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图片/网络</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文字/兴远</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一</b></p> <h3><br></h3><h3>让我们还是回到百花村酒店会议厅里,新疆职大中文系辞旧迎新联会的现场来吧!这时候“百灵鸟”怡茹用她天籁般的嗓音宣布接下来的节目。“下面有请陈菲同学给我们演奏小提琴独奏曲“梁祝”。这个节目是陈菲的保留节目,也是一个预备节目。陈菲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就喜欢拉小提琴,虽然只是个业余爱好,但是现在已经达到了职业的水平。她经常参加一些文艺演出活动,我们班上的许多同学也听到过她的演奏,评价很高。我是个外行,没有音乐细胞,对音乐演奏天生就欣赏不来。算是个乐盲吧!不过嘛今天我倒要见识见识这阳春白雪是什么味道,刚好现在我也来了情绪,况且又是学妹陈菲演奏,所以暂时平复了一下心情,来看陈菲的小提琴独奏《梁祝》。</h3><h3><br></h3><h3>陈菲换了一套演出礼服,她长发飘逸,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脸上似有若无的有点淡淡的粉色,她像一朵刚出水的芙蓉亭亭玉立,手里拿着一把小提琴,摇曳着阿娜身姿走到了舞台中央向大家行礼。她优雅的提琴上肩,左手五指轻扣五炫,右手食指中指握着琴弓,身体微微一頃。随着一声清脆的如同天籁般的梵阿玲声的响起,大厅里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和尖叫声。我这个时候轻轻地抒了一口气,虽然我那个时候不懂得音乐,但是我知道陈菲的演奏已经成功了。 </h3><h3><br></h3><h3>小提琴独奏 《梁祝》是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故事创作而来。创作于1959年,乐曲内容是来自于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故事的主角祝英台冲破了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善良淳朴的贫寒书生梁山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两人分别时祝向梁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了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实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到。</h3><h3><br></h3><h3>一年后,梁得知祝是一个女子,便立即前往向祝求婚。可是祝已久被许配给了一个豪门子弟马文才。由于得不到想要的婚姻,梁不久便悲愤的死去。祝英台得知这一不幸的消息,来到了梁山伯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的坟墓突然开裂,祝英台随即跳入到坟墓中去,随即两人化作两只彩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形影不离。作者应用了浪漫主义的写作手法,从喜到悲,从悲到喜,讴歌了美好自由和爱情。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每当我听到那舒缓凄美的《梁祝》音乐响起时,就会和这首音乐产生共鸣,就会被深深的感动,尤其是在孤独的时候更能打动我心。这是一首赞曲!赞美伟大的爱情。它和《枉凝眉》异曲同工。</h3><h3> </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二</b></p> <p>陈菲在掌声中走下了舞台,脸上洋溢着淡淡的笑容向我和晓敏走来。晓敏一边将她安排在自己身边坐下来,一边悄声的向她祝贺演出成功。随后两人又低声的说着什么,陈菲轻轻地拍打着晓敏,脸儿羞的飞红。估计是晓敏又在开我和陈菲的玩笑了吧。两个少妇,也是过来人,在那里兴奋和开心的像个孩子一样,立刻让我想到了《红楼梦》中的那帮淘气的女孩们。</p><p><br></p><p>晓敏是个时尚的都市女性,身边不乏有众多的追求者,是众多男人们心中的女神。而她身上又有一种自强不息的叛逆精神,也是一个性情中人。对众多的达官贵人不屑一顾,而对一个教书匠陈老师情有独钟,她視爱情为她的生命,觉得陈老师是值得她去爱的人,只有他应该享受她的爱情。我也观察到了她刚才在听陈菲演奏《梁祝》时的情绪波动,可能是想到了现在自己的处境,也可能是她和凄美的音乐产生了共鸣吧!</p><p><br></p><p>陈菲是个传统的知识女性。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着很深文化修养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她的个性就比较内敛沉稳。尤其是不幸婚姻对她的伤害使她变得更加睿智稳重。不同于晓敏的感性,陈菲是个非常理性的人。她从不感情用事,喜欢用脑袋想事情。从前文我的叙述中可以看出陈菲是对我有爱慕之心的,我对她也有过倾慕之情。只是这种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友谊之上的。只是我和她都是比较理性。我和她的关系如果发展下去,也仅仅是一步之遥。如果双方都不能懂得很好的把握和控制自己,就会和陈老师和晓敏现在的处境相同。这是我们两人谁也不想看到的结果。</p><p><br></p><p>坦白的说陈菲是我理想中的人。可是她就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一样是个理想中的理想人物。不妨我们简单的分析一下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吧。林黛玉这个典型人物形象被历代文人雅士,伟人政客所推崇。每个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都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相联系、相融合的,如果脱离了这些那么这部作品、这个典型人物形象就不会成功,就不会成为经典,就没有生命力。作者所创作塑造的林黛玉这个典型形象是非常成功。林黛玉集美貌与才智于一身,她是真善美的化身。同时她身上具有传统的礼教和美德。当时她不为封建礼教所束缚,具有强烈的反抗和叛逆精神。这也注定了“金玉良缘”和金石之盟的悲剧性的结局。这就是宿命。</p><p><br></p><p>有位哲人是这样定义悲剧和喜剧的:“悲剧就是把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而喜剧则和悲剧相对应的,把最丑陋的肮脏的东西暴露给人看。按照这个思路来看林黛玉是个悲剧性的人物已经是注定了的。这也是作者的本意所在。作者用这种寓意和手法来揭示和控诉了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教的腐朽和没落。歌颂了林黛玉的反叛精神。所以人们给予了林黛玉以极大的同情和赞美!这也是《红楼梦》成为不朽的经典的原因所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三</b></p> <p><br></p><p> 当然了我也是很喜欢林黛玉这个不食人间烟火,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古灵精怪,冰清玉洁的理想中的理想人物。这也是每个文人墨客都非常顷心和喜欢形象。我认为她的形象只能是作为欣赏而已。试想如果现实生活中你有一位像林黛玉这样的病态美的妻子。天啦!不知道你能否坚持与她过这种柴米油盐的琐碎日子呀!那你还能安心工作赚钱养家糊口吗?陈菲就像是我心中的林黛玉,只能远看欣赏,而不能近渎把玩。虽有时情不自禁,但是也要牢牢的控制自己情感流露。否则后果是很严重。我不想再步我的老师陈铎的后尘。</p><p><br></p><p>这个时候的陈菲满脸洋溢着满面可掬的笑容,可能是因为演出的成功,是因为她把自己平日里压抑的所有忧怨和情感全部在《梁祝》这部作品中发泄了出来了。生活中她是一个很传统稳重的人,她所从事的是文字编辑工作。这样也养成了她的勤于思考的习惯。她善于逻辑思维,行文流畅且构思严谨。在生活和处事为人方式上也体现出她的这种个性来。</p><p><br></p><p>她身上既有林黛玉的蕙质兰心、冰清玉洁气质。又有薛宝钗那种大家闺秀,温婉娴淑的风范。她从不报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也从来不把个人的遭遇讲给别人听。因为任何人对你的同情和怜悯,对你都无济于事,生活中只能靠自己,所以她是一个自强自立的人。她也明白生活对她来说是很残酷和现实的。她没有晓敏那么罗曼蒂克。同样是两个命运相同的女人,由于性格差异,导致她们在爱情婚姻上各有不同。</p><p>晓敏是个职业演员,她性格开朗,是比较浪漫的人见人爱的女子,就像是一朵怒放的红玫瑰激情四射。在个人情感上敢于流露大胆追求,为了爱情可以放弃一切。而陈菲就像是藏在深谷里亭亭玉立、不与百花争春,暗香袭人的幽兰。她是个比较现实的人,她不会因为爱情和个人感情影响到任何人,她会把这种个人感情默默地埋在心里,也不会为此让任何人受到伤害。她就像深谷里的幽兰,静静的在那山谷了绽放,散发出阵阵神秘而诱惑的幽香。这也是我现在为什么特别喜欢兰花的原因。</p><p><br></p><p> 面对着两个天生丽质、如花似玉充满了诱惑的女子,令我不敢仰视,这个时候我有点不好意思起来,连忙起身来的了余雷身边。我轻轻地询问他接下来还有什么节目。余雷告诉我说:接下来还有最后的一个节目,是话剧团的青年演员们表演话剧《洪湖赤卫队》片段。”“太好了!”我一边兴奋地回答着余雷,一边着望着前排的那十几个红男绿女们,他们已经起身离开去后面准备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