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div> 由于一个叫冠状病毒的坏家伙,我们只能蜗居在家,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你的情绪正在经历怎样的变化呢?心理老师来陪你聊聊,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会始终和你在一起,并为同学们定时推送相关的关于心理健康的温馨小贴士,教给大家如何带好心理“口罩”。</div> <h3><font color="#010101">疫情防护心理“口罩”第一章:嗨,你好,情绪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今年的春节,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变得与众不同,少了往年春节的喧嚣,多了几分宁静,少了亲朋好友的相聚,多了最亲最爱家人的相处时光。在我们各自居家隔离的日子里,我们的身边始终被各种信息所包围,媒体、网络、朋友圈,各种信息混杂在一起,让我们的情绪感受也变得复杂多样。那么,面对这次疫情,面对各种纷杂的信息,我们如何保持一颗平常心呢?今天我们从情绪的角度,来重新去觉察、感知和审视居家隔离的日子里,我们的情绪变化。</font></h3> 首先我们需要去觉察自己当下的情绪并承认它、接纳它。任何的情绪,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都应该真实呈现、坦然面对。<br> 其次需要了解我们的情绪从何而来。我们各种各样的情绪究竟是从何而来,面对同样一件事情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体验和反应呢?经典的情绪ABC理论将会给我们最好的解释。 在这个理论中,“A”代表某个事件;“C”代表情绪。我们通常会以为是“A”导致了“C”,比如“这次疫情(A)让我很焦虑(C)。”但我们却发现同样的“A”对于不同的人并不会导致同样的“C”,由此可见真正让我们产生情绪的是一个介质“B”,即我们每个人对该事件的解读、看法,而它们与我们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观点乃至价值观密切相关。既然知道了其中的关键点在于自己的“B”,那不妨就先去探寻让自己产生如此强烈情绪的“B”是否合理?如果过于片面、极端,适当地调整一下“B”,自己的“C”也会跟着随之变化。面对这次疫情,我们身后有强大的祖国,有像终南山院士一样的国之栋梁,有不畏生死守护我们健康的白衣天使,还有无数的默默无闻的守护者,当我们想到他们,我们会形成一种什么的信念(B)呢?所以说,面对同样的问题,焦虑或微笑,完全由您自己选择。<div> 当我们觉察并知道了自己情绪的来源后,就需要尝试着以适当的方式来表达情绪。表达情绪的方法很多,找到适合自己的就行。针对大家目前在家居家隔离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四个“出来”来表达和疏解自己的情绪: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唱/喊出来。我们可以通过自制情绪卡片的方式,制作多个情绪卡片,可以与家人一起抽取卡片,去分享情绪卡片背后的故事;我们也可以制作属于自己的情绪绘本,将自己一周的情绪进行集中地梳理,通过绘画的方式,让情绪更加直观的表达出来,被我们所感知和看到,绘画的过程本身就是情绪自我修复的过程。<br> 最后,如果您真的感到焦虑、恐惧、害怕、烦闷而无法自己处理和面对的时候,请您一定记得:要勇于求助,请您及时拨打心理求助热线。心理援助免费服务热线88360562,热线接听时间为早8:30-晚5:00。<br> </div> 因为我们始终坚信:疫情终究会过去,期待最绚烂的春暖花开!<br>(未完待续,下一期预告:调节情绪小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