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每到上海,都喜欢去看看弄堂,它能激起儿时的记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印象中的弄堂,是拥挤的、嘈杂的,每天,每家每户在自己的一片小天地里忙碌着。印象最深刻的是公用的厨房,各家只有一个炉灶的位置,主妇们在一起时,叽里呱啦地议论着小菜场里的价格,今天准备吃些什么。每当经过厨房时,总会驻足看看哪家的菜会比自己家的好,然后咽着口水回家告知母亲。</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弄堂里的小孩子们,除了憋在家里做作业外,很多时候都会互相串门,或者到弄堂狭窄的空间做游戏,玩疯了。虽然生活的空间很拥挤,但邻里之间关系很融洽,很和谐,有时候也难免会产生摩擦吵上几句,但上海话的腔调,听起来觉得还是那么柔情。</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如今,再去看弄堂,已经很难看到当年的景象了。旧的弄堂,虽然还有当年的老样子,但已多了很多现代的元素。空调机、摩托车到汽车,塞满了狭窄的空间,特别是高处凌乱的电线,显示了家家户户添置了不少的高科技用品。杂乱中的勃勃生机!</font></h3> <h3>弄堂深深,埋藏了多少往事?</h3> <h3>狭窄的空间,又隐藏了多少往事?</h3> <h3>当年每天早上,都可以看到和听到一字儿排开生煤炉的、刷马桶的“刷刷”声,如今已很难看到,唯一一次看到去倒马桶的,她手上拎的马桶也今非昔比。</h3> <p class="ql-block">当年男人小便是很随便的,如今文明多了。</p> <h3>可能很多的老房子已经做了仓库。</h3> <h3>她俩,可能当年到过上海,现在骑着自行车到处找感觉。</h3> <h3>儿时经常走的路,现在已经大变样。</h3> <h3>记得这一排老房子,都是卖油盐酱醋、日用品的店铺,早上还有很多的卖早餐的摊档。</h3> <h3>当年住在新闸路上西海电影院附近,如今没有了,变成了一座座高楼。</h3> <h3>后记:</h3><h3>这组照片拍摄于一年前,因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老老实实在家呆着,趁机整理出来,寄托那丝丝乡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