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理解孩子 <br>曾经当我们介绍我们在一日活动课中可以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时,就有少数家长唏嘘说:“孩子就那么简单,哪需要什么社交能力啊,他们什么都不懂。这么小就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简直就是小题大做。”事实上,孩子的社交能力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这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人际关系,一个人际关系好的孩子,他们的情绪常常都是正向的、积极的,他们也更有可能是更自信的。一个自信的孩子,他们学习也会更积极主动,孩子的学习效率也会更高。社交能力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与生活的质量。<br><br>常常也有家长焦虑的问我:“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怎么办?”其实孩子不愿意上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产生冲突,他们处理不了,于是采用不去上学逃避的方式面对。当然也有的家长很苦恼,自己的孩子天天被找家长,不是推其他小朋友,就是抢别人玩具,怎么教都没有用。<br><br> <br><br><br><br><br>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br><br>第一阶段:培养孩子愿意与人交往<br><br>当发觉自己的孩子每天独来独往时,家长们最常做的就是教自己孩子如何与其他小朋友相处。其实效果甚微。首先要做的,也是很关键的一步,是要让孩子愿意与人交往。每一个年龄段目标不同。<br><br>3---4岁<br><br>1.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br><br>2.愿意和熟悉的长辈一起活动<br><br>4---5岁<br><br>1、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有经常一起玩的小朋友<br><br>2、喜欢和长辈交谈,有事愿意告诉长辈<br><br>5---6岁<br><br>1、有自己的好朋友,也喜欢结交新朋友<br><br>2、有问题愿意向别人请教<br><br>3、有高兴或有趣的事愿意与大家分享<br><br>在这个阶段,家长应该多陪伴自己的孩子玩耍,让孩子感觉与人一起玩耍比自己独自一个人玩更开心,这样孩子就会更愿意跟人一起玩。家长也可以常带自己的孩子去看看其他小朋友玩一些有趣的游戏,当他经常看别人玩的挺有意思,慢慢的就自己想融入进去跟小朋友一起玩了。在我的工作中,常常遇到一些孩子喜欢独自一人玩,不合群。针对这样的孩子我特别自信,不出两三次课孩子不合群的状态就会改善。我用的主要方法就是让小朋友上集体课,让他看看其他小朋友都怎样愉快的游戏,慢慢的他就愿意去跟小朋友一起玩了。<br><br><br><br>第二阶段:能与同伴友好相处<br><br>孩子常常与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这是家长们最头疼的问题。就如上面提到的家长:“孩子总喜欢推其他小朋友,喜欢抢别人玩具,该怎么办?”当然也有的孩子是总被其他小朋友欺负,这也是家长感觉很不悦的事情。同样,具体的目标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以及能力来定。<br><br>3---4岁<br><br>1、想加入同伴的游戏时,能友好的提出请求<br><br>2、在成人指导下,不争抢、不独霸玩具<br><br>3、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听从成人的劝解<br><br>4---5岁<br><br>1、会运用介绍自己、交换玩具等简单技巧加入同伴游戏<br><br>2、对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能轮流、分享<br><br>3、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在他人的帮助下和平解决<br><br>4、活动时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br><br>5、不欺负弱小<br><br>5---6岁<br><br>1、能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br><br>2、活动时能和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br><br>3、与同伴发生冲突能自己协调解决<br><br>4、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接受时会说明理由。<br><br>在这个阶段:家长就可以在家模拟一些场景,让孩子主动提出要求参与进来。例如,爸爸在打游戏时,孩子也想参与进来。我们可以要求孩子完整的表达自己的需求,例如:“我也想玩这个游戏,我可以跟你一起玩吗?”而不是允许孩子直接抢占游戏领地。孩子在家不表达自己的需求,直接用行动去表示,家长可以理解孩子,可以接纳他。但是在外面,跟其他人在一起游戏时,其他小朋友就不一定有这么高的接纳度了。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在家培养孩子准确的表达自己的需求,跟人分享合作的能力。<br><br><br><br><br><br>第三阶段:培养孩子自尊、自信、自主<br><br>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优秀,在人际关系中,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更自信更主动。自己的孩子不是每次都在游戏中处于被动,配合的角色。<br><br>3----4岁<br><br>1、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br><br>2、为自己的好行为感到高兴<br><br>3、自己能做的事情愿意自己做<br><br>4、喜欢承担一些小任务<br><br>4---5岁<br><br>1、能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或其他活动<br><br>2、知道自己的一些优点和长处,并对此感到满意。<br><br>3、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不愿意依赖别人。<br><br>4、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和任务<br><br>5---6岁<br><br>1、能主动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br><br>2、做了好事或取得成功后还想做的更好<br><br>3、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不会的愿意学<br><br>4、主动承担责任,遇到困难能够坚持而不轻易求助<br><br>5、与别人的看法不同时,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明理由<br><br>在这个阶段,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责任感,孩子力所能及的自己的事情要求孩子自己做,而且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同时也要不怕困难,敢于挑战。<br><br><br><br><br><br>第四阶段:关心尊重他人<br><br>曾经有一位姥姥跟我抱怨说:“我真觉得我孙子没有良心,对他再好,他都不知道感恩。”原来是因为姥姥每次说自己哪里难受了,孙子一点反应都没有。学会关心尊重他人,这是一项需要培养的能力。<br><br>3---4岁<br><br>1、长辈讲话时能认真听,并能听从长辈的要求<br><br>2、身边的人生病或不开心时表示同情<br><br>3、在提醒下能做到不打扰别人<br><br>4---5岁<br><br>1、会用礼貌的方式向长辈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想法<br><br>2、能注意到别人的情绪,并有关心、体贴的表现<br><br>3、知道父母的职业,能体会到父母为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劳。<br><br>5---6岁<br><br>1、能有礼貌的与人交往<br><br>2、能关注别人的情绪和需求,并能给予己所能及的帮助<br><br>3、尊重为大家提供服务的人,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br><br>4、接纳、尊重与自己的生活方式或习惯不同的人<br><br>在这个阶段,有的孩子很会察言观色,他能很快而准确的识别他人的需求,然后给予适当的反应。而大多孩子是需要家长一点一点教的。例如请求孩子帮忙时,多表达自己的感受,少一些具体行动的指示。当自己想要孩子帮忙倒一杯水时,不妨告诉孩子,自己口渴了,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给自己去倒一杯水。这样孩子慢慢就能把感受与具体的行动联系起来。<br><br>提高孩子的人际关系,家长需要多花点心思,这一些并不是天生就会的,需要后天的培养。一切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孩子的人际关系好了,孩子的生活质量也会有很大的提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