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孩子们,《大学》是咱们这学期的诵读书目,考试也是要考的,老师选了这一部分相对简单的,大家只背原文就可以,译文是帮助大家理解的!当然背这个也不单单是为了考试,《大学》作为“四书”之一,是儒家经典之作。儒学之所以能在百家争鸣中独占鳖头,成为中华文化的正统之学、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的确有耀眼夺目之处。正所谓“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读《大学》,不知中华之博学也。 ”同学们,加油吧!</h3> <h1><b><font color="#ff8a00">🌻🌻特别记住:</font></b></h1><h1><b><font color="#ff8a00">1.《大学》的作者是曾子,</font></b>(zēng)<b><font color="#ff8a00">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是</font></b><b><font color="#ff8a00">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被后世尊奉为“宗圣”。</font></b></h1><h1><b><font color="#ff8a00">2.《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四书”之一,所谓的</font></b><b><font color="#ff8a00">“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font></b></h1><h1><b><font color="#ff8a00"></font></b></h1><h3><b><font color="#ff8a00">3. 孔子——至圣</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孟子——亚圣</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曾子——宗圣</font></b></h3> <h1><font color="#ff8a00"><b> 2月5日<br></b><b>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qīn)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b></font></h1> <h3>【译文】 </h3><h3>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 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 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h3> <h3></h3><h1><font color="#ff8a00"><b> 2月6日<br></b><b>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b></font></h1> <h3>【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h3> <h3></h3><h1><font color="#ff8a00"><b> 2月7日<br></b><b>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b></font></h1> <h3>【译文】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h3> <h3></h3><h1><font color="#ff8a00"><b> 2月8日<br></b><b>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bó),而其所薄(bó)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b></font></h1> <h3>【译文】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h3> <h3></h3><h1><font color="#ff8a00"><b> 2月9日<br></b><b>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b></font></h1><h1><font color="#ff8a00"><b>《康诰》曰:“作新民。”</b></font></h1><h1><font color="#ff8a00"><b>《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b></font></h1> <h3>【译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下追求完善。</h3> <h1><font color="#ff8a00"><b> 2月10日<br></b><b>《诗》云:“桃之夭夭(yāo),其叶蓁蓁(zhēn);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jiào)国人。</b></font></h1><h1><font color="#ff8a00"><b>《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jiào)国人。</b></font></h1><h1><font color="#ff8a00"><b>《诗》云:“其仪不忒(tè),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b></font></h1> <h3>【译文】《诗经》说:"桃花鲜美,树叶茂密,这个姑娘出嫁了、让全家人都和睦。"让全家人都和睦,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诗经》说:"兄弟和睦。"兄弟和睦了,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诗经》说:"容貌举止庄重严肃,成为四方国家的表率。"只有当一个人无论是作为父亲、儿子,还是兄长、弟弟时都值得人效法时,老百姓才会去效法他。这就是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h3> <h3></h3><h1><font color="#ff8a00"><b> 2月11日<br></b><b>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zhǎng)长(zhǎng),而民兴弟(tì);上恤(xù)孤,而民不倍(bèi背)。是以君子有絜(xié)矩(jǔ)之道也。</b></font></h1> <h3>【译文】之所队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已及人的"絜矩之道"。</h3> <h3></h3><h1><font color="#ff8a00"><b> 2月12日<br></b><b>所恶(wù)于上,毋(wú)以使下;所恶(wù)于下,毋以事上;所恶(wù)于前,毋以先后;所恶(wù)于后,毋以从前;所恶(wù)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wù)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xié)矩(jǔ)之道。</b></font></h1> <h3>【译文】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这就叫做"絜矩之道"。</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