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春节,不一样的你我

一抹微蓝

<h3>  春节,一个喜气洋洋的节日。习惯性,会穿着红为主色调的花衣,去一家家长辈家拜年,会在家招待朋友,会去世纪公园拍梅花。可今年,不一样。即便阳光明媚,也感觉萧瑟。街上几乎无人,偶尔见到的,也是一脸肃穆,戴着大口罩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到来,让人措不及防,让人防不胜防,让人胆颤心惊。</h3><h3> 国外旅游11天。1月22日下午的航班,进机场,看到所有机场工作人员都没佩戴口罩,没有给乘客测量体温等措施。我就心里暗叫,“完蛋了完蛋了!”通过机场,有些感染者将飞向全世界。就国内人传人,相互尚且可包容。如果传到国外,影响的将是整个国家。23日,武汉封城,各省市陆续一级疫情响应。</h3><h3> 去美国的东部,费城、华盛顿、波士顿和纽约四个城市旅游,正值冬季,除了雪景和一个尼亚加拉大瀑布,建筑,对于出生于浦东的我,并不触动。主要是了解美国的发展史。比如去参观了国会,大都会博物馆,西点军校和哈佛大学等。</h3><h3> 但其实,心在国内。不仅自觉每天戴口罩外,时不时地打开手机查看最新疫情分布,心情很沉重,没有旅游该有的松弛。其他游客,也有一些戴口罩的。有时喉咙痒,也不敢咳嗽,怕别人敏感。老公鼻炎,经常打喷嚏,估计,也会遭人紧张的。</h3><h3> 在唐人街,发现一个水果店,有卖口罩,还不贵,10个一包的只要1刀,50个一包的只要3.5刀。在我们买时,老板说,要买就快买,我们马上要涨价了。于是就随手抓了点。一看新价格正好翻倍。不好意思多拿了,影响老板发大财。当然也是担心口罩质量不好,拿回国内也不好意思送人。但后来,随着国内疫情越来越严重,口罩脱销,想再采购点,送人,再也没找到口罩了。因为除了在美的前两天是自由行,后来就基本上是跟团游,行程受限很多。</h3><h3> 终于,到了回程日,担心飞机不飞。还好,在机长准备了一个半小时后,飞机终于起飞了。机舱里,乘客基本上都戴着口罩,最多只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但乘务员都没戴口罩,我有点担忧。</h3><h3> 到了浦东机场,和出发时,完全不同了。所有工作人员不仅佩戴口罩,有的还全副武装。而且填写健康表格,测量体温,井然有序,忙而不乱。乘客也都很配合,能少说就少说,能不说就不说,安静配合就是。上了出租车,司机也和以往不一样,以往每次要埋怨行程太短,他不合算。这次司机一句话都不说,默默送达。</h3><h3> 到小区门口,门卫边让我们填写单子,边测量体温,测后,正常,然后说,“欢迎回家”。到家后,打扫完阳台和猫舍后,戴好口罩,穿上长款羽绒服,套上帽子,去最近的买菜点(走两分钟就到2049生活馆)去买了点2-3天的菜,然后回家就闭门不出了。吃光,再去买几天的菜,继续闭关。我不知道这算不算自我隔离,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想给病毒增加传播的风险。毕竟,恐慌,也是共情。我1日傍晚到家的,今天是3日了。时差已差不多倒好了,我想,该有正式的作息时间和生活方式了。所以打开了微信运动,在家慢跑了半小时,听着音乐。第一次,呵呵,虽是无奈之举,但身体还是要锻炼的。</h3><h3> </h3> <h3>(美国乡村的雪景很漂亮,像童话中的感觉。)</h3> <h3>(尼亚加拉大瀑布,比较壮观。)</h3> <h3>(美国看不到流浪的猫与狗,但松鼠和鸽子很多,随处可见。)</h3> <h3>(1日回家的晚餐之一:心心念念的炒青菜。)</h3> <h3>(之二:松子炒虾仁。做法稍微复杂些,不过,因为本来就不喜欢吃虾仁,所以想通过西式的做法,提高口感。)</h3> <h3>(有四个菜了,不亏待自己哦!)</h3> <h3>(3日傍晚,第二次采购,感觉买多了些。但能少出去就少出去,只要菜不坏掉就好。)</h3> <h3>听说,口罩要先预约,然后限量购买,还要拿身份证。出去两次,排很长队,也就只能买到几个。可怜的百姓们!为了不在排队中被传染,有的素质高,自觉维持2米间距。如果能形成新的排队风气,也算是不幸中的收获了。</h3> <h3>武汉一个叫小杭的,写的日记节选。这段,蛮有意思的。那时疫情刚被老百姓知道,小杭还是蛮乐观的。</h3> <h3>后来陆陆续续地,每天像玩家家,就现有食材,擀制馄饨皮,做彩色汤圆,制作凉皮等。邻居劝我让老公多洗洗碗,我说,我本来就闲得发慌,不能抢了我做家务的乐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