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陵镇中心小学马丙新名师工作室《深度学习》——之我见

丽薇

<h3> 在教改的今天,我们一直倡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怎样才能通过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获得发展的问题。教师如何通过教学来培养人,能够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些问题也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学习了《深度学习》这本书之后,专家们提出了深度学习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依据我的教学实践我感觉《深度学习》的“深”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br></h3><h3> 一、“深”在教师</h3><h3> 1.教师要“深度”专业的解读教材,也就是要整体的把握教材,把握教材之间的相互联系,知道这个知识点是从哪儿来的?又要到哪去?要为什么知识作铺垫?因为小学阶段所有教材的编排一直遵循着同一知识点“螺旋上升”,不同知识点“交替式增长”的原则,从而出现不同的知识单元,备课时一定要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握知识的脉络,做到“脑中有树”,才能“中有数”,进而“教学有术”,针对教材上的每一幅图片、每一个对话、每一行文字都告诉我们什么,以及每一个知识内容背后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什么?备课时一定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不断的追问中抓住数学的本质,做好知识的传授者,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单单只对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而要把小学阶段的知识连贯起来,要通透每个知识在教材中哪个学段出现?给孩子传授的知识是一个递进的过程,连贯的过程,一连串的知识链。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深入的备课,找到知识点的衔接与延伸,要知道这个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一定要深挖知识点,深挖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 </h3> <h3>  2.教师要“深度”用心的读学生,要直面学生的现实,依据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备课时要注意,哪些知识易于掌握?哪些知识学生接受时有困难,从而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教材的特点确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以及如何按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规律进行引导、点拨、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教学的重点是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而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接受起来有难度、不易掌握、不易理解的地方,所以备课时要思考学生遇到这些知识该怎样去学习?学生遇到这个问题该怎样去想?怎样去做?学生又有哪些知识经验为基础?要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所以备课时一定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去备课,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数学学习也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的生活经验,在我们课堂上的重新解读,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br></h3> <h3>  3.教师要“深度”解读教改新理念和专家教授的教学方法,依据本班情况设计出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我们学习的专家的任何教学理念和方法都要自我消化,不能照搬借用,因为学生的知识基础、方法基础、经验基础、思维能力、生活背景各不相同,那么产生的学习结果也肯定不同。所以我们要用专家的理论指导我们的行为,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里特征设计教学,了解学生学习需求,改善教学行为,创设出学生喜欢的课堂,因为适合孩子们的教学才是最好的。</h3> <h3>二、“深”在课堂</h3><h3> 1.有“深度”的课堂,启迪孩子们的智慧</h3><h3> 课堂教学不单单是对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和认识,而是要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上真正的发生,并且发生有深度的学习,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和提高。这样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在启迪智慧。数学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数学的思维实现数学化的过程,那么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参与经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才能把数学学习进行深化,进而成为孩子们的一种能力。这也是十大核心素养所强调的。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该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h3><h3> </h3> <h3>  2.“深度”课堂—“深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习“深度”发生。</h3><h3>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要使这颗心脏正常有力的跳动,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精心、精准、精确地进行提问,教师还要善于在提问之后及时追问,抓住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思考现象背后的数学道理,让学生在学中思、思中悟、悟中得;没有矛盾、没有问题的课堂是不正常的课堂,上课不出错,下课的错误层出不穷。所以课堂上要让学生把各种错误出现,让学生深度探究,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去,让学习真正发生、深度发生,让学生体会知识生成的过程,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是有生命的、有实效的。</h3><h3><br></h3> <h3>  教育是激励和唤醒的艺术,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精准施教,真正的课堂不是从正确的答案开始的,而是从唤醒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天窗开始;数学课堂是师生情感共鸣、思维共振、智慧共生的舞台,所以一定要创设孩子们喜欢的课堂,做孩子们喜欢的老师。</h3> <h3>  三、“深”在学生<br></h3><h3>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每个学生就像一个智慧库一样潜力无穷,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的挖掘孩子们的潜力,孩子们一定会创造出无限的奇迹,学生学习的目的并不是掌握已有的知识,而是利用这些知识,能够在将来社会实践和参与社会活动中创造美好的未来生活。</h3><h3> </h3> <h3>  非常喜欢《深度学习》这一本书中的这句话,“深度学习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场落实立德树人的智慧之旅”,旅程的终点不是让学生获得一堆零散、呆板、无用的知识,而是让他们能够积极、充分、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并获得人格的健全和精神的成长,成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h3> <h3>  总之,“深度”学习的教师创设出有“深度”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碰撞智慧、交汇心灵、感悟灵魂,创设“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位一体的生命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课堂生活的魅力,从而成就适合国家发展需要的有“深度”的学生。</h3> <h3>  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向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并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不断的自我追问、思考、探究、实践、提升;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教学技术层面,更要用心感悟课堂背后的“道”,做一名爱思考“深度学习”的教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用满腔的爱做教育,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启迪学生智慧,完善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在爱的滋养下早日鲜花竞放!</h3>

学生

知识

课堂

学习

教学

深度

知识点

备课

教师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