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尊敬的家长们,亲爱的同学们:</h3><h3> 昨天跟大家讲了我们为什么要尊师,今天我也想讲讲我们学校的老师们。</h3> <h3> 我们常把一种老师称之为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唯独没有自己。老一辈的教师朱永园老师就是这样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他用一支粉笔,写尽人生的春华秋实。每次想到他,眼前就会浮现当年的情形,体育老师满脸惊慌地跑到教室门口打断了正在上课的他,原来朱老师的妻子在家生病突然咯血,朱老师听后却先回到讲台,把未讲完的半道题讲完,直到下课。我想是什么力量让一位老师内心焦急如同沸水翻滚,表面却能风平浪静?那肯定是他面对教室里的那一双双期望的眼睛,而感受到的脚下三尺讲台赋予的责任,是作为老师的敬业精神。我想这也应该是他在我们这所农村高中里却能够获得“全国优秀班主任”荣誉的原因。</h3><h3><br></h3> <h3>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朱老师的精神在上高得以传承。冯世旭主任是商城县第四届“首席员工”,从教30余年,任了28年班主任,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是大家公认的‘老黄牛’。现在仍然身兼重任,冲锋在前。我曾在“师赞”中这样写他:年过五十壮心留/育人奔忙未肯休/潇洒从来眼不瞅/勤奋持久度春秋/身如黄牛心血呕/世旭奉献不嫌够。他不辞辛劳,一直默默地为学校作贡献,培育一届又一届的学子。</h3><h3> 我还想到一直坚守上高的胡华、郭清、凡立、刘先银、高居锴、胡名堂老师等等,他们以各自的魅力打造优秀教研组,守在自己的讲台,撑开了学校的一片天地,由此带动上高一大批青年优秀老师的成长。我想到商城县“留守儿童之父”罗道亮主任、“上高最美老师”张木涛、王桂玲、陶立芝老师,他们以人格塑造人格,用爱心传递爱心,书教得好人做的好,是学校的方向标;我想到日日夜夜坚守的全校55位班主任,他们天未亮到班,夜已深才回,长年累月对妻儿照顾不周,寒来暑往披星戴月以班级为家;还有巾帼不让须眉的精英余芬、余丽云、余意、李雪、李锦、黄静、陈澜、周齐林、洪先霞、盛启梅老师……为了工作,她们少了一些对自己家庭的照顾和对自己孩子的疼爱,在工作上与男同志比高低,在高考成绩上创造辉煌;比翼双飞的张意夫妇、曹连福夫妇、楚克银夫妇、张啸夫妇、黄安伟夫妇、王炎夫妇、雷涛夫妇、杨维月夫妇……他们对班级的孩子关心呵护胜过对自己家孩子的关爱。还有许多比翼双飞的夫妇及在工作中默默奉献的教师在上高这片蓝天下坚守,校园的一草一木都留下他们的身影,上高的学子都得到他们的精心呵护培育!</h3><h3><br></h3> <p> 我曾以“六爱”来总结我们的优秀老师,“爱单位、爱职业、爱同事、爱学生、爱父母、爱学习”。我也以“师赞”的形式让全校同学在校园随处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我相信你每次你走在校园路灯下的时候,都会感觉到温暖。他们是上高的雕像,不惧寒暑日夜守护。这样的关怀呵护,才是能让上高学子感觉在校如在家般温暖的保障。</p><p><br></p> <h3> 现在我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提到我们的老师,我的底气都很足,因为我知道,别人对我们的老师会是一片赞誉。一次在外碰到一位家长,闲谈中她说:“校长,你那学校老师真负责,我家孩儿年前放假得了感冒,他年后还在问孩子情况,我们做家长的都忘了,他一个大男人还记着。”这位家长指的是杨琨远老师,他不善言语为人踏实。曾在高三第三次大考中,因班级总体成绩倒数而到办公室找我,信心满满地说高考一定考第一,并在当年高考中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一次乡里管教育的雷镇长和我说:“校长,你那学校的老师真行。我家儿子不听我们大人的,只听老师的。一次半夜十二点跟我发生冲突,我无招,只能急了打电话找他老师刘忠锋,把他叫来,真灵!”雷镇长说的,就是曾经带出清华学子邰立斌的刘忠峰校长;一位信阳的家长曾打电话跟我说:“校长,不知道你们用了什么招,我家女儿以前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经常和我们生闷气,但在你们学校才仅仅几个月,回来了除了学习就是帮着干家务,不闲着,又懂事又可爱。”我问班主任,他说是王庆山老师……这些事情我经常遇到,只略举几例。每每听到,我觉得心里比什么都甜。</h3><h3><br></h3> <h3> 同学们,我现在跟大家讲这些,也是希望我们的老师们能得到尊重,希望能在相互了解中增进感情。我们上高的老师或许不能说所有的都最好,但他们全都在追求最好都路上。如果你遇到了好老师,请去好好珍惜,以自己的勤奋作回馈,用自己的拼搏作感激。我也希望我们上高的师生们都能不断成长,共同进步,去做最棒的老师和学生!</h3><h3><br></h3> <h3>温馨赠送:</h3><h3> 书记讲话爱人民,</h3><h3> 举国上下众志诚。</h3><h3> 科学防治人人遵,</h3><h3> 疫情病魔定斩尽。</h3><h3> 病毒无情人有情,</h3><h3> 坚守宅中情更真。</h3><h3><br></h3><h3> 丁继章</h3><h3> 二〇二〇年正月初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