学、作业、吃饭、睡觉这么点儿事儿,有啥可观察思考的呢?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的孩子每天也都是不一样的,只不过我们每天都用同样的眼光看孩子罢了。如果父母每天都能用心的去观察孩子,我们就一定能找到孩子的变化,也一定能够发现更多教育的契机,也一定能够找准裴晗的方向。</h3><h3> 2、增强修复力。修复什么?修复自己的教养认知。就像人生病了一样,不能光靠外在的药物治疗,还要提升自身的免疫能力。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天生就会教育孩子的,也不是那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帆风顺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并不可拍,可怕的是明知有问题却不去修正。我们可能做不到一下子就拥有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和能力,但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完全可以的。比如,发现孩子有作业拖拉的毛病,我们就学习一下如何改善孩子学习习惯的知识;发现孩子性格胆怯的问题,我们就学习一下如何帮助孩子树立自信的方法,等等。就如“漏洞”一样,会越修复越少,反之则如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大家要记住,孩子最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监督。</h3><h3> 3、保持亲和力。大家仔细想想,是不是经常犯“对外人态度好,对家人脾气坏”的毛病?道理很简单,家人能够包容我们,所以我们就习以为常,有时候你对着孩子大发雷霆,转过身来孩子就会对你笑脸相迎。但是大家要明白,孩子对我们的“包容”程度,会随着他的不断成长而渐渐消退。所以说,父母一定要保持对孩子的亲和力,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这是抵御“陪伴无能症”的重要屏障。有些父母坚持每天陪伴孩子读书,每天和孩子一起做游戏,每天和孩子交流十五分钟,我还听说一位工作很忙碌的爸爸每天坚持把自己想和孩子说的话写在纸条上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一写就是一千二百多条。所以我想说的是,陪伴孩子不仅是语言的沟通,更重要的心与心之间的交流。</h3><h3> 4、修炼安静力。这种安静力,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自控力。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的时候,总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动不动就失去耐心,大发脾气。一位爸爸和儿子玩跳棋,没玩几局,父子之间就闹掰了,原因是爸爸总是对孩子指手画脚,导致孩子失去了玩的兴趣。我们成人心绪浮躁,不能静下心来融入到孩子的心灵世界,不能和孩子一起感同身受,同频共振,那么孩子同样也不会接受我们。所以说,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静下心来,心无旁骛的走进孩子,才能看到最真实的童真。比如不允许孩子看手机,我们就要控制好自己,不能“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大家要懂得,平等是心理相容的前提。放下姿态,平等交流,无疑是一剂治疗“陪伴无能症”的良方。</h3><h3> 以上仅是个人的几点浅见,相信我们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克服“陪伴无能症”,让陪伴产生无穷的力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