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岁末江南游记

谢红

<h3>江南在我的印象中是温柔精致的:沥沥的小雨,温婉如丝,青石板路上,一把油纸伞下匆匆的脚步,粉墙黛瓦间,小桥流水人家。</h3> <h3>我的前半生也下过几次江南,但那大多是出差公干匆匆过客,那时的心思全然不在路上的风景,即便是路过的看过的,也基本上是油盐不进的。</h3> <h3>2019年12月9日,打着看儿子的名义,顺道游历了上海、苏州、和无锡。十天时间走访了34处古迹、园林、水乡、故居、博物馆、历史文化名街等,收益颇丰,于我来说,旅行是最好的学习。</h3> <h3>第一次心无旁骛地行走江南,品味江南的人文古迹、美景美食,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不断刷新着我的初始印象。江南园林的婉约诗意、江南水乡的温情脉脉、江南秋色的艳丽斑斓带给我的那份欢喜那份美好令我不愿忘去,总希望能永远定格在那一刻——美好的时光。</h3> <h3>于是我努力回忆着一路上的点点滴滴、所见所闻、所尝所想并将它们记录下来做永久珍藏。因内容较多,需从几千张图片中过滤筛选,将印象较深的场景和内容记录下来,为此次旅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h3> <h3>第一站:外滩——夜游黄浦江</h3> <h3>外滩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三十几年前,也是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我出差在沪,晚上闲来无事便独自一人深入外滩,当时外滩还只是个小公园,沿江铁栏杆边,一对紧挨一对的情侣卿卿我我、吴侬软语。<br></h3> <h3>不得已趴在一对恋人的肩头上瞅了几眼黄浦江,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到是带有腥味的江风扑面而来。那时的外滩几乎没有路灯,道路坑洼不平,穿过小树林时深一脚浅一脚,生怕踩到那些如痴如醉的情侣们。</h3> <h3>今夜当我站在黄浦江游轮上,两岸风光尽收眼底,左岸是代表百年老上海辉煌的万国建筑群,万家灯火,金碧辉煌;右岸是代表今天上海发展的陆家嘴,高楼林立,霓虹闪烁。此刻,我在内心里为上海点赞!这速度美度都早已超越维多利亚港。</h3> <h3>第二站:田子坊——上海老弄堂的前世今生</h3> <h3>田子坊原是一条老街,1998年以前这里还住有很多老上海人家、有街道小厂和废弃的仓库,窄小的弄堂拥挤不堪,是老上海人家生活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后经改造添加了SOHO元素,于是摇身一变成了创意艺术聚集地。原住民搬离此地。如今这样的老弄堂都已成为了历史。</h3> <h3>走进田子坊还是能感受到老上海里弄民居的味道,原汁原味的弄堂里开了卖老物件的店铺、画廊、摄影展,最多的还是各色咖啡馆。在一个闲适的下午,晒着暖暖的太阳,空气中充满慵懒的咖啡香味,真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境。</h3> <h3>第三站:武康路——复古浪漫的西欧风情</h3> <h3>武康路是我喜欢的上海模样,这里没有南京路的游人如织,没有陆家嘴的高楼林立,没有迪士尼的疯狂刺激,有的只是满街金黄的梧桐和银杏,与路边静静矗立的百年老洋房。</h3> <h3>宋庆龄、巴金、周作民、黄兴等社会名流都曾流连于此。这个黄昏有幸漫步在梧桐树下,踏着故人们的足迹,看看他们曾经居住生活的地方,转角处便遇到那最美的十字街头也是件很惬意的事。<br></h3> <h3>巴金故居,武康路113号这座独立的花园洋房,从1955年开始,巴金先生在此生活了半个多世纪,这里是千万读者心中的文学圣地,当年的三部曲《家》、《春》、《秋》曾红遍华夏大地。我们这代人或多或少都读过一些先生的作品。</h3> <h3>我虽不是什么文学青年,但当看到辅楼门厅处一块金色铜牌上铭刻着这样一段话时,眼眶蒙了,一种无限的崇敬油然而生:“在我的心灵中有一个愿望: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个口都有饱饭,每颗心都得到温暖。我要揩乾每个人的眼泪,不让任何人落掉别人的一根头发”。</h3> <h3>第四站:淮海路——宋庆龄故居</h3> <h3>从武康路出来拐过武康大厦就看到宋庆龄故居,高墙中一桩红瓦白墙的别墅,百年老香樟树环绕着油绿的草坪,草坪尽头几株火红金黄的枫树,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安宁。</h3> <h3>眼前的点点滴滴都连接着上个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女性,她曾在此生活了15年之久,为国家统一和世界和平辛勤工作、鞠躬尽瘁。今天当我们参观、缅怀伟人的同时也真心希望她的愿望成为永恒:让这世界充满爱与和平!</h3> <h3>第五站:陆家嘴——城市的速度与高度</h3> <h3>时光荏苒,物是人非,今天的上海已是世界级魔都。但我是念旧的人,还是选择了坐着最原始的轮渡从浦西来到浦东,登上239米高的朵云书院看浦江两岸风光,雾霾的作用下真太魔幻了,云里雾里隐隐现身的高楼似海市蜃楼。</h3> <h3>世纪大道旁,直冲云霄的钢铁巨侠和穿梭如影的精灵们,陆家嘴,一个曾经的冲积滩地,如今已是上海最具魅力的地方,改革开放的象征,中国最有影响的金融中心。今天的陆家嘴代表了上海城市发展的速度与高度!</h3> <h3>第六站:豫园——我最喜爱的江南古典园林</h3> <h3>豫园藏在繁华喧嚣的城隍庙深处,穿过长长的闹市街,走过九曲桥的十八弯,尽头一个不起眼的小门洞便是豫园。进门后才知渐入佳境、别有洞天。</h3> <h3>一座具四百年历史的明代私家园林随步移景渐渐地进入眼帘:先是三穗堂的庄重典雅,其身后的仰山堂与对面的大假山隔池相望,回廊临池,对岸的假山、小亭、曲桥、红枫、黄柳、绿植盆景倒现池中。好一派江南园林的秋!</h3> <h3>鱼乐榭是园内一处赏景观鱼的水榭,小巧精致玲珑,横跨于溪流之上,依山傍水,溪上筑有一垛隔水花墙,墙上有漏窗,墙下有半圆形门洞,水从洞门流去,鱼儿在门洞内外悠闲自在地游走。这种空间延伸的巧妙设计,让人有不知何处是尽头的感觉,真是神来之笔!</h3> <h3>乐鱼榭的圆洞另头是九龙池,池内砌湖石,石后白墙映衬,东西两壁有4个石雕龙头,水中倒现4个,加上池状若龙身,故称九龙池。</h3> <h3>坊间传说,造池的石匠是九龙党的成员,如此造池,是为了纪念参加上海地区小刀会起义而身亡的战友,同时又巧妙规避了当局的迫害,当年豫园内的点春堂曾是小刀会起义的指挥所。</h3> <h3>玉玲珑,在豫园中部,为江南三大名石之一(其余两块为苏州留园的冠云峰,杭州西湖的皱云峰),也是豫园的镇园之宝。江南园林中常以体态秀润、嶙峋俏丽的太湖石装点景致。<br></h3> <h3>此石上有72个孔穴,自上浇水,孔孔流滴;自下灌烟,穴穴冒气,非常神奇!第一眼看到它就觉得它带着灵气,我们的祖先以怀抱山岳的想象来赏石,由小见大,以此获得精神上的享受。看罢,不得不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深深的感动。</h3> <h3>假山石抱云墙也是一笔精彩的设计,给石头赋予了生命,仿佛这石头像植物一样沿墙自然生长,逐渐长高爬上墙头最终翻越过去。亦或像一头巨兽趴在墙头上窥测。看到这,再一次被古代工匠的奇思妙想所折服!</h3> <h3>江南园林对我而言即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除早年看过扬州的几个名园,其它再未涉足过,熟悉的是,我经常散步的颐和园是豪华放大版江南园林,它们有很多似曾相识的地方,甚至某些局部干脆照搬某江南名园,因此看上去有异曲同工之妙。</h3> <h3>但是豫园给我的感受是特别的,它小巧精致,美而含蓄不张,时而窄小的曲廊,时而开阔的湖水假山,这种空间的动态变化带给人无限遐想,且湖石的运用堪称完美,在天然石材上赋予了丰富的人类智慧。让人看后常有拍案叫绝的冲动,加上正执深秋,草木色彩的点缀更是让古老园林发出醉人的魅力!</h3> <h3>第七站:苏州博物馆——大师最后的作品</h3> <h3>说心里话苏州博物馆展出的内容跟其它博物馆并无大异,但是就博物馆本身却是一颗最耀眼的新星,将几何图形与徽派建筑和苏州园林相结合打造出别具一格的邻水建筑群,超凡脱俗的美丽。而这一杰作出自著名的已故华裔设计大师贝聿铭之手。</h3> <h3>第八站:拙政园——苏州园林的代表作</h3> <h3>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经典之作,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因采用了江南才子文征明的设计理念,文人气息浓厚,亭台楼阁写满诗情、花草树木皆是画意,山水湖石透出胸怀。</h3> <h3>在进拙政园之前,拜读了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受益匪浅。身为苏州人的叶先生阅园无数,对苏州园林特点总结的生动精彩,为我们欣赏苏州园林提供了指导。看过拙政园只觉好看,读罢此文才知它为何好看,此文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之门。</h3> <h3>走进拙政园,你会发现,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也正是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为达此目的,造园师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围绕着构建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出现。</h3> <h3>此次行程一共进了七个园子,从豫园到拙政园以及后面的留园、蠡园、寄畅园等,尽管都是亭台楼榭、小桥流水、湖光石色,但是并不会感觉单调和审美疲劳,每一个园子都有不同的趣味和新奇感。叶先生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园林的设计采用的是图画中的非对称美。</h3> <h3>中国建筑多讲究对称,那是一种图案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追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所以,我们在园内看到的是东边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东东。比如下图中的小飞虹,是拙政园中唯一的廊桥,园中也绝无第二。<br></h3> <h3>园林中假山的堆叠,可谓是一项艺术而不非技术活儿。或重峦叠嶂,或孤峰突起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人在攀登或赏峰时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br></h3> <h3>眼前的缀云峰正印合了叶先生的总结,一座孤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苔藓斑驳,藤蔓纷披,湖石玲珑细润,形似蘑菇云,岿然屹立。真是经典之作!</h3> <h3>拙政园以水景擅长,平淡简远,古朴疏朗。园内水域面积占有三分之一,而理水的手法丰富多变,往往是模拟自然界的江河湖海,并与周围的风物呼应得当。</h3> <h3>比如细长水域往往架上小桥,河边沿多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而非整齐划一。放上几块玲珑的石头,或种些花草,水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h3> <h3>园林中花草树木的栽种也着眼于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会感到寂寞。</h3> <h3>有时一株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时满眼的珠光宝气,给人无限的繁华和欢悦。</h3> <h3>在游览中,常常会看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而有层次。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和隽永感。</h3> <h3>另外,就是苏州园林注重细节,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为防单调,定会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使游人即便在极小的范围内,也能得到美的享受。</h3> <h3>至此,带着叶先生的总结逛完了拙政园,浓缩的自然景观使人足不出城而获山林之乐,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它的珍贵之处更在于,无论你是达官贵人,还是文人墨客,亦或是平头百姓,都能在这园中寻觅到自己想要的乐趣。</h3> <h3>第九站:狮子林——假山艺术博物馆</h3> <h3>从拙政园出来,几百米开外就是狮子林。狮子林是以假山奇石著称,并辅有水景瀑布及周围的亭楼阁舫相配合。其假山无论是规模还是建造难度在中国古典园林中都是最大最难的一座。</h3> <h3>狮子林建于元末明初,经过叠石名家的精妙构思,以透漏瘦皱的太湖石堆叠而成。狮子林里有很多千奇百怪的假山,山上石峰林立,个个面目狰狞,状似狮子,故得名狮子林。</h3> <h3>整个假山群共有曲径9条,洞穴21个,分布于上下三层,洞壑盘旋,岔路徘徊,回环起伏,迂回曲折。尝试着走了一圈,几次险些迷路。<br></h3> <h3></h3><h3>狮子林的山洞造法很有创意,并不是完全模仿自然山洞,而采用迷宫式造山法。洞穴诡谲,忽而开朗,忽而幽深,蹬道参差,或平缓或陡峭。走在其中似恍惚迷离,诡异奇特,神趣无穷,又时常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h3> <h3>在苏州园林中,狮子林的风格是最为特别的一座。它是苏州唯一一座佛教园林,由禅师所建,狮子在佛教中是威严和坚强的象征,因此狮子林的命名一箭双雕,既表达了当年建造的是一座佛教丛林,又兼顾了狮子林中假山石峰形似狮子的特点。<br></h3> <h3>千百年来,不少名师大家在此参禅悟道,文人骚客、历史名家在此留下墨宝和赞美,狮子林更是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六次游览狮子林,留下大量的匾额、题字和诗。</h3> <h3>回京后又分别在北京圆明园长春园(清末已被八国联军烧毁)和承德避暑山庄各仿建一座狮子林。狮子林是一座融佛教精神和浓缩自然山岳抽象夸张的经典之作!</h3> <h3>第十站: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h3> <h3>从狮子林出来步行就可到平江路,苏州的旅游景点比较扎堆儿,对游者很是人性。平江路是一条沿河老街,也是姑苏城内一条历史悠久的水巷,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小街一边邻水,一边临商,而且基本上延续了唐宋以来的城坊格局。</h3> <h3>今天的平江路河水清澈,河边的小街干干净净,各色时尚小店、苏绣、咖啡馆鳞次栉比,评弹曲声悠扬婉转,很有苏式小资的味道。</h3> <h3>第十一站:观前街——百年老商街</h3> <h3>晚上来到观前街,姑苏城内的一条老商街,打从清朝末年就有这条老街了。民以食为天,这条街上老字号云集,得月楼,松鹤楼,还有众多特色小吃,以及采芝斋等苏州当地特产店。因街中间有一三清道观,故得名观前街。现在是一条步行街,类似于北京王府井和上海南京路。</h3> <h3>正好到了饭点,就在得月楼品尝了苏帮菜,鲜甜可口、浓油赤酱,南甜风味在味觉中历久弥香。</h3> <h3>第十二站:虎丘山——吴中第一名胜</h3> <h3><h3>虎丘山风景区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角,历史悠久,风光如画,有吴中第一名胜和第一山的美誉,特别是深秋初冬这个季节,不仅看遍名胜古迹,还有满山红枫和遍地银黄可赏。</h3></h3> <h3>难怪大诗人苏东坡曾写下“尝言过姑苏不游虎丘,不谒闾丘,乃二欠事”的千古名言。让今人翻译过来就是:过姑苏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果然不负古人,一进门就是一条银杏大道,地上落满厚厚的银杏叶,两边的树上摇曳着金黄。</h3> <h3>虎丘是个有故事的地方,遍地古迹,山间崖壁上多有古代大师留下的墨宝,不经意间,脚下踩着的一块石头可能都已经有千年了。</h3> <h3>顺着游览线路一路看过来,断梁店,拥翠山庄,真娘墓,憨憨泉,试剑石,虎丘塔,剑池,二仙亭,千人石,西溪环翠,万景山庄等。每一处古迹都有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典故,见景如读史书。</h3> <h3>山顶的虎丘塔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斜塔(第一为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建于五代后周年间,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塔高约48米,七层八面,塔向东北方向倾斜,塔顶偏离中心2.34米。</h3> <h3>据说塔斜是因一侧地基下沉所致,建成后随着时间慢慢倾斜的,这与比萨斜塔不同,比萨斜塔在建造时就是斜的。虎丘塔是江南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结构精巧的一座佛塔。因斜而不倒,所以更显珍贵。</h3> <h3></h3><h3>而剑池则是虎丘众多古迹中最神秘的一处,传说它是吴王阖闾墓开口的地方。之所以叫剑池,是因为从上面看下去,这水池宛若一把平铺的剑。尽管历史上有很多传说,但剑池其实是天然形成的。</h3> <h3>剑池旁边那圆洞门旁刻有“虎丘剑池”四个大字,苍劲有力,浑厚遒劲,这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圆洞内石壁上另刻有“风壑云泉”,笔法潇洒,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所写;崖左壁有篆文“剑池”二字,为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笔墨。无数历史名人惊叹虎丘的美丽,在此留下了自己的感慨。</h3> <h3>下片是本人站在剑池上面的小拱桥上往下左右各拍一张并拼接而成,果然像一把剑,只是剑把过大过长,剑身过短而已。</h3> <h3>从虎丘出来还想着苏东坡的那句千古名言,耐人寻味。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宁静美丽的自然风光,虎丘不愧为吴中第一胜境。如此多的人喜爱虎丘,喜爱它所蕴含的文化底蕴。虎丘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类灵感和创作的发源地,这可能就是人类与自然的缘分吧。</h3> <h3>第十三站:寒山寺——一首唐诗火了一座寺庙</h3> <h3>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h3><h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h3><h3>好美的诗!这是唐代诗人张继的《夜泊枫桥》。传说张继去首都长安(今西安)赴考后,落第返回时,途经寒山寺,夜泊于枫桥附近的客船中,夜里难以成眠,听到寒山寺传来的钟声,有感而作。</h3> <h3>这一感成了千古绝句,不朽之作,之后再无人敢写寒山寺。说实话来寒山寺不是看佛面而是看诗面,寺庙里有各朝各代的石碑,上面都刻着这首《夜泊枫桥》。</h3> <h3>第十四站:留园——苏州古典园林的又一杰作</h3> <h3>留园是此次行程进的第四个江南园林,与拙政园同列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留园是苏州古典园林的另一杰作。跟拙政园相比,留园更加小巧秀气,布局精巧,节奏明快。以建筑精美廊窗、奇石而见长。</h3> <h3>留园由四部分组成,东部主打庭院和建筑,著名的江南三大名石之一的冠云峰坐落于此;中部以水景见长;北部是田园风光;西部林木高耸,有山林野趣。与其它苏州园林不同的是,留园增加了田园景观。</h3> <h3>而这四部分通过墙和廊来分隔连接,以墙相隔,以廊相通。在留园中有670多米的廊道,各种各样精致的廊分布于园中,用于沟通全园。它们通过环环相扣的空间营造出层层加深的氛围,游人走在其中,有曲径通幽的意境。</h3> <h3>而廊中又以空窗、漏窗、和洞门加以装饰。这样一来使得两边的景色相互渗透,隔而不绝。在留园中仅漏窗就多达200余孔,如此多的窗和如此长的廊把园内各部分的景色联系起来,相互沟通,交相辉映。</h3> <h3>此外,在进门处也有惊喜,窄小的入口,幽深的高墙,曲折的过道,过道尽头旁一扇小门出去后便豁然开朗,大片的池水连着假山。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误入桃花源呢。造园师充分利用空间的大小、光线的明暗等变化尽力打造出一个桃花源,为世人留下尘世间有仙境的感觉。</h3> <h3>总之,留园的美是和谐的,是山、水、石、建筑和植物和谐配合成就的美。造园师们通过山与水的搭配还原了真实的山水风光;通过建筑与水、石的搭配营造出婉约的庭院深深;通过山与植物的搭配写意了奇妙的山林图画。使得游人能在这园林中享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之美!</h3> <h3>第十五站:周庄——找到最初的江南印象</h3> <h3>周庄在苏州的昆山,距苏州市区大约一小时的车程。从古论今,春秋时期叫摇城,隋唐时称贞丰里,北宋元祐年(公元1086年)改名周庄。</h3> <h3>今天这里仍完好地保存着井字形河街的古代水镇格局,民居古建筑枕河相连,鳞次栉此。街道和楼宅被河分隔,河上有桥,形态各异的石桥巧妙地将古镇连缀为一体。现仍有八百多户原住民生活在这水系之中。</h3> <h3>第一次来周庄,在这里找到了我的江南印象。初冬的阳光刚刚好,不刺眼,空气中带着丝丝凉意。漫步河边,窄窄的河道中,时不时有小船划过,一个个小拱桥忽儿左忽儿右地从身侧而来。贞丰桥,富安桥,双桥……,古老的石桥,一座一个样儿,过了一座桥,便是另一道风景。</h3> <h3>双桥是周庄地标,顾名思义是由两座桥组成,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像古代的钥匙,又称钥匙桥。因出现在旅美画家陈逸飞的油画《故乡的回忆》中而闻名。</h3> <h3>1984年春天,上海著名旅美画家陈逸飞来到周庄,看到双桥,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记忆中的童年。于是,以双桥为背景,创作了一幅名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h3> <h3>后来这幅油画连同他的37幅作品一起在美国哈默画廊中展出,引起了很大轰动。之后被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用高价购藏。同年十一月份,哈默先生访问中国时,将这幅油画送给了邓小平。</h3> <h3>于是,曾经默默无闻的周庄走向了世界。而钥匙桥正是它打开世界之门的钥匙。上图是双桥的照片,下图是陈逸飞油画里的双桥。</h3> <h3>河边的老房子多是明清建筑,粉墙黛瓦红格窗框露出了岁月的痕迹,特别是那老墙的斑驳,被江南的水气熏陶的像是长了霉,一看就是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的,虽然上了年纪,可还是那么耐看。</h3> <h3>走累了,便坐下来尝一尝原汁原味的周庄味道。周庄的美,不仅在水、桥、房屋,还美在食上。酥而不腻的万三蹄是原住民的地道滋味,四时不绝的珍馐水产是江南水乡独特的优势,不妨品尝一下定会让你口齿留香的。</h3> <h3>周庄,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风物。一支长长的木橹,在水面上悠然地划动,船的轨迹和橹的划痕留在水面上,渐渐地远去,慢慢地消失,犹如风中留下的一匹长长的彩练,水中倒影变得模糊朦胧,又渐渐地清晰。而古镇幽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这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h3> <h3>第十六站:天平山——赏红正当时</h3> <h3>天平山这个点本不在计划列,是临时加入的,想着已经12月中旬,叶子早该落光了。好心的出租车师傅说,今年天气温暖,天平山还有红叶可赏,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上路了。果然是听人劝不吃亏,还没进景区,远远的一片红橙黄绿坐落山脚下,看来江南的秋的确还未结束。</h3> <h3>天平山是中国四大赏红地之一(其余三地分别是北京香山,南京栖霞山,和长沙岳麓山),如果赶上了就一定不要错过。可以负责任的说,北京香山跟这不是一个层次的,另外两家因没在秋天去过,没有发言权。</h3> <h3>身为北京人,我无意贬低香山,只是天平山的红枫实在是太美了,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这颜色艳丽的似珊瑚灼海,红霞万丈般的枫林。</h3> <h3>一进门就被左边的几处水池所吸引,池水来自天平山的溪流。池畔古枫、银杏、还有低矮的绿植临水而立,枝头的红枫叶、金色的银杏叶迎风招展。五彩斑斓的色彩倒现在水中,像是上帝打翻了调色板撒向人间。</h3> <h3>继续往左是一片银杏林,遍地金黄。风一吹,叶子脱离开枝头,在空中飘飘洒洒,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林边有一小径,两旁各矗立着一排火红的枫树,远看如两条红艳艳的彩带飞舞在半空。</h3> <h3>顺着小径往山的方向走去,可见很多高大、叶色橘黄的枫树,据说这是古枫香树。天平山的枫树也算是古迹,它与北宋名相、文学大师范仲淹有着极为深厚的渊源。</h3> <h3>天平山脚下有范仲淹故居,故居前的牌楼上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非常醒目。中学课本里的《岳阳楼记》就记住了这两句,其余的都还给老师了,只因那份悲天悯人的气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古枫香树是范仲淹17世孙范允临从福建移植来的,目前园内尚存有176株,都是四百多岁的老树了。</h3> <h3>这些明代古枫香树分布于园中,与现代人栽种的红枫高低相见,红黄相间,如鲜花争艳,似树冠之花。每到枫红时节,天平山麓红霞缭绕、丹枫烂漫,如诗如画!</h3> <h3>第十七站:沧浪亭——最古老的苏州园林</h3> <h3>沧浪亭,一座宋代园林,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宋代的造园艺术与元明清有很大差异。未进园门便先见到一池绿水绕于园外,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著名的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h3> <h3>曾经在北京陶然亭公园的中国名亭园中看到过它的复制品,一模一样,也是建在一个山坡上。整个园子就是以这个亭子的名来命名的。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苏州宋、元、明、清四个不同时代的园林。</h3> <h3>第十八站:鼋头渚——太湖绝佳出</h3> <h3>写到这里,我已经是在无锡的鼋头渚,鼋头渚是无锡最著名的风景区,坐落在山长水阔、帆影点点、水鸟翱翔、风光秀美的太湖边。这里不仅三面环水,岸边也不乏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江南景致,是赏太湖山水的绝佳之处。</h3> <h3>游览鼋头渚需要乘船去往太湖中的一个小岛——太湖仙岛,岛上有道教仙宫和佛道两教精美的石窟雕像。登上小岛的最高处可环望两湖风光——太湖和蠡湖,赶上好天气时还能看到湖面上的翩翩舟影,感受太湖的一望无际、水天一色、烟波浩淼和博大精深。</h3> <h3>鼋头渚是著名的赏樱圣地,每年春天,樱花烂漫,落樱缤纷,连水中都漂零着花瓣,美不胜收。可惜,这都是画里的景象,现在是12月中旬,虽然樱花早已退却,鼋头渚没让我失望,每年冬季太湖都会迎来了一群来自西伯利亚的可爱小精灵——红嘴鸥。</h3> <h3>当我们乘游船进入太湖仙岛时,数以千计的红嘴鸥围绕着游船周围,一路跟着我们的船直到靠岸,它们使出浑身解数争抢着游客投喂的食物,不停的飞舞、叫喊着、盘旋在我们的头顶和四周。能如此近距离的接触这些红嘴鸥,感受到它们生命的欢腾,内心有一种莫名的感动。</h3> <h3>近年来由于太湖水质的不断改善,从2014年开始,每年冬季,红嘴鸥们都会来此地过冬,长达3个月之久。有了红嘴鸥的加入,冬季的太湖一点也不落寞萧杀,反倒是游人在与红嘴鸥的亲密接触中感受到了太湖的美丽灵动、自然的和谐、和生命的勃机。</h3> <h3>在鼋头渚景区中,长春桥可谓是地标了,这座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半古桥是仿颐和园的玉带桥,桥呈拱形,桥洞映日倒影成圆。湖堤上引种日本野生大山樱,花开时如云,淡红粉白相间,在太湖美水的映衬下,格外妖娆,长春樱花便成了春日鼋头渚最重的一景。</h3> <h3>而冬日的长春桥景色也毫不逊色,取樱花而代之的是岸边的桔枫黄柳秋草褐,无尽落叶黄金甲,别有一番意境。</h3> <h3>长春桥附近的湖湾中停靠着一艘七桅帆船,是仅存的一艘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古帆船。据说公元1607年,徐霞客22岁时,第一次周游中国,就是从鼋头渚古码头坐这样的帆船出发的。今天,这搜古帆船更多的意义是吴地水船文化的一个写照。</h3> <h3>在鼋头渚的湖畔上矗立一灯塔。1920年,当地一乡绅舟行夜归,因迷失方向,险些落湖丧命,后出资建此灯塔为保航行安全。再之后经数次翻新加固增高美化就成了现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既能导航又点缀了一方景色。一座古朴典雅、保一方平安的灯塔。</h3> <h3>而一进景区大门处的水景苑,到是个一年四季皆有景的好地方。尽管已是12月了,但依旧能在这一方池畔寻觅到秋日的色彩,高耸的水杉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金褐色的光芒。水中凋零的残荷枯枝更是千姿百态,坚韧顽强,即便枯萎都透着生命的悲壮!</h3> <h3>第十九站:蠡园——太湖边上江南园林</h3> <h3>蠡园距离鼋头渚不远,在太湖东北的一个小湖湾畔,是一座独特、精致的江南水乡园林。园内建筑疏离,因依傍太湖,水域开阔。亭台楼榭均沿水而矗,假山湖石似出水芙蓉,湖水明丽如镜,倒影连连,是一个非常幽静的园林。</h3> <h3>一进门就感受到了这个园林的奇特与不同,幽静的让人一下就静了下来,刚刚外面马路上的喧嚣已恍若隔世。这种幽静更多的来自于水,湖面平静无波,水中的倒影没有一点点变形,连风都不知道这会儿躲到哪去了,仿佛这里的一切都是静止的。</h3> <h3>江南园林众多,或依山而建,或在平地挖湖、筑假山立奇石,造拱桥与亭台轩榭,直接建在自然湖泊旁边的园林还真不多见,无锡的蠡园是比较特别的一处。直接借湖而建,湖上筑堤,省去了平地挖湖的烦劳,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h3> <h3>除此之外,蠡园还是有故事的地方,传说春秋时期,帮助越王勾践复国的范蠡功成名就后,在七月初七这天,携美人西施泛舟归隐蠡湖西施庄,在这美丽的湖光山色间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h3> <h3>园中布有范蠡西施故事画廊,以夷光出世、溪畔浣纱、范蠡用计、勾践献美、吴王骄淫、伍员被害、越国灭吴、范蠡隐退、泛舟蠡湖、经商制陶等十幅经典画作,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这段历史。让我想起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就是这段历史中的一个典故。</h3> <h3>看过四季亭的彩绘梁栋、春秋阁的对联:落花流水千古梦境;浓妆淡抹绝色佳人,走过曲岸枕水的千步长廊,来到西边的湖畔,此时正是落日十分。</h3> <h3>美丽的太湖平静无波,落日的倒影在湖水中呈现出一道金色的光芒,把两边的湖水映衬的通红一片。对面长山连绵,金色的太阳正缓缓下落。</h3> <h3>当太阳快要落到山后时,天空中不知从哪飘来一大片云,确切地说是一幅完美的图案,像一支飞鱼,尖尖的嘴后面的朵朵棉花云似鳞片。大自然有时就是这么奇妙,不经意间就会给你带些惊喜,比如一幅美妙的自然奇观。</h3> <h3>第二十站:南长街古运河——江南水弄堂</h3> <h3>看过了太湖美落就往南长街方向走,南长街是无锡的一条临河古街,街傍京杭大运河,并赋有江南水乡特色,被誉为江南水弄堂。这条十里古街上,充满了特色小店,咖啡馆餐馆,亭亭小楼,复古的装修,处处散发着古镇的味道。</h3> <h3>无锡是京杭大运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我们到时已是夜幕降临,古运河上游船穿梭,两岸民居灯光闪烁,河中倒影涟涟,美轮美奂,好一幅江南人家尽枕河、人间烟火生机勃的水乡风貌!</h3> <h3>正好到了饭点,就在大众点评上搜了当地的网红小馆——花小蟹,好在不远,跟着百度地图的导航就找到了。果然一家很地道的锡帮菜,醉蟹味道鲜美,花雕酒入味儿而酒味不突兀,清蒸太湖白鱼原汁原味,清新爽口,还有当地特有的青菜,口味很是新鲜特别。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锡帮菜的咸鲜清淡口味。</h3> <h3>第二十一站:寄畅园&amp;锡惠公园——尽享江南园林最后的秋色</h3> <h3>寄畅园是偶然踏进的,本想游览锡惠公园,买好票后,工作人员告知先去寄畅园,那里才是公园的重头戏。一进门就被这个鲜为人知的园林所折服,寄畅园原来曾如此辉煌,可是今天为么如此低调,或许是当地宣传不够吧。</h3> <h3>寄畅园位于无锡的惠山古镇内,始建于明代,和苏州的拙政园是同时代建造的私家园林,相比拙政园诗情画意的文人气息,寄畅园更加明快洒脱,是一座快意园林。</h3> <h3>几百年来,这园子荒了、兴了,轮回中,是几代园主人起伏的命运。多次的修缮,倾注了各个时代的造园智慧和理念,最终形成了具有江南园林曲径通幽、布局奇妙的特色,又借助惠山山势,融合自然,古朴清旷的独特风格。</h3> <h3>因此深得康乾二帝的喜爱,从公元1684年到公元1784年,整整100年的时间,他们先后各六下江南,共七次来到惠山古镇,除了欣赏秀美的锡山风景之外,再就是寄畅园让他们流连忘返,无法释怀,以至于频繁打卡此地。</h3> <h3>乾隆皇帝曾盛赞:江南如此多名胜,唯有惠山的寄畅园最古,尤爱其幽致。因此绘图带回北京,在颐和园万寿山东麓仿建一园,命名为惠山园,后改名谐趣园。乾隆是个园林狂,曾在京城仿建过五座江南园林,包括狮子林,但保存到现在只有谐曲园这一座,其余均被烧毁。</h3> <h3>在寄畅园的进门处,至今尚保存着康熙的“山色溪光”、乾隆“玉戛金枞”(玉戛指流泉,金枞指假山)御书石匾额各一方。</h3> <h3>寄畅园是此行中最后一个江南园林,即偶然又惊喜。这里有一见倾心的典雅与婉约:精致的亭楼、临溪的长廊、古老的石桥,碧绿的池水,及园中的二十景皆掩映在一片绚烂无比的色彩中。真没想到,竟然是在寄畅园享尽了2019年江南园林最后的一抹秋色!</h3> <h3>在锡惠公园中除了有这个低调的寄畅园,还有二泉书院,天下第二泉,道教古寺——惠山寺,以及杰出的民间音乐家阿炳墓和铜像,待我一一看过来。</h3> <h3>从寄畅园的后门出去就连着二泉书院,书院建于1516年,由明代礼部尚书邵宝创立,邵宝并在此讲学十一年。他教学理念是:道德至上,功名次之。邵宝病逝后书院改为祭祀他的祠堂。</h3> <h3>人们耳熟能详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是出自这座二泉书院。<br></h3> <h3>出了二泉书院的后花园,就到了大名鼎鼎的天下第二泉。惠山一带,林木茂盛,泉水丰盈,自古素有九龙十三泉之称,其中的二泉最为出名。</h3> <h3>天下第二泉得名于唐代,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唐代茶圣陆羽,遍尝天下名泉名茶,认为庐山康王泉第一,惠山石泉第二,从此惠山泉就以天下第二泉的美名享誉四海。</h3> <h3>二泉得名后留下了许多人文古迹。唐代时无锡地方官把二泉水送往长安。到宋徽宗时代二泉水被列为朝廷贡品。苏东坡品饮二泉水后,称赞色味两奇绝。</h3> <h3>清代康乾二帝每次下江南必到二泉品茗,并吟诗题字。据说就连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的创作灵感均来自于二泉。</h3> <h3>在游园中看到阿炳墓和铜像。瞎子阿炳,原名华彦钧,无锡市人,杰出的民间音乐家。说到阿炳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他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几乎无人不知,且耳熟能详。</h3> <h3>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人艺人的思绪情感,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二泉映月》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时作为国礼赠送外宾。</h3> <h3>阿炳原本是个道士,却有着惊人的音乐天赋,少年时就精通多种民间乐器,并练就了过硬的演奏技巧。阿炳四岁丧母,八岁随父学习道教音乐。父亲去世后,他继承了雷尊殿的当家道士,突然拥有了大量财富的阿炳迷失了自我,开始了很长一段时间放荡不羁的生活,之后染病导致双目失明。</h3> <h3>于是无法继续道观的法事活动因而失去收入来源,最终不得不走上街头,靠卖艺为生。这期间,他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创作出了多部佳作。苦难的经历让他的灵魂更加丰盈,反应到作品中才会如此动人心魄,意境深邃,因为他是在用生命进行创作!</h3> <h3>第二十二站:钱钟书故居——大师启蒙的地方</h3> <h3>逛完了锡惠公园,看时间还早,就去了趟钱钟书故居,想看看一代大师启蒙的地方。故居在市区,一座典型的近代江南民居,典雅别致、古朴素净,简朴中蕴含着书香门第的文化气息。</h3> <h3>曾经横扫清华图书馆中所有书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作家钱钟书在这里度过了少年时代。故居内还保留着钱钟书儿时上私塾的房间。</h3> <h3>这里分五个部分展示了钱钟书先生的生平事迹,突出钱钟书先生一丝不苟,穷极不舍,珍分惜秒的治学态度及取得的巨大成果和温和谦恭,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的伟大人格。</h3> <h3>在这扇励志墙上密密麻麻地贴满了参观者的心愿贴。孩子们在参观学习大师生平时,深受感动,并当即立下自己的志愿。钱钟书的一生激励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努力,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h3> <h3>到此,我的江南游历即将结束。一路走来,伴着我的不仅有青山绿水、古典园林的诗情画意,更有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和谐。我喜欢江南,生活中有诗意,诗意中不乏烟火。在这里,慢下来的不仅是生活,还有我们的心境。(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