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下午参观母亲叔祖武禹襄故居,故居占地面积9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原有房屋75间,现存42间。也是因为县委机关曾在此办公和家属居住,老宅才得以基本保护。现在也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表嫂侄女侄子和在永年老家的亲戚请我们在当地一个大饭店品尝故乡的美食。好多亲戚都是第一次见面,真是“见到你们总觉得格外亲”!</h3> <h3>这里的包间也很豪华。有个大厅里举行拳友聚会,我们和他们打了招呼。听说我们是武家后人,他们表示:天下拳友是一家,态度非常友好。</h3> <h3>表妹一家留在故乡的后人,开了一家“广府府前大酒店”,正在装修,否则就可以在自己家的酒店招待远方的亲人了。他们带来自家的名牌产品:“广府老申砂锅酥鱼”,还让我们带回去给其他亲人品尝。时代不同了,上下都一样。“名门之后”亦未必再去追求做“忠臣孝子,达官贵人”,创造个自己的“名牌产品”也不错。</h3> <h3>中央电视台“记住乡愁”栏目拍摄做“酥鱼”的小姑娘就是我的外甥媳妇。</h3> <h3>酥鱼的鱼刺骨头都炖酥了,可以一并吃下。</h3> <h3>和母亲故乡的亲戚合影。故居有国家保护,有亲人住在旁边关照,这在中国众多古老的大家族中还是不多见的。“全家福”中前排左起:大妹、表嫂。后排:小弟、小妹、我、二妹、表妹夫、表妹、小侄女(小弟女儿)、大侄女(表哥女儿)、外甥(表妹儿子)、外甥媳妇、侄子(表哥儿子)。</h3> <h3>这是母亲叔祖武禹襄故居大门的截图。</h3> <h3>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森严,母亲叔祖故居规模比她祖父武汝清故居小,如今剩下原来规模的三分之一左右。进门后一个广场,是太极拳爱好者经常在祖师爷故居练拳切磋的地方。</h3> <h3>广场墙上镌刻着武禹襄《太极拳十三势说略》及集中太极拳精华的十三个大字。</h3> <h3>武禹襄传世论文有《十三式行功要解》、《太极拳解》、《太极拳论要解》、《四字秘诀》、《身法八要》、《十三势说略》等等。他与二位兄长一起,不仅是武式太极拳创始人,也是太极拳理论的集大成者和传承人。</h3> <h3>武禹襄的画像和雕像是以我表哥为模特作的,这次带我们参观的就是这位表哥的爱人和孩子们。</h3> <h3>武禹襄故居门前的楹联“立定脚根竖起脊,拓开眼界放平心”,既是讲拳,又是讲人生,富有哲理。</h3> <h3>居室前的生平简介。</h3> <h3>邓小平题词“太极拳好”,给太极拳以充分的肯定。武禹襄画像两边的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这是当时人们的价值观,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广府还有邓小平故居,这里有人准备恢复其旧制,供人们参观。</h3> <h3>武禹襄之孙武延绪的住室,在“武家大院”里有他的手迹。他是光绪壬辰科进士,也是武家的又一个进士,还是翰林院庶吉士。</h3> <h3>武氏子孙的居室。</h3> <h3>武福鼒是武延绪之孙,又名武慕姚,著名书法家,有“河南隶书第一人”之称,“武家大院”里有他的真迹。</h3> <h3>武毓荃曾在日本留学,回来后在大院里建立基督教教堂,在当时也算是开风气之先。</h3> <h3>武禹襄故居门前有其1853年手植的两株石榴树,其果一酸一甜,金秋时节,果实累累,常常压弯枝头。石榴似有多子多孙的喻意,武家后来确也人丁兴旺。</h3> <h3>门前还有一对盘槐树,又叫“龙爪槐”,冬季叶落后,枝桠如盘龙舞爪,非一般人家可以栽种。</h3> <h3>武式太极拳在东灜日本也有很大影响,据说天皇也喜欢太极拳与武氏门风。日寇占领邯郸时,永年武家故居受到保护。改革开放后,时有日本友人前来瞻仰。这是1991年日本太极拳协会负责人及川勋子从日本带来樱花树亲手植于武汝襄门前。</h3> <h3>过去武界有“传子不传女”等保守习俗,武式太极拳打破门户之见,第二代即传给外甥,在当时也是开一代新风。</h3><h3><br></h3> <h3>武式太极拳实际上是武家三兄弟的集体创造,以母亲的叔祖武禹襄为代表人物。他们文化水平高,经济实力厚,广交朋友,为太极拳建立理论体系和普及推广起了重要作用。</h3> <h3>现在的永年区(县改区,属邯郸市),成为世界闻名的太极之乡。到处都有各种太极拳培训机构,这是武式太极拳学院。</h3> <h3>中国太极拳最大三派(陈式、杨式、武式)中,有两派在永年。五大派(陈、杨、武、吴、孙)中有四派源于永年。除陈式外其传承者大致如下。杨式:陈王廷—陈汝信—陈大鹏—陈善志—陈秉旺—陈长兴,至杨露禅七代。武式:陈王廷—陈所乐—陈正如—陈爵—陈公兆—陈有本—陈清平,至武禹襄八代。吴式:杨露禅—杨班侯—全佑,至吴鉴泉四代。孙式:武禹襄—李亦畲—郝为真,至孙禄堂四代。这样中国太极拳五大派中四派立足于永年,故此处称“中国太极拳之乡”。</h3> <h3>杨式太极拳培训中心里有武式太极拳创始人的画像?原来杨露禅之子班侯曾在武禹襄门下习文,武说他“读书不敏,练拳頗悟”,杨又让他随武习拳,杨班侯集杨武之长形成“班侯架”,有“杨无敌”之称。</h3> <h3>父亲也喜欢太极拳,先学杨式,后学吴式,我亦步亦趋,在中国科技大学第三届校运会上获得太极拳冠军,当时尚不知武式。“文革”前从从同学兼拳友忠兴兄的拳谱上得道武禹襄是永年人,怀疑同宗。我问母亲,母亲再问外婆方知大名鼎鼎的太极拳一代宗师竟是母亲的叔祖。父亲在上海找过杨式传人傅钟文,田兆麟,吴式传人马岳樑(吴女英华之夫)等学习拳,竟不知自己岳家亦是一代太极宗师。小妹在香港国际太极拳比赛中获武式太极拳金银牌,令人欣慰。在武禹襄故居还看到有上海武式太极拳研究会的赠匾。</h3> <h3>全国各地都有武式太极拳研究会,这是重庆武式太极拳研究社所赠。</h3> <h3>2009年小妹参加第七届香港国际武术节获太极拳比赛一金一银的奖牌和证书。</h3> <h3>小妹自幼习武,是上海静安区少体校武术队员,基本功扎实。这是她五十九岁时的练拳照片,年近花甲,仍可做一些高难动作。</h3> <h3>武式太极拳特点之一就是“古朴典雅,端庄洒脱”。</h3> <h3>太极拳从娃娃抓起,含饴弄孙,奶奶和孙儿对练。</h3> <h3>小妹练太极剑视频的部分截图。</h3> <h3>故居里还有一个碑林,有武式太极拳创始人及各代传人的雕像和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赠送的碑刻。雕像以我表哥为模特,与我们武家后人还有一些神似。</h3> <h3>有不少碑刻来自日本,说明太极拳在汉文化圈里有很大的影响。</h3> <h3>武禹襄故居的轿房。</h3> <h3>在清朝道光年间造的大院里面还有一座基督教教堂,这是日本留学回来的武毓荃(我同辈)所建,在当时也算是件中西合璧的新鲜事。可惜教堂已毁,剩下些山墙供人们遐想。教堂遗址周围建碑林,中间是个练武场。</h3> <h3>大家在母亲太叔祖故居门前合影。有机会或可带小辈一起再来看看先人的遗迹吧!</h3> <h3>参观完两个故居大院,侄女带我们去广府城墙游览。这两张是晴日时的截图。广府建城有2600年历史 ,古城坚固雄伟,有畿南第一城之称,畿指靠近国都的地方。山西平遙古城是旱城,广府古城四围有水,属于水城。兼之此处原是战国毛遂封地,隋末夏王窦建德在此建都,文化底蕴深厚。平遙乔家大院是商宅,广府武家大院是官宅,且基本是原样保存,各种条件甚佳,有关方面正努力争取评上世界文化遗产。</h3> <h3>古代人智慧不凡,各地城墙都建有可以关门打狗、瓮中捉鳖的瓮城,估计瓮城在当时已经成为建城门的“标配”了。</h3> <h3>大家上古城观光。两边台阶让人们行走,中间坡道供骑兵登城。</h3> <h3>广府古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长4.5公里,墙高10米,厚8米,城内面积1.5平方公里。四门筑有城楼,均有瓮城相守,四角建有角楼,并有垛墙876个。城外有护城河及永年洼环绕,易守难攻,为兵家必争之地。这个特殊的环境,又使之得到“北国小江南”之称。</h3> <h3>角楼。</h3> <h3>城墙上的信号旗。</h3> <h3>从城墙上看护城河。</h3> <h3>从瓮城城门看城墙。</h3> <h3>城外不远有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之故居,国家体委推广的“简化太极拳”源于杨式太极拳,是现在国内影响最广泛的太极拳流派。</h3> <h3>杨式太极拳与武式太极拳有“割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杨出身佃户,三赴陈家沟学拳十八载,有武家的经济支持。杨学成归来,教授武家,“名门望族”出身的武禹襄为溯源探本又赴陈家沟学习。由于两家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文化水平相差甚远,学拳待遇、探索层次和理解深度都有所不同,如:杨学拳要“偷师”,武学拳是“选师”;杨被视为仆役,武被视为贵宾;杨须“自悟”,武可切磋等等。尽管如此,两家依然关系密切。杨将儿子班侯交武教育,武二哥汝清官居二品,与端王、恭王等交好,遂推荐杨氏去王府教拳,使太极拳从家传秘技走向社会。</h3> <h3>温县陈家沟太极拳家族陈德瑚亦武术高手,为广府太和堂药店掌柜,该店租武氏物业。得知陈家“绵拳”出神入化,武家支持武术功底甚佳的杨露禅去陈家沟学艺,十八年学成后又返授武家。</h3> <h3>武禹襄从杨露禅学习后,又亲赴陈家沟学艺。杨露禅将儿子杨班侯交武禹襄习文练武,终于自成一派。时称:“杨露禅创天下,班侯打天下,健侯澄甫传天下”。</h3> <h3>杨露禅毕竟是一代宗师,杨式太极拳影响最大。国人基本上都是从学习杨式太极拳起步,我也如此。这次来永年一定要去杨露禅故居瞻仰。</h3> <h3>在杨露禅故居门前留影。</h3> <h3>离开永年城,和侄女及弟妹们在城门前摄影留念。</h3> <h3>再见,永年城!再见,母亲的故乡!希望广府城早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我们怀念先人的宝地。结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