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铁血63(八)</h3><h3> </h3><h3> 我63军围歼英国双徽营的战斗之所以成功,除了我63军领导的运筹帷幄和187师主攻部队一刻不停地猛攻猛打外,在敌人救援部队必经之路成功阻止救援部队也非常重要。63军这场围点打援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有效预判战场态势,部队能够准确执行快速穿插任务。这次战斗,187师充分发挥了穿插部队轻装的优势,有效阻止了敌人的援兵,达到了阻敌增援的目的。第二、抢占有利地形,形成居高临下的有利态势,187师最大限度地抵消了敌军在武器上的优势,伏击点的选择也非常巧妙。这个峡谷俩侧悬崖峭壁,中间地势低洼,峡谷细长,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让敌军进退两难。第三,战术安排得当,首先击毁了首辆坦克,这样就把敌军死死困在狭长通道之中,使敌军很难再前进一步。</h3><h3> 这场围歼英国双徽营的战斗胜利,增强了63军指战员的自信心,锻炼了63军部队英勇顽强的杀敌作风,赢得了志愿军总部领导的巨大信任。志愿军19兵团通令嘉奖并授予187师“猛插分割”锦旗。彭德怀司令员通令表彰187师:“这种勇敢穿插分割的精神,值得各部队学习,特予以通令表扬。”</h3><h3> 63军围歼双徽营、打退增援部队,这只是63军抗美援朝战争的一个序幕,真正的大幕即将拉开,马上有好戏看了,因为英国人的主子要登场了。</h3><h3> 当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国组建联合国军出兵朝鲜。中国曾发出多次警告,美国人根本不当回事。他们以为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国库空虚,既没有工业基础,又是农业大国,生产力极为低下,决没有增援朝鲜的半点可能。打仗打的是国库,中国一穷二白,连最起码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哪敢出国参战?这回中情局没有发挥出指鹿为马的情报特点,彻底失了水准,中国不但派出浩浩荡荡的25万大军,还敢于与联合国军硬不硬的干。唇亡齿寒,人家都已经欺负到家门口了,还忍气吞声,那不就是又一个满清政府吗?美国人很生气,本来以为新中国就是个软柿子,可以随便拿捏,不料是一个硬核桃。在英国双徽营被消灭后,就调兵遣将,准备对志愿军进行有效的打击。63军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h3><h3> 63军在傅崇碧军长、政委龙道权的带领下,一鼓作气攻过了北汉江,逼近南朝鲜首都汉城。</h3><h3>这时候,联合国军发生了人事变更,形势也变得对志愿军越来越不利。美国中将李奇微接替麦克阿瑟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兼美国远东军总司令,李奇微这家伙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对我志愿军战术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志愿军的后勤补给能力与志愿军战士的进攻能力严重不匹配,志愿军进攻速度快,后勤给养却供应不上。于是李奇微决定对志愿军的后勤下手,下毒手。他命令联合国军节节后退,尽量避免和我志愿军打近战、打夜战,而依靠远程炮火给志愿军部队以最大的杀伤。这李奇微也算是老谋深算了,一下抵消了我军的优势,露出了我军的短板,突显了联合国军的长处。与此同时,李奇微还派出强有力的空军全天候侦察轰炸,以切断我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李奇威的战术意图是利用机械化部队,在我志愿军耗尽粮弹、饥寒交迫的时候,突然出击,凭借其强大的火力,将我志愿军主力全部歼灭,真是毒啊,这招太毒了。我志愿军的物资全部来自于中国东北,后勤补给线脆弱而又漫长,这是我志愿军最大的弱点,李奇微这招更加拉长了志愿军的后勤补给距离。当时志愿军的后勤补给还是靠人工和马力,本来在美军飞机的轰炸下补给就很困难,作战距离的拉长,使得志愿军后勤补给越来越难,甭说弹药短缺,就是战士的口粮也断顿了。因此当我志愿军将汉城包围后,美国人决定不准备放弃汉城了,他们在城市里布置了大量兵力,准备死守,准备反击。</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