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二十四节气,于中国先秦时期就已经订立、到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h3><h3> 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h3> <h3> 立春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h3><h3>意思:从这一天到立夏这段期间,都被称之为春天。此外,立春还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代表新的一年开始,因此立春又称立春节、打春等,流行鞭春牛的风俗。立春这天吃春饼和春卷,称为咬春。</h3> <h3>别名:打春、立春节</h3><h3>代表寓意:春季的开始 </h3><h3>气候特点:气温回升、大风降温</h3><h3>所属季节:春季</h3><h3>时间:每年2月3或4或5日</h3><h3>太阳位置:太阳到达黄经315°</h3> <h3>关于立春的古诗</h3> <h3>立春</h3><h3>柳枝条条探芽苞,轻风吹拂催嫩草。</h3><h3>田野欲出泥土香,今年播种春苗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