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稷山县城东北九公里西社镇东庄村羲和文化园内,矗立着两通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重修羲和庙的碑文,其西侧的碑文记述了重修羲和庙经过及五社七村(刘家庄、高渠、李老庄、太杜、西社、中社、东庄,后三村为一社)捐款人姓名;东侧的碑文记述了羲和兄弟观天测历事件及当时主持重修者姓名,各捐款村村名,更为重要的是它比地处县城的稷王庙所记载稷山相关村名早一百多年,它与临汾乡宁大神头龙王庙碑刻、稷王庙碑刻、北阳城相关碑刻、大佛寺碑刻等构成了研究元明清之际稷山、河津、新绛及临汾的乡宁等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不过可惜的是由于人为损坏,两块碑文中一些字迹已消失或模糊不见,实为可惜,经笔者统计,共涉及稷峰、化峪、西社等3个乡镇33个村名,所属乡镇及村名详列如下:</h3><h3>稷峰镇:涧东、吉家庄、加家庄、羊牧头、上迪、下迪、店头、阳史、马村、使车、姚村、平陇、薛村、下柏、大杜。</h3><h3>化峪镇:东段、西段、杨平、五福、胡家庄、宁翟。</h3><h3>西社镇:韩家庄、仁义、刘家庄、高渠、大杜、李老庄、西社、中社、东庄、后涧头、东峪口、薛家庄。</h3><h3>涧东:因地处青龙涧东而得名,自金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至今村名未改。(摘自程稳龙先生的文章)</h3> <h3>此拓片是稷山县广教寺建稷山塔金昌二年碑记,此碑记里有涧东村张六老的捐款名单。说明涧东村的建村应在1191年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