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厚道的一面

肖飞

<h3><font color="#167efb">清朝最后一位太监孙耀庭,出生时家中就很贫寒,家中有父母还有四个孩子,一家人生计的担子全都压在孙耀庭父亲一个人身上。</font></h3><h3><font color="#167efb">一家六张嘴,一个人换来的劳动成果怎么会供得起六个人呢?无可奈何之下,排行老二的孙耀庭被家中送去宫中当太监。</font></h3><h3><font color="#167efb">被净身的孙耀庭在三天之后醒来,他不知道的是这三天中此时的朝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溥仪退位了!而他也就成为了清朝最后一位太监。</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时间跳回1921年。此时已进入民国十年四月。此时的北京虽已进入春天,但偌大个京城小朝廷已失去了往日的荣光,似乎依旧冰冷。</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此时的溥仪小朝廷已入不敷出。宫外的世界早已进入了轰轰烈烈的军阀混战时代。皇室优待条件已形同虚设。小朝廷只能依靠裁撤机构和赶走大部分太监和宫女,以及抵押宫中文物维持偌大的开销。</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此时,宫中的太监为了维持生计瞄准了储秀宫中的财物。</font></h3><h3><font color="#167efb">储秀宫,咸丰年间为慈禧所住。溥仪退位后为婉容的居所。</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按理说,这本是屁大的小事。但此时的小朝廷已没有什么国家大事需要他们做了,本来财政异常紧张,就把这件事做为天大的事去处理。据《绍英日记》记载,1921年4月20日,奉旨交出太监四名,交司法科审迅。高科长来,交来太监刘玉山所交帐一本,据云金银款未动,可否先照帐将款接收再为讯究,当由电话回明中堂世续。1921年4月21日,农历三月十三这天,内务府总管大臣绍英一早进内请安,端康皇贵妃和敬懿皇贵妃召见,询问储秀宫太监窃盗一事。</font></h3><h3><br></h3> <h3>上图为端康皇贵妃,下图为敬懿皇贵妃</h3> <h3><font color="#167efb">此时,四位太监已吓得魂都出窍了,想必必死无疑!</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1921年4月23日,农历三月十六,《绍英日记》继续写到:早,蒙皇上(溥仪)召见,先跪请圣安,谢恩。上(溥仪)问所交太监迅问如何情形。当对以太监刘玉山呈出款项帐一本,与交出之单数目大致相符,尚无别项情形。上(溥仪)云,如无别情,将来不用他们就得了……</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就这样,四位太监在溥仪的宽厚下,逃过一劫,想必四位太监必是磕头不停,感恩涕零了!</font></h3><h3><font color="#167efb">从《绍英日记》这段记载可见,溥仪还是一个很厚道的一个人。与野史记载的飞扬跋扈,还是说不过去的。</font></h3> <h3>上图为晚清内务府大臣、太子太保绍英</h3><h3>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溥仪</h3> <h3><font color="#167efb">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假借出兵前线为名,突然带兵挥师北京,发动政变。在取得胜利后,他派遣北京警卫司令鹿钟麟、警察总监张壁前往宫中将溥仪和他的嫔妃们驱逐出宫。</font></h3> <h3>图中为鹿钟麟和清廷总管内务府大臣绍英</h3> <h3><font color="#167efb">此时,留给溥仪他们的只有20分钟时间,溥仪和皇后婉容及淑妃等匆忙乘坐汽车安顿在其父醇亲王府载沣家中。绍英在其1924年11月5日农历十月初九《绍英日记》中感慨到:今日之事实非意料所及,茫茫天意,不知究竟何如,但以天理上观察,如能将来得保安全,未始非不幸中之举。时局日新,人心日坏,不知何时重见天日,良可慨也。</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此时宫中尚有千把太监和宫女。在生死关头,匆匆逃命之时,溥仪还没有忘记这些昔日服侍他们的这些太监和宫女们,着绍英给每位太监10块大洋、宫女每人8块大洋逃命去吧。</font></h3><h3><font color="#167efb">单从对宫中最下等的太临和宫女这点来看,溥仪还是一个知情意的厚道之人。</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