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本版图片文字百度搜集整理,文字有删节</p> <h3>2020年2月4日,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决定给予张继先同志记大功奖励。张继先同志以超强的专业敏感意识,最早判断并坚持上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第一个为疫情防控工作拉响警报,是医院救治一线的“带头人”,始终不渝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h3> <h3>这位个头不足一米6的女医生,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在她柔弱的身体里,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与勇气。一个月前,就是她最早发现了这场疫情的苗头,并坚持与院方一起上报。</h3> <h3>作为第一个为湖北乃至全国拉响疫情警报的医生,张继先在前天被湖北省卫健委记大功奖励。</h3> <h3>张继先:她成为第一位上报疫情的医生并非偶然。当年参与非典“战疫”的经历,早已让她具备了分辨“什么叫公共事件,什么叫群体事件”的能力。</h3><h3>这是一个常年坚守在一线的医生,更是曾为国“冲锋陷阵”过的“老兵”,而时刻挂在她胸前的工牌上,印着鲜红的四个大字——共产党员。</h3> <h3>2019年12月26日上午,一对老两口来到张继先所在的医院看病,当时正好是她在值班。</h3><h3>两人当时的症状很像流感——发烧、咳嗽。为了保险起见,张继先让他们去拍了肺部CT片。</h3><h3>结果出来,她眉头一皱。虽然症状看起来像是流感或普通肺炎,但CT片的结果与两者有明显的区别。</h3><h3>张继先曾在2003年“非典”疫情防治中,作为江汉区专家组成员,每天下到各个医院排查疑似者,对传染病疫情有着高度敏感性。当她看到这组CT片时,立刻感觉“这里有问题”。后来证明,这就是新冠肺炎毛玻璃结节典型CT。</h3><h3>在得知老人生病的这几天都是儿子在照顾他们后,张继先叫来了他们的儿子。虽然他当时没有任何症状,但肺部CT结果显示,其肺部已经感染。</h3><h3>“一般来说,一家来看病,只会有一个病人,不会三口同时得一样的病,除非是传染病!”</h3> <h3>很快,张继先的判断就得到了证实。同一天,还有一位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商户,症状和肺部CT结果显示与那一家三口一样。甲流、乙流、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与症状相关的检查,她都让病人做了一遍,但结果都不是。</h3><h3>那时候,张继先开始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h3><h3>事不宜迟,12月27日,她将这四个人的情况向业务院长夏文广、医院院感办和医务部作了汇报,医院立即上报给江汉区疾控中心。</h3><h3>结果上报没两天,张继先所在的医院陆陆续续又收治了更多类似病状的人,他们的症状和肺部表现一致,只是有轻重的区别。张继先敏锐地意识到情况不对,立即又向医院进行了报告,并建议医院召开多部门会诊。</h3> <h3>12月29日下午一点,分管院长夏文广叫齐了各科专家,对收治的几个病例逐一讨论,结果惊讶地发现,除了症状类似,大部分人都有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h3><h3>这种情况立马引起了专家组的重视。夏文广副院长立即决定:直接向省、市卫健委的疾控处报告。</h3><h3>12月29日是个星期日,但省、市卫健委疾控处接到报告后快速反应,指示武汉市疾控中心、金银潭医院和江汉区疾控中心来到医院,正式开始流行病学调查。</h3> <h3>今年2月1日,各方信源均证实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最早上报疫情。可以说,张继先的预警,在医疗系统这个主战场内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有过迎战“非典”的经验,张继先深知“疫情发现越早越有利于控制”。在引起专家组重视之前,她就已经采取了隔离措施,早在去年12月27日上午便将收治的那4个疑似病例单独隔离了起来。她在呼吸科的病房中隔出了一块区域,并将4个病例统一安排在了这个相对独立的地方。</h3> <h3>随后,她从网上又团购了30件帆布衣服用作防护。至于为什么团购而不是让单位配发,她说:“如果医院配发的话需要订做,而网上买能够很快到货。”这些厚帆布“防护服”一直用到今年1月20日才完成它们的使命。这一天,钟南山院士明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能够人传人,医院给张继先和同事们配备了三级防护服。</h3> <h3>除了对人做好防护,张继先当时还对医疗物品做出了针对性规定。她要求,隔离区内的所有医疗用品均不可与其他病人的混用。为了避免二次感染,她还把医疗废弃物全部单独处理。</h3><h3>这些措施在当时看起来有些“过犹不及”,但非典的教训过于惨痛,一根弦永远绷在张继先的脑子里,而这也是非典时期锻炼出来的思维。</h3><h3>对于团队来说,张继先的这种“过犹不及”最终成了不幸中的万幸。</h3><h3>截止到2月初,在疫情爆发越来越严重的武汉,张继先和她的团队奇迹般地无一人感染。面对采访,她说:“我从那个时候(2003年)就有感觉了,什么叫公共事件,什么叫群体事件。“我们现在感觉自己做对了!”</h3> <h3>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张继先说,自疫情发生以来,自己没有休息,也没有了上下班的概念,开始还能住在家里,后来就住到了医院旁边的宾馆,一来方便与家人隔离,二来科室有事可以及时赶到医院。就在此次采访之前,她所在的医院有18位患者出院,这18位患者全部是在2019年12月11日左右开始入院治疗的,入院时的病情都是中度到重度。然而,这“赫赫战功”背后隐藏的都是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h3><h3>张继先曾在病房嚎啕大哭。她说:“病人太多了,我们的医护人员太苦了!”</h3> <h3>她“像救火队员一样”,在离新冠肺炎疫情最近的地方战斗。作为呼吸内科主任,她不仅每天要对160位病人查房了解病情,制定诊疗方案,遇到危急重病人,还要带领团队通宵达旦抢救。</h3><h3>张继先的情绪不止一次崩溃。有的病人病情发展太快,手段用尽,还是走了,她大哭;有时防护服快没有了,口罩快用完了,她大哭……</h3><h3>她说,这个传染病,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病人涌向医院,从来没有见过……</h3><h3>“我这次把一生的眼泪流光了!”这一个月来,睡眠严重不足,体力严重透支,她说自己已竭尽了全力。</h3><h3>疫情的发生,不仅对病人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更是对医护人员的巨大考验。</h3> <h3>根据中国妇女报报道,张继先团队每个上午都要经历4个小时高强度工作,衣服会湿透,也不能吃东西、喝水、更不能上厕所。除了做到这些,还要应对很多情绪激动的病人或家属,对他们进行安抚……不过,辛苦的工作没有压垮他们。“想到我们现在坚持工作,才能让更多患者得到治疗,就没有人抱怨,大家都在全力做好自己的医疗工作。”说起自己的团队,张继先感到非常骄傲。在疫情面前,张继先已经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兵”。这个身经百战的“老兵”,如今又一次冲在了最前线。</h3><h3>那一刻,她像极了“召必回,回必战”的勇敢战士。</h3> 因为有你,所以英雄 <h3>2月10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视频连线湖北武汉抗击疫情前线。他说,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历史上从来没有被艰难险阻压垮过,只要同志们同心协力、英勇奋斗、共克时艰,我们一定能取得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h3> <h3>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在武汉的每一座医院,大街小巷上,社区、楼宇里,我们看到,医务人员,基层工作者,各路志愿者,平凡的你我,恪尽职守 勇于担当,不惧危险 不辞劳苦,守望相助 万众一心。</h3><h3>正因为有你们,以各自的英雄行动,坚定地守护着这座城市,武汉,才是一座英雄的城市!</h3><h3>英雄的武汉,因为有,英雄的你。</h3><h3>因为有你们,英雄的医务工作者。</h3> <h3>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7名正值哺乳期的护士妈妈,集体忍痛断奶,奔赴抗“疫”一线。</h3> <h3>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定宇,隐瞒身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照料被感染的妻子,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前线。</h3> <h3>武汉市肺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陈军,负责患者核酸检测工作,忙到凌晨两三点是家常便饭,双手因为长期捂在橡胶手套里,红肿严重,皮肤上长着一块块红斑。</h3> <h3>洪山区珞南街街道党政办工作人员黄恒,因连日来的奔忙,导致脊柱压迫神经 后腰疼得钻心,但他不下战场 “退居二线”,开始躺在办公室地板上干活,一边安排工作 一边接居民电话,手拿两部手机 守着一部座机,几乎每天处理近300个电话。</h3> <h3>从2月2日起,徐康和他的150人团队,开始为武汉一些医院的医护和病患送餐,他们每天需为1万多人次,提供餐饮服务,高峰期达到2.4万人次,有一天,给医护人员做完一天的最后一餐饭,徐康累得直接坐地上睡着了。</h3> <h3>武汉女孩李晶和蒋镓琪,发起武汉“123救援车队”,组织90多名志愿者司机,每天就近对接需要帮助的医护人员,最多的一天,他们接送了200多名医护人员上下班。</h3> <h3>志愿参与火神山医院建设的骆名良,一拿到7200元报酬和300元车贴,就赶到驻地附近超市购买了145提牛奶,一共花费7558元,捐献给了附近的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h3><h3>因为有你们,英雄的武汉人民。</h3><h3>近日,在武汉各家方舱医院,广场舞 太极拳 广播体操屡见不鲜,坚持锻炼 积极向上,再可怕的病魔也打不倒乐观的武汉人。</h3> <h3>2月7日上午,在武汉市第八医院,一个小男孩,突然出现在支助中心窗口前,他留下一个装满500元零钱,和一张小纸条的蓝袋子就走了。</h3> <h3>这是小男孩医院叔叔阿姨写的一段话</h3> <h3>近日,在武汉各家方舱医院,广场舞 太极拳 广播体操屡见不鲜,坚持锻炼 积极向上,再可怕的病魔也打不倒乐观的武汉人。除了坚持锻炼,方舱医院里还有,坚持学习的高三学生,热爱阅读的年轻人,任世界再嘈杂 再变幻,也敌不过武汉人的韧性和“淡定”。</h3> <h3>护士尹燕连续10多天奋战在疫情一线,几乎没有休息,劳累过度的她晕厥倒在医院门前的马路边。因呼吸困难,抢救时摘下了防护罩。</h3><h3>所幸脱险了。她负责将病房的医疗垃圾收集后,用专用包装袋消毒、密封后提到专用仓库。因提着医疗垃圾不能乘电梯,她每天靠双腿上下楼几十趟,当搬运物品重量数以吨计,当天因劳累过度晕倒在前往仓库的路上。</h3><h3>幸亏同事们闻讯赶来,发现其呼吸困难,摘下其防护罩就地进行抢救,几分钟后,尹艳才苏醒过来。隔着屏幕就觉得心酸,致敬一线医护人员 ,辛苦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