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

寂照

<h3>愿漂泊的人都有酒喝,</h3><h3>愿孤独的人都会唱歌。</h3><h3>愿相爱的人终成正果,</h3><h3>愿自由的人终老烟波。</h3><h3>愿把酒的人各抒丘壑,</h3><h3>愿孑然的人守住城郭。</h3><h3>愿执着的人各得其所,</h3><h3>愿放逐的人终获解脱。</h3><h3>愿你看见我的黑白,亦懂我的斑驳……</h3> <h3> 这是一篇姗姗来迟,却深情款款的游记……</h3><h3> 本计划开场是这样写的:“回想去年,最为酸爽和过瘾的高光点,莫不过此番徒步之旅!”不成想,提笔抒怀时,两年去也!好在此事经过长时间情感的酝酿积聚后依旧产生如饮茶一样的回甘,让人念念不忘。许多的相遇,在人生的预期之外。不能到达的远方、不能遇见的美好、不能畅怀的自由……对这种种不能、种种不遇,怀揣的都是体谅。</h3><h3> 毕竟,缺,是常态,圆,才少见。</h3> <h3>  于我这女流之辈而言,徒步、远山、跋涉,亦是传说。远远听这些传说,安于做一个间接的倾慕者,也是甚好。而此番出行,很像昆德拉所说的“顺水漂来的孩子”,是一种意外,一次偶然,亦是不求而得的欢喜。</h3> <h3>  向来是个不靠谱的行者,我说没有任何户外徒步经验,他说有热情即可,于是一拍即合,背着借来的种种装备,心思有点出窍,感应跟不上脚步的,就出发了。</h3> <h3> 此时,写这样的游记,亦是没有底气。我不知道那些山脉和村落的名字,我不知道所去之地有怎样的过往和故事,我不会运用准确的地理名词和专业术语,只是觉得好,那种好是延绵的,不绝的,就像一朵花连着一朵花,一朵云连着一朵云,让描述休矣、形容休矣,唯一可行的,便是不做他想,充分享受。</h3> <h3>  戊戌桂月,十人两车,探秘骨麻湖。</h3><h3> 对藏区,有种天然的亲近感,那里说不清的风神、粗犷、凌烈、纯净,让我见之忘俗,洗心息欲,仿佛修了由眼及心的境。那山峦、草木、云霞都似旧相识,年深月久不照面,叫不来名字也会心存好意一般。</h3><h3> 在青海湖璀璨的星空下喝酒,脑袋里尽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在旗布林卡和陌生的人儿围着篝火跳舞,笑的没心没肺,根本顾不得高跟鞋会不会崴脚;在扎尕那的小旅馆里跨年,爱人和青稞酒相伴,凌烈冬日仿佛弥漫四行诗的温暖;在拉尕山的深夜,大家畅怀恣肆,讲着红围巾和花千骨,喝光车里能找到的所有酒……也同样连续两年,由于种种不可预见的奇葩缘由,退了去西藏的票。</h3><h3> 所以,种种相见,皆是因缘。</h3> <h3>  近乎两年的时间里,没有写过字。</h3><h3> 因为写字要透心。</h3><h3> 这两年,散漫、低垂,没有奔腾、没有暗涌,少了春风十里的态,缺了无往不前的心。远处有烽火连月,近处是大雪封山,心境还没有牢固的岸。从前最惧怕陷入没有灵感的状态,而今,日日如此,亦也安然而度。不得否认,安逸也是一种快乐,但过于浅显,从中很难得到滋养,缺乏了让人内心踏实参与感和启发性,没有安全感给予自己。</h3><h3> 有了难绕过的心坎,便不愿意太过认真的对照内心,随即又看到自己性格中一连串的矛盾:愚蠢的、灵动的;狂妄的、谦谨的;粗野的、精致的……并非憎厌它们,只是冀望自己身上能有一点超然的东西。坦承平庸,使人难过。</h3><h3> 心如猿猴,意若奔马,如何拴系,哪里捉拿?</h3> <h3>  从宕昌南河经腊子口至桑坝吾乎,行约三时有余。一路甚是欢愉,从一日日机械重复的生活中脱身而出,众人退却沉闷,尽显活泼。</h3><h3> 在村中小饭馆简单用餐,大约是心境不同,那日狭小饭馆中的简单烩面,想来也是记忆犹新。</h3> <h3>  中午时分,藏家老杨父子开车送我们到黑拉村矿山入口,约定明日此时再度出口相接。遂整理行装,开启入山之旅。</h3><h3> 行前激情战胜一切,导致准备极为不全。警察同志极不专业的准备了一个比行李还重的警用装备包,放到背上的那一刻,内心也沉重了。换做平时,这个分量的行囊,大约是让我百米也走的不利索的。那日甚怪,心中的雀跃、期盼、豪情大抵秒杀了负重的惆怅。起步出发时,还禀了些许雄赳赳气昂昂的态,做了阵子排头兵。</h3> <h3>  大约是太过喜欢,曾应人之约,对他们的徒步之旅在臆想之中写过一段描述。山光、夕照、故人、旷野,时而春秋、时而冬夏,云霞缭绕、山峦辽阔,看花惜情、対湖静坐……笔尖尽是美好。而自己真正投身其间,便觉所述还是虚华,到底是缺了步步为营的底气。</h3> <h3> 高原天气诡怪,亦是它的野性。方才还是一望无际的蓝,阳光普照白云朵朵,瞬间又是电闪雷鸣、滂沱大雨,硕大的雨滴夹杂着冰雹,随意而任性的展示它不可阻挡的威力。不到一个小时间,行程被大雨阻挡了两次,在废弃的矿场和枝叶稀疏的树下盼晴。风雨戛然而止,天地舒朗开阔,低头是无尽的绿,抬头是无尽的蓝,回头,远山隐匿于云雾缭绕间,浑然壮美、美不胜收,沉重的行李自不会拖累步伐。</h3> <h3>  行进差不多四个小时,抵达山顶。</h3><h3> 尽管天色又有阴沉,但一点也不影响神山对我的打动,寂静、开阔,又无限延伸。我有些飘飘然、茫茫然,明明实实的站在那,心思却有些出窍。是啊,它由臆想变成了此地。</h3><h3> 站在山顶,天变得很低,云雾变幻,似乎伸手就可摸得一般。高山杜鹃漫山遍野,若遇盛开时节,是何般盛大浩荡?风马旗在凛冽的风摇曳,玛尼堆静默而立,一句句无字经文,念于天听、念于云听、念于风听……眼见的一切,有信仰而来的庄重、有山花烂漫的朴野。</h3><h3> 离天空近的地方,离神近……</h3> <h3> 短暂休整后,沿牧道下至山谷,骤雨初停,山路泥泞。经过一段幽谧而充满生机的树林,粗壮的光线透缝隙有力的照射,青苔如薄纱般挂在树枝和地面,蠕动的毛虫结着丝茧,枯木突兀重叠,野蘑菇在旮角一簇簇探头。</h3> <h3> 就在骨麻湖映入眼中的一瞬,一道彩虹跃然而出,即将落山的太阳,把余晖洒向神山,浑然壮美。高山云朵、湖面倒影、穿梭交织、如梦如幻。我沉醉其中出不了声,心温润澄澈的如同春水。人到了山中,才真的一脚踏进了诗词里,空山新雨、东山月出、鸟鸣烟岚,老意十足,又一副天真。“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年少时就熟读的诗,此刻鲜活起来。</h3><h3> 不敢希求的美啊,当它慷慨现身,你唯有看,不眨眼的看,仿佛才对得起上天造物的恩典。</h3> <h3> 眼见天色将晚,即刻安营扎寨。</h3><h3> 用山泉水煮了泡面,分到些许牛肉,众人坐枯木围篝火,临湖而食,妙趣难言。</h3> <h3>  暮色逐渐转暗,山风涌动,万象消匿。随即一轮孤月当空,满天繁星逐一跃出,无边清辉洒向静谧湖水、绵延山峦,无声无息、无惊无扰。</h3> <h3> 我们围着篝火跳舞,在湖边的月亮下唱歌,端着青稞酒,未尽两盏已醺然,一派逍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所有人的情绪拔到了制高点,琐碎日常、庸繁人事统统退却,天地与心灵皆是月白风清。人前藏不住的那繁乱,在这月光里、清风中、微醺时消融不见,心里亦清凉、亦热烈。</h3> <h3> 那些清醒、自在、热烈而又孤独的时刻,往往源于读书、旅行、运动和微醺。</h3><h3> 从《小河淌水》到《半个月亮》,从李太白到苏东坡,我们唱完了记忆中所有关于月亮的歌,念完了脑子里所有描写月亮的诗,思绪撩的无边无际。看天地,终归疏朗,看世情,不尽浩荡,而生命,阴晴圆缺。月似当初,人似当初否?</h3><h3> 那一刻,心中最想遇到的,是“但愿人长久”。</h3> <h3>  生而在世,怎不知世事无常、处处无常?但更愿意盲目于但愿人长久的发愿。甘愿盲目,是因为痴恋美好,不愿惜别。</h3><h3> 不愿惜别赤子之心,终归世故垂败;</h3><h3> 不愿惜别诗酒花茶,却陷柴米油盐;</h3><h3> 不愿惜别相见甚欢,可怜旧处成厌;</h3><h3> 不愿惜别友谊的黄金时代,无奈依旧渐行渐远;</h3><h3> 不愿惜别至亲至爱,怎敌生离死别……</h3> <h3>  人至小中年,飒飒听秋风,世事如洪水,总会被淹没、被冲走。经历了特别的痛点,走过了特别的坎,才觉得,很多以为的重,没那么重,很多以为的轻,没那么轻。明天的路,一半有数一半如迷,人们郑重而热烈。须臾也要淋漓,片刻也要尽致。一段路就是一杯酒,然酒味不同,共饮的人也不同,端起来应尽便是,拱拱手,再端下一盏。</h3><h3> 都是人间荡客,生之内容,无非如此。</h3><h3> 怎奈“别时容易”……</h3><h3><br></h3><h3> 又想起一个词——不辜负</h3><h3> 不辜负良辰美景</h3><h3> 不辜负大雨滂沱</h3><h3> 不辜负刹那相逢</h3><h3> 不辜负至亲至爱</h3><h3> 但愿人长久,是好的,却不作数,又给我,一层清辉。</h3> <h3>  宿营湖畔,有微寒,在大地的抚慰中入睡。</h3><h3> 晨起,薄雾笼罩湖面,影影绰绰,宛若仙境。草地上有露水,树林中有鸟鸣,湖边有鹿饮水,山谷升起朝霞,晨辉倾洒金顶,天地焕然苏醒,这景象清净而吉祥,一派世外桃源的好。我站在湖边,感受风吹动衣角、肌肤和发梢,纯美之意仿佛来自恒古的源头,无法说尽。一种清洗、倒空、满盈在心间荡漾,算来好景只如斯,惟许有情知。</h3> <h3>  回程选择穿越峡谷。溪水湍急野草蔓蔓,巨石林立只可越石而过,尽是艰难险阻。大家互相照应、协助,负重前行。</h3> <h3>  峡谷中落差很大,从骨麻湖出水口到桑坝河渡河处,短短2.7公里的垂直距离,海拔从3450米下降到了2750米,垂直高度下降700米。天然形成的许多各具特色的小瀑布,异常漂亮。团队中有几位摄影师,艰难穿越途中不忘拍摄,留于我们美好的影像。</h3> <h3>  溪水湍急始终相伴,山谷树影如牢,长而茂盛的荒草四处蔓延,覆盖生的痕迹,仿佛千年不被打扰,时有山花在风中稚拙的摇动,有些许天地初开的朴素。穿过艰难行进约六小时,快出峡谷时看到坨坨牛粪,尽生出些许雀跃,仿佛生之痕迹。</h3> <h3>  喜欢这样的走路,自觉生活也该保持这样用力而没有迟疑萎缩的前进速度。</h3><h3> 亦喜欢这样艰难行进后的豁朗开阔,就像你与这个世界一一贴身过招,而最后任喜春花秋月雾霭山川……</h3><h3> 这人间值得,未看足,怎归去?</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