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西岛渔港

马志诚

<h3>  在海南,如果你想体验和感知最有特色的渔港,那非三亚西岛渔港莫属了。其一,这个小岛渔港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其二,这是海南岛近岸岛屿上最具人文特色的小岛渔港。著名诗人海子有一句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你走进西岛渔港,给你的感觉就是“四面朝海,四季花开,清风徐来,心花盛开。”</h3><h3> 第一次去西岛,是在2014年,当时只去了西岛的景区,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美丽且有特色的小岛,对此深深迷恋,但当时对西岛渔港还一无所知。<br></h3><h3> 第二次去西岛,是在2015年,源于朋友的邀请,他在西岛渔港边上开了一家客栈,让我去体验。快艇到港上岸时,天色已黑,对西岛渔港还是没有太多印象。第二天天还没亮,我便听见“哒哒哒”的渔船马达声。推开客栈窗户,渔港就在眼前,茫茫碧海、渔港、灯塔、渔船、码头,眼前的一切,瞬间惊艳了我。原来在这个美丽的海岛之上,竟然还有这样美丽的渔港,从此之后,我更加深爱这个小岛。之后,我便成了西岛的常客。只要有闲暇时间,都要去这座小岛,感受那里的美景与人文。</h3><h3> 清晨,在西岛,你可以在楼顶上看日出,看着渔船满载渔货回港忙碌的影子。傍晚,可以在岛上欣赏日落,夜晚,当你沐浴着海风,听着大海的涛声,远眺三亚湾灯火,犹若人间,又似仙境。郭沫若写诗如此描述西岛:小树夹花处处黄,珊瑚礁石砌围墙。榆林港外东西瑁,睁大眼睛卫国防。珊瑚礁石砌围墙,是西岛渔村最有特色的景观。西岛渔村在西岛靠近三亚湾的一侧,居住着4000多人,渔村修建的很规整,几乎家家户户的围墙,都是用珊瑚石砌造而成,一些古朴的老屋,也是珊瑚石的杰作。院子角落,三角梅怒放,房前屋后,椰树婆娑。在盛夏的午后,阳光之下,走进渔港一侧的椰林,放一把躺椅,系一处吊床,这个小岛独特的氛围会让你的身心都放松下来。</h3><h3> 西岛渔港,不大不小;西岛渔民,不争不抢。几百年来,岛屿塑造了渔民,也塑造了这座渔港。老唐,一个五十多岁的汉子,身材健硕,皮肤黝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西岛之上,靠打渔为生,他说,吃惯了岛上的海鲜,离开西岛,吃其他地方的海鲜,都觉得没有味道,言外之意,流露出对西岛的热爱。但是如果你了解西岛,了解西岛渔民,会觉得老唐说的话不无道理。西岛渔港只能容纳数百条小船,西岛渔民都是在近岛海域捕鱼。早出晚归,晚出早归。早晨起床,在港口买上最新鲜的海鲜,煮一锅鱼汤,配几棵青菜,下一点米粉,便是早餐。</h3><h3> 西岛周边海域是珊瑚礁自然保护区,海水清澈湛蓝,能见度高。海底生物种类繁多,石斑、青衣、海鳗,以及海胆、海螺等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为西岛渔民提供了天然海洋牧场。</h3><h3> 西岛自有居民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岛上分东、西、中、新四个小渔村,居民700多户,近4000人,都是汉族,有麦、陈、谢等十个姓氏。据考证,西岛人的祖先来自福建。明朝的时候,西岛人的祖先为了谋生计,集体迁往海南岛,途中在海上遭遇台风,他们中的一部分漂到三亚港门村,一部分漂落到西岛,成为了西岛的“土著”居民。有了人,就有了生计。造船出海,港口应运而生,这就是西岛渔港的由来。再到后来,政府又在原有的港湾上建造了防波堤、灯塔、码头,西岛渔港不但成了西岛岛民的谋生港,也承担了西岛村民出岛入岛的交通港。</h3><h3> 在西岛吃海鲜,有许多方式,也有很多选择。第一选择是排档,西岛码头边上有两家排档,都是西岛本地渔民开发,两家排档的海鲜都十分新鲜,品种也很丰富。由于排档就在码头边儿,捕捞的海鲜都养在海水中的网箱里,西岛渔民吃海鲜,要么从网箱直接捞起,现杀现做,要么吃当天回港的鲜货,冰镇的海鲜从来不吃。西岛吃海鲜,有几个是必点之菜,第一是柔鱼,是鱿鱼的一个种类分支,学名太平洋褶柔鱼,台湾称作北鱿,它们通常集体行动,为了逃避猎杀,跃出海面后常被误认为是飞鱼,其游速高达每小时150公里,有“水中火箭”之称。正是因为它游速极高,身体柔韧性极好,也造就了它极其优质的口感。从肉眼看,柔鱼比普通鱿鱼肉质更加透明。选择白灼或尖椒炒制时,柔鱼的鲜美便发挥得淋漓尽致,口感比鱿鱼更加清脆,更加香甜。除了柔鱼,在西岛上要品的海鲜还有马蹄螺、猫眼螺,这些在其他海鲜市场难得一见,在西岛海鲜排档上常会看到。除了排档,还有一种选择,就是自己在码头上买海鲜,找岛上小店加工。日落时分,渔船纷纷归港,少数船家会留一部分渔货带回来,供岛上村民食用。无论是对虾、螃蟹,还是小杂鱼,很新鲜,白灼对虾、清蒸螃蟹,做一锅海鱼汤,在西岛上,品海鲜,十分自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