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39b54a"> 突然延长的假期,会让人感到措手不及。
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复习材料准备不足的问题,无法返校,不能得到新的复习材料,会给复习带来困难,甚至会带来复习备考的中断。解决方法,除了上网搜集一些练习题之外,最好是深耕教材。很多考生备考效果不好,主要是对教材掌握得不深刻、不系统、不全面。我把高考备考分为五大任务:深入地理解学科道理;提高运用学科道理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科系统性的建设;提高解题速度;提升解题的规化性。这五大任务,是有先后程序的,完成各大任务都是有方法和技巧支撑的。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是阐述学科道理的基础和依据,不能深刻、系统、全面地掌握和理解学科知识和道理,不能将学科道理转化成自身的思维方式,并融入自己的思维结构,就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科问题,只能停留在极为浅薄的“照着葫芦画瓢”的模仿层面,无法解决较难、较复杂的问题,难以取得较高的分数。很多考生将提高分数的方法,过多地放在大量做题上,以为做题做得多,水平就能提高,这种认识有片面的地方。做题确实能增加解题经验,在做题的过程中也可以反过来增加对学科道理的理解深度,还可以发现并纠正原有的认知错误或偏差。但若在对学科道理理解不到位的情况下,便海量地做题,也有可能会不断强化自己的错误。不要小看做错题这件事,做错题后若不能及时检查出原因并纠正过来,会强化认知错误,时间长了会带来认识和理解变形,形成痼疾,甚至会影响到日后的学习和研究。做题也如江湖比武,高手不仅是和人交手得多,更主要的是功夫深,深耕教材就是苦练基本功。平时在校学习,受课程和老师备考进度的影响(或者说干扰),无法按自身实际情况来安排复习计划和进度,有些考生甚至会被老师“拖”死。现在在家中自行复习,正好静下来,争取更大程度地彻底解决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家庭学习的环境问题。有些家长担心家里的环境不够安静,不利于孩子复习。尤其现在好多家长也居家,二十四小时和孩子在一起,更感到无所施从。有的家长为了不干扰孩子学习,在家里大气都不敢出,连走路都恨不得扛起脚来,更不用说看电视、说话,邻居家的一点动静,都会心惊肉跳。其实,学校的学习环境并不像大家想象那么安静: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在同一座楼内学习,甚嘈杂程度可想而知。现在孩子多数都有一个独立房间,先和孩子交流好,让孩子关闭房门在自己房间独自学习,家长在其他区域正常生活,形成正常的家庭氛围,只是不要弄出太大、太尖锐的声音。抽烟机的声音,炒菜做饭的声音,不会有什么影响。如有可能,孩子学习时,家长可到户外转转,买买莱,可减少对孩子学习的影响。要让孩子掌握好学习的节奏,每学习一段时间,就要活动放松一下,每天也要保证一定时间的运动,以保持大脑血氧含量。可将活动运动的时间,放在家长做饭的时间段。
第三个问题是情绪管控问题。父母子女长时间同时居家,很容易产生摩擦。首先,家长不要过度监督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免引起孩子的反感。其次要学会融合亲情的技巧,比如不再称呼孩子的名子,只称呼关系,叫“儿子”“女儿”,以强化亲子关系。对孩子的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不要没完没了的指责。家长对孩子学习最有效的支持只能是亲情。我有一个概念,叫“肌肤饥渴”:中国人比较内敛,当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后,家长便不再和孩子有身体的触碰。其实言语这一种信息传递方式,有极大的不准确性:或者言不达意,信息传递不准确;即使言语表达准确,但情绪不一定恰当;即使言语表达准确,情绪也恰当,也会因接收者认知水平、即时情绪、对话氛围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表达者的用意和接收者的理解大相径庭。所以,我给高考备考生家长一个极端的建议:“闭上你的嘴”。与其费力讨嫌地“说”,不如在孩子学习时,尤其学习累了的时候,去摸摸孩子的头,搂搂孩子的肩,拍拍孩子的背。这种举动不仅传递信息单一,不会产生误解,还能传递亲情,何乐而不为?</font><br></h3><h3><font color="#39b54a"> 挂一漏十,点到为止,还需阅读者再理。</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