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战友我的雷达站(连史篇)

孙登龙

<p>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高射炮兵第十师二十九团雷达站组建于1960年,时至今日整整六十周年。</p><p>自1971年元月至1982年3月曾在该站服役过的战士,今年又是我入伍(1970年12月)50周年的日子,为表达对老连队、老战友们的思念之情特写此篇(我的战友我的雷达站)。</p><p><br></p> <p>目录</p><p>一、组建及隶属关系和武器装备</p><p>二、连队番号、代号变更情况</p><p>三、执行作战任务情况</p><p>四、完成军事训练任务情况</p><p>五、立功受奖情况</p><p>六、历任站长、指导员情况</p><p>七、难忘的峥嵘岁月,永恒的战友情</p> <p>第一部分组建及隶属关系和武器装备</p><p>空军高射炮兵第十师第二十九团雷达站组建于1960年8月,隶属于团司令部指挥连,全称“空军高射炮兵第二十九团指挥连雷达排”。</p><p>人员组成由空军雷达六团、高射炮兵第十师师直雷达站及其他连队抽调组成。</p><p>武器装备有国产513雷达一部,285型柴油发电机两部,八一型、九一型无线发射电台各一部,139型收讯机两部。1981年1月在广西宁明前线执行轮战任务时装备571雷达一部,4135型汽油发电机一部。</p><p>1965年元月份改编成为雷达连,全称“空军高射炮兵第二十九团团直雷达连”。</p><p>1976年3月份改称“空军高射炮兵第二十九团团直雷达站”。</p><p>1985年9月份全军精减整编撤销空军高射炮兵第十师番号与空军导弹第六团雷达站组建“空军防空混成第十旅旅直雷达站”。</p><p><br></p><p><br></p> <p>第二部分连队番号、代号变更情况</p><p>19660年8月组建时番号为空军高射炮兵第五三四团指挥连雷达排;代号4539部队。</p><p>1962年6月番号为空军高射炮兵第五三四团指挥连雷达排;代号3544部队。</p><p>1964年3月番号为空军高射炮兵第二十九团指挥连雷达排;代号3544部队。</p><p>1965年1月番号为空军高射炮兵第二十九团雷达连;代号为3544部队73分队。</p><p>1965年2月番号为空军高射炮兵第二十九团雷达连;代号为3992部队73分队。</p><p>1966年10月番号为工程部队三二九大队雷达连;代号为3992部队73分队。</p><p>1967年1月番号为后勤部队三二九大队雷达连;代号为3992部队73分队。</p><p>1967年5月番号为空军高射炮兵第二十九团雷达连;代号为3544部队73分队。</p><p>1975年8月番号为空军高射炮兵第二十九团雷达连;代号为86787部队73分队。</p><p>1976年3月番号为空军高射炮兵第二十九团雷达站;代号为86787部队73分队。</p><p><br></p><p><br></p> <p>第三部分执行作战任务情况</p><p>1960年在汕头市组建后执行保卫汕头机场与外沙机场的作战任务。</p><p>1960年11月至1962年5月,驻防海丰执行以海丰为中心的机动作战任务。</p><p>1962年6月驻防兴宁担负保卫兴宁、惠阳机场的作战任务。</p><p>1962年9月至1963年4月驻防汕头执行机动设伏任务。</p><p>1963年5月至1965年1月驻防电白县执行机动设伏任务。</p><p>1965年2月至1966年1月驻防阳江县马江水库执行机动设伏任务。</p><p>雷达站组建后至1966年元月份正是国民党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大肆叫嚣、积极准备“反攻大陆”时期,其空军经常出动P--2V、RF--101型飞机对我沿海一带实施侦查、投撤传单。我(534)团与空军高炮531团、532团、533团、535团、536团、探照灯431团6连和陆军251师、219师、139师、140师、141师、121师、122师、124师、125师、41军、42军所属11个高炮营在阳江、汕头、海丰、兴宁、惠阳、电白等地区实施机动设伏。在此期间我们多次紧急转移在撤出和占领阵地中做到了撤的出、走的动、进的去,在进入一级战备(拉响警报)后开的起机、发现的了敌机,能够“快、准、连”的发出目标诸元,圆满的完成任务。</p><p>在这一时期雷达没有固定阵地工事,没有营房,只能搭设帐篷,在艰苦环境中渡过。</p> <p>上图片是在援越抗美时上级慰问团下连时在雷达阵地上战友们的合影。</p><p>1966年2月至9月驻防南宁市苏圩阵地担负保卫吴圩机场任务。</p><p>1966年10月至1967年5月入越作战驻防在外苏担负保卫外苏车站和5一8号铁路桥的战斗任务。</p><p><br></p><p><br></p> <p>陈荣堂操纵班长援越抗美(113)战斗中,在一号操纵手岗位上因完成任务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p> <p>援越抗美时无线班长何维祖在雷达阵地上。援越抗美是一场当年没有广开战争,入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统一着越南人民军服装。</p> <p>上图片是1967年5月份部队完成援越抗美任务准备回国时,雷达站的战友们在越南友龙烈士陵园前与长眠在他国异乡战友们告别。</p><p>1966年10月15日至1967年5月我们团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军委命令率本部(整建制)和28团1、4连,30团枪连,驻青岛海军高炮2团3营,探照灯2团7连随空军高炮一师入越作战。部署于外苏担负保卫外苏车站和5--8号铁桥的战斗任务。</p><p>1966年10月15日18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组织的庄严欢送仪式结束后,雷达站作为第一梯队从友谊关跨出国门,援助越南人民抗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翌日佛晓到达设防阵地---越南河北省凉江县大林乡大甲村。</p><p>在入越作战近八个月期间进入一级战备状态362次,值班开机145次,战斗开机时间157小时,值班开机421小时。为全团炮连在30次的对空战斗中击落敌机9架、击伤敌机8架提供了及时、准确、连续、快速的目标诸元。深受团指挥所的信任。多位同志立功。</p> <p>1967年5月从越南回国后在南宁市广西大学稍做休整后到广州市驻防在鹭江阵地;1969年3月至1980年12月份驻防羊额阵地,担负保卫广州市河南区的要地防空任务。</p><p><br></p><p><br></p> <p>我们在羊额阵地的蓝球厂上合影</p> <p>在营区宿舍前欢送付连长孙玉堂复员(当时还没有实行转业制)</p> <p>1981年1月至1982年2月奉广州军区空军命令驻防广西宁明县明江公社左头村阵地,执行广西前线轮战任务。</p> <p>遵照广州军区空军命令1980年12月30日雷达站解除羊额阵地的战备任务,31日撤离羊额阵地到广州市石榴岗(汽车连阵地)集结地。1981年元月4日我们随团直机关梯队到广州天河军用火车站铁路输送至广西宁明县明江公社左头村阵地。执行在广西前线保卫宁明机场及明江大桥的作战任务。</p><p>为了加强前线情报工作师司令部、后勤部(指示)启用警--20(571)雷达。该雷达及随行人员于1981年2月份到广西宁明。启用警--20雷达对我们搞好情报保障工作增添了双重保险。</p><p>因为越南空军机场距离两国边界线只有20公里左右,在我们执行轮战期间只要敌机起飞(无论训练或有意进入我国境内领空)部队就得进入“一等”。在此期间我们千余次进入“一等”(有时一天十几次)开机状态。每次进入“一等”我们都及时发现、跟踪目标连续不断地通报“诸元”,从未发生过漏情、中断情报情况。为团指挥所及各炮营、连指挥所提供了可靠的情报。</p><p>在广西轮战期间我们还完成了《警--20(571)雷达与警--11(513)雷达使用对比情况》的报告,上报军委空军。</p> <h3>1982年2月从广西宁明轮战结束后返回广东顺德羊额阵地至1985年9月担负保卫广州市防空作战任务。</h3> <p>1972年底我们建起来的营房(宿舍)。</p><p>罗学林1978年入伍曾任雷达操纵员、文书、志愿兵。我的战友、我们是同居的战友!</p> <p>1985年8月1日部队开始换装,“65式”军装退役,“84式”军装服役。换装后的战友们留下在警--11(513)雷达站的永远纪念。</p><p>他们三位战友都是1981年12月份入伍的战友,也是我在雷达站服役期间最后一批进入雷达站共同生活工作的战友。</p> <h3>1985年9月底林进俭指导员带领雷达站部分人员与所有武器装备到广州市黄浦(原28团雷达站阵地)与地对空导弹六团雷达站共同组建“空军防空混成第十旅旅直雷达站”。</h3><h3>我当时任空军高炮十师司令部作侦参谋,师参谋长(也是混成第十旅的首任旅长)说:“孙登龙到顺德羊额阵地去指导29雷达站撤出阵地”。这也是我在部队服役十六年来最后一次履行军人职责。</h3> <p>第四部分完成军事训练任务情况</p><p>一、在多次完成广州军区空军组织的“空炮合练”和“空炮灯合练”中都能够及时发现目标,连续向师、团指挥所、炮连提供空中目标诸元。</p><p>二、在每次高炮实弹射击前师、团组织的炮连指挥排、仪器排机场驻训中我们都能根据训练需要提供及时、准确的空中目标诸元。</p><p>三、完成高炮实弹射击的目标指示任务</p><p>雷达站从组建后曾在1961年、1962年、1964上、底、1965年中、底、1966年上、1968年11月、1969年11月、1970年11月、1973年11月、1974年11月、1975年11月、1977年11月、1978年4月、1978年11月、1979年11月、1980年11月、1982年9月、1983年9月、1984年9月共二十一次到高射炮兵靶场为炮连及时捕捉“靶机”提供目标诸元。做到了发现目标快、通报诸元准圆满地完成了目标指示任务。</p> <p>第五部分立功受奖情况</p><p>1965年由指挥连雷达排改编为“空军高炮二十九团雷达连”后,在全军开展的争创“四好连队”、“五好战士”的活动中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从1968年度至1970年度连续三年被评为“四好连队”。</p><p>从1971年起在全军开展的争创“先进连队”、“先进个人”活动年年被评为“先进连队”。</p><p>1979年度、1981年度因完成各项任务表现突出分别荣立“集体三等功”各一次。</p><p>1970年被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的全军54个基层先进连队之一。时任操纵长高其俭同志以“先进单位代表”身份出席了空军双代会(先进单位、先进个人)。</p><p>1982年被广州军区空军评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p><p>1982年被军委空军评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p><p>1982年被评为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表彰的18个基层“行政安全管理先进单位”之一。</p><p>1982年时任指导员叶继清同志做为“先进单位”代表出席了全军“行政安全管理工作”会议。</p><p>1985年军队精减整编时我任师司令部作侦参谋,师长马驹说:“在空军高炮十师的历史上受到军委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表彰的连队就是29团雷达站”。</p> <p>第六部分历任站长、指导员情况</p><p>1960年组建雷达站后共有十人十二任站长。</p><p>首任(站)排长张恒南任职时间从组建到1964年底。在此期间团司令部指挥连付连长焉善提经常到雷达站指导工作。</p><p>第二任(站)连长张恒南任职时间至1966年8月</p><p>第三任(站)连长刘照俊上排左一任职时间1966年9月至1967年10月</p><p>第四任(站)连长姚振喜上排中任职时间11967年11月至1969年2月</p><p>第五任(站)连长王自香任职时间1969年3月至1971年1月</p><p>第六任(站)连长高其位上排右任职时间1971年2月至5月</p><p>第七任(站)连长王自香任职时间1971年6月至1972年7月</p><p>第八任(站)连长李延龙中排左任职时间1972年8月至1976年2月(3月份后离岗到团司令部训练股工作)</p><p>第九任站长喻广求中排右任职时间1976年3月至1978年2月</p><p>第十任站长孙登龙下排左任职时间1978年3月至1982年2月</p><p>第十一任站长潘喜林下排中任职时间1982年3月至1984年12月</p><p>第十二任站长代武下排右任职时间1985年1月至1985年9月</p> <p>1964年由指挥连改编为雷达连后共有七人先后任指导员</p><p>首任指导员黄有松1950年入伍广东五华人任职时间1964年至1966年7月</p><p>第二任指导员朱国良任职时间1966年8月至1970年初</p><p>第三任指导员何维祖上左任职时间1971年2月至1974年初</p><p>第四任指导员邢光能上右任职时间1975年2月至1979年1月</p><p>第五任指导员邬家桥中任职时间1979年2月至1981年6月</p><p>第六任指导员叶继清下左任职时间1981年7月至1984年8月</p><p>第七任指导员林进俭下右任职时间1984年9月至1985年9月。</p><p><br></p><p><br></p> <p>第七部分难忘的峥嵘岁月,永恒的战友情</p><p>2014年10月份部分战友返回羊额阵地</p> <p>当年曾是我们雷达工事兼宿舍</p> <p>当年曾是我们的油机工事兼宿舍</p> <p>当年我们建起来的宿舍</p> <p>当年鱼水般的军民关系</p> <p>2015年11月份在广州市举行首届战友聚会</p> <p>参加过援越抗美的战友们</p> <p>参加过广西宁明轮战的战友们</p> <p>我们当年挖的鱼塘</p> <p>站在我们雷达阵地与北江相隔的防洪大堤上</p><p>让我们高喊:“这是1969年2月至1985年9月我们驻防的阵地”!“这里留下我们青春岁月”!</p> <p>在导弹十旅旅直雷达站阵地上现在装备的雷达车与我们当年使用的雷达车前</p> <p>现在空军导弹十旅雷达站使用的“572”雷达。铁打的军营流水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军队的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我们的军队将永远都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可“钢铁长城”。</p> <p>2018年5月份在成都市举行第二届战友聚会</p> <p>从全国各地来的战友们</p> <p>让我们高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p> <p>战友们相聚在都江堰</p> <p>战友们相约在金沙遗址</p> <p>我们相约在武候祠</p> <p>2019年5月第三次战友聚会相约在济南市</p> <p>曾在师直雷达站服役过的战友们</p> <p>曾在29团雷达站服役过的战友们</p> <p>参加过援越抗美的战友们</p> <p>曾担任过“雷达站长”职务的战友们</p> <p>我们相约在济南市孔府庙</p> <p>济南市趵突泉</p> <p>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高射炮兵第十师二十九团雷达站从1960年组建到1985年与空军导弹六团雷达站重新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防空混成第十旅旅直雷达站”只有短暂的25年时间。曾在这里服役过的战友们永远铭记青春岁月时光,珍惜兄弟般的战友情。</p><p>青春万岁!战友情万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