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 晴天霹雳</h3><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时间永远停在这一刻,2020年2月3日17点15分,我们亲爱的妈妈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83岁。</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您走得如此安详,以至我握着您的手还带着余温;您走得那么突然,以至我抚摸您的脸颊仿佛还带着笑容;您再也听不到我的呼喊,我也再也听不到您的唠叨;电话界面上永远再不会弹出您的号码和慈祥笑容的来电显示!只有我紧贴你脸颊的肌肤感觉到的冰凉!</span></h3> <h3> 平凡的一生</h3><h3> 我的母亲陈爱仙(陈淑仪,陈渺,陈淼),1936年12月28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县黄花区郭公村容盘街道一个贫农家庭。父亲陈保藩(原长沙市糖烟酒公司书记),母亲刘錫珍(在家务农),弟弟陈新民(长沙县玛钢厂职工)。母亲虽出生贫寒,却渴望知识,追求进步,于1945年―1953年,就读于文治私塾,长沙县中方完小,三峰完小(郭公渡完小),并完成高小课程。1953年―1956年就读于长沙县二中,完成初中课程并毕业。</h3><h3> 1956年12月8日,学业有成的母亲响应国家号召通过择优考试被湘潭铜线厂(后湖南电线电缆集团公司湘潭电缆厂)录取参加革命工作。参加工作后考入哈尔滨工业技术学校(因身体原因肄业)进修。回厂后组建电缆厂检查科计量室,从事长度计量工作,是企业的计量中坚力量。于1990年光荣退休,在长期的革命工作中,以厂为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多次评为优秀工作者,优秀女工委员。</h3> <h3> 伉俪情深</h3><h3> 我的母亲与父亲谭冬林在共同的工作和学习中相知相恋,于1960年8月30日结为伉俪,在长达近六十年的美好婚姻生活中,他们互敬互爱,经历了新中国的每一个历史阶段,他们的婚姻也随着共和国的发展而历经风雨,但是彼此矢志不渝,共同进退,谱写了一篇不平凡的爱情故事,为吾等后辈之楷模!</h3> <h3> 尊老爱幼 四世同堂 母仪天下</h3><h3> 我的母亲一生共养育二儿一女,长女谭玫(1962年3月8日生),长子谭凯(1963年9月22日生),次子谭忠(1968年8月25日生)。</h3><h3> 母亲与父亲成家后,勤俭持家,侍奉双方老人,还要培养各自的弟弟,以及年幼的我们三姊妹,微薄的工资因为妈妈的心灵手巧把家里安排得井井有条,丰俭相得益彰,家庭生活丰富多彩。在自己勤奋工作的同时,以家庭为重,支持父亲的工作,使父亲在领导岗位上蒸蒸日上。在父亲事业受到不公平挫折以及因莫须有罪名受到隔离审查近一年时间的时候,坚贞不渝,不离不弃,一个人担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侍奉老人,精心培育儿女,终得父亲昭雪平反,重返领导岗位,儿女学业有成,成家立业,儿孙绕膝,四世同堂!不失为母仪天下,儿孙楷模!</h3> <h3> 团结友爱 重情重义</h3><h3> 母亲一生勤奋好学,力求上进,不求功名,和睦邻里,善待亲朋好友。完美诠释了女儿、媳妇、妻子、母亲、姐姐、大嫂、师傅、挚友等不同的社会角色,平凡中完美展现来中国近代妇女的传统美德!</h3> <h3> 妈妈!您一路走好!</h3><h3> 妈妈的<span style="line-height: 1.8;">离去,我们万分悲痛,无以言表;妈妈的离去,我们无力阻止,但对妈妈的思念却此生不绝。您虽然离我们而去,但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的忘不掉的记忆片段……</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忘不了您</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的言传身教。您总说做人要厚道,要谦让,别计较,吃亏是福;要懂得尊老爱幼,对上尊而有余,对下爱之有加。您的谆谆教导,我们始终牢记心头。做人,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做事,认认真真,尽心尽责。</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忘不了您对生活的热爱。庭院里的白兰树,桂花树,茶花树,君子兰散发着您的幽香;客厅的海棠张开着您的笑脸;屋顶水池的睡莲仿佛您的婷婷玉立!您没有离开我们,您用心培育的花儿吐露着芬芳,绽开着笑脸时时陪伴着我们!</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亲爱的妈妈!我们永远爱你!你永远在我们的身边!你的爱永远陪伴在我们左右!</span></h3> <h3> 孝子 <span style="line-height: 1.8;">谭 凯</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谭 忠</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女 谭 玫</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孙 谭 善</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谭嘉麒</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外孙女 张雅沁</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谨</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以此文叩谢亲朋好友!告慰在天之灵!</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父亲的追思</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悼爱妻</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我的老伴陈爱仙,革命工作三十四年。</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为党为民办实事, 勤俭持家度一生。</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生儿育女真辛苦, 助夫事业无怨言。</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八十三岁高龄到, 病魔缠体难脱身。</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得榜样教后人。</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老伴冬林心欲碎, 来世与你再同行。</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夫:谭冬林</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2020,02,03夜</spa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