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散文 <br>白衣天使2020<br><br>天使(英文Angel,中文音译安琪儿,意译天仙,源自于希腊文angelos )本义指上帝的使者,来自天上的使者。代表圣洁、良善,正直。<br>于是人们把医护人员称为白衣天使。医生是一个神圣而光荣的职业,毛主席说他们是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医护从就业始就有自己的誓言。……为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 白衣天使是指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我们经常出入医院,看他们。成天和病人打交道。对他们的工作。司空见惯。实际上。他们的工作是神圣的。是在救死扶伤。为人类的健康服务。<br>今年春节。新冠状病传染武汉。是他们。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从祖国各地。跨过长江。越过长城,降落在了黄鹤楼边。在大江两岸摆开了战场。这时的白衣天使。已经变成了白衣战士,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日夜奋战。随时有牺牲的可能。然而他们是天使,敢打敢拼不下火线。谱写着一曲动人的故事。这时你看出来了。白衣天使的勇敢和无畏。还是这帮白衣天使。在硝烟 中用自己的生命挽救着他人的生命。从阎王手里抢回自己的同胞。<br>人的生命是可贵的,这些天使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多是妙龄的姑娘。青春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此时他们想的并不是这些。他们想到的。是祖国的需要。职责的担当。病人的渴望。他们不怕牺牲。精心的照料护理。想方设法的施救。有的几天未睡。有的坐到地上打盹。如此忍辱负重。鼻子卡破了。面颊捂肿了仍然 无怨无悔。长发剪短了。把头剃光。就是甘心情愿……一个目的就是争分夺秒,战胜顽敌。写保证。请战书。入党申请。坚决铿锵果断,雪片似的飞向党组织,他们是雷锋,是黄继光,是董存瑞,他们是美女,他们争当花木兰,穆桂英,这就是我们新时期的白衣士兵,他们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br>不需要看到你的面容,不需要知道你的姓名,只要看到你那洁白的身影,就看到了你圣洁的灵魂,这洁白的服装就是你的名片,这洁白的服装就是天使的象征,这洁白的盛装代表着无限的神圣。<br> <h3><font color="#010101">题字 万平 编辑 以文会友</font></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特殊的103</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万平 </div><br> 2020年2月22日是母亲103岁生日。有史以来,这是最特别的一次生日,103岁寿宴只有三个人。看录像深感凄凉,老人太孤独了?实际上老人已经是五世同堂的寿星。儿孙满堂享乐晚年。不举办寿宴的原因,源于武汉的新冠状肺炎,全国交通受阻,人们不能聚集。从这次生日宴就看出了形势的严峻。人的生日100岁是一个节点也是一个亮点。再就是108岁叫茶寿是大庆的。母亲的百岁庆典在咱们这儿算是比较隆重的了,100多人参加,书画满堂,还唱了京剧,老人满意来宾赞扬。100岁后就是平常的生日了,但是万万没想到平常到这种程度。<br> 过生日是一种纪念仪式,身份地位的不同,讲究操办的程度也不一样。有的国家的领导人,全国人民给他过生生日。过去皇帝过生日,豪华的程度就不用说,就连座山雕60大寿还摆了个百鸡宴。我们身边有个科局长50岁生日请很多人祝贺,喝茅台抽中华收红包,第2年身陷囹圄,生日是在监狱里过的,不知道这里过生日什么形式,失去自由的人可想而知,反差是何等大。<br> 生日不管怎么过年龄是长一岁的,这是规律。轰轰烈烈也好冷冷清清也罢,还是健康快乐为主,形式并不重要。<br>103岁三个人过生日,这是预料之中也是有安排的。现在是特殊时期,这个时期,人身安全,不仅关系到自己也关系到国家,还是遵纪守法,以防万一吧。远道的亲戚朋友不说,邻近的也没有邀请,机会总是有的,过后可以到一起欢聚补偿啊。姐姐家定制了蛋糕,鲜花没买到是没有办法了,做了满满一桌菜肴,三个人过生日十多个人都够吃了,按比例来说,也算是豪华奢侈了。很多亲属朋友,用微信祝贺发微信红包,到场的人虽然少了热情没减,聚会的形式没了祝福不断。老人仍是笑容满面,幸福满足,感恩不尽,感谢子孙的孝道,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作为经历了不同社会的人更有很多感慨。<br> 由此我想,好与坏都是相对而言的,若是从勤俭节约清闲自在角度看,这种形式也还不错。<br> 穿时装跟潮流,更要量体裁衣,再时髦的东西不得体,反倒丑了。生活亦是如此,能做到能办到的,适合我的,就是最好的。<br> 做人要讲孝道要讲礼仪,尊老爱幼,礼貌待人。更要讲量力而行心态平衡,不攀不比快乐度人生。<br>在此祝福老人安康幸福,待到茶寿时我们再大庆。请大家喝酒吃寿糕。<br><br> <h3><font color="#010101">乡下 万平摄于内蒙古满族屯</font></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01魂牵梦绕思乡情</b></div> 乡对于人们来说最熟悉不过了。一提起乡就会想到农村,想到大自然。我国的城市人口比乡村人口少得多,就在这城市人口的小比例中,城里人往上查三代,恐怕大多数的祖先又回到了乡村。追根溯源人类最早的栖息地就是乡村,就地球村而言,农村人口也是多于城市人口。乡村不仅有众多的人口,还有广袤的土地。有江河湖泊,有崇山峻岭,有树木,有草原,有畜牧,有良田,有新鲜的空气,有湛蓝的蓝天……在现代城市污染严重的今天,人们又都向往乡村,向往自然,向往这绿色的田园了。<br> 近些年来人们把目光转向了自然,把脚步迈向了乡村。乡村对我来说,更是绵绵乡情魂牵梦绕。因为我生在乡村长在乡村,喝着家乡的水长大,所以就更有恋乡之情。乡思、乡愁、乡亲、乡情对于我来说也是特别亲切的字眼儿了。可以说我一年四季都在眷恋着乡村,一有时间就到乡村去跋涉——那里是我创作的源泉,因为我酷爱摄影。每当通过我的镜头将祖国的大好河山,乡村的美好田园,民族的风土人情,保护区的珍惜动物展示出来时,我的心情是那样的惬意。<br> 春暖花开的季节我踏上乡村的土地,看着金色的阳光洒满原野,嗅着花草的芳香沁人心脾,就禁不住让歌声、喊声随风飘荡……太美了!漫山遍野的杏花是家乡的特产,忙碌的蜜蜂,潇洒的蝴蝶,嗡嗡嘤嘤地为盛开的花儿唱赞歌。草原上小河弯弯,湖泊荡漾,山花烂漫,云雀翔天,百灵歌唱,沼泽里不时飞起几只丹顶鹤,水面上时有白鹭上青天……影友们架好相机,扑捉着一个个美好的瞬间。累了,就躺在花草丛中,沐浴着金色的阳光,遥望着湛蓝的天空,寻找空中鸣唱的云雀、百灵-----在摄影师的眼里到处都是美好的画卷。<br> 炎热的盛夏我们来到乡村,满目葱绿,无边无际,牛羊遍野,生机盎然。我们带着干粮,拿着雨伞,爬到高处从镜头里俯视银色的河流,碧绿的草原……相机的焦点始终对着游动的牛群羊群,盼着骑马的放牧人快把它们赶到河边,最好是渡到小河的彼岸。虽然阳光炽热,影友们仍是唱着山歌,擦着汗水在耐心地等待……饿了啃口干粮渴了喝口矿泉水,躺在草地上嗅着花草和泥土的芳香,听蝈蝈歌唱,看云卷云舒。有人高喊云彩过来了,于是影友一跃而起,及时记录下云影与牛群羊群会合的瞬间。<br> 金色的秋天我们奔向乡村,这是最令人兴奋的季节。到处硕果累累,满眼五谷丰登,这些对我们来说已是司空见惯了。我们向往的是向海的芦苇,代沁他拉的红叶。尤其是向海的湿地是我们每年必去的地方。在这里会让你欣赏不尽秋的色彩,苇海银波,夕阳洒辉,鹰击长空,鸭荡碧波;我们把相机支在苇塘边盼着丹顶鹤伴落霞飞翔。代沁他拉的枫树林更具特色,山谷里一片枫树,几乎同样的高,一样的型。树木知秋,五颜六色,层林尽染、美不胜收。我们把相机架在山顶上,等待着银珠似的羊群洒进这五彩林。<br> 秋意盎然,色彩斑斓 。这就是收获的季节。一阵树叶沙沙作响,几声雁鸣掠过长空。伟人形容得很好,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我们在乡间观风景,秋高气爽,遍地金黄,真是醉人的金秋。<br>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天雪地的塞外,银装素裹的乡村,这是家乡的地域特点。每到此时,我们穿上厚厚的羽绒服,戴上皮帽子 来向海看冬捕。一望无际的银色湖面上,彩旗招展,人欢马叫,一网能打捞出几万斤鱼的壮观场面真是让人兴奋不已,肥大的红毛鲤、大白鰱跃出冰面时还在乱蹦,喀嚓喀嚓随着相机的响动,这些鲜活的鱼也都定格在了冰面上。<br> 走进被皑皑白雪包裹的村落,红灯笼高挂农家院,红对联贴满家家门,乡亲们正忙着杀年猪、蒸豆包……乡村年的气氛特别浓烈。巧遇的是正好赶上一家娶媳妇的,于是我们忙不叠地拍乡亲们往新娘身上撒五谷,拍新郎抱着新娘入洞房,拍新郎给新娘揭红盖头……临出村时,在村头还匆忙抓拍几张孩子们打雪仗,抽陀螺的生动场面。<br> 我们也曾进军大兴安岭,穿林海,跨雪原,听林涛吼,观白桦林。拍不冻还河氤氲的雾霭 ,照高寒处晶莹的雾凇。<br> 一年四季跑乡下,恋恋不舍是乡情。我所摄取的都是祖国河山美好的场景,父老乡亲喜庆的场面。但愿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乡村,生存环境越来越美好;我们的父老乡亲,日子过得越来越幸福。<br> 我在乡下采风的时候,看到一条小河弯成了酷似汉字草书“乡”字,这更钩起了我的思乡之情,于是我两次长途跋涉,长时间等待良机,拍了一组“乡”字片,写了这篇《魂牵梦绕思乡情》。 <h3><font color="#010101">雾天森林公园 万平摄</font></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02雾 </b><b>中 观 景</b></div><div><br></div> 早晨起床拉开隔绝光明的窗帘,天灰濛濛的。走近窗前,过去那种居高临下一览无余的景致全然不见。哦,下雾了。<br> 年有四季更替,天有阴晴雨雪,然而雾天却是不多见的自然景观。于是穿衣下楼散步观景。<br> 走在街头脸上有了潮湿的感觉,其实雾就是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点浮在了接近地面的空气中。就是这些小小的水点,挡住了强烈的阳光,也挡住了人们的视线。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叫能见度低。百米之遥有些东西就影影绰绰,远处更是一片茫然,什么也看不见了。<br> 我边走边看,过去一些高大的标志性建筑物隐去了它们 的真面目,熟悉的场景也虚无缥缈起来了。马路上的车都亮起了雾灯,不时响起提醒人们注意的喇叭声。时隐时现的景物,叫卖嘈杂的吆喝……<br> 走着走着恍惚听到了牛哞马嘶的声音,春天的早晨我背着书包走在雾霭飘忽的山道上,隐隐约约听到农民在地里说话,却看不见他们忙碌的场景。神奇的自然景观,迷人的朦胧现象,天上的牛郎会不会趁着这样的天气牵着牛来会织女呢……我独自站在茫茫的雾里神奇地想着老人们讲述的神话故事……这是我儿时在乡村看见的雾。<br> 雾令人梦幻,人也仿佛就在梦幻之中了。原以为雾气沼沼没什么好看的,看来雾中观景也另有一番韵味,就象站在真实和虚妄的边缘,亦真亦幻的。这是不是人们所说的雾里看花似的朦胧呢?零度以上是水,零度以下是冰,隔着一层薄薄的界面,然而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那么,真实和梦幻之间呢?不也是模糊地呈现一种边缘状态吗?一切由心而生,在这美丽迷人的半明半暗中穿行、思考。这种闲庭信步似的情趣逸志,不需要终极的明确答案,更不想马上达到极点连自己都诠释和凝固成美丽的风景。<br> 我这么想着走着不觉来到了城南公园,水边的多角翘沿亭,朦朦胧胧地倒映在水中,宛若海市蜃楼,隐隐约约,亦真亦幻的。这景致多么像中国的水墨丹青,水墨浸染渐渐淡去的远处,雾蒙蒙一片银色,像是国画大师的留白,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这样的景色若是飘荡在山中定让人疑似仙境了。<br> 雾中所见到的画面是简约的,密疏有致,浓淡相宜,没有杂乱,没有累赘。透过眼前的树丛向远望去,似茫茫水天一色。宛如站在船的甲板上远眺一样,天连水水连天,彼此之间浑然一体,让你看到了极限,也让你望到了无尽。<br> 雾霭浸淫了整个天空,明明存在的东西有些也都看不见了。是雾霭和人们开了个玩笑,它在引起人们遐想的同时,也在增添和破解着人们的疑问。天若有情天亦老,自然无智也难人。雾天是在考验人的思维和辨别能力,锻炼人的耐力,培养人的想象力。<br> 雾模糊了人们的视野也净化了人们的视觉。雾霭隐藏起来了遥远的物象。目之所及的不再是一些杂乱无章的画面,这也如夜间摄影,拍摄到的是主体,其余的你想照也照不出来,越远越朦胧直至混沌。人世间很多东西都是这样,朦朦胧胧的才耐人寻味,引人探究。<br> 其实这一切都在你注视的距离和观望的角度。近的真实清晰,远的朦胧迷离。现实的越清晰越好,遥远的越朦胧越迷人。这也如人生,过来的我们有了体验,感悟;未来呢?也只能是一个朦胧的目标。过去有人说过: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曲折里包含未知。这话不无哲理。就是世事洞明,看破红尘的人也有他的终极,古今中外,人间仙界,都不乏其例。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一个斤头十万八千里,也还是没离开如来佛的手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以至无穷。人生既然是一个过程,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就是了。不必刻意地捕捉那些恍惚迷离的片段,美丽闪烁的语句,高贵飘渺的思想。<br> 日月穿梭,人生几何。晴也好,雾也罢,一路上只有你亲身经历目不暇接看到的才是真实的,有味的。<br> 在行进中观赏在观赏中体味,穷尽一生快乐一生。<br> 雾中观景是朦胧的、浪漫的,迷人的。其实人世间最美好的都在朦胧之中。 <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阳 光 心 态</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她结婚就和婆婆在一起,婆婆今年103岁。40多年的朝朝夕夕,越处越和睦,宛如母女,她阳光心态,乐观处事。践行美满家庭的维护者,和谐社会的贡献者。2018年被评为白城好人。她就是洮南人---王伟。<br>毛主席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40多年,她是怎么做到的?听友人、亲属和邻居们的赞扬,说她心地善良、孝心,能吃苦……这些都对,善良的人都能做到吗?探究起来似乎与心态有关。一个家庭是一个小集体,一个人阳光全家温暖,一个人有问题全家受牵连。她是用爱和辛劳支撑着家庭。<br>说到底心态是一种修养,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乐观的行为。人的心态不一样为人处事就有差异,要练就好的心态,确实很难。一年360多天,岂能天天顺心?关键是怎样对待和处理。她做到了遇事不争不辩,自我化解。有厚德载物的涵养,有上善若水的品德。这是修养。对子女不训斥、不苛求。对老人,不嫌弃不虐待。对他人不挑剔,不争辩。孩子从小到成人都在温暖的母爱中,老人从当婆婆起,就受到尊重与体贴,和他人相处从没有发生争吵,或怄气。<br>尽管如此,和婆婆40多年的厮守,也难免有磕磕碰碰。有一次,不知婆婆因为什么事不高兴了,在屋里把她骂了,她听到了,并没有说什么,视为没发生,以后她对我说起此事,我笑了,安慰与鼓励她。后来我对母亲说,王伟成天侍候你,你还骂人家,将来谁再侍候你啊?老人笑了,是啊,他咋知道了?人老如童。多涵养吧,毕竟是老人啊。<br>母亲50岁那年的除夕夜,因休克把手误插入火盆,醒来后手已经烧坏,结果截了肢。一只手生活,有诸多不便,这些年,基本上是用人侍候,每天的早餐,都是先接过媳妇剥好的鸡蛋,盛好的饭菜;缝补浆洗不算,有时大小便还弄到裤子里,都是媳妇及时清洗,替换。自从搬到楼以后,每个月都洗一两次澡,以前扶持照料着就行,90多岁后,越来越费劲了,直到现在得抱着进出浴盆,每次洗完澡都是汗流满面,然而,她毫无怨言始终坚持着。<br>公元2017年,母亲100岁生日,准备为她大庆一次,这样的寿诞庆典很多人都没见过,很多人帮助筹备。临近生日母亲重感冒,这么大年龄,小病也使人揪心,万一好不了,就影响庆典,决定送她去医院治疗,亲属们来了,王伟既要护理婆婆,还要照顾家人和亲属,还得做饭送饭,同时他还有工作,可谓繁忙。他沉着应对不言苦,巧理家务自找乐。忙而沉稳,杂而不乱。庆典前,母亲出院了。<br>百岁庆典如期举行。福麟大酒店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厅内挂满了文友们的贺岁书画,回荡着祝你生日快乐的乐曲,王伟搀扶着婆婆走进了大厅,老人神采奕奕地向亲友宾朋挥手致意。儿子在祝词中说,母亲身体健康,精神矍铄,是儿女的福气。人不是孤立的,长寿也不是自然的,除了长寿基因,好的环境,舒心的生活,良好的心态……还得有人精心的照顾,母亲的长寿因素里有儿媳一份无私奉献。<br>人生复杂又简单,快乐人生,心态起着平衡作用。调节平衡,化解消退,是修养,本事。十全十美的事没有,事事如意的事没有,人的兴趣与爱好,体现着素质与追求,是心态平衡的基石。唱戏和打拳是她最大的爱好。她在念书的时候,就在学校宣传队演过李铁梅,唱戏一直坚持到今天,市体协的领导说他是洮南的小李胜素,唱功是提高了,你可知道她下了多大功夫,他练得是梅派青衣,学与练不能间断。直到现在他还在上班,又是工作又是忙家务,练功的时间可想而知,于是他就利用做饭的时间练唱,每当下班回家,先打开小录音机吊嗓子,他怕打扰邻居,主动打招呼,请邻居多多包涵,邻居们都说没有事的,后来邻居说愿意听她唱戏。一天听不到唱倒像缺点什么似的。每逢星期假日就到社区京剧社去唱戏,用她的话说,唱戏就是最好的调节心情,排遣烦恼。除了唱戏,他还利用早晨的时间练拳。从结婚到如今练拳(剑)和唱戏从没间断过,现在站立着脚可以踢过顶,匐下身腿可以劈叉180度。这两项都是硬功夫。坚持数年必有好处,持之以恒受益匪浅。有了强魄的身体。不仅给生活增添了乐趣,也有了侍候婆婆的本事,给婆婆清理身体,洗浴,就不怎么费劲了。<br>人活着,既保养自己,也得照料别人,要做到两全其美,就得有好的心态。阳光处事,与人为善,真正做到笑对社会,笑对他人,笑对自己。她在努力践行着。<br>20200217。<br><br><br><br><br><br><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封家书20200303</b></div>给德行天下大哥的回信<br>大哥你好<br> 你汇来的钱,收到了谢谢你对大姨的孝心。在我们这辈里,你是大哥,而且起到了榜样的作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br>这些年来,每逢大姨生日,总能收到你的汇款,你的善行孝举,感动着亲友。说实话,从咱们的亲属关系来讲,你不汇款,不问候也不可挑剔了。老人是你的大姨,你仅有退休的一些钱,而且年龄也奔八十了,还离着这么远。你大姨乃至我们家,对你们没有什么帮助,我记事时倒是姥姥和二姨三姨家帮助我家。你大姨得知你给她汇钱,激动地说:孝心啊,他妈都不在了,还给我有钱。<br> 几十年不见面。到如今我们之间的印象还是孩子时的影子,模糊的。头几年你与李会顺舅舅联系上后,说要到东北来,后来舅舅不在了,此行也未能实现。前年我与恰成联系好了,我想趁着去北京的机会约恰成去你处看看你,由于某种原因也没去上。亲戚和朋友一样,也需要经常联系,走动,不然怎么叫亲人。这一点向你学习,我做的不够。说起来,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讲忠讲孝,但是人们做的不是太尽人意。有些人不受法律约束,不讲良心谴责,表面道貌岸然,实际禽兽不如的大有人在,穿着高档时尚,满嘴污秽语言,说的冠冕堂皇,做事不忠不孝。这里有国家教育的因素,更是个人的修养。过去反复折腾孔子,甚至颠倒是非,尤其是文革把孔子叫孔老二。孔子倡导几千年的礼仪,得到的确实如此称呼,悲夫。现在孔子学院遍及全世界,说明礼仪忠孝是全人类都崇尚的事。我们做的不够好,但是我们努力了,尽责了,问心无愧吧。<br> 希望你保重自己吧,不要惦记大姨。大姨现在身体还可以,但也不能走动了。好在有二姐姐夫替我承担义务,24小时护理,他们比我护理的好,也受了不少累,没办法,我们应当尽孝,有义务有责任啊。老人是我们的根,没有老人就没有我们。我们好与坏都应当尽孝、感恩。老人生活还是不错的,虽然没有退休金,每月有300元的百岁补贴,今年我们单位还说我抚养老人,补助2000元,老人吃喝还是不成问题,赶上好社会了,感谢党和国家。<br> 大哥以后不要再汇钱了。有孝心问候一下比什么都好。人是有情感的。问候就是关心,就是温暖。尤其是今年,我去邮局取款,左查右验,等候半天。你这么大年纪,出去汇款也是这套程序吧,不容易。要是会微信汇款还省点事。<br>有机会我们见面,注重保护,你心好,孝心,向大姨看齐吧,争取超百岁。<br>谢谢大哥。祝你快乐。<br> 弟万平,写于收到你的汇款<br> 2 0200302晚 <h1>【往事钩沉】<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看 电 影</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万平</div><br> 小山村里有我的欢乐,有我的梦。山村文明清净,人与自然和谐,在草原上玩耍,在小河里洗澡,家乡太好了,真是山乡娃,不知有汉。山村寂静的只有日月星辰天籁之声。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牛羊哞叫。那个时候各家刚安上有线小喇叭,乌拉乌拉的听不清,不过公社的广播站每天三次定时播放,比人们看日月准时多了,人们知道的外界的东西都是小广播说的。其他文化生活什么也没有了,吃完晚饭除了藏猫猫,就是凑到谁家听老人讲鬼神故事,回家时头皮发炸回头回脑一路小跑。<br> 小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看电影。那年来了放映队,小山村沸腾了,这是山乡最热闹得日子。天黑后,听到发电机突突一响电灯亮了,抱着孩子的,拎着凳子的,领着狗的都往屯子中间聚集,白布银幕支撑在大街中间,人们呼喊着,说笑着,等待放映开始。机器转动了,蚊子、蚂蚱的也奔光来了,在屏幕上乱串,有人故意伸出手把影子投到屏幕上,有坐着的有站着的,还有在银幕背面看的。农村多数的男女都抽烟,烟头鬼火似的一闪一灭,孩子们吃着零食,磕着瓜子,人们驱赶着蚊虫聚精会神地看,有时连看两部电影三星已经偏西了。<br> 放映队很受欢迎,每次放完,生产队还安排酒席。这屯放完了,明天又让临近的屯接走了,于是我们跟着青年人又去看。不嫌厌,不怕累,直到离远了才不去。我最早看的电影是《刘巧儿》、《槐树庄》,都是黑白片。看的最多是《小兵张嘎》《南征北战 》《地道战》。一年看不了几次,一次准看个够。<br> 直到参加工作,文化生活还是以电影为主。城里看电影不再是露天的,有电影院了,看电影有座位,没有蚊虫叮咬,换片子也不用等待了。彩色片多了,纪录片多了,现代京剧样板戏都搬上了银幕,逐渐有了爱情片,演《庐山恋》《刘三姐》轰动全城,毛主席接见尼克松是当时最时髦的纪录片。<br> 但是看一场电影可不像山村,实在是太难了,卖票口只有拳头大的一个窟窿,一帮人互不相让比挤香油还挤,有的爬到人头上去抢买票,疯狂、野蛮,没有人讲礼貌,也没有人维持秩序,不论人多人少就是挤,能买到票才是英雄。买一张电影票就是身强力壮也得出一身大汗,拿到票以后还是拥挤着进电影院,检票的招架不住时就把门关了,消停一会又开始拥挤,只是严把门关,没人研究维持秩序。不管有没有票进电影院就完事大吉。整个电影院的过道都是人,真是水泄不通,呜闹喊叫噪音震耳。等到放映开始,人们才静了下来。红烟头闪烁,烟雾升腾;一片蚕吃桑叶的沙沙声,这是人们在嗑瓜子。不时还有人巡回小声吆喝着:瓜子瓜子大瓜子。散场的时候灯亮了,满地都是白花花的瓜子皮,这种习惯一直持续了多少年。没有人说不。鉴于此,人们经常调侃:禁止喧哗,少吃带皮儿的。嗑瓜子无可非议,问题是时间和地点,在火车上你看吧,凡是前门牙有豁的,都是白城地区的,豁牙显示着这里盛产葵花籽。<br> 80年有了很大的改变,这时看电影不检票了,随便出入电影院,验票员按座位号检查,没有座位的清除。管則死放則活,越开放秩序越好了。觉悟提高是一方面,观念的转变,制度的完善更为重要。这时的人们也不再满足看国产电影,更需要了解域外风情,于是卓别林、流浪者、卖花姑娘成了人们喜爱的电影。演追捕时,24小时放映,场场爆满,可见那时人们的渴望与热情。后来,随着文化生活多样化,收音机、电视的普及,全民拥挤着看电影已成了历史。<br> 90年代我出差到长春,一个同志说晚上没事咱俩去看电影,有包厢多花点钱享受一下,于是我们俩就走进了电影院,上了楼上的包厢。所谓包厢,类似于现在的沙发,两个人的座位。人们说,包厢是情侣座,我们俩不是情侣也尝试享受了包厢。这是最高档的一次看电影。<br> 看电影的时代不同了,环境变了,乐趣也不一样了。小时候看电影就知道乐啊,模仿啊:长大了看电影,总是思索点什么:老了对电影失去了兴趣,愿意看点真实的历史片。<br> 电影记录着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史,是演技与科技的高度融合。随着多媒体的出现,电影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不论咋变演技这方面是离不开人的。我说,与电视连续剧相比电影绝对是精品,一部电影只需几十分钟就演完一个名著,一个名著可演百八十集,有的失去了原著的韵味,弄不好有粗制滥造之嫌,是不是起到了以讹传讹的作用都不好说了。现代社会,电影不再是电影院的专属,电视、多媒体都可以播放电影。播放形式好像不成问题了,怎样展示就看科技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市场的竞争了。要想发展,有竞争力,首先一定是精品,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经过实践、对比、达到认可。随着文化市场的繁荣,人们艺术品味的提高,有艺术含量的,有审美价值的,有启迪教育的,有娱乐情趣的电影,才是最受欢迎的。人们在呼唤:中国的文学艺术需要名著,中国的电影需要精品。<br> 20200308 【往事钩沉 】<br>唱 歌<br>万平<br>唱歌是人的本能,没有哪一个民族不会唱歌,人类就是在歌声中繁衍生息的。歌曲是时代的产物,留有那个年代的痕迹,代表着人们的向往和祝福,抒发着喜怒哀乐。<br>歌曲也是历史的旋律,回顾经历,每个时期都有特定的歌曲产生。<br>我最早唱的歌曲是东方红,歌词好记,曲子也好听,就是这首普通的歌曲,在中国传唱了几十年,几代人,从神州大地,唱到宇宙太空,成了时代的主旋律。<br>再就是黑拉拉黑拉拉,现在知道这黑拉拉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歌唱春天,从社会主义好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到学习雷锋好榜样,这是童年唱的歌,也是童年的记忆。那时候不知道谁作词谱曲、更不懂版权费出场费,只是大家都唱,成天嘿啦啦嘿啦啦。我们戴上红领巾的时候,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学小兵张嘎,有阶级斗争观念站岗放哨,拿着红缨枪在街上来回走,俨然革命意志无比坚强,成了真正的革命者。<br>学习雷锋好榜样。是学生时代唱的最响的歌曲。雷锋精神鼓舞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学雷锋做好事,争做毛主席的好孩子,是我们的理想。那时候的思想简单,意志却非常坚定。回想起来,社会风气,人的信仰,与社会教育不无关系。知道提倡弘扬什么,禁止反对什么。<br>文化大革命时期,唱的最响的,是敬爱的毛主席。不论是拥护毛主席还是反对毛主席的都唱,而且还编成了忠字舞,边跳边唱。唱这首歌的人空前,都说衷心祝愿伟大导师 、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毛主席万寿无疆。毛主席是红太阳,他的话一句顶一万句。毛主席随时说的话都谱成歌曲,当歌唱,谱曲最多的那个人叫劫夫。人们称那个年代是火红的年代,全国山河一片红。红卫兵誓死捍卫毛主席,谁要是反对毛主席谁就是敌人。父子也好,夫妻也好,都以拥护毛主席为分水岭。歌颂毛主席,批斗阶级敌人,在忆苦思甜大会上,高唱天上布满星月亮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伸……爱憎分明。<br>这时正是我们的青春期,有一首歌曲好像代表了我们那时的激情。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要为真理而斗争……回想起来。是那么的真诚,天真而幼稚,不懂爱情不讲亲情,压抑天性,人性带有浓郁的阶级色彩,只讲革命讲斗争,无私无畏,亲不亲阶级上分。<br>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勇敢自豪的革命者,高歌猛进似乎一片灿烂的阳光。<br>京剧是国粹是高雅的艺术,由于封资修的占领,几乎都在批判之列。文革破旧立新。一批革命样板戏应运而生,在全国流行一时,不仅成天看样板戏,也学唱,几乎每人都能哼上几句,可以说是京剧的一次全国大普及。形成了唱歌和唱戏齐头并进的局面,男人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女人都有一颗红亮的心。<br>80年代流行经典老歌,洪湖水浪打浪、一条大河波浪宽,九九艳阳天……风靡全国。回过头来看,经典老歌还是不错的很受喜欢,好听好记唱的人多流传的也广。听歌是一种享受,细品也很有味道。<br>随着文化市场的繁荣,90年代卡拉OK兴起,流行歌曲盛行一时,歌厅遍地,音乐铿锵。歌曲多了,鱼龙混杂,只听歌者摇头晃脑地唱,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星星不是那个星星月亮不是那个月亮……歌词洁屈聱牙,曲子怪腔怪调,听完一头雾水:唱完了听完了不知道是什么滋味,还谈启迪和受教育?有人创造的诗词和歌词,创吉尼斯纪录了,人们记住的一个也没有。严格说,有制造垃圾之嫌了。唐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似乎太浅显太直白了,但是,多少朝代的人都欣赏,老幼皆知。人们喜欢的才是最好的。四大名著是国之瑰宝,拍成了电影,电视剧,也配上了歌曲,又有哪个歌曲与四大名著齐名久唱不衰?<br>流行的同时也畸形发展,卡拉OK、歌舞餐普及,公款吃喝盛行,机关作风松懈,歌厅成了人们逍遥,潇洒的好去处,因此也造就了一批领导歌星问世。<br>新时期比较好的电视剧,渴望里的好人一生平安,好像还可以,词曲有情有味,唱着过瘾,听着舒服。有些歌曲是创新了,也创砸了,中国歌曲,夹杂着英语,让人听了反胃。不伦不类,显示作者的高明吗?流行歌曲多了,老百姓欢迎的不多,这样的流行歌曲,应验了流行,像流星似的,只是流了行了而已。<br>歌曲不仅回顾历史,也可展望未来,鼓舞人们的斗志,激励人奋进。你听咱们的国歌,简短的歌词,激昂的旋律,有号召力,感染力,一听就振奋。歌曲是精神食粮,文化大餐,易推广,好普及。唱吧,盛世高歌,唱响新时代,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歌唱我们的新生活。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我们有着中国梦希望将来强起来。我们走在大路上,高歌猛进向着美好的未来,前进,前进,前进进!<br>20200310 <h3><font color="#010101">网络图片 万平制作</font></h3> 往事钩沉<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03粘 豆 包</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br> 东北人过年的三大盛事:蒸豆包、做豆腐、杀年猪。金黄色的豆包坐在绿色的苏子叶上,形状美观,香甜可口,这种独特的美食,在中国也是绝无仅有。东北人情有独钟,蒸多了冻起来,几乎吃上腊月、正月。<br> 我的家乡是德龙岗上的一个小山村,一到冬天,白雪皑皑,冰天雪地,远远望去,一座座小土房的烟囱冒着缕缕白烟,近看房檐上还挂着冰溜子。然而屋内温暖如春,窗户台上还绽放着鲜花呢。一进腊月人们就开始忙碌了,蒸豆包,做豆腐、杀年猪了,喜庆的气氛开始荡漾。<br> 豆包好吃,做成还有不少工序呢,先把糜子推到碾子坊,然后到生产队去牵毛驴,这是我最愿意干的活,骑着驴溜一圈,慢慢到碾坊,给驴加上套戴上蒙眼,喊声“驾”,驴就开始拉着碾子转圈了。那时候的驴也艰苦,吃不饱还得干活,走着走着就偷吃一口,这一违规行为,免不了挨一顿鞭子揍。于是我拿着鞭子,站在一旁不时喊一声提出警告。<br>大人就忙着用箩往笸箩里筛面,剩下的渣子反复碾压,碾压完了,我又骑着驴送到生产队去。<br>黄米面到家后,就开始倒到大瓦盆里,和好面,放到炕头盖上被开始发酵了。<br> 最热闹的是蒸豆包了,你想想要吃一两个月的豆包,得蒸多少?家乡有句俗话:过年的饽饽大家揍。于是我也学着大人先把黄米面揪来一块,两手团弄圆圆的,压成扁,把烀好做成的红小豆馅放在面上缓缓地团弄圆了,垫上泡好的苏子叶,放到秫秸盖帘上。然后端到锅台,豆包一个挨着一个整齐地装满了大锅。等满屋热气腾腾的时候,豆包就蒸熟了。掀开锅盖金黄的豆包就呈现在了眼前,金灿灿,香味扑鼻,垂涎欲滴,你要把它们拿出来,得先用蘸水的铲子,一个个切开,把它放到盖帘上。这第一锅是全家人都希望先尝尝的。有的蘸着白糖,有的蘸着葷油首次饱餐一顿。其余的端到外面冻起来。冻透了装到用谷草扎的大囤里,一冬天随吃随拿了。<br> 香甜的豆包百吃不厌,每当客人来了,猪肉炖粉条,端上黄灿灿的豆包,那就可劲儿造吧。孩子们冬天东跑西颠,饿了就在火盆里埋上几个豆包,等烧到有糊嘎渣时拿出来,吹掉上面的灰,外焦里嫩吃着更香甜。<br> 香甜的粘豆包,几乎是人们一冬天的食粮,那年冬天,我和父亲去草甸上搂柴草,东北搂柴草的大耙,很特别,长长的耙杆绑着14根铁耙齿,杆上坠着装柴草的柳条帘子,人拉着在草地里来回搂,楼满耙子,抖落到;帘子里,等耙帘满了倒到一起。搂柴草在农活里算是最累的一种,拽着带帘子的大耙,搂一帘子得走上百米,搂几十帘子就得满头大汗,腰酸腿疼。要搂够一年的烧柴,得挨多少累啊!那天我又累又饿,身上冒虚汗,我解开衣服,把帽耳系到了后面。站着擦了把汗,似乎有点走不动了。看看父亲,他还是紧扎腰带,一耙耙搂着,我们一起倒柴草莲子时,父亲说,歇一会再搂吧。于是我一下仰卧在了草堆上,问我:饿了吧?说着就解开了他扎在棉袄的腰带,从怀里掏出一个毛巾包,缓缓地打开后,露出了金黄的豆包。真是饿了,这个时候看到豆包,该是怎样的心情?我接过带着父亲体温的豆包,咬了一口,似乎从未吃过这么香甜的豆包。四个豆包父亲让我吃了仨,我眼里酸酸的,父亲比我搂得多,却把吃的都让给了我,我吃的岂止是豆包,饱含着深情的父爱啊。这一次吃豆包令我终生难忘。<br> 豆包是东北人的喜爱,更是我爱吃的,从吃豆包的经历感悟到,好吃的东西也分谁给与,吃得环境和理由也很重要。<br>20200211<br> <br> <h3><font color="#010101">雪中 万平摄</font></h3> 【往事钩沉】<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自 行 车</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每当看到各式各样的自行车,我就想起过去的岁月,小时候看到的自行车都是一样的大型黑色自行车,大的叫28型,稍微小一点的叫26型,不知道指的是什么?最高级的是永久加重型,所谓加重就是后座多了两根立柱,现在看来笨重,因为那时全指着它托东西啊,加立柱更结实。那个年代最富有的家庭就是有三转一拧(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若是能买到一台加重永久,得商业局长批条,你想想能靠近局长的有多少人?能买到自行车不仅标示富有,还显示着荣耀。<br> 有亲属或朋友骑车到家来时,孩子们偷偷把自行车推出去练习骑自行车。那时的自行车笨重,三角大梁横在中间,上车实在费劲。人小上不了座,只好一条腿伸过去叫掏裆骑,看到现在多种自行车,就想过去,怎么就不会把粱做成弯的呢,仔细探究还是时代落后吧。<br> 不过那个时候的自行车也引领了风骚,为人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出了不少力。那个年代不但自行车少,汽车也少,自行车成了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在山东把他叫做“二等车”,还驼着旅客跑上百里路呢。<br> 我对自行车记忆最深的是我独自骑车跑了一百多里路。初中毕业了,离开了生活在学校的环境。即将走向社会。那时是年青还是人傻?没有非分之想,更没有理想前途的憧憬,只等着下地干活了。于是趁着休闲,搭上了生产队去乌兰浩特卖谷草的马车,到舅舅家去串门,坐在晃晃悠悠的草车上,冻脚了就下地跑一会,崎岖的山路,爬山越岭走了两天才进城。<br> 本来准备在乌市玩几天的,第二天惊奇的发现父亲骑着自行车来了?我很纳闷,一是我们家没有自行车,就是我们屯,仅有一家新买了一辆。我也从来没见过父亲骑自行车,何况是这么大的年龄跑这么远的路啊?舅舅告诉我,父亲年青时在天津登过三轮车。父亲只是说:乡上捎来信了,让你明天到洮南报到。实在没有办法了,我给人家说好话借来了自行车,人家也心疼啊,从来没往外借过,别说跑这么远的道啊。哎,不这样怎么也不赶趟了。这是突如其来的消息,我虽然不了解准确信息,觉得一定是好事。<br> 我和父亲像接力赛似的,我得接过自行车骑着往回返。时间是够用的,大不了贪点黑也能到家。问题是我也是刚学会骑自行车,说实话,还没上过长道,路也是不熟啊。那天还是阴天不时飘落着小雪花。我既兴奋又胆怯,走,大有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骑车越过了乌兰浩特的南山,踏上了茫茫的山路。开始是几里土公路,继而是乡道,山路弯弯没有路标更不用说里程碑了,我知道家在正南方,虽然阴天,我的方向是准确的。箭在弦上,没有退路。我给自己壮胆,坚定信念,一心奔家。山路崎岖,石头砂砾;阡陌交通,纵横交错;荒原野草,漫无边际……雪花飘飘,山雀惊鸣,时而惊起山鸡野兔,这些不足畏惧,怕得是有狼出现,虽然不多见,不是没有,况且是雪天的荒郊野外,有时几十里地无人烟啊。大人吓唬小孩总说,狼来了!我也曾经见过狼,确实毛骨悚然。我不再多想,专注看路,一心往南,在惊恐和希望中奔驰。目不斜视,两腿紧登,真是归心是箭,虽然是雪天,头上还在冒着汗。<br> 还是年轻火气旺,一路狂奔,像是被人追赶似的。终于走到自己家的北山了,看到村子上的缕缕炊烟,心里亮了。稍加休息,我踢了几下腿,举起两手高喊:我回来啦!<br> 是回来了,这一路坎坎坷坷,跟头把式的,是对我骑车技术的严峻考验和艰苦锻炼,百里不算远,可是山高坡陡,蜿蜒崎岖。上山推着走,下坡不用登,真像人们戏言的:山里的自行车链条没有用。尤其是乡道,更考验你的技术,车辙是一道小沟,车轮稍微一偏人车就得倒向一边。过河就更难了,别以为镜面似的冰上好骑,车轮一滑自行车射出老远,光滑的冰上站起来都费劲,倒是冰上有点沙土的更好骑。<br> 阿弥陀佛。终于到家了,雪还在下,不知走了多长时间,也不知道天是什么时辰。按照父亲的嘱咐,赶紧把自行车擦好,给人家送去。谢天谢地谢恩人,没有这辆自行车,我就不能准时去洮南报到,是自行车应急未能错过时机。<br> 我想,我什么时候能有一台自行车呢?自行车令人梦寐以求,直到我参加工作,才买了一辆红旗牌自行车。<br> 随着时代的进展,自行车王国又变成了汽车王国。然而,自行车没退出历史舞台,而且式样新,品种多,越来越漂亮了。有几位老同志更是情有独钟,经常骑着老式自行车逛街,有位大哥还总骑着原始的永久加重自行车,每次见面,我都拍着他的永久坐骑,向他问候。<br> 自行车啊,你普通而精美、便捷而健身。随着环境的改变,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将来一定会再成为人们的宠儿。<br> 20200216 <h3><font color="#010101">网络图片 万平制作</font></h3> 往事钩沉<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刨 药 材 </b></div><br> 我的家是德龙岗上一个小屯,10几户人家坐落山坳里,三面草原一面小溪,夏日草木葳蕤,小溪潺潺,大人放牛羊,田间劳作,我们趟过小溪,到五六里外的学校去上学。在我读书的上个世纪60年代,供销社收购药材,于是就刨药材。毫不夸张地说,我们这出门就能刨药材,放学刨,星期天刨,放假更是刨,晒干后卖给供销社,自己有了零花钱,还能帮家里买些油盐酱醋。我们这的草原上,多是防风、黄芩,远志、桔梗、龙胆草等药材……刨药材也有窍门的,识别药材的眼力,镐头下的位子和角度,用的力气大小,都决定着你刨的多少。<br> 那时的生产队没啥收益,花钱来源靠养猪、喂鸡,再就是刨药材。刨药材的人多了,逐渐向远处的草原扩展,于是我们就带上饭盒到十几里地的永茂林场去刨药材,刨药材实在苦,成天在草原上,风吹日晒雨淋不用说了,蚊子和牛虻 <br>叮咬得满身是包,渴了就找小溪喝水,实在找不到时,看到马蹄坑里的水也得喝,水里红虫涌动,用手捧着上面的清水鼻子脸都湿了,仍然一捧一捧地喝……有时累了,就抓一会蝈蝈,有一种蝈蝈人们叫它油啦罐子。长得又黑又大,体态丑陋,但叫唤声音嘹亮,悦耳,每当听到它的声音,都静下来听,直到抓住为止。<br> 有时我们躺在草丛中,看着蓝天上的百灵鸟,听它婉转地鸣唱,百灵似乎看出我们的喜欢,在高空定位似的煽动着翅膀叫个不停。我们四仰八叉地躺着观望,欣赏着歌声。时而讲鬼神故事,讲屯子里的趣闻……那可真是无愁无忧,怡然自得,融入到了大自然。<br> 有一次我们结帮去远处林场刨药材,已是秋天了,草色已经泛黄,真是秋老虎天气,闷热无风,一边刨,一边不停地擦汗,又饿又累,歇一会吃口饭吧。于是我们薅了几把干草,拢起了火。待火要灭时放上饭盒。一个同学往远处走着,忽然他大声喊着,你们快看啊,远处有个窝棚,准是打瓜地。于是我们就往打瓜地跑,看着不远,还是跑了一阵子。打瓜与西瓜没什么两样,只是在吃上有不同,西瓜是沙瓤甜的,打瓜是肉瓤不甜,解渴的功能还是有的。打瓜要得是瓜籽,所以你到了打瓜地怎么吃都可以,就是不得拿走。我们饱吃了打瓜往回走。赶快去刨药材啊。忽然看到来的地方有很大的烟雾,于是快跑起来。原来是我们点火的地方,着荒火了,我们跑到火头,脱掉衣服用力扑打着荒火,真是火大无湿柴,青黄草一起噼噼啪啪地着着。衣服都着了,火势越来越大,我们就把山杏树枝子撅断,掐一大把,像扫帚一样扑打。<br> 我们拼命地扑救。若是烧到林场的树林问题就严重了。于是比我们大好几岁的同学指挥着猛扑打,他大声说,谁要是不出力他就揍谁,于是我们拼命地打。火终于扑灭了,我们的脸都像小鬼似的,露着白牙齿。汗水如洗,喘着粗气,精疲力尽地躺在了地上。<br> 大同学感慨地说,这要是把林地烧了,你们小,我得进监狱啊,太可怕了。我们都瞪圆了眼,我们还是小啊,他怎么就想到那里去了呢。怪不得要揍我们呢?庆幸没出事,还能刨吗?收拾东西回家吧。于是就去取药材,走到我们休息的地方,一小同学哭了,他刨的防风被火烧了,土篮子剩个筐梁,防风还有序的摆着却烧成了一条条灰状……大同学说别哭了,我们一人拿出一掐给你,损失大家摊吧。本来今天刨的就不多,又送出去一点。劳累了半天,收获的是惊吓。于是我们垂头丧气地扛着镐往回走,没了过去的说笑,只是脚步匆匆惊得蚂蚱乱飞。<br> 几十年过去了,再次来到德龙岗,怎么也看不到刨药材时风光,找不到那种感觉了。小溪干涸了,天上的百灵不见了,地上的动物也没了。更谈不上刨药材了……并不是自然变迁,而是由于人们的掠夺,改变了生态环境。草原蜕变成了瘠薄的田地。刨药材也只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br> 2020 021015 <h3><font color="#010101">网络图片</font></h3> 【往事钩沉】<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咸 腊 肉</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万平</div> 腊肉是一种腌制的肉,肉用食盐埋上,封闭在坛子里,在没有冰箱的年代仍然可以过夏。<br> 上个世纪60年代我在小学念书的时候,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于是每年夏秋两季都要抽出一定时间去生产队劳动。有一年夏天我们到四平村四队去锄草,中午三五成群地被派到农家去吃饭,我们四个被派到屯中的一家了,看样子两间小土房,干净利落。虽然疲劳,一进院子,心理有种舒适的感觉。我们进屋上炕盘腿坐在炕桌边,那时年轻能吃再加上劳累,急切地等待着吃饭。这个时候农村正是青黄不接,各种蔬菜也还是秧苗,好的人家能吃上屋里栽的羊角葱。饭还没上来,桌上摆满了各种小咸菜。不仅有咸鸡蛋,还有咸辣椒、咸葱叶、咸茄子、咸蒜,都是自己腌制的。正当我们流口水的时候。大娘给我们盛了满满的一碗小米饭,竟然端上来一大盘子肉炒土豆丝。哈哈,土豆丝还是用肉炒的,太少见了,好像还没吃过这种特殊的肉?我们狼吞虎咽,风扫残云,碗筷放到了桌上。这干净劲儿,盘子碗几乎如洗,哈哈,省去了大娘打扫残余的时间,一人又喝了一碗米汤,下炕就跑了。<br> 我们既兴奋有感激,真幸运赶上了一好人家,我们吃的饱饱的,又去劳动了。在劳动的时候。互相询问着,评论着,当我们说出今天的土豆丝炒肉时,同学们都羡慕不已。我们四个不知道怎么形容这种肉,只说肉有些发黄,是那种味道……后来向老师询问,真是师者答疑解惑,老师说,是腊肉吧。哦,明白了,我们吃的是腊肉。那个年代夏天能吃上肉的人家,说明这人家过日子还可以,一是过年能杀得起猪,再就是过日子仔细讲究。大帮轰的岁月年末他家能不能得到收益都不好说,有的生产队年终不但不分红,还得倒找钱呢。不管咋说人家还是感激我们帮生产队劳动,把我们当客人对待了。这样的劳动,每年都有多次,吃派饭也不少,只是这次吃腊肉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br> 今非昔比,吃肉成了平常事,大鱼大肉吃得多了,吃什么也不感觉香了。什么东西都是少为贵,多了就平常了,没走过长征路不知道路途远,没吃过瓜菜代不感觉美味香,经过的不应当忘却才好。小康社会,冰箱时代了,人们也没有必要腌制腊肉了。时代进展,过去的都成了历史。腊肉只能属于传统的保留项目了。<br> 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词义也多了新解,比如“小鲜肉”,现在指年轻、帅气、有肌肉的新生代男偶像。一般是指年龄在12-25岁之间的性格纯良,感情经历单纯,没有太多的情感经验,并且长相俊俏的男生。你再像过去那样解释,实属老赶了。还是有肉,跟吃的没有任何关系了。咸腊肉这词义也发生了变化,现在说的咸腊肉,变成了无所事事人的代名词—闲腊肉。<br> 也是与吃的肉没关系了,但还是与人有关系,人也是有血有肉的,这么想还是有牵连。老祖宗造字是中国智慧,现代词汇,网络语言,也很有意思。鲁迅说,地上并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网络时代,5G速度,踏出一条路太容易了,随时传遍神州,流行起来更神速了。<br> 按着闲腊肉新解,我也该进入此行列了。其实能熬到闲腊肉也是很难得的,经过腌制(锻炼)成熟了,悠闲了,老辣了,也自在了。生活中有点乐趣,有点闲腊肉的滋味,这样的日子岂不美哉。<br> 20200220 <h1 style="text-align: left;"><b>【</b>往事钩沉<b style="color: inherit;">】 </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坐汽车</b></h1><div><br></div> 汽车是国家发展的记录仪。汽车轱辘的速度代表着国家的发展速度。像50岁的老司机唱的那样:可就是啊,没见过,中国车啥模样……是的解放前,我国的公路上,像开办"万国汽车展览"一样,行驶着130多种不同牌号的汽车,却没有一种是我国制造的。1956年我国开始造汽车,比世界第一台汽车落后70年。<br> 昨天发生的事已是历史了,落后与先进总是交替着,什么都有痕迹。历史记载着沧桑,记载着发展,留下了记忆。<br>我第一次坐汽车,是在山东坐汽车去河北沧州上火车,坐的好像是解放汽车,那时没有客车,叫代客,走到半路下雨了,司机拿出苫布,大家顶着。泥泞的路,车直打滑,走不远车停了,司机在修车,人们鉆在苫布下等待,雨滴打在苫布上,劈啪作响。人们憋的难受极了。司机说,修不上了,想绞个垫片对付,还没有剪子。说来也巧,真就有位旅客带了把剪子,于是对付上,车吭吭唧唧地到了沧州。这是1960年。<br> 第二次记忆还是坐解放汽车。这是时隔10年后的1971年,我参加工作了,工资22元。那时全县也就百十辆汽车,通各乡一天一趟车,坐30来人,买票十分难。我们单位有一辆解放是90号,管车的股长和我是老乡,年卅下班后送他回野马乡,我也借个光。两个老同志坐在驾驶搂里,我坐在车大厢里,旁边放着我攒下的一绿提包大米和白面,还有我买的一面袋子冻秋梨,这是我第一次给父母的贡献。我开始站着,出城后随着车速的加快,道路的颠簸,冷风的刺骨,蹲到了车厢里。马达隆隆,冷风嗖嗖,开始冻手冻脚了,我牙打着下巴骨,坚持着。夜越来越深,天也越来越冷,这回知道什么叫寒风刺骨了,身上发凉手脚像猫咬一样,我蜷缩在车厢前角身子直打颤,咬紧牙只盼着早点到家。不到200里路,大约跑了三四个小时,终于到家。当汽车停到家门口时,我强站起来,他们把东西拿下来车继续往北开。父母把我让到炕头,我战战兢兢不会说话了,老半天才缓过来。这是一生中最遭罪的一次坐汽车。<br> 1974年县委淘汰一台美吉普,给了县供销社,车牌13号。就是南征北战电影里,张军长坐的那种,这是不是缴获张军长的还真不好说。是张军长坐的,也已经淘汰30多年了。这是局级首台小车。有一次主任下乡,走到服务楼就坏了,司机说我得把方向盘,你们下去推吧,一帮小孩当稀奇事帮着推回来的。这台车就存放在我们单位。这年县里抽我下乡到黑水的五一村包队搞“三分之一”。到那也就十多里路。司机说车刚修好,连试车我送你去。我拍手乐,太好了,第一次坐吉普车,就享受张军长的待遇了,我美滋滋地坐在前面出发了,走到半路车停了,师傅下车,掀开了前面的盖子,我心里明白可能又坏了,他说这车买零件太难了,对付吧。他鼓捣了半天,真就发动着了,谢天谢地终于把我送到了目的地。<br> 中国的汽车落后,中国的道路更落后。那时人们就传说,日本是修路不修车,中国是修车不修路。那时的车不行,路更是无法形容。说起来都可笑。就是我回家的这条洮突公路,一次汽车颠簸,坐在后排的乘客,脑袋把车棚胶合板顶个窟窿。1991年我们去德顺采风,坐的是我们单位日本丰田大吉普,车当时是先进了,乡道太难走了,一路推了好几次,我在后面拍了一张影友撅屁股推车的图片,戏言说,我给日本邮去,问问什么破车还用人推。这不是笑话,是90年代前我国车与路的现状。<br> 直到1978年,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还没有一条高速公路。邵燕祥写了一首诗《中国的汽车呼唤高速公路》……豪言壮语不能铺路,有这么多的血肉,化为我们特有的混凝土----铺一条高速公路。直到1990年第一条沈阳到大连高速公路开始通车,2004年才达到120公里的速度。<br> 过去看外国的电影,小汽车像小盖盖虫似的满街爬,现在我们也如此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公路、高速公路处于世界领先了,汽车存量世界第二。制造汽车的厂家多达60余家。问题是走向世界的名车没有,只有红旗牌是我国的骄傲。世界名车很多,多是欧洲产,英国的劳斯莱斯1901年产,现在身价一台就15亿多美元,世界级名车太多了别说见过,名字都叫不出来。以前日本汽车的广告是“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多么自信、霸气。确实如此,日本只几家制造厂,世界到处可见日本车。现在日本不再是多产汽车为主了,而是另辟蹊径研发产、行、存、智综合服务模式了。<br>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跟着走就是落后。我们正在大量生产汽车,GDP是上去了,他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突出,到一定程度再去治理,成本太大了。<br> 学习引进研发赶超,得有不屈精神,超前意识,奋斗决心,让高速路与汽车相匹配。我看新时期的老司机应该唱新歌了……可就是没见过中国的名车啥模样,盼星星盼月亮……中国的高速在呼唤着中国名车。世界高速第一的大国,没有一台自己的名车,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期盼就是梦想,我们期盼着高速路世界第一的大国,能早日跑上自己国产的名车。那时我们的司机可以笑脸扬,才值得骄傲。<br> 20200303<br> <h3><font color="#010101">乌兰浩特合影</font></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七月情</b></div>1970年离开聚宝中学已经48年了。<br>48年的路是漫长的,48年又是弹指一挥间;<br>48年我们东西南北,48年我们又欢聚团圆;<br>48年有不曾谋面,48年同学友情未断;<br>48年光阴流逝, 我们还能否找回48年!<br> 2018年的7月是70届的同学的欢聚月,4次聚会。从古城洮南驰骋到科尔沁草原。走过48年才懂得情深意切。走过48年难忘同窗的留恋。这一聚乡情友情同学情,在7月里萌动。这一聚有你有我也有他,还差几名?回望48年的路,寻找失去的青春,述说浪漫人生。美好的人生,不同的经历。我们叙说,我们感叹,我们重情。看着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容,脑海里依然留着青春的影。逝者如斯夫,我们不再年轻,夕阳来自朝阳,但我们心不老,岁月不可复回,但我们心年轻,适逢盛世,我们快乐地生活,活他个生活有滋味,活他个童心未泯,青春永驻,鹤发童颜的不老松。<br> 忆往昔峥嵘岁月,我们踏歌行,在歌声中长大。大跃进时代,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火红的年代,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改革开放之年,我们走进新时代。中国梦时期,高唱最美不过夕阳红。这是同学们的履历,是历史的留声,是我们光辉的行程……<br>最美不过夕阳红 温馨又从容<br>夕阳是晚开的花<br>夕阳是陈年的酒<br>夕阳是迟到的爱<br>夕阳是未了的情<br>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br> 畅想夕阳红,烧红半边天。时光啊,你慢点流,让夕阳的红焰烧个透……<br> 从古城来到科尔沁草原,民族风情温暖心田,伟大的祖国啊,是民族大团结的乐园。你看吧。北国风光,草原万里滚绿浪,水肥牛羊壮,马头琴悠扬,美酒飘香,扬起蓝色的哈达,唱起高亢的蒙古歌,跳起快乐的草原舞,我们神采奕奕,心在草原上飞翔……腾格尔、德德玛伴唱---天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马儿呀你慢些走、敖包相会……尽情地唱,欢快地舞吧,这就是美好的人生。<br> 这48年后的不约而至,是我们的心愿,是在圆我们的梦。我们尽情地唱啊,欢快地跳,看吧,天真浪漫青春灿烂,银丝闪闪夕阳无限,时间的钟表哒哒作响,今夕是何年?请同学们忘记岁月,忘记年龄,快乐在今天。 共同联欢吧,自我陶醉吧 7月的激情之火已经点烧。7月热,我们热血沸腾。7月情,咱们情真意切。让这难忘的场景铸成记忆,变成新的里程碑!我们继续向前向前!<br> 写于2018年7月<br> <h3><font color="#010101">大兴安岭的冬天</font></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06大兴安岭我来了</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还是在小学的时候就听到了这首歌。每当听到这首歌心情就无比激动,心里充满着对大兴安岭的美好憧憬。要是真能到大兴安岭去一趟该有多好啊!站在高高的山顶上,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森林,双手成喇叭状对着群山高喊:大兴安岭我来啦!大兴安岭我来啦!的声音在群山中回荡。<br></div> 几十年后才实现我的梦想。春节刚过我就来到了大兴安岭。大兴安岭我来啦。连绵起伏的群山,松涛涌动的林海,白雪皑皑的雪原。汽车在逶迤崎岖的山路上爬行,我的心在林海雪原上放飞。一到目的地——天池林场,我们不顾旅途疲劳,拿起相机对准了这里的山、这里的林、这里的雪……面对巍峨的群山,我们都情不自禁地高呼:大兴安岭我来啦!<br> 大兴安岭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大自然太美了。这里的原始森林和人工林浑然相联,群山起伏,林海涛声,满目湛蓝的天空,不时还有叫不出名的鸟飞过。远离城市的喧嚣,没有环境的污染,篱笆柴门,炊烟袅袅……天籁和谐,美丽纯净的大自然,是如此令人陶醉。<br> 大兴安岭是个最大最好的自然风景区。苍松翠柏,青杨白桦,密密匝匝,天然生成,漫山遍野,绵延数千里。地处大兴安岭腹地的阿尔山林区多是参天的落叶松、挺拔的白桦树,两树多为杂居,也有清纯的一片片白桦、一片片苍松,像是一个个独立的民族区域。<br> 在这茫茫的林海里,有温泉多处,天然湖多处。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题名的杜鹃湖就坐落在天池林场境内。白桦青松,绿草红花紧紧地拥抱着杜鹃湖。一到春天游客纷至沓来,火一样的红杜鹃笑迎八方来客。这里还有与长白山同样有名的天池。人们都是春夏秋季游天池,我们却是在隆冬数九登上天池的,天池在海拔1383米的山顶上,上山的小道全让雪覆盖了。陡峭的小路如登天,最陡处有436个台阶,我们踏着没膝深的大雪,一人踩着一人的脚印往上爬。虽然是0下40多度,我们却爬个满身大汗。13.5公顷的天池水面上全被白雪覆盖了,我们没有看到天池的真面目,我们看到了穿冬装的天池。它在静静地等待着冰雪的消融,等待着更多游客的到来。<br> 冬天的大兴安岭冰天雪地,然而就在这深山老林中还有冬天流淌的河流和九天开花的红柳。人们管这河叫不冻河,它的源头是林中温泉,就是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气温里,河水依然雾霭飘渺清水潺潺。若遇有骤然降温的天气,树枝上都挂着银白色的雾淞,晶莹剔透,蔚为壮观。依傍在河边的红柳,傲霜斗雪,不畏严寒,绽放着白色的花蕾,更是让人叹羡不已。我没见边冬天开花的雪莲,可我见到了冰天雪地开花的红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自然就是这样奇妙无比。<br> 我们是为摄影而来的。透过镜头看到的大兴安岭简直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那蓝蓝的天、黛色的林、洁白的雪、淡绿的河,那木屋的炊烟、柴门上的楹联、院里的红灯笼,全绘在了这美丽的幅画里。<br> 祖国山河美如画,大兴安岭堪称最美丽的一幅水墨丹青<br> <h3><font color="#010101">红柳 万平摄</font></h3>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07 <b> 红柳</b></div><br><div> 看着白雪皑皑中连绵的松林,看着冰雪晶莹的河谷里的红柳,实际你已经融在这水墨丹青的国画之中了。<br> 对于发烧友来说,天冷并没有降温,用句那个年代的豪言壮语,我们正在战天斗地抗严寒。于是相机像炮似的支起来了,对准了河谷里的红树林。<br> 红树林都是红柳,这也算是大兴安岭的一大景观吧。红柳长在河岸边,它的颜色红得出奇,紫里带红红中透粉,油亮亮的煞是好看。红柳的枝条不下垂,而是紧紧地收拢在一起,形成了火炬状,亭亭玉立地站在晶莹的雪上,立在剔透的冰旁。令人奇怪的是它居然能在0下40多度的冰天雪地里开花。你仔细瞧瞧吧,就在它那油亮的枝条上,一个个豆粒大小的苞正在吐蕊,这便是红柳的花。脱开它紫红的外衣,里面便是绿中带黄,然后便是洁白的绒了。它和我们春天常见的随风飘落的毛茸茸的柳絮相同。然而它却是开在了三九严寒的冬天。于是让人连想起了过去的一首歌《边防战士爱红柳》,是不是战士们赞扬红柳在恶劣的环境中执着生存,乐观向上的精神?<br>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惟有红柳与青松在一起迎风傲雪,精神实在可佳。</div> <h3><font color="#010101">阿尔山市区 万平摄</font></h3> <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08冰天雪地阿尔山</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狗年正月初三一伙被称为“精神病”的人,去阿尔山采风,这“精神病”的队伍里就有我。听说大兴安岭的天气冷,我们穿好了厚厚的衣服,绻缩在温暖的车里北上了。<br>车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天越来越冷,雪越来越大。一进阿尔山境内,人们就兴奋起来了。影友们都用捕获的目光看着窗外,等待着奇观的出现。开车的司机也是发烧友,他是长春一汽某公司的经理,是此次活动的组织者。看着白雪皑皑中连绵的松林,看着冰雪晶莹的河谷里的红柳,他早就想停在这水墨丹青的国画中了,他深知人们奔大兴安岭的心切,只是不想耽误宝贵的时间。有人喊停车,车戛然而止。<br> 一下车,天奇冷,脸像是被刀削,手像是被猫咬,我们只好带着棉手套笨笨拙拙地架相机。手脚冻得生疼,你不得不张牙舞爪地连蹦带跳。影友们惊叹: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的官儿小……不到大兴安岭也不知道天有多冷啊!对于发烧友来说,天冷并没有降温,用句那个年代的豪言壮语,我们正在战天斗地抗严寒。相机像炮似的支起来了,对准了河谷里的红树林。<br>红树林都是红柳,这也算是阿尔山的一大景观吧。红柳长在河岸边,它的颜色红得出奇,紫里带红红中透粉,油亮亮的煞是好看。红柳的枝条不下垂,紧紧地收拢在一起,形成了火炬状,亭亭玉立地站在晶莹的雪上,立在剔透的冰旁。令人奇怪的是它居然能在0下40多度的冰天雪地里开花。你仔细瞧瞧吧,就在它那油亮的枝条上,一个个豆粒大小的苞正在吐蕊,这便是红柳的花。脱开紫红的外衣,里面便是绒绒的绿中带黄,然后便是洁白的绒了,它和我们春天常见的随风飘落的毛茸茸的柳絮相同。只是它开在了三九严寒的冬天。我想起了过去的一首歌《边防战士爱红柳》,是不是战士们赞扬红柳在恶劣的环境中执着生存,乐观向上的精神?<br> 阿尔山的冷是出奇的。我们住进了旅店,窗外白雪皑皑,屋里却温暖如春,鲜花怒放,连不太好养的杜鹃花也正开得红红火火,细打听原来这里的泉水和松林里的土壤最适合此花生长。我们问老板,阿尔山这么冷,气温是多少度呀?老板说,这两天正降温,最高气温O下29度,最低气温O下42度。好家伙,对我们来说这简直就是向生命的极限挑战。于是更觉得不寒而栗,明天去不冻河将如何忍受。<br> O下40多度河水不冻,这又是阿尔山的一大奇观。阿尔山是个多温泉的地区,潺潺的河水,源于温泉,泉水汇成了不冻河,蓝蓝的河水流淌在洁白的雪谷里,河岸边站满了红柳,白桦、青松,早晨枝头挂着晶莹的雾淞,河边有牛马喝水……这就是北国风光,这就是阿尔山的独特景色。<br>翌日,我们去天池附近的不冻河。发烧友们厚厚的棉衣已经难 以达到御寒的目的了,早早叫开了一家商店的门,买套帽买手套、有人还把套帽拆开套到了腿上……<br> 顶严寒冒风雪,我们踏上了去天池的路,路上我们停车拍摄了会儿雪景,再度前进的时候,车出现了故障,像条欲冻僵的虫子,只能用20迈的速度缓慢爬行。爬到金江沟林场不得不往回挑头。天太冷了,大家只好带着看不冻河看雾淞的梦想返回阿尔山。<br> 阿尔山的天冷雪也大。不仅山上有厚厚的积雪,连市里的街道上都是十来厘米厚的冰雪。用冰天雪地形容一点都不过分。车住了一宿暖库竟然好了。摄影本来就是遗憾的艺术,不到拍不来片子,到了也不一定拍出好片子。我们怀着对阿尔山的留恋和遗憾离开了阿尔山。<br> 离开阿尔山几十公里,车盘旋上“大兴安岭冻土层试验区”<br>时,发烧友们再度兴奋起来了,眼前出现了奇特的景观:眺望远方连绵起伏的大兴安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近看路旁高大挺拔的白桦青松,枝叶挂银,晶莹剔透,蓝天衬映,美不胜收。这是罕见的大兴安岭雾淞景观。这里的雾淞面积大,气势磅礴。雾淞也以地域的不同而各异。吉林市的雾淞多是江边的柳树,枝条舒展而下垂;大兴安岭的雾淞是山上的青松,枝杈硬挺微向上。若把吉林市的雾淞比作娥娜多姿的美女,那么大兴安岭的雾淞就好像铮铮铁骨的男子汉了。我们痴迷地拍摄,似乎忘了这是大兴安岭的高峰,忘了这里0下40多度的低温。大有大片就出在大兴安岭的快感。镜头对向了雾淞……虽然没拍摄到不冻河,却弥补了拍摄雾淞的遗憾。<br>阿尔山的冬天是寒冷的,因其寒冷才有了冬季独特的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尤其是这些发烧友。到家看着一幅幅作品,发烧友们笑曰:天寒地冻何所惧,顶风冒雪拍奇观。不虚此行。<br> <h3><font color="#010101">松林雾凇 万平摄</font></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09大兴安岭雾淞</b></div><div><br></div> 大兴安岭的冬天是寒冷的,因其寒冷才有了冬季独特的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尤其是这些发烧友。发烧友们笑曰:天寒地冻何所惧,顶风冒雪拍奇观。<br> 阿尔山往南约20公里,车盘旋上“大兴安岭冻土层试验区”<br>时,发烧友们再度兴奋起来了,眼前出现了奇特的景观:大兴安岭雾淞。眺望远方连绵起伏的大兴安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近看路旁高大挺拔的青松、白桦,枝杆挂银,晶莹剔透,加上蓝天白云衬映,真是美不胜收。这是罕见的大兴安岭雾淞景观。这里的雾淞面积大,气势磅礴。雾淞也以地域的不同而各异。吉林市的雾淞多是江边的柳树,枝条舒展而下垂;大兴安岭的雾淞是山上的青松,枝杈硬挺微向上。若把吉林市的雾淞比作娥娜多姿的美女,那么大兴安岭的雾淞就好像铮铮铁骨的男子汉了。我们痴迷地拍摄,似乎忘了这是大兴安岭的高峰,忘了这里零下30多度的低温。镜头对向了雾淞……喀嚓----喀嚓----大有大片就出在大兴安岭的快感。<br> 冰天雪地的大兴安岭,银装素裹的高山雾淞。好一派北国风光。 <h3><font color="#010101">阿尔山的松林 万平摄</font></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10采风阿尔山</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那年的夏天,文联组团去阿尔山采风。一进阿尔山境内,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蜿蜒逶迤的两道岭夹着一条川,连绵起伏数百里,铁路公路与洮儿河在川谷里缠绕。汽车行驶在公路上,自然景观尽收眼底:大兴安岭像两道大堤,随着洮儿河的流向而延伸,山不险峻而巍峨; 落叶松白桦树密匝匝挺拔向上,灌木丛挤在林间,青草茸茸山花烂漫,高低相间,错落有致,满目清脆,郁郁葱葱; 川谷里,柳树、杨树、榆树点缀其间,一些叫不出名的花草相拥相抱,繁茂葳蕤。洮儿河不象平原上那种干涸丑陋的河床,它像一条银蛇,在深深的草丛中蠕动着蜿蜒的身躯……<br> 阿尔山鲜有村庄,更少有耕地,花草树木漫山遍野,好一派自然风光。我们唱着“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驱车行程800里,下午到了阿尔山市,阿尔山建市5年,人口6千,是国家最小的城市,市区不大但干净整洁,宽阔的马路,崭新的楼房,阿尔山虽然不乏树木花草,市区内的绿地还是多得惊人,绿地上的獐狍野鹿栩栩如生,这就看出了阿尔山人的匠心了,整个城市,没有惊人的大标语,没有眩晕的解说词,多得是蓝天绿水,翠绿的森林,游人不难看出这就是真实的阿尔山。<br> 游人的心总是好奇的,为了大饱眼福,吃完饭我们就奔向了旅游景点,看完玫瑰峰、五里泉等景点,已经暮色苍茫了。<br>由于修路我们失去了去天池和杜鹃湖的机会,第二天一早便乘车往回返。实际上阿尔山处处是景点。一路上我们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拍照的拍照,写生的写生,太美啦!人们不住地赞叹。常住喧闹城市的人,更崇尚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我们像孩子似的抓蝈蝈,采山花、找奇石,钻进林中收腐土……这里的山青水美空气鲜,实在是让城里人留连忘返,有人感叹:城里人何时能有一块这样的绿地,哪怕是人造的。<br> 我们就要走出大兴安岭了,山花在车前散发着芳香,蝈蝈在矿泉水瓶做的笼子里鸣唱,欢声笑语,一路高歌,我们陶醉在渴望已久的大自然,融进了大自然。</div> <h3><font color="#010101">丹顶鹤 万平摄于向海</font></h3> <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11拍 鹤 散 记</b></div><br> 向海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西部。这里泡泽连片,芳草萋萋,旅游时节你到向海来,可以看到锦鳞跃出水面,可以听到百鸟鸣唱林中……这片湿地是野生动物的乐园,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的栖息地。这里不仅有得天独厚的资源,还有湿地人保护野生动物的动人诗篇。<br>盛夏时节我和影友来到向海。<br> 一到向海,我们直奔鹤岛而去。鹤岛上的养鹤人指着前面的苇塘给我们讲述了一对丹顶鹤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br>去年春天,笼养的一只公鹤鸣叫了起来了,噢,有一只野生丹顶母鹤在上空盘旋,没人的时候鹤就前来隔着笼子与公鹤对话、亲吻,笼里的公鹤有时还把小鱼叼到笼子外给母鹤吃。一次,母鹤正把长长的尖嘴伸到笼子里时,被人惊动了,母鹤慌乱中把尖嘴折断了……<br> 母鹤虽然嘴受重伤,但还是在附近不走,是迷恋这片湿地,还是留恋它的情人?养鹤人为它的生活担心。它不走又抓不住它。于是养鹤人只好把公鹤放了出去,最好让它留住这只母鹤,若一起飞走也可以。它俩没飞走,也没有回来,开始在野外的芦苇荡安家生活,有情鹤也终成眷属,它俩结成了伉俪,芦苇荡成了它们的“特区”。由于母鹤的嘴不能捕食,公鹤一趟趟地回来叼着鱼往苇丛里送,有时候公鹤还领着它回来吃食……哈哈今年这对丹顶鹤喜添贵子,孵出了一个可爱的小宝宝。<br> 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是什么让它们如此忠贞?是爱情的力量吧,只要爱情在,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看来爱情不仅存在于人类,有生命的是不是都有这样的情愫。于是,我们很想见到这“特区”的三口。决定等,我们或躲在树后或躲到草丛中高兴地等待着这一家三口儿回来吃晚餐。养鹤人看出了我们急切的心情,提前把小鱼拎到树下,然后爬到树上“呕……呕……”地呼唤,不一会儿公鹤迈着蹒跚的步子走出了苇塘,我们急忙架起了相机,然而它悠闲地转了一圈又进了苇塘。它是来侦探吧,知道有生人,还是什么原因,这天它们没有回来吃鱼。遗憾的是,直到天要黑了我们要离开鹤岛,这一家三口儿也没能成为我们镜头前的“明星”。<br> 养鹤人看我们在烈日下等了一下午也没拍着鹤,感动的他抓了把玉米,打开一间鹤舍的门,放出一对丹顶鹤让我们拍。丹顶鹤一边啄着他手里的玉米,一边迈着悠闲的步子来到了大树下,鹤的仙姿太美了,他俩跳啊,逗啊,叫声悅耳,舞姿翩跹……几架相机连珠炮似的喀嚓喀嚓响了起来。<br> 我们虽然照到了地上的鹤舞,却没拍到空中的鹤翔。为了让鹤飞起来,饲养员突然向鹤冲去,鹤“呕……呕……”地叫着朝夕阳飞去了。夕阳鲜红,落霞与白鹤齐飞,真是太美啦!我们激动地追拍,向海是鹤的天堂,更是人们迷恋的地方。<br> <h3><font color="#010101">雨荷 万平摄</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12雨中看荷</b><br><br><div> 一个没有太阳的上午,我背上相机独自来到了荷塘,荷叶翩跹,荷花静丽,从荷塘里逸出淡淡的清香。霎时下起了雨,雨来势很猛,噼噼啪啪的雨点敲打着荷塘,烟雨蒙蒙,荷塘波动,不论是刚露尖尖角的小荷,还是妩媚娇艳的荷花,都在经受着这无情的洗礼。荷叶飘摇,倾泻着蓄满了的水滴,小荷倔强的晃着头任凭雨水灌顶,荷花满脸泪水,不时有花瓣顺势脱落,这凄惨的情景,会令人想起不兴的人生、失意的爱情。贪官就不必说了,有多少灾难落到了人间?有多少鸳鸯在雨天离散?由景生情,倒是会想起林黛玉的葬花词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会想起陆游与唐婉,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真是愁肠百结如丝乱,珠泪千行似雨倾。古今有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啊……怅然若失的时刻怎么也不会想到,荷塘艳阳高照,婀娜多姿,丰润水灵,温柔芬芳。此时与风和日丽.妩媚娇艳毫无相干。<br> 雨中看荷,荷间听雨。雨小了,淅淅沥沥仍在下,滴落在水面上,泛着圈圈涟漪,接着又被雨滴敲碎……雨水洗涤过的荷塘,更加清新翠绿了,荷叶点缀着珍珠,小荷仰视着天空,荷花伸展着残瓣,它们似乎在沉思。在风吹荷动的沙沙雨声中,我好想听到荷花对菡萏说:期待吧,雨后便是晴朗的日子了,那该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啊。<br>2019年8月28日锦湖观荷有感<br></div></h3> <h3><font color="#010101">新春祝福 万平作</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13新春感悟</b><b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中国的年是春节。顾名思义春天的节日。一年四季的春天过节太有意义了。春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有闲情逸致游游山水更是惬意无限,春天也给人们带来了美好也带来了向往。人的一生最美好的也是青春期,精力充沛,活泼浪漫。但青春也是有限的,人也和四季一样有他的特定时间和不同的标志,到了一定的时期,不可能逆转,只能是希望青春永驻。希望也是有条件的,首先要有青春的阳光心理,那就是童心未泯,再辅助其他因素,才能青春永驻。好友李光远先生曾经慨叹:苍天四季轮换,人为什么没有第二个春天?其实很简单,这就是自然规律。正常的很,不可违背。人若是总也不死,也就失去了繁衍的机会。还等于死。死是不可抗拒的,问题是死前怎样活好,这是千差万别,适者生存,但求活得快乐有意义有质量罢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你说这话对错?从生存角度讲,有一定道理。只有有己在才能关心他人,自己没了,还能谈什么呢?保重身体才能益寿延年。希望青春永驻难些,希望青春长些呢,应该是种精神,心不老身才不老。六七十的身体,四五十的心还是可以吧。现实普通的老人在中央正是好时候,你说什么是老。学济公吧,走啊走乐啊乐,该吃吃该喝喝,哪里欢乐哪有我----<br> 笑对人生……人是在希望中走向死亡的。<br>(以文会友2018春节)</h3> <h3><font color="#010101">雨中的团结路 万平摄 </font></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14 <b>雨 中 忆 旧</b></div><br> 早晨起来,细雨濛濛,远处的楼房梦幻似的隐在云雨中。还是不间断晨练吧,我擎着一把雨伞走上了马路。昔日的雨天,人们穿着雨衣雨靴跋涉在泥泞的街道上。今天马路上各种车辆疾驰,花花绿绿的雨伞在马路上游动,倒成了古城雨天的一道风景。<br> 走着走着眼前出现了一片空旷地,高高的铁吊伸着长长的臂膀,洁白的围墙上写着醒目的标语,这里正在建花园式小区。哦,这里不正是我原先的家吗?<br> 七十年代我在这里买了两间土房,和父母住在这里,后来这两间小土房就成了我结婚的新房,两个孩子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童年。让我苦恼的是,一到夏天道上都是水,每逢雨天更是一片汪洋,院落的小门总是关得严严的很怕孩子出去淹着,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记得有一年雨天,县领导出来视察水情,吉普车掉到路边的水坑里险些遇难。天旱人们盼雨,雨天人们又怕水。我家的两间小土房很低矮,每年都要拉碱土抹顶抹墙,尽管如此,还是架不住雨水的浸泡和冲刷,雨天还是漏雨,屋里用盆盆罐罐接雨水。更令人烦恼的是,每逢下雨就得往家跑,把院子里的积水一桶一桶地淘到外边去。有一次天下瓢泼大雨,我使尽九牛二虎之力就是淘不败,累得我腰酸腿疼头发晕,我仍不敢怠慢,一停下来水就得灌到屋里去。十来年一下雨就心惊胆战,受了多少苦,挨过多少累呀。<br> 八十年代我决心改造居住条件,扒掉了原来的两间土屋,盖起了砖平房,为了不受淘水之苦,垒了两米石头地基,还做了钢筋水泥梁,准备有条件时接上二层楼。这回院里屋里不再怕进水了。像我一样,人们都是以邻为壑,谁还能管得了道路上的事,泥泞的路仍是难于行走。<br> 九十年代我搬进了靠油路的楼房,虽然没有了冬天寒冷的侵袭,夏天淘水的烦恼,雨天的泥泞道路仍是让人忧心忡忡……<br>我擎着雨伞走在宽阔的马路上,细雨霏霏,凉风习习。少了过去的烦恼,雨天行走别有一番韵味。我想,没有雨天烦恼的不仅仅是我,应该是整个城市的居民。因为市区修了道路,有了排水系统。走着走着我眼前出现了幻觉:一轮朝阳喷薄欲出,高大的吊塔舞动着有力的长臂,成群的楼房拔地而起,宽阔的道路在向前延伸……<br> 雨在淅淅沥沥地下,古城被洗刷一新,我在平坦的马路上加快了脚步。 <div>老宅 万平摄 </div> <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15老 照 片</b></div><br> 几十年前照相还是一种奢侈,那时基本上是黑白胶片占据着照相市场,见到的所谓彩色照片,是用人工涂上的颜色。尽管如此,能照张相片还是让人羡慕的。<br> 喜欢照相的我买不起相机,从朋友那借来一台“海鸥”相机,买来胶卷,显影液、定影液,借了个简易曝光箱,开始学照相,冲卷,曝光,那个心盛劲儿,简直就无法言表。白天照相,晚上冲卷,冲卷洗相怕光,把门窗堵得严严实实的,卸卷时把相机放到被窝里,摸黑洗印,一折腾就是半宿,出来的往往还都是废品。后来有一个爱好摄影的同事加盟,我们俩乐此不疲,没黑没白地鼓秋,终于能洗出相片了。<br> 后来,照相有了全自动相机,冲洗印片也不再是个人的事,有了高科技的系列化。拍完送到图片社就可以了。转眼间到了数码时代,数码相机的问世,照相用胶卷药水也要成了历史,照完就可以用电脑调色剪裁,用邮箱发往各地。神奇得很。<br>但是,传统的有传统的好处,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影子,他不仅仅留下了照片,还留下了底片。最近我翻出了过去的老片子,旧底片,挑挑选选进行扫描,在制作片子时,作一些小的技术处理。看着一幅幅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照片,于是见景生情想起了过去的摄影生活。起步是黑白,由黑白变成了彩色,由120变成了135,进而又变成了数码。时代在前进,科技在腾飞,摄影不仅记录了人们的生活,也记录了社会的发展变化,由此可见一斑。我的生活是在摄影中度过的,相机见证了历史,摄影丰富了生活,于是我在摄影的同时也记录了一些文字,这次扫描了部分老照片。既是照相过程的回顾,也算摄影历史的见证,光与影留下了美好瞬间,让世界变得五彩缤纷,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h3><font color="#010101">辣椒之乡 --福顺 万平摄</font></h3> 福顺采风<br> <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16辣椒之乡</b></div> 笔直的水泥路,路边的新杨象仪仗队,整齐地排列两旁,翠绿中镶嵌着金叶,若斑斓的迷彩服。秋风送爽,树叶哗哗,卫士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人们到福顺来。<br> 上几天我来福顺,在路边的辣椒地里拍了几张照片,问身边的人,你们是福顺乡的?农民立即纠正?不,我们是福顺镇。我面红耳赤,我不是不知道,而是习惯所然,农民对他们乡变镇引以自豪。是呀乡与镇不仅仅是一字之差。就福顺而言,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普通的小村,房屋土墙泥顶,道路坑洼泥泞。如今是省级小康示范点。旧貌换了新颜。我用语言来描绘福顺镇是馈乏的,我可以用我的相机来拍摄,让它真实地反映福顺镇崭新的全貌。一辆砖车正好停在了镇政府门前,我向司机求援,爬上车架起了相机取景对焦:公路延伸到这里变成了马路,路依然笔直,但更宽了,更漂亮了。要把镇外的公路比作农村姑娘的话,镇里的街道就象城里的美女了。朴实中带着俏丽,华丽中透着浪漫,镇里的道上都镶了马路牙,两边人行路铺设了五彩花砖,路灯成排都戴着玉坠,美人榆亭亭玉立地站在两边,它们像模特展示风采、像礼仪小姐恭候你的到来……政府大楼打头,两侧一顺水的二层别墅式小楼,令人耳目一新的是马路两边和别墅院里都铺上了红地毯。这是形容也是给人们的一种错觉,准确地说这是福顺的特产——红辣椒。<br> 相机拍到这些东西只是一斑,它还不能反映福顺镇的全貌,于是我走进了政府,求工作人员让我到楼上观观全貌,小通讯员机灵地带我上楼,我一气爬上了三楼的顶层。<br> 福顺镇尽收眼底了。蓝天白云下,幢幢小楼、座座瓦房,带着红蓝色的顶,静卧在绿色的田野上。镇中通讯铁塔高耸,四周绿树环抱新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景就呈现在了眼前。通讯员手指着建筑群向我介绍:那几座蓝顶的库房,是新建的冷冻库房,那几座红顶楼房是饭店、洗浴、娱乐中心,远外那几幢高楼是镇上的中学、小学和卫生院,中心那些五色灯柱是翻身村的中心广场……翻身村就是镇政府所在地,多么吉祥的名字,然而,真正的翻身却是近几年。我用手指着镇东西两边远处问:那红墙是什么地方?通讯员笑着回答:那是农民在洮儿河与蛟流河的大堤上镶嵌的辣椒。我很惊奇,想尽快到大堤上看一看。我听着介绍,转动着相机不停地拍摄,尽管我用了广角镜头,也还是装不下整个全景,于是我依次按下快门,用电脑把它连接了起来,将福顺美景完整地再现在了画卷上。这美丽画卷的作者不是我,准确地说是福顺镇的官员和百姓共同绘制的。是他们智慧、心血和汗水的结晶。<br> <h3><font color="#010101">福顺之秋</font></h3> 福顺采风<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17稻浪滚滚</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金秋时节我多次去福顺采风,想通过镜头,传达农村致富的信息,展现农民丰收的喜悦。<br> 一出洮南不远就踏上了福顺的土地,展眼望去,连片的稻田在金色阳光的照射下,翻着波、涌着浪,让人联想到了大海,看到了稻海金波。我骑着摩托飞奔,仿佛在海上冲浪,两边稻田向身后退去。当我高兴地停下来时,已是长岗新村,两年前这里还归幸福乡,如今隶属福顺镇。稻田里收割机忙着收割,拖拉机忙着运稻……秋收开始了。我拿着相机咔嚓……咔嚓照个不停,农民们好奇地看着,问我晚上能不能在电视上看到?看样子,他们是把我当成了电视台录像的了。我很怕丢掉每次良机,捕捉不到最佳瞬间,认可浪费也不漏拍。我向农民们询问情况,农民纷纷向我介绍,是三农政策、科技下乡使他们走上了富裕路。过去种水稻成本高,稻价低,人累了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种水稻省工省力收入高,他们指着忙碌的收割机告诉我,一台收割机连收割带脱粒,一垧地两个来小时利利索索,收费才八百元钱。一家两垧地也就半天就稞粒归仓了。春天插秧也是如此,插秧机动起来,一垧地也是几个小时。过去依靠南方来的的收割机收割,排队挂号。现在像这样30多万元的收割机,村村都有,用不了几年就能达到全部机械化了。过去讲农村的出路在于机械化,现在不仅变成了现实,而且农民已受益匪浅。像今年这样的水稻每垧收入达2万元,如今一年收入几万元的是平常户了。福顺的南部几乎全是水稻,过去的涝洼地,如今是水稻田。金秋时节,机器轰鸣,人欢马叫,真是喜看稻菽千重浪,通地农民笑开颜。听说我要报道他们的丰收景象,他们说今天是八月十五,家里杀了羊,请我中午和他们一起去喝喜酒庆丰收。<br> 我谢绝了,我还要去拍北部的辣椒。再见了长岗新村的兄弟,祝你们像你们的地名一样——幸福、福顺!<br><br> <h3><font color="#010101">十里长堤辣椒红 万平摄 </font></h3> 福顺采风<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18辣椒的故乡</b></div> 我骑着摩托奔向了洮蛟两河的大堤,这是景观、这也是奇迹,大堤两边都晾晒着辣椒,这壮观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十里长堤辣椒红。辣椒染红了河堤大坝,辣椒覆盖了十里长堤。福顺的辣椒早就闻名遐迩,不仅仅在国内,美国、日本、韩国等企业的一些商人对福顺辣椒也情有独钟。有的外商还在当地建了加工厂。由于政府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发展特产上,使福顺的辣椒形成了产业,创出了名牌。家家户户种辣椒,成了名副其实的辣椒之乡。全镇辣椒面积达 3500 公顷,仅此一项收入就达2亿 元。从九月份开始,辣椒就红了地、红了院、红了房顶。沿着蛟流河大堤走进庆太村,这里的红房顶又是一道景观,家家户户的院子里红、房顶上红。金秋的太阳照着红房顶,全家人坐在房顶上有说有笑地挑着辣椒,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看到村西头房顶上有人在挑辣椒,我爬上了房顶,这家主人姓肖,种了9亩辣椒,可收入2万元,加上各种作物全年可收入 5万多元,去年新盖了这一百多平米的平顶房。环顾四周,家家房上一片片、一方方、一块块,都象红毯罩顶。肖家是这样,郭家也是如此,一家人在房顶上忙碌着,烟卷和茶水都摆在了房上,他家也是新盖的房,而且也是平顶。他们不盖五颜六色的瓦房,是为了秋天晒辣椒,水泥顶受光好、通风好、又干净是晾晒辣椒的最佳场地。他说今年的辣椒价格还可以,一到下午你去福顺镇看看,那繁忙的人们、那繁华的街道,实在是令人振奋。你别光照相啊,也给我们反映个问题,现在生活好了感到看电视频道太少,能不能给我们安上闭路电视,我们认可掏钱。是的,农民富裕了,他们渴望有更好的精神食粮。<br>福顺的农民生活富裕日子红红火火,他们除了工作环境以外生活上与城里没有太大的差别。他们很满足,感谢上边政策好,不交农业税、不交合同款了;他们很满意,现在的领导不像过去那样瞎指挥,转变职能,搞了很多协调、指导、扶持、服务工作。农民搞经济建设没有这些领导的努力,就不会有福顺现在的产生兴旺,经济腾飞。<br> <h3><font color="#010101">福顺椒农 万平摄</font></h3> 福顺采风<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幸福的日子</b></div> <br> 有了好政策、好领导,还要有智慧的人,勤劳的人。当我看到一家院里,小两口正在忙碌地挑选辣椒时,我走近了他们。他们并不看我,依然如故地劳作着。我要拍好片子,一是要得到他们的信任,还得得到他们的配合。于是我主动和他俩唠嗑,得知小伙叫刘杰,去年刚结婚,媳妇姓王是邻乡的。我拍了几张劳动的场面,让他俩歇一会儿,让刘杰给媳妇扎扎围巾,小伙比媳妇还腼腆,经再三劝说,他同意了,我紧忙按下了快门。景致太美了,房顶上晒得是红辣椒,院子里晾得是红辣椒,院子东边的地上还长着红辣椒。小两口坐在“红地毯”上忙着挑选辣椒,这场面实在难得,即或是照不出好片子,也令人相当满足了。为了表示谢意,我说给他们拍张近照,媳妇同意了,她说我们结婚快一年了,还没照张相呢!我很愕然,现在的年轻人结婚不照婚纱照的实属罕见。我问为什么?媳妇答:生产忙呗。今年都又八月十五了,我还没回娘家呢!这个朴实善良的姑娘,令我肃然起敬,我说小刘你搂着媳妇,我好好给你照张合影,小刘同意了,手勉强搭在了媳妇的肩上。我是真心也是在逼小刘:小刘你亲媳妇一口,我给你照一张时髦的,媳妇低头笑了,然后抬头望着他,小刘直摇脑袋,就是没有行动,我劝了一会仍没有效果,媳妇失望又满意地说:今天还不错了,原先更完。我笑了,将相机端到了他俩跟前,让他们看显示屏上的图像,媳妇说都好。我说,回去挑好的洗两张,给你们寄回来。<br> 小两口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的日子一定会像这红辣椒一样红红火火。因为他们是勤劳的人,因为他们有一双劳动的双手。<br> 我无意报道他们的事迹,我本想写出我拍片的感想和体会。<br><br> <h3><font color="#010101">挑选辣椒 万平摄 </font></h3> 福顺采风<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福顺之路</b></div> 一业兴盛百业旺。如今的福顺,车辆川流不息、客商四方云集。因辣椒的名望,使福顺扬名中外;由辣椒的购销带来了各业繁荣。福顺以辣椒为龙头,成了辣椒产销的集散地,周围的乡、周边的县,乃至邻省区也都来福顺做辣椒买卖了。<br> 辣椒染红了福顺。<br> 辣椒给福顺带来了红运。<br> 有特色、品牌就有市场。<br> 秋天是美丽的。秋天是收获希望的季节,是色彩斑斓的季节。福顺的秋天更是多彩之秋,金黄的水稻、黄烟,碧绿的大葱、白菜,火红的辣椒、高粱……尤其是这红色的辣椒让人无法形容,你说它是怎样的红?刚摘下来油汪汪亮晶晶的可谓鲜红;受到阳光的照射后,失去了一些水份,就有点干红;等晒干的时候就变成紫红了。顺光看如锦似缎,逆光瞧,象银若翠。这色彩的红让人难以名状,这晾晒的特殊就更让人无法形容。你见到过吗,几里长堤,十几里长堤铺满了辣椒,那壮观的场面令人兴奋;你看到过吗,公路的两旁,马路的两侧都晾上了辣椒似乎在形象地告诉你,辣椒就是这里的致富路;你目睹过吗,家家户户的院子里、墙头上都晒满了辣椒,更具特色的是家家的仓房上、屋顶上都是辣椒罩顶,整个村子都是“红毯”铺就,场景独特而壮观;你瞧到过吗,福顺镇两侧都是辣椒收购站、加工厂,收购站里红椒如山,卖辣椒的车辆车水马龙,卖辣椒的农民摩肩接踵……<br> 这个季节,在福顺镇你会看到,农民攥着大把的钞票走进了红晃高挂的饭店、琳琅满目的商场、铿锵作响的歌舞厅……<br><br>福顺的秋天美,美在这火红辣椒的点缀上,这样的场面独一无二、绝无仅有。我的相机咔咔嚓嚓地拍个不停,详细地记录了这里农村丰收的场景,农民丰收的喜悦。这只是我自己选的角度,我深知要反映福顺新农村的金秋,那还仅仅是沧海一滴。我把这些图片发到互联网上与影友们共享。网友们惊叹,这独特而美好的景致是哪里呀?我一次次地发贴告诉他们:这是闻名全国的辣椒之乡——吉林省西部洮南市的福顺镇。<br> <div style="text-align: left;"><b>邻居赠的美酒</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1赔罪的美酒</b></div><br> 前两天,同事约我,我穿好衣服按时赴约,走出住宅楼几十米。忽然想起没带手机。于是往回返。哀叹,我也痴呆了?到单元门口。急忙开门进楼。心里存疑,单元的门从来都是开着啊,怎么关上了?到了屋门口。一看墙上门上贴的都是广告。心里疑惑又烦恼。前几天我和邻居梁大姐好一顿清理。都清理得干干净净的了。什么时候又贴上这么多呢?于是,我用手往下撕,有的根本就撕不下来。我一边往下撕,一边的咀咒。太烦人了,这小广告。怎么就屡禁不止呢?明明有电话号的,有些部门是不是失职啊?正在我用力清理的时候。门开了。是3单元邻居老王头。他笑着说。干啥呢?<br> 我很尴尬。我也笑了。我这是走错门了,我是4单元。我自问。我也痴呆了?于是,我对老王头讲述了我遇到的故事。<br>两个月前。我和夫人遛圈儿回来。开门的时候。发现门上的对联儿不见。我跟夫人说。这对联是我什么时候撕掉的呢?好像我没撕去啊?。毕竟过完春节好几个月了。我冥思苦想,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我自己说,老了痴呆了。我什么时候撕掉的呢?一直在搜索我的记忆,无果。<br> 有一天早晨,我家正在吃饭,有人敲门,夫人出去了。<br>过了一会儿,拎着两瓶酒回来了。问我:你知道这是谁给的?这我怎么能猜得到啊?夫人笑着。西面的邻居给送来的。她说前些天晚上遛弯儿回来,发现门上贴了对联。他很纳闷。不过年不过节的,是谁给她家贴的对联儿?于是他费了很大的劲,把它清理干净了。开门时知道是错了,出去一看是4单元,错把邻居家的对联撕掉了。于是送来了2瓶赔罪酒。说对不起,赔罪了。我笑了,真是好人,她要不说,我还以为我痴呆了,老琢磨我什么时候撕的呢?<br> 这两桩事,都是我经历的。很像编撰的故事。这就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想起这事,我就憋不住笑。有些戏剧是经过加工的。可现实中的故事,有时比戏剧中还离奇,还合情合理<br>。人生是一本书,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人们在演绎着各自不同的故事。这就是社会,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br>20190902 <h3><font color="#010101">怪柳 万平摄于福顺</font></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2柳殇</b></div><br> 大自然恩赐了人类一个地球。地球上除了山川平原,江河湖海外,还有茂密的森林,葳蕤的绿草。地球养育了万物。人与自然和谐,才有了山花烂漫,禽兽出没,鸟语花香。就是上世纪初,塞外的北大荒也曾流传过这样的歌谣: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我的家乡在大兴安岭山前台地和松嫩平原结合部的八百里翰海,这里草原广袤水草肥美更是百灵鸟和云雀的乐园。<br> 如今森林减少,草原变小,水土流失,土地严重沙化。没了禽兽出没,少了鸟语花香。有人幽默诙谐地描绘我的家乡:没有高山峻岭,有土包子;没有苍松翠柏,有野蒿子;没有江河湖泊,有碱泡子;没有獐狍野鹿,有兔猫子。就这也是上个世纪的骄傲。如今碱泡子干涸,兔猫子也成了保护对象。自然环境如此恶化,大自然向人类敲起了警钟。干旱,洪涝,沙尘暴。这一切都源于人类无节制地繁殖,对资源无休止地掠夺。世界人口已接近65亿,再过半个世纪世界人口将达到90多亿,地球将怎样承载,怎样养活如此众多人口?人们再不善待地球,再不保护环境,人类社会将面临灭顶之灾。这是不是危言耸听,人们是否有这样的忧患意识?<br> 影友告诉我,说蛟流河下游有鬼柳。此树有干无枝,弯弯曲曲煞是好看。成了附近一大景观。乍暖还寒的清明时节,我们背着相机去采风。老远望去,近百棵弯曲曲、光秃秃的黑色树干立在荒漠的大地上。几十只乌鸦在上空盘旋,或许乌鸦也在纳闷儿,附近最高的这些树怎么都“免冠”。<br> 我们来到树干旁,支好了相机,开始仔细观察,研究这些鬼柳。在我的记忆中,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蛟流河曾经是,河水潺潺鱼虾游弋,柳树布满沿河两岸的沼泽地,绿草茵茵野花烂漫,几只牛羊点缀其间,简直就是一副优美秀丽的风景画。<br>现在的鬼柳就是那时柳林里的残留者。人们叫它鬼柳,是它老态龙钟的身体,没有枝叶的裸露,奇形怪状的躯干,在黄昏、在月下让人见了毛骨悚然,从此它们有了吓人的名字——鬼柳。多么冤屈的鬼柳啊,人们不是形容美人多用柳吗?什么杨柳细腰,柳叶眉樱桃口。美好的景色也是,柳枝婀娜春燕呢喃,就是希望渺茫的时候还能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呢。这些也都是鬼柳曾经有过的现实和骄傲。它在大街上,在公园里,在江湖边枝繁叶茂依然春风扬柳万千条,婀娜多姿很妖娆。那么是谁让它如此丑陋?成了树木中的“少数民族”呢?并非天灾,而是人祸。是人们剥夺了它的自由,向它下了毒手。是人们将它长大的枝条一茬茬地割去编筐踒篓烧柴做饭,致使它们遍体鳞伤,只剰下了头顶的几颗“缨子”。<br> 人多了要吃饭,要吃饭就要掠夺资源。人是地球上的主宰。就是这百来棵鬼柳,也正遭灭绝之灾。人们已在干涸的河道里种上了地,鬼柳占了人们的地,于是人们就想铲除它。鬼柳毕竟有了上百年的根基,人们捍不动刨不掉就放火烧它,年年都有些焦糊的树干在流着泪流着血。这个“少数民族”里只有死亡没有新生。鬼柳若真正是鬼它该有什么样的反应?<br> 河有名,河死了。河变成了地,这是怎样的地呀,高低不平不说,农民打起的垄都是些河卵石,就是撒上种子,它又能长出什么样的庄稼?更何况它毕竟叫河,一旦大雨滂沱,山洪暴发,水要走它自己的道,它还能管你地可怜你的人吗?按理说那是人家的领地,侵略者不会有好下场也就理所当然了。<br> 我们围着鬼柳转来转去,找不好角度,构思不好画面。全没有以往那种拍摄风光兴奋不已的美感。天阴了,起风了,河道沙尘迷漫,远处上坟烧纸祭祖的人们也都回了家。乌鸦哇哇叫着在头顶盘旋,我们不懂它的语言,是在谴责人们破坏了它们的栖息地,还是哀叹找不到它们的藏身之处呢?<br> 透过几棵光秃秃的鬼柳,取景框里出现了这样的画面:人们烧纸的一座座荒冢土坟紧连着一幢幢围墙瓦房,黑云压顶,鬼柳弓躯,风沙模糊了景物。测不好光,对不好焦,我还是摁下了快门儿。让它定格在了历史的瞬间。阴与阳,生与死,鬼柳不是最好的见证吗?这并不美观的画面,不起眼的景致,却给了人们震撼和警示。也许环境保护影展它是一幅难得的好片子呢。 <h3><font color="#010101">落网的燕子 万平摄于西郊公园</font></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3落网的燕子</b></div><br> 一天早上我去一个幽静的公园里去拍照,公园深处水草葳甤,波光潋滟。鼓噪的青蛙,呢喃的燕子,这里不仅成了它们的乐园,也为公园增添了生机。我走到一座木板桥上,端起了相机,突然间,我看到的是另外一种场景,桥头的一个蜘蛛网上,粘着一只燕子。这绝对是一场误会,蜘蛛织网的目的决不是为了捕捉燕子的。然而燕子却落入了他的网中。蜘蛛万万没有想到它的网会捕捉到如此庞然大物。误会造成了两家不幸,受害大的还是燕子。好奇心使我走了过去,燕子的大眼睛在闪着光,这证明它还活着。然而它却一动也不动,是它长时间挣扎筋疲力尽,还是蜘蛛网缠绕得动弹不得?它的眼睛在转动,它是在失望,还是在求救?我对准燕子拍了几张,开始对它救助。我用手抓住了燕子,燕子一动不动地呆在我的手中,不惊也不挣扎,任我在它身上不停的撕扯粘在身上的网。我好奇怪,小小的蛛网竟然有那么大的韧劲儿,难怪燕子动弹不得。我一边为燕子摘身上的网,一边替燕子担心,不知它已落网多久,还能不能恢复体力,展翅重上蓝天?我终于为它摘净了身上所有的附着物,把它带到了一处僻静的地方,我想:它即或是飞不了也不至于再次遭别的灾,可以在此静静地养养,等待时机再振翅高飞。<br> 我小心翼翼地把手放到地上,然而燕子却从我的手里起飞了,我很惊奇地看着它远走高飞,直至消失在我的视野里。我笑了。小精灵,在我手里一动不动地听我摆弄,我担心了半天,他却飞走了,它在我手里是无奈地忍耐,还是有意的等待?他不会说感谢我,从它那温顺的态度就可知我是对它友好的,我不是在伤害它,所以它乖巧温柔地等我解缚。它飞了,没有谢谢我,我心里既惆怅又欣慰。因为我们是朋友。是朋友何必客气呢。它不谢我我却在惦记它,它的身体是否能康复,它的归宿在何处,是否有更多的人在关爱它们,它能给我回答吗? <h3><font color="#010101">婚礼 万平摄于聚宝乡四平村</font></h3> <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4庄 稼 院 的 婚 礼</b></div><br> 家住德龙岗的弟弟来电话,说侄子阴历二十结婚,让我去喝喜酒。知道我喜欢照相嘱咐我别忘了带上照相机。<br> 一大早我就趋车赶路,等我到时新娘子已经接回来了。嚇!好气派。我拿起照相机开始对焦:新郎新娘坐得是洁白的轿车,后面跟着七八个小面包车,车上也是披红挂绿煞是新鲜。新房没有城里的楼房高但也是粘贴着瓷砖面儿,明净的玻璃窗上贴着大红双喜字儿;院子里不像城里的地面那么光滑但也清扫得干干净净,宽敞的院里放着彤红的小四轮儿;院里院外挤满了看新媳妇的人儿。随着噼噼叭叭的炞炮声,轿车缓缓进了院儿,小伙子大姑娘把手中的彩纸屑化成了五彩缤纷的雪花洒向新郎、新娘,新郎笨拙地抱着新娘,新娘和姑娘们一起高喊:“妈——开门!”早就盼望当婆婆的弟媳随立马开了门。大姑娘、小伙子们蜂拥而入,新娘穿着洁白的婚纱和家人见面,给客人送喜糖,媳妇算娶到了家。这一热闹的农家小院里的婚礼定格在胶片上成了历史。<br> 喜宴就在家里举行。喔!好热闹的喜庆场面,外屋也就是做厨房的屋热气腾腾,后面放着的案板上放满了各种熟食;西屋是公公婆婆的屋,炕上放着两张炕桌,地上放了两张饭桌;就连东屋——新郎新娘的洞房,也放了一桌。按这里的规矩娘家的客人先入席,于是几个乡亲陪我到前院一个叔叔家坐坐。<br>久违了热乎乎的炕头,昔日炕上的火盆不见了,蛤蟆烟笸箩也被五颜六色的香烟盒所代替;浓浓酽酽的红茶依旧,亲亲热热的乡情没变。我问家乡的年景和变化,父老兄弟向我诉说村里的今昔和一些村里村外的新鲜事。<br> 过去的农村——过去农村的结婚——唉——<br> 是呀,我曾记得,在那“全国山河一片红”的年代,就是这个小山村一个成分不好的大龄青年结婚,一辆破胶车两三个娘家人把新媳妇送来就完事了。没有仪式,没有宴席,新郎和新娘和我们一样穿着平常的衣裳。晚上我们几个好奇的小学生跟着两个大孩子去闹洞房,那时这个偏僻的小山村还没有电,屋里朦朦胧胧的。我们都盘腿坐在炕上,无休止地让新媳妇(我们叫她嫂子)唱革命歌曲,新娘唱完一曲,我们喊再来一曲,新郎坐在炕沿儿上拨弄着跳动的红蜡烛,新娘眼带着泪给我们唱革命歌曲,从来没有听过哪个新媳妇会唱这么多歌儿,我们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只是嘿黑地傻笑,哪知道她心里是啥滋味呀……<br> 看如今,农村和城里的婚礼几乎没有多大差别。特别是近些年,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小四轮儿家家有,摩托车和手机也在普及……农民也不土了。这一切变化都得益于党和国家对“三农”的关心。<br>乡亲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从本屯说到村上,从村上说到乡里,特别是对一些干部,尤其是不廉洁的干部,描绘得惟妙惟肖,揭露得入木三分 。别看这些人面朝黑土背朝天,他们心里有杆称。<br> 谈到现在的政策,他们都笑着说:咱们老百姓今儿个真高兴。如今呐——不但农业税不要了,每垧地还给二百来块钱的补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黄五帝到于今,哪有不收课捐杂税的呀?还是共产党好啊!过去你得给村官打进步,现在海选了他还的请咱拉选票,你说是不是颠倒颠?现在<br>——挣钱是你自己的,再不干你怨谁呀你——咹?<br> 我笑了,是呀,好好干吧日子会越来越好。正在我们唠得很热乎的时候新郎请我们赴宴去……<br>嗬!满桌的鸡鱼猪肉,绿菜鲜蔬,从品种和数量上看都不亚于城里的喜宴。弟弟倒酒夹菜,劝我别客气猛吃,一边劝一边介绍:自己杀了一头大猪——好家火光肉就三百多斤,头蹄下水都是下酒的好菜,来干一杯。<br> 来喜酒不醉人干一杯!<br> 喝完酒我要起程了。弟弟问我还有没有胶卷,再给他们全家留个影。我笑了既然来了就能满足你的要求。我把相机架到院子里,一家人和亲朋好友蜂拥而来。新郎和新娘站在玻璃窗的大红喜字前,兄弟姐妹、老亲少友抢着照。最后我把他们全家人拢到一起为他们拍一张合家欢,全家团结在一起人笑得那样灿烂,我及时按下快们儿,把这美好的瞬间留在了2004年的冬天。 <h3><font color="#010101">李光远在“陋室”</font></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5光照永远</b></div>——纪念原洮南市政协常委、文联秘书长李光远<br><br> 陋阁书斋是李光远家的一个顶层阁楼。陋阁里摆满了笔墨砚纸,挂满了字画,市政协常委李光远从文联秘书长的职位退下来以后天天在这里挥毫泼墨。乐哉悠哉。画家康玉刚那年春节给光远发了短信:大哥饮酒似诗仙,功名利禄如云烟,陋阁圆了丹青梦,作了不闲调研员。是的,光远乐在其中,乐此不疲。陋阁不仅圆了光远的丹青梦,还是古城书画界的朋友经常聚会的地方。文友们到这里写字画画、喝茶聊天、打扑克下棋、友间小酌都非常随便。<br> 光远为人真诚坦荡,对艺术孜孜追求。他从小喜欢绘画,参加工作就进了文化馆,之后到省艺术院校学习三年。他学的是油画,那个年代社会上正极力反对封资修。能对着裸体美女画人体对他来说也是新鲜事,他抓住提高画技的良好时机,刻苦认真,精益求精,创造出了一批优秀作品,奠定了他扎实的油画基础。<br> 光远孜孜不倦地追求绘画艺术,早已成了古城名人。他为多家商店题写过牌匾。他的字画被很多人收藏,他的名字被收进《中外画家名人录》。然而,他从没放弃对艺术的探索和研究。<br> 他在文联的时候,每年秋天带领画家们到郊外写生,他身先士卒,坐在马扎上任意点厾着画夹上的油彩,很快一幅乡村的秋天诞生了。那飘落的黄叶,那乡间小道上的马车,让你看到了秋的金黄,看到了农民丰收的喜悦。<br> 每年的春节前夕,他都组织书法家开笔会,切磋技艺,展示作品,06年还开了一个特殊意义的笔会,将他们写的楹联陪市领导送到灾区,贴到几十家灾民的门上。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下乡,领导的关怀,书家的佳作,让灾民们感动不已。<br> 退二线以后,市成立了老年大学,他任美术教师。他认真作教案,耐心教书画,使一些老年人焕发了青春,书画艺术有了长足进展。2007老年大学举办了一次老年书画作品展,上百幅优秀作品挂满了展厅。可惜光远住院未能目睹。这些老年学生都围在老师的水墨丹青前,默默为老师祝福祈祷。<br> 光远是一个重情意的人,他的为人处事堪称楷模,加上他渊博的知识、精湛的艺术、高尚的人格,文学艺术界的同仁都愿意和他交往。 光远是真诚的朋友,正直的诤友。作为朋友他永远都是真诚的,交情里不参半点假,交往中总是替他人着想。他对朋友从不因为和他好就不直言你的缺点和毛病,也不因为对他有想法就不去接近你。光远处事坦荡直率,为人亲和热情。<br> 2006年的9月份,我和朋友去光远的陋阁书斋。听他说话声音沙哑,便问:大哥嗓子怎么了?他笑着戏言:得癌症了。我说,我家有好几盆龙爪菊,十几年的了,消炎好对口腔病有奇效,不妨试试。我给他送去了好几叶龙爪菊,告诉他吃完随时可取。<br> 过了一段时间光远的嗓子仍不见好转,出现了痛苦的感觉,人们劝他到外地做检查。那天光远已买好了票,赶巧两位好友从外地回来了,光远说晚走一天,陪好朋友喝点酒……现在想来,他是怎样的心情和毅力在陪远道来的好哥们儿啊。光远去北京看病的那天晚上,书画界的朋友为他饯行,他把写好的条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拿了出来,此时哥们儿的心情是何等沉重,虽然是酒宴却少了欢乐的气氛,只有沉默中举杯祝他早日康复归来。<br> 光远到北京后确诊为食道癌。 2006年的 11月10日他给我发来短信:情况大为不妙,昨晚没向你报,怕你睡不好觉,我心非常坦然。光远始终有着乐观的人生态度,对病亦如此,不讳忌,不放弃,始终抱有战胜病魔的信心。我们也都希望在大哥身上出现奇迹。<br> 不过他嗜好烟酒又过度放纵已至多病缠身,给治疗带来了很多难题。尽管人有精神,治病能不能治了命?我替大哥担心,也替大哥祈祷。<br> 光远几乎天天发来短信,通报治疗情况,介绍治疗方案,表示战胜病魔的信心。那些日子我的心情很矛盾,不来短信盼消息,接到短信又不知怎么回好。我曾给大哥写了这样一短信:人生一世求太平/无情苍天亦难公/尔吾此辈多灾难/静心笑对与天争/路途何须问长短/跫然踏歌面春风/荣辱芳秽无憾事/小城亦能留英名。我从同情的角度,写了这首直白凄怆的打油诗,我相信大哥能理解,因为我们俩同病相怜。 <br>不久光远又发来信息:转告柏涛弟,《传略》一书,不可等我,以免误事。我知道光远在住院之前,正在为史志办设计《人才传略》一书。近几年,光远为市里筹划设计出版了《古城人物》《洮南农村特色经济》《百年洮南》《洮南古蕴》等多部书籍。这是他尚未完成的一本书。<br>光远从北京回来后,用四尺宣纸把我的短信歪诗写下来,送我珍藏。这已成了大哥的绝笔。<br> “矢志艺海扬风帆亦直亦曲,坦荡为人处世事堪友堪师。”这是文友们献给他的的挽联。灵堂里摆满了光远的书画作品和各界友人送的花圈……庄严肃穆,亦丽亦雅,堪称空前。光远英年早逝,仅60岁。<br> 我写的这些琐事,人们过目会忘记。但你永远不会忘记国家授予洮南市“双拥模范城”的荣誉称号。当你看到巍然屹立在古城的双拥模范城标的时候,请记住:它的设计者就是画家李光远。<br> 【杂文】<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6从《从我做起》说起</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从我做起》是一幅创意摄影作品,旨在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br> 全世界都在关注环境,再不提高认识,加强治理,地球将毁在我们手中。这不是危言耸听,是我们面对的现实。<br>治理环境是综合性的,既有国家的政策与倡导,管理部门的履职,也有众人的自觉维护,共同努力才能创造出好的环境。<br>2016年去日本东京看女儿,在东京、京都等4个大城市转了10天,我用搜寻的目光看遍了机场,车站、公园、商场、街道、小区。毫不夸张地说,没看到一个烟头,一张废纸、一个小广告。这不是崇洋媚外,不是亲眼所见,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不仅如此,就连大广告也鲜见,这些繁华的地方都没有广告?日本人傻不知道广告挣钱?东京的地铁四通八达,以地铁站为例,都是服务性的标志---地名、地图、厕所(连蹲位都表明)、急救所、避难所、路标(箭头符号)——你不用问,看指示就差不多。<br> 一次吃完饭女儿在涮用过的废塑料瓶,我说你费那事还能用吗?她说不是用,得涮出来,捏扁了送垃圾点。按规定周一送什么。周二送什么……在规定的时间,分类,送到固定的地点。清洁车马上拉走,整个东京没有垃圾箱,几乎见不到苍蝇……<br>东京的大街上、公园里也不是可以随便吸烟的。繁华地段有吸烟的地方,公园的一角落有人聚在一起吸烟……<br>相比之下就看出问题了,我们哪个城市敢说,没有烟头、废纸、小广告?国人丢弃烟头、废纸、果皮的,习以为常,小广告像赖皮疮,这些没有人说不字。<br>小广告大广告遍布城乡。简直就是广告王国。大张旗鼓,合理合法。以沈阳火车站为例,票房可谓不小,里面的视频大广告一面墙大,发车的指示牌却小的可怜,到跟前还看不清。人多那么拥挤,车站里卖货的大棚还好多……车站是为旅客服务,还是为了挣钱?车站就是缺钱也不应该损害旅客的利益吧。这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这些问题都见怪不怪了。<br>再说垃圾,中央电视台垃圾分类广告,做的到家了。有用垃圾自己从有害筒里蹦出来.……<br> 那么现实呢?除了人们的素质以外,管理部门做到了吗?我要垃圾分类,往哪送。谁来收?<br> 题出来了,谁来解决?这得有政府的立法,管理部门的作为,监管部门的监督,居民的自觉执行。只作广告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关键得务实才行。<br> 保护环境关系到我们,更关系到子孙后代。不是口号,得有行动,而且得持之以恒。从我做起,这个我,不只是“我”,也应包括政府和管理部门。<br> 从我做起吧,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真正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