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掠影(二)

邬惊鸣

巴西 <h3>  结束了阿根廷的游程后我们来到了巴西的<b>里约热内卢</b>。巴西是南美洲最大国家,人口超过2亿,国土面积世界第五。十六世纪前,巴西的原住民为印地安人,沦为葡萄牙殖民地后,逐步融入了欧洲、非洲和亚洲移民而成为了白人、黑人、黑白混血人种、黄种人等多重人种国家,所以到巴西后给人最直接的感觉就是人种的多元化。里约热内卢曾作过巴西的首都,目前是巴西第二大城市,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从伊瓜苏飞里约热内卢仅需一个小时。</h3> <h3>  里约热内卢有海滩30多处,其中最著名的<b>科帕卡巴纳海滩</b>位于市区,呈新月形,长约4.5公里。灿烂阳光下,沙滩上人头攒动,五彩的太阳伞和着色彩缤纷的游泳衣,光膀男伴着比基尼女郎把海滩装点得风情万种,绚丽多姿,也把巴西人的热情、奔放、不羁展现得淋漓尽致。只是导游在此再三告诫:看好东西小心盗抢。让我们欲前又止,只在远远的拍照。</h3> <h3>  里约街景</h3> <h3>  被评为世界十大最美咖啡馆之一的<b>哥伦布咖啡馆</b>座落在里约热内卢的旧城区,1894年由移民至巴西的葡萄牙人所创立,如今为名人相继造访的知名咖啡店,可惜我们没有时间在此等候排队喝上一杯。</h3> <h3>  <b>基督山</b>原名科科瓦多山,因山顶矗立大型耶稣基督塑像而被人称为基督山。基督像落成于1931年,总高38米,重1145吨,左右手的指间距达23米。基督雕像身着长袍,张开双臂,面向大西洋,从远处望去,犹如一个巨大的十字架,无论白天还是夜晚,从市内的大部分地区都能看到,是里约热内卢最著名的标志。</h3> <h3>  面包山因形似法式面包而得名。位于瓜纳巴拉湾入口处,也是里约热内卢的象征之一。面包山高396米,登上山顶可将里约全景尽收眼底。</h3> <h3>  在基督山上俯瞰里约城。</h3> <h3>  远眺长达十六公里的尼特罗伊跨海大桥</h3> 乌拉圭 <h3>  乌拉圭的<b>科洛尼亚</b>位于世界最宽的内河(最宽处34公里)拉莫拉塔河北岸,和布宜诺斯艾利斯隔河相望。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坐船一小时十五分钟,办理完通关手续后就来到了科洛尼亚市。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自十七世纪起的近一百年里,科洛尼亚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反复争夺的要地,由此也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西班牙、葡萄牙和殖民时代不同风格的建筑。1995年科洛尼亚老城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3> <h3>  古斗牛场遗址</h3> <h3>  最早的教堂——圣贝尼托教堂</h3> <h3>  古城门</h3> <h3>  总督府旧址</h3> <h3>  灯塔。据说晚上登上塔顶能看到河对岸布宜诺斯艾利斯闪烁的灯火。</h3> 秘鲁 <h3>  秘鲁位于南美洲西部,北邻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南接智利,东与巴西和玻利维亚接壤,西濒太平洋,人口3125万,居南美洲第五,首都利马。10世纪前后,秘鲁为古印第安人建立的印加帝国所在地,1533年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在殖民时期,秘鲁的印弟安人口从900万锐减至60万,目前印地安人占秘鲁总人口的45%,印欧混血人种占37%。1821年7月28日秘鲁独立。</h3> <p class="ql-block"> <b>库斯科</b></p><p class="ql-block"> <b>库斯科古城</b>位于秘鲁南部安第斯山脉海拔3400米的山谷中。是十一世纪古印加帝国的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1533年西班牙殖民者攻破了这个城市,使之遭到毁灭的命运。1670年城市按巴洛克风格重建,因此今天的库斯科两种风格的建筑同存。虽然几经风雨,但至今城中仍保留了大量有价值的历史遗址,1983年库斯科古城被联合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我们是从里约热内卢飞行四个多小时从东到西跨越整个巴西后来到秘鲁首都利马,再转机到达库斯科的。</p> <h3>  走在库斯科古城,让人有种恍如在拉萨的感觉:差不多的海拔,差不多的房屋,差不多的服饰,连人种似乎也差不多…</h3> <h3>  <b>武器广场</b>是库斯科城中心,曾是印加帝国时期举行庆典的地方。西班牙人入侵后,将此作为存放兵器的地方,又在周围建起了教堂等建筑。</h3> <h3>  <b>库</b><b>斯科</b><b>大</b><b>教</b><b>堂</b>始建于1560年,据说花了100年才建成<b>。</b></h3> <h3>  <b>拉孔帕尼亚教堂</b>建成于1668年,是全城最漂亮的教堂。其原址是印加人建造的太阳神庙。</h3> <h3>  广场中央的印地安人塑像</h3> <h3>  来到库斯科后同行的几位团友出现了高原反应,但当地酒店都有提供免费的古柯叶供客人泡茶或咀嚼,能有效减轻高原反应。<br></h3><h3><br></h3> <h3>  库斯科四面的制高点建有4座用以守卫都城的卫城。现在留存较为完整的是距库斯科城西北郊3公里、建在海拔3600米的高原上的萨克塞华曼城堡。“萨克塞华曼”的意思是“山鹰”。城堡依山而筑,占地4平方公里。从上到下共有3道平行的、用巨石砌成的围墙守卫着城堡,这些围墙用30多万块深褐色巨石构筑而成,其中最大的石块高达9米,宽5米,约361吨重,巨大的石块和石块的拼接不用任何粘结剂,完全依靠石头边角间的精准镶嵌。人们对于在当时生产力还极不发达时期,是通过何种方式把这些巨石搬运上来的,至今仍没找到答案。</h3> <h3>  景区入口</h3> <h3>  祭台遗址</h3> <h3>  圣水殿遗址。据说当时印加帝国的武士在出征前都要到这里沐浴。</h3> <h3>  从城堡遗址上俯瞰库斯科古城,感觉和川西的色达有几分相似。</h3> <p class="ql-block"> <b>马丘比丘</b></p><p class="ql-block"> 马丘比丘是秘鲁最重要的旅游景点,没去过马丘比丘是不完整的秘鲁之行。马丘比丘位于库斯科西北75公里,是印加帝国的最大遗址,被称作“失落的印加城市”,建于约公元1500年,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整个遗址高耸在海拔约2350米的山脊上,为热带丛林所包围。考古发现整个城区由200座建筑和109个连接山坡和城市的石梯组成。城内规划井然,包括庙宇、避难所、公园和居住区,还有水池、沟渠和下水道。1983年,马丘比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遗产,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p> <h3>  从库斯科去马丘比丘要坐三个多小时的观光火车到温泉镇,再坐汽车沿山盘旋四十分钟才能到达景区的大门入口。</h3> <h3>  坐在全景天窗的火车内,能一路欣赏到秘鲁高原的山谷、河流、村庄的美丽景色。</h3> <h3>  火车终点站温泉镇</h3> <h3>   站在高山之巅不由得感叹,这不就是真正的世外桃源吗?如果没有当初的西班牙人入侵,不知印地安人是否至今还会生活在这片乐土中?<br></h3> <h3>  当年西班牙人攻占库斯科城后,并不知道这深山里还隐藏着这座城市,是印加人自己废弃了马丘比丘。由于印加人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记载,因此印加人为何突然废弃了这座城市至今仍是历史之谜。</h3> <h3>  美妙的接缝技巧,不用任何沙浆粘结,石块和石块之间的缝隙竟连匕首都无法插进去。</h3> <p class="ql-block"> <b>彩虹山</b></p><p class="ql-block"> 彩虹山位于库斯科地区的安第斯山脉中,海拔5200米,因山上的岩石五彩斑斓犹如彩虹,而被人称为“上帝打翻的调色盘”。据说彩虹山是在几年前被一位探险家无意中发现,从此走红网络,如今已成为旅游胜地。</p> <h3>  我们是坐车到海拔4500米处,再骑马至4800米处,最后的登顶需徒步攀登。很庆幸自己在65岁时再次挑战自我登上了5200米的山顶。也许是这里的植被比较好,虽然海拔比曾去过的西藏的米拉山口还高,但似乎感觉比米拉山口要好一点。</h3> <p class="ql-block"> <b>莫雷梯田</b></p><p class="ql-block"> 莫雷圆形梯田,位于库斯科地区海拔3600米的古印加神圣谷地里。1932年,在一次航拍探测活动中,空中摄影家发现并航拍了这里蔚为壮观、令人震撼的梯田系统。后来的考古研究发现,这里曾是古印加人的“农业试验基地”,他们在此实施物种杂交及外来物种改良试验,以培育出能适应不同气候的作物。</p> <h3>  安第斯山脉乡村风光</h3> <h3>  正在山上野餐的秘鲁家庭</h3> <h3>  秘鲁的羊驼比羊多</h3> <p class="ql-block"> <b>马拉斯盐田</b></p><p class="ql-block"> 在神圣谷地还有一个古老的马拉斯盐田,至今还在产盐。据说在印加帝国建立之前,这些盐田就已经存在。盐水来自于地下泉水,通过多个纤细的引渠缓缓流入几百个形状各异呈梯田状排列的天然盐池中。导游说之前游客能下到盐田,现在为了保护盐田不受污染所以我们只能在上面远观了。</p> <p class="ql-block"> <b>鸟岛</b></p><p class="ql-block"> 帕特卡斯鸟岛位于利马南部260多公里,从利马开车约三个半小时再乘快艇一个小时才能到达。鸟岛上聚集着二百多种六万多只不同种类的鸟,目前鸟岛已被秘鲁政府列为自然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   <b>利马</b></p><p class="ql-block"> 秘鲁首都利马东临浩瀚的太平洋,西面却与沙漠近在咫尺,所以车一出城就能见到一侧是海洋,一侧是沙漠的奇景。利马城分为新老两个城区,老城位于城市北部,大多为殖民统治时期所建造 ,以武器广场为中心向四周延伸,但旅游景点和人文景观也大都集中在老城内。</p> <p class="ql-block">  秘鲁总统府</p> <h3>  市政厅</h3> <h3>  步行商业街</h3> <h3>  老城边缘的贫民区</h3> <h3>  利马被称为“无雨城市”,年降水量只有15毫米,可我们到来的第二天早晨却下了场细雨。由于绿化做得好,城市依然很干净,特别是海滩爱情公园一带更是令人赏心悦目,也是利马市民非常喜欢的休闲和冲浪娱乐地。</h3> <h3>  爱情主题雕塑下总是充满了浪漫爱情故事</h3> <h3>  可爱的秘鲁儿童</h3> <h3>  二十四天浮光掠影的走了阿根廷、巴西、乌拉圭、秘鲁四国,虽然只是走马看花,却让人感到不虚此行。24天的行程,我们乘坐了12次飞机,走到了离我们最远的国家,来到了世界尽头的城市。游历了大海、湖泊、高原,观赏了冰川、雪山、瀑布,经历了一年四季的气候,探访了深山神秘遗址,体验了南美独特的风情。虽然因为各种原因,原来预定的智利和玻利维亚后来没去,给此次行程留下了遗憾,但我还是想说:南美,真的是你人生至少来一次的地方。</h3><h3> </h3><h5> </h5><h5> 本文部分图片选自同行团友所摄照片,谨在此致谢。</h5><h3> 2020.2.12</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