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各位老大,三老四少。本人虽说 俗不可耐,确也有 优雅一面。与世人一样,都有双重性。但若真是 修炼成 俗雅共赏,几乎不可能 之事。能够 修得 俗雅各赏,难能可贵啦。</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今儿个 出来 冒回泡,而且是个 长长滴泡。是因 听了 紫竹调 有感而发。可听可看。先看后听 也中,先听后看 也中。诸君自便。</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普天之下 东南胜形,膏腴一方 人杰地灵。自 春秋吴越争霸之后,霸火之气 渐渐消退。人心平和,只用学识 经营一比 高低…。就连这里滴 戏剧音乐,都少见 高门大嗓。以委婉 细腻 见长。这其中 一曲《紫竹调》,文革之前 流行全国。那时乘火车,出站 播《步步高》 进站播《紫竹调》。</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最近 朋友发来,管弦乐团 演奏滴 紫竹调。让我耳目一新,激荡不已……。</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张三: </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紫竹调啊,紫竹调……》—张三</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东吴水乡之 韵味,沪剧 曲调之 精灵…。平稳 柔顺如 春风送暖,心绪 荡漾。优雅 清淡,丽质天成。原以为 已经是 百尺竿头 独树一帜,谁知 遇上了 西洋管弦 便 更上层楼。</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当 优美滴 旋律 从一片小提琴中 流淌而出时,把个 指挥陶醉滴,扭动身体 竟有些 举止失措 险些 出轨?若说 原曲 在江南丝竹的手里吧,那就是一条 小溪 迴转 跳跃,美丽的使人亲近 濯足其中。而经 多把 小提琴的 演奏,恰似 宽阔 流缓的 大河。雍容 华贵,美丽的 让人 敬仰。何时 泛舟其上…。</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虽说西洋乐器的 演奏,耳目一新。但也是遵循了,我民乐 传统 演奏程式;没有变奏,是由不同的乐器 重复 主旋律…。故而 小提琴之后,便自然而然 顺水推舟滴,把 主旋 送给长笛。诶呀呀,更美啦……。一阵和煦的微风 吹过水面,搓起 层层涟漪。融融滴把人 包裹起来,温着肌肤 暖着 心田。然后 化作一只 云燕,拥抱蓝天 亲吻白云…。春风又绿了 江南岸,草色遥看 绝胜烟柳。才一举头 已不觉间 目酣神醉。东风吹我 过湖船…飞起沙鸥一片。温柔滴 长笛 送来了一派,温柔之乡。…。长笛这个物件,天生滴 慢性子。而且属于那种,不可救药。您就别想 从它这里,听到个 惊天动地 激昂慷慨……什么滴。即便是 催着赶着,吹出 连串 琶音……。也如同 处子 急行,一路滴 莲花步儿…。</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犹如 云燕下落平沙 东风吹入山林 仙女下界凡间,长笛把旋律,交给了一片 大提琴。深沉 安详 厚重之中,不露声色的 涌动着力量…。啊!沃野千里 水美 土肥,长江 之 不息,太湖 之浩汤……。植根于这般滴土地,不兴旺发达 都难!如果说 小提琴们和长笛,演示着 生活 美好。大提琴们 则告诫世人,勿忘 历史的 馈赠 生生不止 轮回不休…。</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随之而来 大大意料之外 ,而又 不在 情理之中。尽管有了 小提琴们滴 过渡,但还是 越过了 圆号、越过了巴松、越过了 单双 木管、长短笛…。却由着一支梆笛(竹笛)接过了 旋律。妙音入耳,麻酥酥滴 起了一身 鸡皮疙瘩…。似乎 西洋管弦,在这里 已然 黔驴技穷 力不从心 难以登顶?虽说 梆笛与长笛,都是 横吹管乐。但一个是 铜滴 一个是木滴,质地不同。按说嘛,木质 肯定不如铜质 响亮。但我们的先人,智慧无限。在 竹管上 多挖了一个洞 贴上薄膜,据说 以 芦苇 内膜最佳。如此而产生滴 除了 管腔共振 又多了一重 薄膜共振…。圆润之中 嘹亮 清丽 动听。几千年来 在祖祖辈辈们的手中 抚摸盘浆 唇边轻吻…,渗进了浓浓滴 中华文明。</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这管弦里滴 丝竹 中西结合之味道,悠扬着 吹出了 沪上人家生活滴 精致 细腻 平和,犹如 螺蛳壳里 做道场一般。也吹出了沪上人家滴 生活特色;上午一壶清茶 下午一杯咖啡、晚间一盘 生煎 早餐面包 果酱、吴侬软语 绍兴腔调 配着 洋泾浜…、春汛的黄鱼 月圆的 闸蟹 饮着一坛加饭 相得益彰, 若是换上 威士忌 白兰地 勃艮第… 却也 丝毫不觉 维和,乐在其中 得意洋洋…。</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一准儿是,大提琴们 怕美丽 欢快的笛声,像一只五彩滴鸟儿 飘然而去。便及时滴用 一片宽厚,稳稳滴 接住它…。然后联合小提琴们 竖琴 长笛…。在祥和之中 美好之中,永留人间…。</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紫竹调啊 紫竹调,却原来是 一根紫红色滴 竹笛,吹出来滴 调调……。</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行文至此,本该结束。但 窗外大雪 纷飞,搅得 周天寒彻。人又老滴,上肢不勤 下肢不便。窝在 温暖滴家里,一壶老酒 思绪翩翩。继续写吧,后娘打孩子—— 闲着也是 闲着 哈?[流泪][流泪][呲牙][呲牙][偷笑][偷笑][抱拳][抱拳](待续)</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张三: </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续前)</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我国之民乐,歌也好 曲也罢。虽说历史悠久 悦耳动听 内涵 丰富深厚,但普遍存在一 不足。就是,缺乏低音。或者说,尖亮有余 低音不足。歌者往往与女声近似,即便有粗旷 也是在高音区里 进行…。尤其是乐器 最为明显,从东北滴 大秆儿 喇叭 到 京胡 板胡 直到 粤曲滴 高胡……一路高调南下。就算是在 评弹 昆曲 滴笃之东南,顶多也就是在 中高音区 而已。</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其实细品起来,除了有些 尖利刺耳外,还是挺好听滴。甚至有一种 剃刀 刮过皮肤之 快感…。不过呢,我国 音乐工作者们,不满足现状。非要赶英超美滴,与西乐 比试一番。梅大师 就曾在 京剧三大件(京胡 月琴 板鼓)的基础上,加进了 京二胡 阮等乐器。很是完善了,京剧音乐艺术。但是 与西洋管弦乐比较起来,还是觉得 卷起珠帘 总不如。于是 音院滴 专家教授们 亲自出马,照着二胡滴葫芦 画出了低音胡琴滴瓢。高度与大提琴 无几,共鸣箱约有10几个 二胡音箱大小。当年风靡一时,全国各地 民乐团 队 纷纷采纳。后来便慢慢滴 凉了下来,不了了之……。估计还是,效果不佳吧。有人干脆就把 大提琴,请进了 民乐队。您还别说,效果 正经滴不错呢!问题是,怎么看着 都显得 不伦不类。无可奈何,放任自流吧……。这其中滴症结,我想应是 乐器构造所在吧。</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我国 拉铉乐器 都是 蒙皮(或蛇 或蟒),也有用 薄木板滴(板胡)。千斤码儿 压在 蒙皮上,再用 琴弦 勒压紧。若是 音箱加大了,蒙皮难以绷紧 力度也不够。千斤码儿 压在其上,易塌陷 易破裂……。总之蒙皮乐器 都面临着 地基不坚固滴 问题,遇 风雨 寒热 多少会影响音准。所以 民乐演奏 一曲下来,常要 调弦…。而大中小提琴们,便无此之忧。琴码本就 站在面板上,硬贴着硬。音箱里 又立起 一柱顶千斤…。再由于 不使用 蒙皮,音箱可做滴 大而合理。音色 更胜一筹……表现力 自然 丰满圆润 宽广…。</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意想不到的是,在南国却 一只独秀。广东民乐 意志坚强,咬定青山不 放松 坚决拒绝 改革,誓死不要低音。并 开宗立派滴 把广东民乐,更名为 广东 轻音乐。一个轻字,彻底与 低音 拜拜!尖利 动听的 高胡,千百年来 一统 岭南大地。但确有时 遇到些,需要低沉 委婉滴 表现 不适合 高胡。人家干脆就把 高胡 夹在 两腿之间 演奏,效果照样 不错。顽强之性格,近乎于 顽固…。佩服之至。</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少年时代 曾有几年,狂迷 广乐(也包括 月饼)。什么步步高、旱天雷、赛龙夺锦、彩云追月、孔雀开屏……。不但 耳熟能详,还能 照猫画虎滴 演奏一二。但 久而生疑,难道 乐曲需要 也不用低音吗?有回 听到 广乐演奏《赛马》,心下私付。无论如何也要 敲打木鱼吧,不然 马蹄声 何来?结果您猜 怎着,人家敲滴是,较了音滴 玻璃瓶子!服啦!真是服啦!五体投地 任哪儿 都伏。</h3><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3><p style="caret-color: rgb(0, 0, 0); color: rgb(0, 0, 0);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caps: normal; font-weight: normal; letter-spacing: normal; orphans: auto; text-align: start;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normal; widows: auto; word-spacing: 0px;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text-decoration: none;"> 当 管弦与丝竹 同出一台,你中有我滴 交相辉映时。尖利 清脆的民乐器,硬核滴 似粒 钻石 💎 灼目 坚硬。如一颗 铜豌豆 蒸不熟 煮不烂,谁也 消化不了。 协奏曲 梁祝中滴 一副板鼓、与维也纳交响乐团 合演滴 打虎上山中滴 一把京胡…。在几十人 震耳欲聋滴 管弦乐队中,毫不怯场。犹如麻袋里滴 锥子,穿革 刺帛 横出竖进 任意畅游 脱颖而出…。与那古时 赵云,于万马军中 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翻掌观纹…。异曲同工之妙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