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有一位来自楚国的商人,他有一颗非常漂亮的珍珠。为了能把珍珠卖个好价钱,他决定为珍珠做一个漂亮的匣子,以此来提高它的身价。<br></h3><h3>商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木匠,为珍珠做匣子。匣子的雏形刚刚做好,木匠就用桂椒香料把它熏得香气扑鼻。</h3><h3>之后,木匠又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对匣子进行修饰。细致花纹的雕刻、鎏金花边的点缀、宝石美玉的镶嵌、翠色羽毛的连缀,所有的一切让这只匣子立刻变得与众不同,精美绝伦。</h3><h3> </h3> <h3> 商人拿过匣子,小心翼翼地将珍珠放进去,揣在怀里快步走向市场。</h3><h3>他刚一把匣子拿出来,市场上的人们就被匣子的美丽外表和香气吸引住了,哗啦一下子围了上来。</h3><h3> 这时,人群中的一位郑国人从商人手中拿过匣子,爱不释手地左看右看,终于出高价买了下来。</h3><h3> </h3> <h3> 可是,郑国人拿着匣子没走几步,突然又转过头,走了回来。商人以为郑国人后悔了,赶忙说道:“卖出去的东西可不退!”可谁知,郑国人不慌不忙地拿出匣子里的珍珠,递给商人说:“你误会啦,你把珍珠忘在匣子里了,我是特意来还珍珠的。”说完,郑国人拿着木匣子,一边欣赏一边往回走。</h3><h3> 商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脸一阵绿一阵红,尴尬极了。他原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没想到,精美的匣子在别人眼里竟然超过了珍珠的价值。</h3><h3> </h3> <h3> 故事中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着实有些可笑。</h3><h3>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分清主次,切忌舍本逐末,取舍不当。</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