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 美 纪行

贾庆虎

<h3><br><br>  作者 贾庆虎<br><br><br> 丙寅年四月二十四日晨,我们一行三十余人,在西安市美术教学研究会德超老师带领下,要到大自然中去写生,乘车向着终南山进发了。<br><br>人们兴致颇高,天公并不作美。<br>天空昏沉沉的,要落雨吧,一路不见雨滴。整个空间,被灰色调的穹顶,握了个严严实实。<br><br>渐渐地,聊天的少了,大都闭目在养神。<br><br>那个叫蛋蛋的小男孩,仍睁大着双眼,在捕捉着窗外飞速逝去的景物。<br>孩子的爸爸,在耐心地回答着孩子一个接一个的提问。<br><br>此行的大轿车十分老旧,自进入盘山道后,就拉起了长喘,活象一只机械传动乱了套的铁甲虫,在悠悠地爬坡。过了喂子坪,又行了十里有余,象散了筋骨一般,瘫在了路上。<br><br>为了抢时间,德超老师带着我们弃车步行了。<br><br>德超老师虽临近退休,体魄却很是硬朗,一路上,他总是走在最前面。蛋蛋象只小狗,在他身后喊着伯伯,笑着伯伯。<br><br>四月底的秦岭,植被厚重,满目苍翠,山头山腰,山沟里,山路旁,树绿的没了筋骨,草绿的挺直了腰。那绿的之中,遍开着山花,充盈着勃勃生机。<br><br>蛋蛋又象只蜜蜂,已将外套横系在了腰问,在绿涛中寻觅着。<br><br>他忽儿采摘了几朵小黄花儿,举向空中摇晃着喊:“伯伯!这是什么花儿?” 忽而折了枝绿条儿问:“伯伯,这叫什么草?”<br><br>德超老师不停地回答着:“黄的是迎春花儿 !”、 “绿的叫节节草”。<br><br>德超老师一时兴致,似有所感地对我说:“童心多可爱,难怪人们创作上越来越注重追求童稚之气呢。”、“孩童的好奇心,满酝着生机,不正是我们永葆艺术青春的源泉。”<br><br>行约一时许,人们累了,腿脚沉了,心劲儿也就不锐了。对德超老师要领大家去的新景点的兴致,也就淡漠了;<br><br>有的人面对着小溪呀,乱石呀,竖起了画架。<br><br>蛋蛋随着爸爸,也停在了一座公路岔道的石桥旁。<br><br>一路上,已有十余人散撒在了沿途。<br><br>每当有人止步,我不由一番寻思:他们发现了什么?他们准是发现了美! 不然,他们能有激情做画吗?<br><br>德超老师回首瞥了瞥停下的人们,只是笑了笑,仍向前走他的路。<br><br>走过一个大转弯,突然面前一峰独挺,恰似一硕大的毛笔头,从沟中紧贴公路指向天穹。<br>被公路拦腰截断了的小山峰,又如硕大的竹笋,破土而出。<br><br>一时间,人们精神大作,在惊喜中,有为了取全画面顺着公路往后退的;有上了右边山坡往高处爬的;<br>由于公路的左边是断崖,断崖下是被遮挡的严严实实的沟道,选择了此处的人们,便紧贴着公路的道沿,因地择势,相继竖起了各自的画架。<br><br>德超老师并没停步,头也没回,背着手,手背贴在臀上,双手托着背上的画具,腰身向前微倾着,一步一顿地向着笔峰崖走去。<br><br>我望着德超老师孤独的身影,便匆忙收起了画架,跟随了过去。<br><br>随德超老师绕过山峰,眼前景致使我更是惊喜,只见沟道豁然显现了出来,沟道中河水被几块巨石堵塞,形成了左突右闯,曲折迂回的瀑布群。<br><br>回望孤峰,峰的腰身也显露出了不少,我不由叹道:“人说画山需观四面,此山真是面面皆成趣呀”。<br><br>寻思了片刻,便随口问老师:“这儿,就是您发现的新景点了?”<br><br>德超老师望着峰腰处一片灌木丛说:“下了公路,顺峰壁半腰那灌丛中穿过去,便会现出一条小路能下到沟底,绕到峰的北面,那里是另一番天地,从那儿能看到峰的全貌:峰不比这儿来的突兀,也没了那群狂啸的瀑布;那里,尘封了一位睡美人历尽岁月所积抑的一派孤寂幽怨、清冷峻秀、脉脉含情。”<br><br>说完,德超老师跳下公路,眼前虽没有路迹,但他径直向着峰壁处的灌木丛走去。<br><br>只见德超老师走近峰壁后,张开双臂,身体呈大字形紧贴着岩壁,前面的右手撩拨 着杂枝,步每一移,身前身后树枝劈啪作响,人过树合,好似被灌林吞噬其中。<br><br>我也如老师状,紧贴崖壁钻入灌丛,行约十余米,灌丛完尽了,眼前现出河岸。<br><br>河岸为层层叠叠的巨石板,相挤相擦,互为倚托,呈现出欲下滑的不能动,欲止步的不得停的动势。<br><br>此处的岩石,早已换了夏装,望之一抹银白。那白灿灿、平展展、滑溜溜的,既是山坡,又为岸边。<br><br>行在石面上,脚下虽不是十分陡峭,却总想腰身猫下,手脚并用,方觉安全。<br><br>师生二人爬行了一段,也笑了一路。<br><br>当石面稍许由徒渐平缓,勉强能直立行走时,我不由对老师的情致美誉了几句。<br><br>老师回头,笑笑,文绉绉地说:“盖予所至,此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r><br>吟毕,哈哈大笑起来。<br><br>走完了那片石岸,眼前现出一片石滩,大的如斗,小的仍然如斗,一抺滚圆。望之,白生生一片,视之,灰嚷嚷一团。仰的卧的,挤的靠的,各显其态,各现其趣,真真顽童一般。<br><br>越过石滩,湍急的河水紧贴峰根呈S状向左拐了个硬湾,便从视线中消失了。<br><br>我四下环顾,从这儿观峰,是比从公路上来的徐缓。峰前的石滩,峰侧那弯曲的小河,还颇有韵味,很适合入画。<br><br>我又问老师:“这儿,就是新景点了?”<br><br>老师向水边的峰根一指:“穿过那个月亮门,峰的阴面,还有一片开阔地呢。” 说完,他踏着乱石,向峰根走去。<br><br>此时,我眼前方才一亮,在峰根紧贴河水的岩壁上,有几块巨石镶嵌其间。那石块与石块的夹挤处,有一弯银白色水波的折射光在石缝周边晃动,远远望去,恰似一爿残月落入了石中<br>。<br><br>老师先将画具塞入月中,而后头也扎入月中。月门很窄,他头进了月中,屁股还留在月外。屁股进了月中,两腿仍在月外,那双脚,还使劲的蹬蹭着滑滑的石头。<br><br>我学着老师的样子,也爬入了月中。<br><br>待我抬头起身出月时,才看见身下是一乌绿乌绿的水潭。峰在潭中,月在潭中,我身也落入了潭中。<br><br>潭十丈见方,紧倚峰根铺开,潭顶的岩石,如巨大的石窟,遮挡了潭顶的天空。<br><br>此刻,我方弄明白,当我们行进在公路上第一眼看见笔锋崖时,就是身处于此潭的正上方。而身处公路上的人们,却始终发现不了脚底下这处幽潭。<br><br>潭呈不规则的椭圆形,水呈暗绿色,水面上没一丝杂物。<br><br>紧邻潭的北面,浮出一块巨石,如蚌状,石色纯正似汉白玉一般。水托着石,石衬着水,显得石是那么的白皙滑润,水是那么的清澈平静。<br><br>当我爬在悬出水面的巨石窥视潭底时,顿时惊出一身冷汗。原来自己身下的水潭,竟是一个深淵。<br><br>那没入水下几十米的崖壁,渐变着明暗,直扎沟底。<br><br>潭虽为椭圆形,潭底却是狭长的、窄窄的崖壁沟槽。<br><br>在那几十米的沟槽间,堆积着横七竖八的树木与巨石,记录了往夕山洪暴发过后的场景。<br>树木山石上挂满了絮状的苔藓类植物,在投射入水的阳光中晃动着。<br>有树身、树腰、树根齐全的,有腰身折断的,有斜插在树垛巨石之中的,还有一种悬浮状,如游尸般漂动着的。那昏暗中的树干、巨石、崖壁的表面,晃动着忽明忽暗的反射光波纹,光的波纹极象身姿扭摆前行着的游蛇,场景十分阴森恐怖。<br><br>当我双臂撑起身子,再向左右巡视时,岸边缓坡较浅的水面下,似有一群绿毛龟在水底潜行。定睛静视,原来是散落的圆石朝向水面的上部,长满了绿苔水草。那墨色的苔鲜水草,随水波在荡涤,像极绿毛龟在水底潜行。<br><br>当我的身影倒映入潭中时,惊动了成群的蝌蚪,忽东忽西,忽聚忽散,宛如沐浴中妇人那一头黛色长发,在水中铺展挪移。<br><br>偶或一杆枯枝,落定一只红喙翠鸟,尾羽一翘,只叫一声,叫毕,一个扑闪,翠羽一开一合地,向林间飞去。<br><br>我不由思想,此潭如此魔幻层出,潭中可否会藏有什么精灵吧。不然,身置潭边,为何顿觉寒气侵肤,清冷之状直袭双目。<br><br>德超老师笑问:“听到了什么?”,<br><br>我答:“鸟鸣声。”<br><br>“仔细听。”,<br><br>“水声”;<br><br>“还有什么?”,<br><br>“没什么!”;<br><br>“再没什么?”,<br><br>“耳膜的呜叫声。”<br><br>德超老师不由哈哈大笑起来;<br><br>他又问:“幽不幽?”<br><br>“不幽。”<br><br>“为什么?”<br><br>“潭中那块大石裸露的太明亮,太突兀。”<br><br>德超老师听后,如同失态般击掌大呼:“妙哉!妙在其中,幽在其中。那是睡美人太沉郁了,探出了她那高高的鼻梁,在舒展心胸呢。”<br><br>我细细一想,不由连连称妙。<br><br>再观小潭,小潭真可谓十足的一幅水墨画:峰劲,树矮,沟深,云远,风轻,水柔,石润,鱼静......<br>  <br>  绕过了碧潭,顺河道向下游走去,河床布满了黑白相间的卵石。<br><br>我捡了一路,却扔了一路。<br><br>德超老师风趣地说:“闭着眼拾吧,只要带回城里,个个既是点缀品,又是绝好的镇纸物。” <br><br>我问老师,何不也拣几块置于案头。<br><br>老师忽然呵呵地笑着说:“上次来时,拣了一兜,最大的一块,状如小足球,就齐肩平地托在了手中。走在大街上,人们多避着我走,弄得我一时莫明其妙。”<br><br>“有一个迎面而行的姑娘挤靠男友避让我时,我才恍然大悟。女的悄悄对男的说:可能是个疯子,你看这老头,他想扔石头。” <br><br>语毕,老师复哈哈地笑着。<br><br>  我选择了河中一块磨盘大的巨石,竖起画架。不一会儿,水在脚下流,也在画中淌。<br><br>德超老师好象无心作画,象小孩戏水一般,在水流中左捞右拣,选了两根长长的折枝作手杖,踏着露出水面的列石,欲向河对面探索着。<br><br>那些露出水面的石头,或满身苔衣,或乌光打闪,或没入水中,状若串珠。老师几次鼓足了勇气,想靠手中树枝的撑力踏石前行。摇晃 着走了几步后,又总没敢继续前行。只好踯躅于河心,回望着笔峰,不住地概叹;<br><br>此时的我,己神游于画布之中。 <br><br>当我和老师坐在了石滩上打点小憩时,我忽又想起了蛋蛋来,说要是蛋蛋也能下到潭边玩耍,那蛋蛋该多快活。 <br><br>一提起蛋蛋,德超老师叹息了一下,给我讲起蛋蛋的故事来。<br><br>蛋蛋的爸爸叫耿张,妈妈叫陈萍,都是他在美院时的学生。<br><br>耿张有次在班上,当着众多起哄的同学发誓,说他根本就看不上陈萍。由此,使得原本在同<br>学们眼中已是灰姑娘的陈萍,更是雪上加霜;<br><br>文革后期,陈萍留在了西安,耿张被当做只专不红的修正主义苗子,下放到偏远的榆林当了中学美术教师。<br><br>耿张视塞外如发配流放,在孤独中给陈萍写信,並请他当了牵线人。怎奈陈萍始终深爱着耿张,接过信后,在泣不成声的哭诉谴责中,将终身许给了耿张。  <br><br>四人帮被粉碎后,他将耿张推荐给一家省级出版社,从而调回了西安。<br><br>讲到这儿,德超老师现出了几分激动,愤愤地说:“做人!真难啊!前天,我针对耿张在事业环境刚有了转机,就和陈萍闹了离婚的旧事,狠狠地批评了他。刚才在路上听蛋蛋说,那天我走后,他爸爸哭了;才气、品德,真难合二而一呀。”<br><br>停顿了一下,他又说:“耿张这会儿画的,可能并不单单地表现那个小桥;我见他拉着蛋蛋上了山坡。<br><br>他这个人呀,选景构图,往往别出新意。估计他是想俯视大桥的,以大桥端庄笔直的路面与那迂回曲折的盘山小径,构成强烈的对比,即要追求一种静中欲动的韵律,又要在一幅画面中使两者得到有机的融合。<br><br>他这个人,在事业上,真是做到了忘我,执着;可在人生的道路上,却总是弯来拐去的,直至表现出一种极端的自私。” <br><br>听完蛋蛋的故事,斜阳已收敛了余辉,我和老师收捡垃圾准备出沟道时,两边的崖壁,已现昏暗。<br><br>突然,我们头顶的公路上,传来了蛋蛋的呼唤:“伯伯!你在哪里呀!”<br><br>德超老师匆忙站起来,双手往口边一拢向着沟顶回喊:“蛋蛋!伯伯在山沟里!在山沟里!”<br><br>“伯伯!我怎么看不见呀!看不见呀!”……<br><br>一时间,一老一少的呐喊声,在山头间,在山沟里,碰来撞去,我们的四周,显得更加清冷。<br><br>回声由强变弱,由弱渐弱,一直碎到了唯有耳膜中微微的呜叫声。<br><br>  我身在此景中,心与此景融,这时才幡然醒悟:<br><br>美在哪里!<br><br>美在何方?<br><br>美,在蛋蛋的寻觅中。<br><br>美,燃烧在德超老师的胸间。<br><br>美,也满满地注入了我的心里。  <br><br>     <br><br> 1986年7月,修订于2020年2月2日<br><br><br>🍀🍀🍀🍀🍀🍀🍀🍀🍀🍀🍀🍀🍀🍀</h3> <h3>.</h3> <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