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

胡柳芳

<h3>2020.2.2星期日 儿童</h3><h3>竣哲妈亲子日记第700篇</h3><h3> 今天,在这个历史罕见的日子——20200202里,我的亲子日记满700篇了,加上300多篇教育日记,总共超过1000篇了。记得在武际金校长的“教育碎思”满1000的时候,我立下“雄心壮志”:日记的教育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相信就会看到,先写它1000篇再说!今天,武校长的教育碎思已经到1376篇了。记得有一次我们开玩笑比谁写得多,武校长乐呵呵的说:我最多,谁也赶不上我!他之所以最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先行,二是坚持。这是他经常教导我们老师和家长的理念,他如是说,如是做。我唯有望其项背,努力追随。</h3><h3> 我作为一个母亲和一名教育工作者,通过家校合育,角色在不断的转化、重叠、融合,在学习和实践中渐渐发现亲子日记在家庭教育中的实效。在历经请各路家庭教育专家开讲座,和专家面对面交流,家长会沟通等形式之后,各种挫败感接踵而来:专家理论太高,不接地气;各路专家理论互相矛盾,家长无所适从;家长学习不实践;各种心灵鸡汤误导家长理念,等等,等等。亲子日记,让我们每天把孩子看在眼里;武校长的碎思引领,让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和修正自己,让家长把听家庭教育讲座学到的知识认真甄别,积极实践。它是实现家庭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有效工具。</h3><h3> 2020年,我踏上家校合育第四个年头了,1000多篇的记录,让我更加深刻了认识了“儿童观”和“儿童发展观”。</h3><h3> 儿童观是指儿童观是指社会看待和对待儿童的看法或观点。涉及儿童的特性、权利与地位、儿童期的意义以及教育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中外古今,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儿童观。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儿童被视为家庭和家族的隶属品,父母的私有财产,儿童没有自己独立自主的人格,只有对长辈的依附关系。在古巴比伦时代、古希腊时代和古罗马时代,儿童被看作是上帝的仆役,在家庭和社会中没有独立的地位,甚至还处于受迫害的地位。在武校长的家庭教育“四大铁律”中,儿童观实际上就是“接受”:关系重于教育,告诉我们孩子只是经由我们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他应当拥有自己的人生,我们要接受孩子原来的样子,让他长成他应该长出的样子。这个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很难做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就是最相反的写照,是这样“超值”的渴望带来父母的焦虑、孩子的扭曲、社会的“剧场效应”。只要有比赛就有第一名和最后一名,谁甘愿落后?只要有选拔就有金榜题名和名落孙山,谁不想高居榜首?因为无法接受孩子不是心目中的“好孩子”,于是不断的“鞭策”孩子。方法正确的家长,把孩子送上了“高速路”,方法错误的家长找不到“后悔药”。只有正确的儿童观,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才能在实施教育的时候做“智慧父母”。“身教重于言传”这一铁律则告诉我们儿童最初的成长是“模仿”。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看到什么就学什么,反过来说,我们想要孩子具备什么好品质,大人首先做到,让孩子有学习的榜样。学校的教程是规范的,正面的,为什么孩子会有种种不良言行?肯定不是老师教的,那是跟谁学的?答案不言而喻。写亲子日记,让我时刻提醒自己——我就是孩子的样子。</h3><h3> 儿童发展观则包括儿童人性特点、儿童发展的性质、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和儿童发展的价值等重要内容,是人们对儿童进行培养时有关方法论方面的观点。“成长重于成绩”、“相信就会看到”这是这一个观念很好的诠释,是我们可以实践的、接地气的方法。实践这两句话需要莫大的勇气和智慧,是静待花开时的辛勤劳动。在这个方面,我们家长们三年来主要的做法是放手让孩子去实践、去体验,让孩子体会失败是成功之母和成功是成功之母的感受,引导孩子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在成事中成人。这些简单的道理,不少家长起初嗤之以鼻,践行之后受益匪浅,不仅家庭和睦,亲子关系和谐,自己的孩子也渐渐变成别人眼中的“好孩子”了。在这个过程中,亲子日记起到了“监督”的作用,一篇篇亲子日记像镜子一样映照出家庭教育中家长真实的自己,有效果就持之以恒,没有效果则继续探索,做错了则及时改正。</h3><h3> 亲子日记,以微弱之力开辟家庭教育的新篇章,它的韧劲在全国各地家长的践行中得到了证实,我愿意一如既往地把它带给更多的家庭。</h3><h3> 正是: 亲子日记在心间</h3><h3> 家校合育送春风</h3><h3> 坚持到底得受益</h3><h3> 携手同行谱新篇</h3>

儿童

日记

亲子

孩子

家长

家庭教育

实践

教育

我们

家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