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似洪流磅礴而来  温暖坚挺

兰花花

<h3></h3><h1><br></h1><h1>2020年的春节好不平静。谁能想,阖<span style="line-height: 1.8;">家团圆之际,有个叫新型冠</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状病毒的魔鬼悄然靠近。当魔疫张着狰狞大口袭卷而来、疫情红灯不断点亮时,恐惧,弥漫在整个空气中。<br></span> </h1><h1><br>但是立刻,四海三川,共克时艰的决心、必胜的信念、攻坚克难的勇气、祈祝祖国平安的声音、驰援灾区的果断行动,从中央到地方、从官员到普通百姓、各地区、各行业,一份份爱,一股股力量,立刻集中到了抗击魔役的统一战斗中。<br> </h1><h1><br>举国上下,同心同德,刹时筑起了阻击疫情的铜墙铁壁。一场集中领导、集中施治、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了。<br> </h1><h1><br>“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br>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br> <br>诗人艾青是这样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的。<br> </h1><h1><br>而此时,祖国上上下下众志成城奋战的身影,挺进前线保家卫国的心音,此情此状,不正是华夏儿女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爱的深沉吗?<br> </h1><h1><br>—ⅰ—</h1><h1>看吧,新年第<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一天,国家主席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对加强疫情防控全面部署,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分类指导各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27日又作重要指示,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为全国人民打羸防控战役提振了士气、鼓舞了信心。</span></h1><h1> </h1><h1><br>与此同时,国家总理李克强于27日深入一线疫区进行调研和实地视察指导。 <br> <br>中央有关调研指导组、国家各部门、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即时深入贯彻中央防控抗疫指示精神,纷纷第一时间深入灾区、社区、农村,展开网格化地毯式防控监察、指导、管控与服务。<br> </h1><h1><br>科研机构动员所有科研保障力量,不分昼夜分析实验,甄别病原体,在病毒检测和防疫方面取得创纪录短的时间突破。<br> </h1><h1><br>大江南北,社会各方面,坚守岗位的、驰援武汉的、冲在一线的、默默防守的,防灾抗疫的统一行动在日夜兼程地向前推。</h1><h3><br></h3><h3><br></h3><h3></h3> <h1><br></h1><h1>最想说,已经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17年前非典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没日没夜连续奋战200天的人民的贵人,这一次,又是第一时间,无惧风险奔赴一线。那张为赶时间只能挤高铁、餐车上还在研究资料和疲倦地斜靠着休息的照片,不知让多少人心疼落泪。</h1><h3><br></h3><h3></h3> <h1><br></h1><h1>那位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院长,没有时间去照看已经感染隔离的妻子,三十多天时间里,常常凌晨两点刚睡,四点又爬起来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可是他这样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h1><h3><br></h3><h3></h3> <h1><br></h1><h1>那些战疫一线最最可敬的白衣天使们,是他们用血肉之躯挡在了病人面前直面病毒和死神,他们是活跃在“战疫”一线的“壮士”,他们是这场战役中最美的身影。</h1><h3><br></h3><h3></h3> <h1><br></h1><h1>看看他们在疫区最前沿没日没夜、为减少进出垫着厚厚的纸尿裤、穿着沉重的防护服捂的里外都被汗水浸透、脸上被防护罩勒出深深的印痕、累到随处倒在哪没有形象的睡姿,还有为了不让家人担心、瞒着家人投入战场的决绝与英勇,有谁,能不为之动容?</h1><h3><br></h3><h3></h3> <h1><br></h1><h1>那些全国各地纷纷驰援的医疗队员,简直就是一群最帅的逆行者!踏上征程时,战友们相拥告别,亲人道平安、致嘱托,有人哭红了眼眶。</h1><h3><br></h3><h3></h3> <h1><br></h1><h1>能说不怕吗?谁的生命都只有一次,谁都有难以割舍的亲人。但他们,从未忘记自己的使命,从未忘记曾经的誓言。</h1><h3><br></h3><h3></h3> <h1><br></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当然,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者们,更是感天动地,让世界震惊。火神山从开会、立项、设计、开工到完工,仅仅10天时间。雷神山一天半全部通网,三天全部通电。</span><br></h1><h1> </h1><h1><br>外国网友看到施工现场视频,惊讶赞叹:“上帝在7天之内创造了宇宙,中国人就是上帝吧?”</h1><h3><br></h3><h3></h3> <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可这就是中国速度。是数千名工人不分昼夜、不眠不休、不间断紧急施工的结果!</span><br></h1><h1> <br></h1><h1>不为创造奇迹,只为跟疫情抢时间。</h1><h3><br></h3><h3></h3> <h1><br></h1><h1>那个女包工头胡晓红,正吃着年夜饭,接到参与建设火神山医院的通知,立刻放下筷子,把两个孩子留在家里,带领十几名工友,赶往建设现场。她说:“既然是中国人,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去哪里!”</h1><h3><br></h3><h3></h3> <h1><br></h1><h1>那个负责机电安装的工人冯桂,怕80多岁的父母担心,就撒谎说自己一直待在家里。他说:“这个时候不上,谁上?”</h1><h1><br> <br>那位河南的大哥,听到建医院急需工人,自愿打车到武汉工地支援。</h1><h3><br></h3><h3></h3> <h1><br></h1><h1>我们不一定认识他们是谁,但我们知道他们是为了谁。就是这成千上万的他们,冲在保障最前线,不谈报酬,也无所谓条件,晚上睡车上,白天就加班加点干活,一切只为早一天攻克病毒。他们,就是最伟大的英雄!<br>&nbsp;</h1><h1><br>然而他们,也是别人的孩子,也为人父母,他们不过是平常生活中的张工、李sir、赵贪吃、王爱笑。<br>&nbsp;</h1><h1><br>世上哪有什么英雄啊?不过是因为,祖国母亲需要,祖国母亲此时遭受艰难,便愿意牺牲自己成为英雄;不过是因为,脚下的这片土地,中华儿女,对它有着深深的眷恋。</h1><h3><br></h3><h3><br></h3><h1>&nbsp;</h1> <h1>—ⅱ—<br>此时此刻,最应该,唱起一首歌,《因为有你》——<br>  <br>为什么总能感受生命旋律<br>为什么风霜雪雨始终不渝<br>为什么心中的界碑永远耸立 <br>为什么浩瀚疆域坚强无比 <br>为什么面对艰险无所畏惧 <br>为什么梦想变得如此清晰 <br>为什么初心不忘如此美丽 <br>为什么青山绿水生生不息 <br>千言万语 汇成一句 因为有你 <br>千言万语 汇成一句 因为有你 <br>  <br>但愿,这一串发至肺腑的扪心叩问,可以抒发每一个华夏儿女,对祖国妈妈的矢志不渝、深深的眷恋与爱!</h1><h3></h3> <h1><br></h1><h1>—ⅲ—<br>不仅仅是说前线的英雄。也包括五湖四海每一颗温暖的牵挂的心。<br> </h1><h1><br>前线之外,看看那么多数也数不清、无数留名不留名的普通人,他们不在前线、胜在前线,一样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助力、支持着这场战役。<br> </h1><h1><br>一位湖州的老人,去所在社区往工作人员桌上放一沓崭新的100元钞票,然后深深鞠一躬,转身就走。工作人员想留下老人名字,他却拒绝了。<br>“国家有难,我就要出份力。”<br> </h1><h1><br>没有多余的华丽,只有铿锵有力。<br> </h1><h1><br>这是一名老党员,老人今年83岁,家庭并不宽裕,老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他靠四处捡废品补贴家用。<br> </h1><h1><br>一万元对于这样家庭境遇的一位老人,意味着怎样的希望?得付出多少辛苦才能一点点积攒下来啊?可是国家有难时,他就是这样坚定!这样舍得!</h1><h3><br></h3><h3></h3> <h1><br></h1><h1>有一位老医生,86岁高龄, “中国儿科医师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武汉封城第一天,依旧全副武装,开着电动轮椅去到门诊部坐诊。<br> </h1><h1><br>很多人劝老教授避避风险,他却说:“我这辈子为了什么,不就为了救人吗?”<br> </h1><h1><br>耄耋之年,荣誉至高,义无反顾守护着病人,守护着一方土地。</h1><h3><br></h3><h3></h3> <h1><br></h1><h1>海南海口,有一家便利店的老板,六万只口罩,只送不卖,免费发放给市民。</h1><h3><br></h3><h3></h3> <h1>某派出所,一名男子匆忙丢下500个口罩,只说了句:“你们辛苦了!”转身就跑。民警急忙去追,没能追上,只好面对小伙子的背影敬礼致敬。</h1><h3><br></h3><h3></h3> <h1><br></h1><h1>某超市门口,一名男子从后备箱取出一包口罩,悄悄地放进因处理警情临时停在路边的警车内。</h1><h1><br></h1><h1><br>一位穿着米色外套、戴着口罩的年轻姑娘突然闯进忙碌的急诊科,在分诊台放了三盒东西,说了一声“这是送给你们的”,便匆匆离去。护士打开盒子,里面满满放着45副护目镜,黄色的小纸条上写着:“平安,加油”。</h1><h3><br></h3><h3></h3> <h1><br></h1><h1>还有武汉那么多有觉悟有爱心的宾馆,为免去那些可爱可敬的医护人员们奔波的疲惫劳顿,保证他们辛苦之余能多一些安宁放松,纷纷站出来鼎力支援,为他们提供房间,请他们就近休息,并尽心尽力做好消毒杀菌、洗衣送饭的管家服务。<br>&nbsp;</h1><h1><br>爱是流动的,温暖是倍生的。相信这些勇猛与病魔厮杀的白衣英雄们,此刻,感受到了后方爱的暖流、力量的传递。<br></h1><h3></h3> <h1><br></h1><h1>—ⅳ—<br>这些天,只要打开新闻微信微博抖音,随便翻翻,多的是像这样的“心甘情愿”,多的是像这样的“义无反顾”。<br>&nbsp;</h1><h1><br>其实都不用翻看微博微信,就我们自己身边,亲眼见到亲耳听到,默默祝福祖国、支援抗疫行动的,又有多少!<br>&nbsp;</h1><h1><br>我的一位中学师长,耄耋老人,疫情以来,写了那么多首小诗为祖国祈福、为灾区驰援。师生群里每日的问候,也更多了安宁、平和、爱与从容。老师用这样的方式,传递着共克时艰的勇气与力量。<br>&nbsp;</h1><h1><br>我一位词作家朋友,深为坚守一线的白衣战士和毅然向前线挺进的最美逆行者们而感动,久不能平静,他觉得自己一定要做点什么,除夕之夜,奋笔创作《爱心阳光》。他用歌声赞美那些可敬可爱的人,加油鼓劲。<br>&nbsp;</h1><h1><br>我做教练的姐妹,与她的同行组建支援队,取得与医疗机构的对接,提供心理干预与心理健康援助。他们用心灵的力量呵护着疫情中恐惧惶乱的同胞,他们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的诚挚。<br>&nbsp;</h1><h1><br>我熟悉的一位附院医务科主任,左腿髌骨本来有旧伤,又因节前摔跤造成左腿交叉韧带和半月板再次出现撕裂,关节腔大量积液,腘窝严重囊肿,骨科医生建议外股胫打石膏,卧床休息。但她一天都不休!甚至每天后半夜还和感染科以及其它临床科室沟通发热患者诊治工作。作为医生,她怎能不知道自己的病情,但疫情当前,守土有责,守土就要尽责。她说:“最让我感动的是感染科团队,面对突发疫情,每一位尽职尽责,工作在最前线,没有一名医生退缩。医务科的布控工作是在大家的努力下,才得以井然有序地开展。”心中惦念的是患者,赞美的是战友,这就是我们身边可敬可爱的医者的格局和仁心。<br>&nbsp;</h1><h1><br>我们的白云区词作者葛·娜</h1><h1>仁托雅,疫情面前,禁不住心中的牵挂,紧锣密鼓制作《拉紧祖国妈妈的手》MV,述说无论何时、都与祖国妈妈惜惜相依的温情与坚定。她这样说,“我们每个人都依靠着国家,妈妈是儿女的护身符,但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和分担,要为祖国把责任和义务扛在肩头”。</h1><h1>............<br>&nbsp;</h1><h1><br>就是这样,无数无数的平常人,用自己最平常的方式,倾述着对祖国最不平凡的爱,传递着对祖国的祝福,传播着信心、爱心、坚定与力量。</h1><h1><br>&nbsp;<br>—ⅴ—<br>灾难,从来都是民族团结进步的试金石。<br>&nbsp;</h1><h1><br>灾难面前,老百姓们能有多坚强、多团结,前线人员们能有多勇敢、多努力,国家和政府能有多靠谱、多有力,我们这个民族就有多强大!<br>&nbsp;</h1><h1><br>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span style="line-height: 1.8;">多灾多难的民族,更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敢抗争、不怕输、不服气,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span></h1><h1>&nbsp;</h1><h1><br>百年前,著名学者朱光潜老先生提出个“三此主义”:此身、此时、此地。做此身应该做且能做的事,不推诿给他人;做此时应该做且能做的事,不拖延到未来;做此处应该做且能做的事,不推诿到另一地方。<br>&nbsp;</h1><h1><br>相信这一刻,“三此主义”精神就是这场战役中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骨髓里的实干主义!就是“若有战 召必应”的使命担当!<br>&nbsp;</h1><h1><br>相信,我们深爱的这片土地,马上就能赢!<br>&nbsp;<br>&nbsp;&nbsp; <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2020年2月立春日</span></div></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