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月26日,赶快回来</h3><h3> 今天农历正月初二,我正在老家鄱阳县过年,原计划正月初四回上饶。上午手机里忽然收到陈华英总编发来一条信息:赶快回来。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经十分严峻紧张,陈华英电话里告诉我,市里主要领导正月初一都已战斗在防控一线了。我们作为市里主要媒体,必须要跟上加强报道。 </h3><h3> “赶快回来!”这是战斗的号令,这是同志的信任!是党员就该迎难而上,一度泯灭的激情再度被点燃,当即决定放弃春节假期返回上饶,家人表态支持,女儿说既然爸爸要工作,她改签车次明天就从上饶提前回深圳。我也给居住在乡下的父母打了电话,让他们通知亲戚和姐姐妹妹不要拜年。</h3><h3> 吃过午饭,迎着滴滴答答的冷雨,我们开车踏上了回饶的路。到达上饶后,我给陈总回了一条信息:我已回饶听命。</h3><h3> 我时刻提醒自已,一个人在一个单位,要牢牢树立四种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h3> <h3><br></h3><h3>1月27日上午 ,最美眼睛</h3><h3> 有一爱心人士郑慧益向我市人民医院捐赠了KN95口罩9000个和一次性防护口罩4000个,市长要求媒体釆访报道。</h3><h3> 按照陈总发来的提示,我打通了郑慧益电话,他发来了他所在的位置,显示信州区沙溪镇五里村,派谁去釆访更合适呢?现在出租车很难找。我决定自已开车带记者王调翁去。</h3><h3> 在我想象中,这位爱心人士郑慧益应该是荣归故里乐观开朗的青年企业家,按照导航指引,我们来到了他家。这是栋三层结构的房子,装修一般,一楼大厅堆放了很多棉被。女主人王秀红说,这些棉被是他们夫妇买来准备捐给村里贫困村民的。在场的村主任给我们介绍,郑慧益王秀红夫妇在村里并不算是特别有钱的,然而这几年他们每年都把做生意赚来的钱用在资助村里贫困户、老弱病残生活困难人群。王秀红说她的丈夫郑慧益毕业于江西理工大学。2016年被诊断出患结肠癌,当时家里经济条件十分困难,是当地村民纷纷捐款救了他的命,自此,夫妻俩一边创业,一边与病魔作顽强斗争,创业所获收益均无私回报村民回报社会,这次新冠疫情爆发,夫妻俩即联系了囗罩生产厂家购买了囗罩,同时将自已库存的囗罩共计价值30余万元全部分别捐赠给了医院、村委会和信州区有关部门。</h3><h3> 说这些话时,王秀红的脸上始终挂着一丝礼貌的微笑,但她的眼睛有些发红,泪水在眼眶打转,她始终忍着没让流出。我们看望了正在床上休息的郑慧益,他看上去很疲惫,但依然坐起来和我们说话。他说:“我的病情很严重,我想趁现在自已还能动,多做点实在事,为社会做贡献。”</h3><h3> 结束采访,开车返回上饶,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那双眼睛和那张脸庞一直在我眼前回放。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眼睛,一双含着泪水的眼睛!这是我见过的最俊的脸,当身体被病魔囚禁,他坦然面对,积极作为,让生命绽放出最灿烂的光华!</h3> <h3>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眼睛,一双含泪的眼。</h3> <h3>这是我见过的最俊的脸,笑对死神,让生命绽放最灿烂的光华。</h3> <h3><br></h3><h3>1月27日下午,特别报道</h3><h3> 午饭后早早来到报社,陈总召集了我和几个釆编人员开会,我们商量出一期防控疫情特刊。虽然正是春节假期,但大家都以大局为重,当大家与小家发生冲突,绝大多数晚报人都选择了大家。这是晚报人共有的职业操守,是他们对职业的热爱。</h3><h3> 当日,我联系了衢州印刷厂和市邮政局,请他们确保报纸顺利印刷和投递到位。当日,我们奋战到深夜,完成了工作任务。这期报纸每个版面都打上了特别报道,是上饶特定历史时期的印证,它较为全面地报道了上饶市委市政府坚强带领全市人民抗击疫情科学决策、积极作为、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报道了各地各部门履职尽责在防控一线斗争甘于奉献的动人篇章。</h3> <h3>开编前会,商议出特刊。</h3> <h3><br></h3><h3>1月28日,党旗在高高飘扬</h3><h3> 连日来我每天都接到部里新闻提示、工作要求,领导每天也都向我下达了工作任务,我不折不扣地去做好每一件事,希望自已在这场抗疫斗争中不掉链子。</h3><h3> 今天驻市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给工作群里下达了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等2个文件,要求各单位迅速原文传达到每名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领会精神实质,抓好贯彻落实。</h3><h3> 我们立即在本报工作群里转发,向全体干部职工传达学习了文件精神,同时对本单位人员及其家属防控情况作了调查摸底,要求大家做好自身防护。</h3><h3> 陈总又给我发来市委宣传部领导要求:疫情防控报道中,加大力度报道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相关典型。</h3><h3> 接到通知,我随即与鄱阳、弋阳、横峰、玉山等县分管新闻的相关领导和特约记者联系,很快便收到了一些信息,这些信息多角度报道了我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迅速行动,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让初心使命在抗击疫情中绽放光芒,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h3> <h3><br></h3><h3>1月29日,第一时间发布</h3><h3> 上午,陈总打电话给我,告知上饶市首个负压病房今日改造完工,市领导要求对此进行报道,让我派记者去釆访。</h3><h3> 按照提示,我立即电话联系了项目援建单位宏盛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金虎,周金虎说他于正月初二接到市委市政府通知,负责改造好负压病房,最初要求2周内完成,后俞副市长要求一星期内完成,他们自我加压,抽凋60多人组建2个先锋队日夜施工,仅用了2天2夜就胜利完工,任务完成了,他今日回广丰老家了,要明天上午才有空见面接受釆访。</h3><h3> 负压病房的改造完工,是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市民都极为关注的事情,我们决定第一时间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这条消息,明天再拍视频发抖音。我带领王调翁赶到市第二人民医院拍摄了一些画面,根据周总提供的一些素材,迅速写好了稿件,在今天的上饶晚报微信号发出了《2天2夜!上饶首个负压病房今日改造完工》。</h3><h3><br></h3> <h3>1月30日 非常速度</h3><h3> 今天天气晴朗,上午9时我打通了宏盛建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金虎的电话,按照约定,我带领王调翁来到高铁试验区他所在的工地办公室。</h3><h3>周很热情地招待我们坐下,他一边泡功夫茶,一边跟在美国的朋友通话,想购进一些囗罩支持上饶市抗疫斗争。这是一位精干年轻,思维超常活跃的企业家。他对我们说他在正月初二接到了市领导的通知,改建我市第一处负压病房,他当天研究制订科学方案,市领导要求一周内完工,他们昼夜不息,2天2夜就全面竣工,非常时期创造了非常速度。</h3><h3> 听了他的介绍我肃然起敬,这种非常速度的背后彰显出的是企业家强烈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在艰难险阻面前,有一些人退缩了,而无数的无名英雄越是艰险越向前,是他们创造了历史,是他们战胜了灾情,是他们挺起了脊梁。</h3><h3> 拍好视频,结束釆访,王调翁又接到了卫健委的釆访通知,要赶赴下一站,我叮嘱他一定要加强自我保护。把今天的视频和文字发给了本报编委委员、融媒体中心负责人徐剑,让他今天把晚报抖音制作发出。</h3> <h3>1月31日,部长点赞</h3><h3> 最近一段时间,我看到部长在他微信朋友圈推发了多篇上饶晚报疫情防控宣传报道,对晚报的工作给予了点赞。部长的点赞是激励,是鼓舞,大大地激发了晚报人干事创业的激情。自武汉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晚报社从主要领导到一线记者,都是拼足了劲投身到抗疫斗争一线,同志们加班加点,陈华英总编辑亲自把关、策划、审核,把最新消息、最动人的抗疫篇章第一时间通过今头条、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发布出来,为夺取防疫阻击战胜利,充分发挥了主流媒体的作用,营造了正确的舆论氛围,徐剑同志常常奋战至深夜,嗓子沙哑讲不出话来,但看到上饶晚报的抖音点击阅读量突破了10万+,他升起了自豪感收获感,依旧充满激情地战斗;一线记者王调翁一天跑好几场采访,并深入到隔离病房获取最真实的新闻素材,每天都是他发出了多篇报道,有的是独家报道,当我们看到他太辛苦,不忍心再派他去一线去采访,而他却说,我可以、我能……这样的正能量场面让我这样一个老报人感动、感慨。</h3><h3> 曾几何时,上饶晚报发展一度陷入困境,广告经营断崖式下滑,记者也都打不起精神,不愿去一线采访。曾记得上饶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吴汉对晚报发展把脉问诊,在晚报社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上,给我们提出了“三多三少”、“三增三减”的科学良方,其中的一句话告诫晚报人“多谋事少谋人,多搭台少拆台”,原总编辑郑滨同志也曾感慨地说:“晚报社只要不搞来搞去,小日子还是有的过的。”自去年8月陈华英同志来晚报社担任总编辑以来,短短几个月,晚报人的精气神上来了,晚报人期盼班长太久,干事创业的激情并未熄灭,陈华英同志到来后做到了吃苦在前,率先垂范,做到了智慧正直,公平公正,是君子其行就是无声的命令,人品就是最威严的引导,一批渴望进步的晚报人迅速聚集起来,正能量取得了压倒性胜利,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h3><h3> 在一个单位,领导若不公,必生怨恨,关系长期不清,必有内乱。我认为风清气正的生态才是第一生产力!当告状的、打小报告的、搬弄是非的没有了,这个单位才有希望。</h3><h3> 感谢部长!感谢加年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