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br></b></h1><h1><b>巴黎的印象</b></h1><h3>巴黎Paris 是座充满精神浪漫与文化矜持的城市,是我梦寐以求想要再次来到的地方,它不仅是多次文艺新流派的发祥地,更是世界时尚的艺术中心,这里孕育和聚集了许多伟大的文学艺术家,他们的名字如雷贯耳,他们的作品经久不衰。浓浓的文化氛围,多彩的艺术气息,让我在走过了二十多个国家近百座城市后,依然对它如此的迷恋与喜爱。</h3> <h3>波光粼粼的塞纳河,千百年来不舍昼夜静静地守护着这座城市,涤荡了历史尘烟,阅尽了世事变幻。东起巴黎圣母院,西至埃菲尔铁塔,两岸那些无数见证着巴黎历史轨迹的建筑,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h3> <h3>优雅的香榭丽舍大街,满城的法式梧桐树,不同时期的古迹建筑,诸多的名胜和名人故居,繁华精致的商厦橱窗,还有许多收藏丰富的博物馆.... 处处体现了艺术设计,传递着时尚理念,令我兴奋不已心醉神迷。</h3> <h3>美,是精神的浪漫。</h3><h3>法国人的浪漫更多些精神意味,他们会幻想着一个长长的吻能够到达永远,比如罗丹著名的雕塑“吻”就是这个寓意吧。</h3> <h3><h3>漫步城中,触目所及都是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俯仰所见皆是内涵丰富的艺术之美。</h3></h3> <h3>巴黎的风韵就像一块磁石,吸引着无数的艺术家和游人为它留下美丽的身影。</h3> <h3>时间穿过指尖,留下恬淡的记忆,遍布街头的咖啡馆,清香中带着一抹闲适。<br></h3> <h1><b><br></b></h1><h1><b>圣母院的故事</b></h1><h3></h3><h3>座落在市中心的巴黎圣母院,保留了法国中世纪哥特式建筑最初的原始风貌,距今已有800多年,它所拥有的美术绘画、建筑雕塑等瑰宝难以复制,历史地位与艺术价值无以伦比。</h3> <h3>圣母院门前的地面上镶嵌着零公里的标志,意味着此处就是巴黎的中心。</h3> <h3>在巴黎,圣母院已不仅仅是宗教标志,同时也上升到政治层面,教廷为圣女贞德平反诉讼、拿破仑的加冕仪式、二次大战胜利庆典等法国历史上重大的政治活动均在此举行。</h3> <h3>我参观卢浮宫时见到了雅克大卫的巨幅《拿破仑加冕》,画中描绘的就是这里发生的大事件。</h3> <h3>据说,基督教认为光明是个重要的象征,光透过玻璃能够照亮愚昧者。</h3><h3>在哥特教堂中,玻璃是彩色的就又多个含义,穿过彩色玻璃的光与玻璃同色,就像上帝通过圣母投射向世界的七美德一样。</h3> <h3>圣母与彩色玻璃窗的关系造就了圣母院内部的美丽玻璃群像,成为精湛的艺术品。</h3> <h3>雨果笔下的钟楼不能入内参观,但是围绕并连接两座钟楼之间的走廊,是可以通过攀登窄窄的387级旋转楼梯到达的。</h3> <h3>距离地面46米的钟楼高空走廊上,有个奇幻怪物的世界,与怪兽不期而遇,的确会有几分魔幻色彩,这是我此程最有兴趣的期待,也是愿为其不惜损伤膝盖而为之的理由。</h3> <h3>这些怪兽的雕像三三两两栖息在此,它们静静蹲坐了几百年,若有所思的俯瞰着巴黎,观望着它们脚下尘世的物换星移。</h3> <h3>最著名的就是“思提志Stryge”,原意“夜枭”是中东一带传说中暗夜精灵。</h3> <h3>我们能看到巴黎圣母院现在的模样,最该感谢的应是雨果,是他为这个没有生命的建筑注入了血液与灵魂,当年他创作的《巴黎圣母院》出版后便引起巨大的反响,并直接促成了为教堂尖顶和圣器堂残破不堪的修缮。</h3> <h3>名胜古迹与文学作品历来都有着不解之缘,名胜古迹的存在产生了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的流传又使名胜古迹声名远扬。</h3> <h3>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 是法国最伟大的作家,是我心中永远的偶像。</h3><h3>《巴黎圣母院》书中的故事,使我在少年时就知道了巴黎,知道了圣母院,记住了伟大的作家雨果。</h3> <h3>书中对巴黎圣母院充满诗意的描绘,让我相信接近天堂的钟楼塔顶有个崇高而又圣洁的世界。</h3><h3>书中对人物细致的描述刻画,让我记住了美丽的艾斯美拉达和钟楼怪人卡西莫多,还有像幽灵影子一样的神父....让我知道了美和丑。</h3><h3><br></h3><h3>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雨果</h3> <h3>然而去年的一场大火再次损毁了圣母院的尖顶,令人痛惜!大火之后雨果的这部名著再次销量猛增。</h3><h3><br></h3><h3>大火永远烧不毁雨果的《巴黎圣母院》!</h3> <h1><b><br></b></h1><h1><b>雨果的客厅</b></h1><h3>去雨果故居在巴士底地铁站下车,上到地面就是巴士底广场,这里曾经是象征皇权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就是以攻占它为标志。大革命之后监狱被拆除,在广场中央竖起了象征推翻帝制的“七月圆柱”。</h3> <h3>巴士底地铁站的墙壁上用绘画生动地叙述了这段历史。</h3> <h3>如今这里已成为巴黎夜生活的重要据点,有巴士底歌剧院和一些新设计的时尚商店等,热闹的气氛与这里的自由精神相呼应。</h3> <h3>离巴士底广场不远就是孚日广场,它是巴黎最早的皇家广场。这是一个被四面楼房围起来的小广场,楼内曾居住过很多名人,可以说这里是个人文荟萃之地。</h3> <h3>巴黎的历史感不仅仅只有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和圣母院,它们只是历史中几个顶级的象征,真正的历史感在巴黎随处可见。</h3> <h3>来到处处流淌人文浪漫情怀的法国,一道美味的法式大餐绝对不能错过,在一层的回廊中,我专程找到这家很有名气的勃艮第风味餐厅,招牌菜就是勃艮第焗大白蜗牛,味道极为鲜美!</h3> <h3>孚日广场的东南角是雨果的故居,找到这里很容易,由于街区、房子、门牌不变,即便是一封百年前寄往巴黎的信,经辗转最终也会送达,因为巴黎是个只修不改的城市。</h3> <h3>故居是在雨果百年诞辰时被建成博物馆的,里面保留着当年他与家人在此生活时的模样,其它地方有关的遗物也都被送到了这里。<br></h3> <h3>在这个故居里,雨果完成了长篇巨作《悲惨世界》的大部分篇幅 ,直到发表了《巴黎圣母院》的一年后他才搬离此处。</h3><h3><br></h3><h3>这是一栋老式楼房,有美丽的花窗和壁饰,设计形式和功能结合的很完美,雨果一家在这里居住长达十六年之久,是他一生中住的时间最长的地方。</h3> <h3>在这里我见到了雨果年轻时的雕像,那么英俊潇洒,完全颠覆了以前对他大胡子外貌的印象,我曾经参观过海明威、狄更斯的故居,看到他们年轻英俊的照片和画像时也有同样的感觉,这三位伟大的作家年轻时都具有很高的颜值,我相信“秀外慧中”。</h3> <h3>故居中的红色客厅是雨果和他的作家朋友与文人墨客们经常聚会的地方,也是巴黎当时最有名的文学沙龙之一。</h3> <h3>客厅中激情夸张的色彩,让人置身其中感到亢奋,高雅的家具及饰品,使这里充满了浓浓的艺术氛围,都说故居是有灵性的,很幸运我能站在这里,能感受他的气息,感受他的存在。</h3> <h3>客厅的墙上挂着雨果最疼爱的长女画像,新婚的爱女意外溺亡,给雨果造成了巨大的创伤,为了纪念和凭吊,他一直随身带着女儿的这张肖像,父女深情让人感动和心痛。</h3> <h3>雨果不仅是个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个诗人和画家 ,故居中悬挂和展出了他的一些素描和绘画。</h3> <h3>他的绘画别具一格,喜欢使用墨水,有时也借助颜料来丰富色调,作品独特迷人,如同梦幻中的幻想,可以说是他文学作品的另类追求与呈现。</h3> <h3>走进中式风格装饰的客厅,感到非常惊讶,屋内摆满了中国式的家具和瓷器,就连门廊上的彩绘都是传统的中国人物画。</h3> <h3>受中国艺术的启发,雨果专门为情人朱丽叶设计了这里的空间,不仅完成了布置和装饰,还亲手在木板上雕刻作画,印证了这位天才鲜为人知的侧面。</h3> <h3>他们二人都喜欢中国的艺术,彼此之间的情人关系保持了50年之久,直到朱丽叶去世,这段情也是真够执着的。</h3> <h3>雨果的卧室依然是浓烈的红色,他就是躺在这张小床上静静地离开人世的。</h3> <h3>伟大的雕塑家罗丹Rodin非常崇拜雨果,他曾希望能为雨果塑像,但雨果因年事已高不能长时间固定姿势而拒绝了他的邀请,但雨果常邀请罗丹去做客,所以罗丹能够为雨果画一些速描画,然后根据这些速描画再进行雕塑创作。</h3> <h3>这尊由罗丹创作的《雨果半身像》,让伟大作家雨果的形象得以永生。</h3><h3>去年这尊塑像从法国来到上海明珠美术馆展出,我有幸再次见到。</h3> <h3><br></h3><h1><b>罗丹的庭院</b></h1><h3>罗丹的雕塑被誉为自米开朗琪罗之后不可逾越的又一座艺术高峰,也是我到巴黎后又一位要去拜访的大师。</h3> <h3>巴黎的天气总是让人琢磨不透,莫测的风云常常带来多变的阴晴,一丝丝凉意加速我继续拜访大师的脚步。</h3> <h3>罗丹故居紧邻荣军院,荣军院是一组庞大的建筑群,此处原是伤残军人的安养之所,后因拿破仑被葬在荣军院的教堂中而声名显赫。</h3> <h3>罗<span style="font-size: 17px;">丹美术馆原是罗丹的故居,它包括一栋两层典雅精致的米黄色法式楼房和一个美丽幽静的大庭院,罗丹生前在这里度过了他的晚年直至去世。按照他的遗愿,把所有的作品及整个宅邸都捐给了国家,之后成为罗丹美术馆。</span></h3><h3><br></h3><h3>罗丹的大部分作品都收藏于此,分别在室内和庭院中展出,这一堆冰冷的雕塑群,就像一首庞大宏伟的交响乐。</h3> <h3>庭院和花园里分布着他的十几座重量级的作品,置身其中才能真实感到每件作品所传递的能量与震撼。</h3> <h3>走近庭院,首先就能看到右侧高坐石台的裸体男性-思想者,他体态粗壮肌肉紧绷,半蜷着身体在低头沉思。</h3> <h3>罗丹很重视文学修养,他认为在美术和文学之间划定严格界限是没有必要的,他说“绘画、雕刻、文学、音乐彼此的关系比常人所想的更为接近…”</h3> <h3>《加萊义民》取材于历史上十四世纪英军入侵法国时的悲壮事迹,作品细致地描述了为保全加莱城而献出生命的六个有威望的英勇义民。</h3> <h3>著名的《地狱之门》是罗丹雕塑的力作,浮雕根据但丁的《神曲》而创作,门上有186个塑像,这幅著名的作品耗费了他很长的时间才得以完成。</h3> <h3>《三个人影》据说先前设计时计划放在《地狱之门》的门顶上,后来被放大成单独的作品。</h3> <h3>走进后花园,看到了著名的雨果雕塑,一个对社会所有不公和丑陋现象抗争的无谓斗士。雕塑作品极为传神,勃发的张力,深邃的眼神,勇武的精神,一种强烈的动感在感染着每一个观赏者,因为罗丹把自己对雨果的欣赏和热爱全都融入了这件作品里。</h3><h3>(我选此作品的图片作为本文的封页)</h3> <h3>展室中有一尊巴尔扎克全身塑像,他站在那里冷看人间喜剧。</h3> <h3>《青铜时代》是罗丹的成名作,它象征着人类的觉醒,雕塑真实地塑造了一个均匀而完美的青年男性人体,轮廓完美结构精准。</h3> <h3>展品里有一件男女相拥的大理石雕像,这是罗丹的学生、模特、情人卡米尔·克罗戴尔的作品,她才华横溢,却因为爱而一生活在罗丹的阴影里。</h3> <h3>很早以前我就看过法国影星阿佳妮主演的影片《罗丹的情人》,原本影片的名字就叫《卡米尔·克罗戴尔》,但翻译成中文时被改成《罗丹的情人》而失去了本该属于她自己的名字。</h3> <h3>在卡米尔伴随罗丹生活的那十几年里,罗丹创造出诸多的伟大雕塑,在很多作品中都有卡米尔的影子,著名的雕像《吻》就是其中之一。</h3><h3><br></h3><h3>这些充满爱的作品浸透了罗丹的激情,却透支了卡米尔一生的幸福。<br></h3> <h3>雨果的客厅和罗丹的庭院见证了两位大师的交集,成为艺术巴黎的一段佳话。</h3><h3><br></h3><h3>艺术之都成就了他们,他们也成就了艺术之都,历史永远将雨果Hugo和罗丹Rodin的名字与艺术之都-巴黎连在了一起。<br></h3> <h3><br></h3><h3>"世界上并不缺少美, </h3><h3>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 罗丹</h3> <h3><br></h3><h3>Xiang qichun 拍摄 / 撰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