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江——松鸣岩重装徒步穿越(下)</p><p class="ql-block">松鸣岩部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翻过垭口,也就翻越了分界岭,下方就是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松鸣岩国家级森林公园。</p><p class="ql-block"> 垭口上有一处人工用碎石堆码形成的石堆,体积庞大,有些残缺不全的古海洋生物化石也被放在上面,光秃秃的坡面上层状碎石裸露,寸草不生。看了看时间,已到下午两点。</p> <p class="ql-block"> 一阵清风略过,一路伴随我们的浓雾像是被谁驱赶着,逐渐升高,已集中在了两侧高山的半山腰以上了。周围的世界豁然开朗,下行的视线内翠山如黛,山峦叠嶂,近处灌木茂密,青草如碧,林荫深处不时传来清脆悦耳的鸟鸣声。散落在四周的高山杜鹃花林带,枝繁叶茂,点缀其间,可惜遗憾的是这个季节已过了盛花期了。</p> <p class="ql-block"> 还没走出多远,一条近期雨水冲刷形成的土壕沟就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坡面上,沟内怪石嶙峋,无处下脚。只能绕道而行,我们钻入了旁边的一片灌木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惊奇的发现,灌木丛中竟有一条小道,非常隐蔽。左拐右绕大约行走了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灌木丛中的小道与坡面上的老路在一处山脚的位置重合了,但是路面已被雨水冲毁,一条深深的裂缝使大片的灌木林倾斜着连同坡面都倒向了旁边的一条大沟,绵延上百米,从上方可以听见沟内传来隆隆的流水声,想必下方这条河流的规模一定不会太小。做出判断后,我们三人迅速的撤离了这条即将坍塌的危险区,快步走向右边的山坡面,横插着向上爬去,高处山坡上别有一番洞天水流潺潺,花开烂漫,溪水环绕在林立的石缝中,这儿更像是一个泽国,水面上生长着一种叶片肥厚宽大的植物,穿行起来极为不便,只能再往更高的山坡爬去。从轨迹图上看,我们已经偏离了航线,而且知道了下方深沟里的河流叫小峡河。</p> <p class="ql-block"> 长时间的重装徒步,艰难攀爬,大家的体力都有点吃不消了,气喘吁吁的又爬上一处山梁后,一阵清风迎面拂过,风中传来流水的声音。料不到,这处山梁陡峭的坡面上一条小河在急速的流淌,清冽的河水跳跃在插在坡面的岩石上,飞流滚动溅起千朵浪花,万斛珍珠,试了试水温,冰凉彻骨。这是一股流量巨大的山泉水,出水口可能离此距离不远。</p> <p class="ql-block"> 早上,在下山的途中,三个人简单的就着开水吃了些干粮,现在感觉有点饿了。这儿环境优美、泉水甘甜、虫鸣雀暄,我们选择了一块平地,拿出户外灶具,点火烧水做饭了,每个人从背包中掏出各自的午餐,有挂面、鸡蛋、拌好的凉菜,还有炒菜,大饼和榨菜是每个人的标配。大饼就着凉菜再加点榨菜坐在这泉水叮咚,青山绿水环绕的大山怀抱,真是一种既惬意又陶醉的享受。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左右"在手机上对照了一下轨迹并对周围的山形地势作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我们前方流淌的小峡河,地形南高北低,东西两侧为波澜壮阔的群山,峡谷内支流众多,河网纵横,地势崎岖蜿蜒,变化莫测,我们当前所处的峡谷呈扇形展开后又会在下方合拢变窄。从来时路面上出现的裂缝和坍塌情况来看,沟内路况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p> <p class="ql-block"> 吃饱喝足后,我们又开始出发。“左右”时不时的打开手机,掌控着行走路线上每一个路段的变化。行走中两边的大山紧紧的挤了过来,我们顺流而下的这条路上的泉水和沟底的河水交汇在了一起,波涛汹涌,冲过河床漫过了对面河岸,把灌木连根拔起,下泻的路径上大部分灌木和河床已冲的荡然无存,残存下来的只是一些被搅成一团盘根错节裸露的根须,以及一些无法被水流带走的巨石,这儿的道路已经完全被冲毁。我们找了一处水流稍宽一些的河面,脱鞋挽裤,伸脚向河面贴去,刹时一股冰凉的寒气就从脚心直冲脑门,使人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寒颤。硬着头皮向河中蹚去,一只脚刚踏入河水,水流立即在脚下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水柱,河水跳跃着沸腾而起,冒出朵朵水花,淹过小腿,把挽起的裤腿淋湿浇透。踏入的另一只脚也未能幸免,到达河心后,河水的冲击力更是有增无减,每踏入一步,身体都会不由自主的左摇右晃,无法平稳站定。双脚在探索前行中不时被水流的冲击力带偏方向。脚落处,脚心被河床中尖利的碎石硌的钻心般疼痛难受,每个人的表情各不相同,牙龇嘴裂,脸部抽搐,就这样我们在河流中蹚来渡去,有时会在河岸边的灌木丛中低头穿行,有时前方的路尽头又会与这条名叫小峡河的急流不期而遇,不得不再一次蹚水渡河,刚脱下鞋子,又得穿上。最后大家索性穿着鞋子就直接下水,这样既省时又省力,速度还快了不少。</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中,突然前方的天空好像暗了下来,我们只顾低头走路,谁也没有注意到我们已经踏入了一条深邃幽暗的峡谷中,两座大山紧紧地靠拢在了一起,把小峡河夹在了峡谷的中间,河水巨大的落差产生的声音犹如万马奔腾,怒吼的咆哮声响彻在整个峡谷的上空,如雷震耳。</p> <p class="ql-block"> 前方,下山的路,已被完全冲毁掐断。路的尽头,悬崖如刀削般笔直,无法攀登。</p> <p class="ql-block"> 环顾四周,水深流急,这一次是无法用蹚水的方法过河了,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了河中的三块巨大的岩石上,这三块岩石是新近才从山体上塌落下来的,在河面上一字儿排开,均匀的摆成了一座石桥,汹涌的河水泛着白浪从三块岩石当中飞流直下。</p> <p class="ql-block"> 我们观察了一下,发现岩石的顶部挂着很多发暴雨时从上游连根拔起冲刷下来的灌木和缠绕在一起的树杆,只要将这些灌木和枝条取除,就可以翻越到对岸。三人一合计,我首先在队员们的帮助下手脚并用,登上了岸边的第一块岩石。这块岩石比其他两块岩石要小的多,表面略显平整枝条悬挂的也少,可能是河水暴涨时漂浮物漫过了石顶,洪峰过后,水位降落时已无枝条可挂,所以显得比较干净,清理起来方便多了。没用多长时间,我就将它们一一抽出推下了石面。中间的一块岩石十分巨大。横向倾斜着插向河心与第三块巨石挤得只剩下一条缝,石顶的悬挂物在二石之间杂乱无序的交织在一起,像一团乱麻,清理起来十分困难。我试着推了几次,纹丝不动。我想一根根把它们抽出来,由于灌木枝条之间相互的张力,未能奏效。“左右”在下面一看,说:能不能找一个绑绳的地方,把它们拽下来,说着就从背包中取出了户外攀岩绳索。“远近”攀上岩石把绳头的一端递给了我,而后他俩下去把绳头在一棵树上绕了半圈,一拉一拽借力一用劲,这一堆悬挂物就被拉离石面,掉下了河。岩石的斜面还留下了一些泥沙,为防止打滑,我把它们也清理的一干二净。我跃上了第三块巨石,待“远近”登上第二块石面时,我立即打开了照相机,把这一攀岩过河的过程一一记录在了相机中。在他俩爬上第二块石头向第三块走来时,我为了取景方便,爬离巨石,往下方走去,对岸是一处角度很陡的山坡,黑黝黝的泥土中有水在渗出,脚一踩上去立即就陷进去了大半,我从附近找了几块石板放了上去,踩着它们才爬上了山坡,“左右”最后一个通过石桥,在爬越山坡的时候用一支登山杖做为支撑,在行走过程中将登山杖插入湿泥,一用劲大半个登山杖就被湿泥淹没,身体一晃打了个趔趄,差一点摔倒。待拔出登山杖时,只剩下半截手柄.</p> <p class="ql-block"> “左右”网名原意为擅长使用两把登山杖而得名,现在将其中的一把埋藏在了这处地势险要的峡谷中,两把少一把,不知“左右”该叫“左”或是该叫“右”了呢。</p><p class="ql-block">稍时休息,我们又继续上路了,在这崇山峻岭中还没走出多远,前方又出现了一条被洪水淘尽蚀空泥土的沟壑,白森森的石头凌乱的沿沟壑摆了一滩。在两旁灌木丛的辉映下白光耀眼,我们在这条崎岖不平、怪石牙立的石阵中,登高爬下,绕来绕去,耗上了将近一个小时的宝贵时间,才算走出了这条距离河岸并不远的深山石沟。</p> <p class="ql-block"> 前方,流水声又在哗啦啦的召唤着我们,地形明显的又宽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 再看两旁高大巍峨的大山之间,孕育出无数条形态各异、千姿百态的沟壑,每一条沟壑都波浪滔滔、急流飞泻,它们在山沟口与主流相遇,每走一段路,河水就陡涨一份,我们下到沟底后,发现河水又涨了许多,观察了一下,蹚水过河已不可能,四周也找不到一根可以用来搭桥的木头,把几块大石头抬着甩入河流,石头在河水中冒了一下头,翻滚了几圈就不见了踪影。正在不知所措之间,岸边一处被冲毁的岸基处露出的两颗桦树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两颗桦树在几近崩塌的岸边已经倾斜,树梢呈60度孤零零的伸向河的对岸,树根还紧紧的扎在泥土中。我为了保持平衡先抓着上方的一根又轻轻的踩住下方的桦树,在上面试探性的走了走,感觉桦木虽小但非常有韧性,只要行走的方法得当,掌握平衡巧借力,保持均匀的速度,就完全可以承担住我们的体重,使我们能够踩着这细小的树杆顺利的走过河去。如果方法不当,稍一闪失就会发生不可预料的危险。</p> <p class="ql-block"> “左右”和“远近”按我的动作要领慢慢的也过到了对岸。遗憾的是这一危险重重忧如如走钢丝般的惊险过程,我过于专注安全考虑,没能空出手来摄影记录。</p><p class="ql-block">过了河后,我们终于踏上了一条能容一辆农用三轮车行走的简易公路。很长时间没有放开脚步痛快淋漓的大踏步走一段路了,队员们开心的哼着小调唱着歌,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一路畅通无阻。一直手拿手机观看的“左右”乐观的估计前方如果不出意外,我们九点前就可以走出松鸣岩公园,如果可能,我们可以夜宿和政县,美美的洗个热水澡。</p> <p class="ql-block"> 天色开始变暗,夜色拉开了大幕,“左右”把轨迹图放大得出的数字显示,离松鸣岩水泥公路的接口处就剩800米的距离了。快马加鞭,我们加快了步伐,在经过最后一座悬崖峭壁时,发生的情况把我们打了个措手不及。</p><p class="ql-block">远处的河床在洪峰过后,从上游裹挟冲下来大量的漂浮物,泥石沙砾堆积在河床上,阻断了河水下泻的通道,迫使河水改变了方向,直直的向山崖边冲了过来,生生的把这条简易公路冲毁殆尽。流水在山崖脚下一圈一圈的打着漩儿向下流淌。“左右”在边上把登山杖插进水中探了探深浅,登山杖尽根而没。我们只能又一次无奈的退了回来。看样子前方已经无法寻找到出沟的路线了,趁着天际还有一点光线我们尽快的选择了一块可供扎露的平地,各自支好了帐篷,每个人煮了一碗挂面浇上加热的臊子就着榨菜简单的吃了一顿晚餐。前方的公路近在咫尺但就是无法逾越,如果河流不改道800米的距离我们用不了十几分钟就可以走出去了,现在的形势是我们必须要翻越面前的这座大山才能与远处的公路对接,而轨迹图上显示的是这座山脉的情况并不乐观,西面和北面为悬崖峭壁,根本就无法攀登。我们所处的位置为它的南坡,从这儿上去后再从西坡寻找到一条下山的路线,才能走出去,别无其它路可走,且前方路况不明。</p><p class="ql-block">各自刚把帐篷灯打开,夜幕下的群山已与天色浑然一体了。下半夜山崖边滚动的河水发出哗啦啦的涛声,夜晚听起来越发清晰。</p><p class="ql-block">帐篷外,不时有动物穿梭走动的声音。“远近”从帐篷中钻出去喊给两嗓子,再朝河边流水方向扔上几个鞭炮,以驱赶那些夜晚觅食的动物向帐篷靠近,还要注意力高度集中,静听水声的变化,天空有无雨声。折腾得一夜无眠,三个人都没有休息好。</p><p class="ql-block">早上八点多,天已大亮,三个人才从帐篷中爬了出来,伸了伸懒腰,踢了踢僵硬的腿脚,看天气昏暗阴沉的和昨天一样。</p><p class="ql-block">河床边的淤泥中,有几串明显的动物脚印赫然在目,依稀能辨认出有小鹿、狐狸、四不像等动物来过,它们杂乱无序的交替在一起,还有又些停留时间稍短的动物脚印,就无法一一辨认出了。</p><p class="ql-block">吃完早餐收拾妥帐篷,三个人又不甘心的去河流改道的方向转了转,河面上翻沙走石,水深流急。仔细的观察了一阵,也没有找到一处能够可以过河的地方,在往回走的路上我又找到了一堆石质漂亮、内涵丰富的双列及三列壳有孔虫化石,以及一些丛管珊瑚类化石。前路漫漫我无法把它们一一带走,挑选了其中两块小一点的后,其余悉数丢弃在了沙滩上。</p><p class="ql-block"> 我们现在需要翻越的这座山怪石嵯峨、重岩叠嶂。山上树稠林密枝条交错分布,空着手攀爬已是不易,何况我们还要重装穿越!</p> <p class="ql-block"> 选好进山的路径后,我们背起重装向大山爬去。陡峭的山坡阴冷湿滑,我们抓住一根根山坡石面上倾斜生长的林木,借助他们向上挪动,遇到灌木林密不透风的地方只能弓着腰半蹲半爬着前行,前路实在走不通又折回来寻找其他的出口,碰到山石狼牙交错的地方,只能借助石缝中生长出来的灌木攀岩而过。每个人走的大汗淋漓,艰难程度不言而喻,两个小时后才在密林中碰到了一条由野生动物踩踏出来的小道,还没走多远这条小道就在一处悬崖边戛然而止,下方就是我们昨夜未能通过的河水撞击悬崖处,这儿的山崖是由质地松脆,风化变质严重的片状页岩组成。受前段暴雨洪水的巨大掏蚀撞击作用,将这面悬崖直立的石岩层按节理从底部冲碎折断,近4米多宽度的岩石产生了整体位移下滑,两侧留下了如刀刃般锋利的片岩切面。</p><p class="ql-block"> 两头的路断了。</p><p class="ql-block"> 大家面面相觑无言的相互对视了一下,一个特殊的情况摆在了我们面前,走到这儿已无路可退。我放下背包翻过片岩切面,小心翼翼的向下移动了两步,往下一看,头晕目眩,下方急速流动的漩涡好像产生了一股巨大的吸力,随时把人连同全部滑落体吸拉下去,刚巧又踩上了滑落体上结构已变得松散的几块碎石,它们相互碰撞着接二连三的向下方滚落下去,水面上传来几声巨大的闷响,随后又有些碎石滑落,扬起了一阵风尘。</p><p class="ql-block"> 我站定后清理了一下脚下的杂物,修理出一条可供落脚的地方,把三个人的行装接送放到了对面小道的连接处。</p><p class="ql-block"> 翻越山梁,前面的深山大沟中又传来轰鸣的流水声,不知道又有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会挡在了我们面前。</p><p class="ql-block"> 这儿又是松鸣岩小峡河的一条支流,在高处能看见下面沟中流水像一条银色的飘带,波光粼粼,我们越往下走水流的声音越小,走到沟底河水好像凭空消失在了我们面前,不见了踪影。沟底全是从上游冲刷下来的巨大岩石,叠加垒摞,把整个山沟都填平了,一直延伸到了下方正在流淌着的小峡河,沟两旁生长着的大量灌木丛也被这些巨石严严实实的压在了下面,走在岩石上能听见下方传来的流水声。我们在跨越了这些岩石后,前方不远的地方出现了那条盼望已久的水泥路。</p> <h3>时间中午12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