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读书,画好民国这张文学地图!

暖暖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民国,向来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镇,既大师辈出,又个性十足,兼具春秋战国和魏晋南北朝的双重特点,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绝唱。</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这样的一段历史文化,在中国的昨天与今天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些人,那些事,绕不过的中国故事,注定给中国未来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向大师学习,品读大师的文字,走进大师云集的世界,是令人惊叹的。不管是大师作品,还是书写大师的文字,都意义非凡!</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我很幸运,阅读了这些书籍,渐渐在勾画一幅民国文学地图,为自己的思想留痕,为未来筑起精神的九尺之台,登高远眺,看到那波澜壮阔的历史和未来!</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此时此刻,我想起了林徽因人间四月天的那最后几句:</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是燕在梁间呢喃,</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你是爱,是暖,是希望,</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你是人间的四月天!</h3> <h3>1.巴金《随想录》,散文随笔,也有小说《子夜》。</h3> <h3>2.杨绛的《干校六记》。</h3><h3><br></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干校六记》是当代作家杨绛创作的散文集,该书共收录《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小趋”记情》、《冒险记幸》、《误传记妄》六篇散文,记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杨绛与钱钟书等人被下放到河南息县、明港干校期间的生活。该书从衣食住行、同志之谊、夫妻之情等琐事中,反映知识分子于文革中在干校的劳动生活,体现了杨绛对干校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文革的批判反思精神。</h3> <h3>3.《杨绛文集》散文卷2。</h3> <h3>4.《杨绛文集》散文卷3。</h3> <h3>5.杨绛《我们仨》。9万字。回忆钱钟书、女儿钱瑗生病期间的辛劳与心酸,还有杨绛一个人回忆一家三口的温暖时光。</h3> <h3>6.杨绛《洗澡》。小说。</h3> <h3>7.萧乾《北京城杂忆》。关于老北京的回忆和文革的一些记录,随笔散文类。</h3> <h3>8.萧乾《文章皆岁月》,随笔散文。</h3> <h3>9. 白先勇《台北人》。中篇小说。</h3> <h3>10. 白先勇的《树犹如此》,散文、随笔类。</h3> <h3>11. 白先勇的《我的寻根记》。小说,散文和评论综合的一本书。很精选的内容。</h3> <h3>12. 白先勇的《八千里路云和月》。回忆父亲白崇禧与民国时期的一些文字。</h3> <h3>  13. 钱穆的《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回忆文字。</h3> <h3>14. 丰子恺的《还我缘缘堂》。回忆、随笔。</h3> <h3>15.《丰子恺散文精选》。散文算是非常精致的部分了。</h3> <h3>16. 丰子恺《无宠不经过一生》。</h3> <h3>  17.丰子恺《中国就像棵大树》,回忆二战逃难的文字。</h3> <h3>  18.丰子恺《不负人间好》。散文随笔</h3> <h3>19. 《 郁达夫散文集》,散文,个人自传!</h3> <p>20. 岳南《大学与大师--清华校长梅贻琦传》上,传记。</p> <h3>21. <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岳南《大学与大师--清华校长梅贻琦传》下。</span></h3> <h3>22. 木心《 文学回忆录》上下,木心关于文学的讲义。</h3> <h3>23. 曹聚仁《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有些普及学术内容的一本书。</h3> <h3>24. 马勇《中国的圣雄--梁漱溟传》。</h3> <h3>25. 刘泽华《走在思考的路上--八十自述》。</h3> <h3>26. 汪曾祺《受戒》。小说,散文,随笔。</h3> <h3>27. 汪曾祺《人间草木》,散文随笔。</h3> <h3>28. 梁实秋的《雅舍忆旧》,散文。</h3> <h3>29. 梁实秋《雅舍小品》。散文。</h3> <h3>30.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h3> <h3>31. 《胡适四十自述》。</h3> <h3>32. 《民国的底气》。记叙类文字。</h3> <h3>33.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h3> <h3>34.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十几个民国时期的女子,有张爱玲、陆小曼等。</h3> <h3>35.钱钟书的《围城》。小说。</h3> <h3>36. 陆小曼与徐志摩的《爱眉小札》。书信往来</h3> <h3>37. 《傅雷家书》。</h3> <h3>38.《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学术性文字。</h3> <h3>39. 陆建东《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传记类文字。</h3> <h3>40. 岳南《陈寅恪与傅斯年》。两人相交历史与成就。</h3> <h3>41. 吴学昭《吴宓与陈寅恪》。</h3> <h3>42.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散文。</h3> <h3>  43.萧红的《呼兰河传》。小说。</h3> <h3>44. 萧红的《生死场》。小说。</h3> <p>45.《落红萧萧》。</p> <h3>46.岳南《南渡北归》南渡。记录报告文学。</h3> <h3>47. 岳南《南渡北归》北归。报告文学</h3> <h3>48. 岳南《南渡北归》离别。报告文学类。</h3> <h3>49. 季羡林的《留德十年》。随笔,回忆。</h3> <h3>50. 季羡林的《病榻杂记》。随笔。</h3> <h3>51.季羡林的《牛棚杂忆》。随笔。</h3> <h3>52.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历史。</h3> <h3>53. 《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历史。</h3> <h3>54. 沈从文《一指流沙》。小说。</h3> <h3>55. 沈从文《边城》。小说。</h3> <h3>56. 夏丏尊的《爱是悲悯的时光》,随笔散文。</h3> <h3>57. 章怡和《往事并不如烟》。回忆类文字。</h3> <h3>58. 林语堂《京华烟云》。小说。</h3> <h3>59. 林海音《城南旧事》。小说。</h3> <h3>  60. 柯兴《风流才女:石评梅传》。</h3> <h3>61. 齐邦媛《巨流河》。历史记录。</h3> <h3>62. 金梅著《傅雷传》。</h3> <h3>63. 张文江《钱钟书传》。</h3> <h3>64. 南怀瑾《老子他说》。文化作品。</h3> <h3>65. 智效民著《民国那些教育家》</h3> <h3>66.张爱玲的《半生缘》。</h3> <h3>67. 蔡元培著《蔡元培自述》。40万字。</h3> <p>68. 李克等著《蔡元培传》。19.9万字。</p> <p>69. 《那时的先生》岳南著。2020年4月11日读完。</p><p><br></p><p>这本书是在巨作《南渡北归》三卷本之后读完,就有一种从整体到部分之感。毕竟与西南联大比较起来,李庄的同济大学、中国博物院筹备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社会研究所等几部分还只能是西南联大的部分。</p><p><br></p><p>李庄,这个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因为这些大学与机构六年的机缘巧合下的偏安一隅,与历史有了千年一遇,也就注定不平凡。</p><p><br></p><p>在李庄躲避战乱的那些先生,傅斯年,梁思成,林徽因,梁思永,董作宾,夏鼐,李济,陶孟和,童第周,周均时等等许多已在我记忆中留存的任人物,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生活与学术的六年记忆。</p><p><br></p><p>历史风云变幻,这次人物已退出历史舞台,可他们留下的学术精神和文化不可磨灭。</p><p><br></p><p>岳南在本书最后这样评价他们:</p><p><br></p><p>其实是流亡该地的大师以及普通知识分子,向世界展现的不屈的精神风骨,那就是只要活着,哪怕只有一口气,仍要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努力地干下去,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相反却是血脉偾张,灵性飞扬,散发出一种坚硬如石的特质,如患有严重脊椎病、身穿铁背心用以支撑身体的梁思成,经常趴在桌子上用一瓶子支撑下额坚持写作、绘图,而他的爱妻林徽因与他的二弟梁思永,于病床上编辑《中国营造学社学刊》和有关安阳殷墟发掘的考古报告。当然,这样伟大的学者不只是梁家兄弟,与梁著匹敌的还有被陈寅恪先生高度评价并誉为“抗战八年第一书”的董作宾所著《殷历谱》,还有李霖灿的《麽些象形文字字典》,以及中研院几个研究所流亡李庄的其他同人撰写的数部著作与大批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加上同济大学教授们一系列学术研究成果。</p><p><br></p><p>正如费正清到李庄考察后发出的感叹:只有中国的学者能在如此艰苦的抗战环境中忍辱负重,愈挫愈勇,取得如此伟大的学术成就,这个成就与精神是中国知识界的光荣,也是人类历史的光荣。――因了这些,我对流亡此地的先生与大师感佩的同时,心灵产生震撼并于震撼中决定去搜寻他们更远的足迹以及各处流传的故事,以写出更丰富、更厚重的作品。</p><p><br></p><p>这也是我读此书的深刻体会。</p> <p>70. 2020年5🈷️15日读完周有光的》百岁所思》</p><p><br></p><p>三天的晚上读完了周有光的《百岁所思》,18.9万字。</p><p>“莫为一身谋,而有天下志;莫为终身计,而有后世虑。”—《百岁所思》周有光</p><p>周有光,中国语言学家,中国汉语拼音之父,我们所学的汉语拼音是在他的研究下编撰而成。</p><p>他85岁才从语言文字的专业领域退休,回到家中一间小书室中。</p><p>每天大量阅读中英文书籍、报刊,将读后的文化思考写成一篇篇散文、随笔、杂文。</p><p>百岁前后的十几年中,他几乎每个星期都有一篇文章问世,平均每两年就有一本文化散文集结集出版。</p><p>在这些文章中,他提出了“科学的一元性”“双文化论”以及人类历史演进“三分法”等新的理论观点,理清了一些复杂的世纪难题,振聋发聩。</p><p>他对历史、现实、文化问题的思考,不囿于一时一地、一族一派的窠臼,打破现实功利的羁绊,站在整个世界文明史发展的角度,所以他看得深,看得远,看得透彻。</p><p>这本书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写自己的生活所感;第二部分怀念友人,章乃器,吕叔湘等;第三部分是对世界问题的认识阐述。</p><p>很喜欢阅读这本书,一是因为语言很朴实,简练,很好读;二是因为写了一些感兴趣的人物,比如他的爱妻张允和、沈从文等,这些人物的生活状态、个性情况等,都让我想要了解更多;三是他人生百年还能保持清醒地认识,对国内外大事很关注,心怀天下,真正做到站在世界看国家。分析阐述都是想要了解而无从了解的内容。</p><p>很多周有光迷读过这本书说:</p><p>“老年人燃烧,中年人取暖,青年人受益。”</p><p>这本书让我对周有光很感兴趣,对他的贡献与人生豁达很敬佩!</p><p>112岁的老人,是真老,但却不服老。而我们还不到五十岁就老态凸显,不能承担责任,比较之,惭愧之至!</p> <p>71. 2020年5月31日读完萧乾的《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p> <p>72.2020年6月14日读完《湘行散记》。</p><p><br></p><p>一本《湘行散记》就是湘西世界唯美的写意画。</p><p>今天读完,18万字。</p><p>和另外环境背景中的熟人谈谈过去,</p><p>和陌生朋友谈谈未来,</p><p>当前的生活一与过去未来连接时,</p><p>生命便若重新获得一种深刻而丰富的意义!</p><p>这本书是在婉转的橹歌声中,荡漾着生命勃发的生机!</p><p>分为:湘行散记,废邮存底,云南看云,偶感怀人。</p><p>“我明白我不应当翻阅历史,温习历史。在历史面前,谁人能够不感惆怅?”——湘行散记</p><p>“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废邮存底</p><p>“使多数人活得卑屈而痛苦,死得糊涂而悲惨,还有更可怕的,是这个现实将使下一代堕落的更加堕落,困难的越发困难,我们该怎么办?”——云南看云</p><p>“一切无常,一切也就是真正历史!”——偶感怀人</p> <p class="ql-block">73、2021年1月18日读完费孝通的《乡土中国》。4万字左右。</p> <p class="ql-block">74、2021年1月30日读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受益颇多!</p> <p class="ql-block">75、2021年2月8日读完《家人闲坐,灯火可亲》。19万字。</p> <p class="ql-block">76、2021年2月9日读完郭沫若的《路畔的蔷薇》,21.5万字。</p> <p>整理读书,发现不知不觉间,已然读了不少民国时期的作品了。</p><p><br></p><p>能够在阅读中发现自己喜欢的内容,不断扩充阅读领域,找到更多有关民国的书籍,是非常幸福的事,这也算是我阅读的桃花源。</p><p><br></p><p>从阅读第一本《陈寅恪最后的二十年》开始,我就走入了读书最有意义的境地,如今,民国那些人,那些事,与我有着不解之缘,让我不遗余力地去探索,去挖掘,这如一座宝库,蕴藏着中国文化的宝藏,是解开中华传统文化的密码,是传承与发扬的起点,是文化认知的根源。</p><p><br></p><p>阅读这些书籍,打开的世界完全不同,各种不同风格的人物,从事不同工作的大师们,用他们的文字留下了深刻的思考,为我一点点呈现出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民国,一个有思想深度、有自由精神的时代,一个充满变革力量的时代。</p><p><br></p><p>有些事情一旦喜欢了,就习惯了,读书也是如此,喜欢阅读民国时期的书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道会在哪里结束,至少目前,对这段历史的探索还在继续,喜欢的,坚持下去,希望有所收获,有新的思想生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