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一直以来对非洲这块神秘的土地充满了好奇,蜚声世界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到底在向人述说怎样的秘密?孕育了五千年古埃及文明的尼罗河、木乃伊、神庙、古埃及神秘象形字……该有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h3><h3> 从昌北机场直飞埃及阿斯旺,连续十多小时的颠簸,終于踏上这块神秘莫测的土地。</h3> <h3>尼罗河是非洲的母亲河,河水的起伏,将上游的沃土滋润在广袤的非洲大陆,是阿斯旺大坝的修建改变了尼罗河恒古不变的规律。不曾想我们的第一站就是阿斯旺古城,由于这里长年无雨,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方之一。因此,1960年埃及在当时的苏联帮助下,历经十年建成大坝, 将尼罗河拦腰截断,从而使河水向上回流,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纳赛尔湖。这既给缺水的埃及提供了优质水源和电力,又调节了下游的水流量,防止了洪水泛滥,还利用蓄积的水量扩大了灌溉面积,使之后埃及面临的数次洪水和旱灾都化险为夷。</h3> <h3>大坝建成时的照片</h3> <h3>站在远处极目远眺,大坝就像是铺在大湖上的一条公路,陈旧的设施,平静的湖水,和导游介绍的宏伟景观相差甚远,却让我们对埃及的母亲河肃然起敬。</h3> <h3>和照片中的大坝相差甚远</h3> <h3>卢克索是埃及一座著名的古城,因埃及古都底比斯文化遗址而著称,被誉为地球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馆”。 埃及人说:没到过卢克索就不算来过埃及,所以这是埃及之行的打卡地。尼罗河将底比斯一分为二,埃及人认为人的生命同太阳一样东升西落,东岸主生,西岸主死。所以居住地主要集中在东岸,而遗迹、陵墓等文化遗址大多分布在西岸。</h3> <h3>卢克索</h3> <h3>卢克索酒店</h3> <h3>卢克索小市场</h3> <h3>帝王谷是古埃及新王朝时期安葬法老和贵族的地方,法老们在世时就在这片石灰峡谷的峭壁上开凿墓室准备安放他们的遗体。这些帝王陵墓埋葬着18—20王朝期间64位法老,同时也附庸出许多神庙。</h3> <h3>帝国谷在一片荒无人烟的峡谷中</h3> <h3>孟农神像在帝王谷和尼罗河西岸之间</h3> <h3>卡纳克神庙始建于3900年前,是古埃及帝国遗留的最大最壮观也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神庙。神庙内有大小20余座神殿、134根巨型石柱。当你穿梭于廊柱之间,徘徊于神殿之中,观赏着狮身公羊石像、大塔、方尖碑等众多古埃及的代表性建筑,内心会久久不能平静!近四千年过去了,那些雕刻在石头上的文字和图画,竟还能如此的精致清晰,你可从中寻找文明的萌芽和文化的发展。当然岁月的摧残也使更多古埃及鼎盛王朝的宏伟建筑,变为破败不堪的残垣断壁,凝视着这片残缺不全的废墟,你会唏嘘岁月的无情和历史的沧桑,感叹在浩瀚的历史星空中自身的渺小!</h3> <h3>卡纳克神庙</h3> <h3>廊柱</h3> <h3>大塔</h3> <h3>近四千年前的文字竟如此清晰</h3> <h3>方尖塔</h3> <h3>狮身公羊像</h3> <h3>拉美西斯二世巨大石像</h3> <h3>古埃及人崇拜太阳,卡纳克神庙还是太阳神阿蒙神的祭祀中心。每天清晨,法老和他的臣民都要到卡纳克神庙前迎接太阳的升起。在古埃及人心目中,一岁一枯荣的农耕收获和富足恩爱的生活都仰仗这位神明的恩泽。</h3> <h3>距卡纳克神庙约2.5公里处是卢克索神庙。这是专门为底比斯的三神太阳神阿蒙、自然神姆特和月亮神孔斯所建。每年穆斯林回历8月,卢克索会举行三天的狂欢节 ,在两座神庙之间的斯芬克斯大道上举行盛大的游行。这个称之为“奥佩特节”的传统延续至今。</h3> <h3>卢克索神庙</h3> <p class="ql-block">红海之滨的城市,代表着埃及的现代文化。赫尔格达原来是个并不起眼的小渔村,由于坐落于撒哈拉沙漠边缘,又濒临红海,終年阳光充足,气候宜人。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上个世纪末,埃及政府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奇妙景观,开发修建了大批旅游设施和酒店,吸引了全世界大批量的游客,于是这里很快变成了炙手可热的著名红海度假胜地。</p><p class="ql-block"> 我们入住的酒店具体名字已记不清了,可酒店之奢华服务水准之高令人过目难忘!真不敢相信这是在一个经济衰落的北非国家。进入酒店,宛如进入人间仙境,大厅金碧辉煌,房间整洁舒适,设施一应俱全,落地窗外是漂亮的泳池,再远处是碧蓝的大海。露天的咖啡厅全天免费供应各种咖啡饮料,肤白体硕的欧洲游客,每天躺在沙滩上日光浴后,喝着咖啡,或安静看书或仨俩交谈好不休闲自在。酒店的自助餐从早上7点一直供应到晚上10点,以西餐为主,亦有埃及餐。我不太喜欢埃及口味的饭菜,放着各种调料香精的菜煮得稀烂,汤特别咸,放了香料的米饭也是咸的。各式甜点像工艺品一样琳琅满目,味道甜的腻人。水果和饮料种类也不少,我最喜欢喝埃及的鲜果汁,特别是早餐现榨的鲜芒果汁浓浓粘粘的香甜糊口,我一喝就是二大杯。</p> <h3>红海酒店</h3> <h3>我们就住在这里</h3> <h3>酒店泳池</h3> <h3>露天咖啡厅</h3> <h3>自助餐厅</h3> <h3>红海的酒店都面朝大海,享有自己独立的海滩,从我们的住所到海滩不过五六分钟路程,海边沙滩上一顶顶遮阳伞,一张张躺椅,一座木质小栈桥。红海并非海水是红色的,据说是西奈山岩在日光照耀下发出炫目的红色,倒映在海水中,使得海水看起来像红色的而得名。其实红海的海水是我见过最蓝的海水!由于海边全是沙漠,没有生活垃圾的污染,海水特别清澈透亮,在玻璃船里可清晰看到海下的珊瑚礁,上面有鱼儿游来游去。如果你近距离看海,海水由浅到深,色泽也发生着变化,海面上出现一条条浅蓝与深蓝相间的色带,层层叠叠色彩斑斓,阳光洒在海面上,形成了璀璨的星芒,熠熠生辉,亦梦亦幻,美的让人窒息!</h3><h3> </h3> <h3>酒店享有独立的海滩</h3> <h3>清晨去红海看海</h3> <h3>木制小栈桥</h3> <h3>红海海水是我见过最蓝的海水</h3> <h3>玻璃船可看到鱼儿在珊瑚礁上游来游去</h3> <h3>白天的自由活动大多数人都选择潜水海下观光,而我对沙漠情有独钟。几个人扎上阿拉伯人头巾,乘越野车前往沙漠冲沙,这是最能体验阿拉伯风情的一项刺激活动了。四驱车在沙漠上颠簸前进, 驾驶员不停地转动方向盘,以防车轮陷落到暗藏的沙窝中。看似温柔的沙漠就像安了弹簧一样,我们坐在奔驰的车上紧紧握牢把手,在震耳欲聋的阿拉伯音乐声中体验过山车般翻腾狂奔的心跳刺激。</h3> <h3>四驱车冲沙</h3> <h3>开的像回事吧?</h3> <h3>还没玩过瘾,又乘骑摩托冲沙,一望无际的沙漠就像是凝固的海洋,摩托在沙漠里横冲直撞一路飞飙。看似质朴老实的摩托骑手会突然冲上60度的斜坡,然后加速冲下,在我们惊悚的尖叫声中一阵坏笑,又冲上另一个沙丘……我紧捂胸口,心脏好像会蹦出来!头巾早已颠散开,嗓子也喊得嘶哑。那一刻真忘了年龄,忘了性别,玩的好嗨啊!</h3> <h3>头巾都颠散了,胡乱扎起来</h3> <h3>玩的好“嗨”啊!</h3> <p>“折腾”累了,我们来到了贝都因人部落。贝都因人是一千多年前从阿拉伯半岛迁徒过来的游牧民族,他们性格坚韧,吃苦耐劳,酷爱自由而不受约束,多年来生活在撒哈拉沙漠深处及寸草不生的石头山谷、荒原、戈壁地带,靠饲养骆驼为生。骑着高大的骆驼在撒哈拉沙漠中漫步,是我一直心存的愿望。脑海里挥之不去是这样一幅画面:广袤无垠的沙漠中,夕阳把黄沙染的血红,一队人骑着北非独有的单峰驼渐行渐远,队伍中有我的的背影……。</p><p> 我们每人花了10元人民币,骑着骆驼在骆驼营地悠哉悠哉地晃悠了几圈,虽然和想象中的意境相差甚远,也算是享受了一下沙漠上难得的乐趣和地道的阿拉伯风情。牵骆驼的贝都因汉子还不断比划着手势,示意可为我们拍照留影,并捣腾着用一块小石头放在手机上为我们照出了颇为壮观的“特技”照片,看了照片大家都乐不可支。望着贝都因汉子露着白牙黝黑的笑脸,再看看周围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真为他们简单艰苦而又乐天知命的生活态度而感叹不已,其实幸福往往就是心领神会的简单。</p> <h3>贝都因人营地</h3> <h3>贝都因人居住地</h3> <h3>美眉们骑骆驼</h3> <h3>我骑的还行吧?</h3> <h3>“特技照片”!</h3> <h3>“坏坏笑”的摩托骑手</h3> <h3>太阳快落坡了,部落里的狂欢节目拉开了序幕。我们一边品尝着香气扑鼻的美味烧烤,一边欣赏着贝都因人激情狂野的肚皮舞表演,在奔放的阿拉伯音乐声中,忘情地在大漠中享受着独特的异域风情。直到我们和沙漠快被夜幕紧紧地包裹起来,才恋恋不舍地乘车返回度假酒店。</h3> <h3>狂欢节目拉开序幕</h3> <h3>开罗是非洲及阿拉伯世界最大的城市,也是埃及的首都,有书说:从未见过开罗的人,就等于没有见过世界的人。这让我对这个城市有着无限的好奇和向往。可真正来到开罗却有点失望,四周一片灰黄色,雾霾沉沉的天空,尘土飞扬的街道,由于房屋建成后要交高额的修建税,很多房屋未完工便入住,所以到处是裸露着钢筋水泥没封顶的烂尾楼似的建筑。房屋下成堆的生活垃圾,裹着毛毯睡在路旁长椅上的流浪汉,仿佛都在向我们数落着这个城市的衰落和混乱。</h3> <h3>没有屋顶的房屋建筑</h3> <h3>到了开罗,当然要去参观吉萨金字塔了。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是古埃及法老即国王和王后的陵墓,因为这些巨大的陵墓外形形似汉字中的金字,我们称之为“金字塔”。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头建筑物,有的已经屹立了4600多年了,大部分位于埃及的尼罗河畔和开罗广袤无垠的沙漠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位于开罗西南郊的吉萨金字塔,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h3> <h3>其实吉萨金字塔是一个群体的统称,而不是单独的一座金字塔。其中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孟卡拉金字塔是三座最具代表性且保存最完好的金字塔,又叫大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呈立方锥形,四面正向方位 ,高138米,相当于40层高楼,四周底边各长230米,比几个足球场还大,由230余万块平均重约2.5吨的石块层层叠叠堆砌而成。神奇的是石块间没用任何粘合剂却合缝严密,世人至今不明白在极其原始落后的条件下,古埃及人是怎样把它建成的?哈夫拉金字塔,虽然比胡夫金字塔低3米,但由于建在山坡上,也不失高大壮观。而孟卡拉金字塔由于建于第四王朝的衰落时期,加上国王的早逝,仅有66米高。</h3> <h3>胡夫金字塔</h3> <h3>尽管在教课书和影视上多次见过金字塔,但真正近距离接触金字塔我还是激动的难以言表!仔细端详金字塔表面的石块明显已经磨损风化的非常严重,原本尖尖的顶部因为风化已有所磨平,处处透露着岁月的痕迹。当我把手放在金字塔拥有四千多年历史的石块上时,似乎在触摸历史,忽然想到几千年前会不会也有一只古人的手,刚好也触摸此处呢?我们在不同的时空,抚摸着同一块石头的同一处,那是穿越时空的传递?还是前世因缘的轮回?</h3> <h3>全由巨石层层叠叠堆砌而成</h3> <h3>著名的狮身人面像耸立在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之间的一块洼地中央。除了前爪外,全由一整块天然岩石雕琢而成,高20米,长57米 。石像双目凝视东方,嘴角似笑非笑,形似力大无比,面容却阴沉忧郁,既似睡意朦胧,又似清醒警觉。几千年来,笑看时光流逝,冷观沧海桑田,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更迭。如今狮身人面像已是痼疾缠身,千疮百孔,仍像个忠诚的卫士似的守护着金字塔。</h3> <h3>狮身人面像</h3> <p class="ql-block">埃及文化敞露在蓝天白云之下,要想探个究竟开罗解放广场附近的埃及博物馆是非去不可的地方。砖红色二层建筑古朴无华,是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建于1881年,收藏的各种文物有30多万件,陈列展出的仅约6.3万件,约为五分之一。藏品包括发老的巨型石像和大量遗物以及史前的陶器、石器,和古代艺人精心制作的各种艺术品,以及记载古埃及科学、文学、历史、法律等内容的纸莎草纸文献。</p> <h3>埃及博物馆</h3> <h3>一楼从史前时代到远古、中古、帝国时代,至希腊和罗马的展品皆有。二楼是以专题陈列室的形式展出,且展品比一楼的更加贵重,有棺木室、木乃伊室、史前遗物室等。其中最著名的图坦卡蒙陈列室,有 3000多件陪葬品,你可亲眼目睹法老的黄金面罩、黄金棺材和黄金宝座,这些光辉灿烂的金制品,可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博物馆的文物媲美。木乃伊陈列室是博物馆中最吸引人的地方,要另外收取100埃镑。里面安放20多具埃及历代法老及后妃们的木乃伊,有的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但仍保存完好,躺在黄金、宝石镶嵌的棺木里,甚至可清楚的看到头发和脚指甲。 </h3><h3> 唯一遗憾的是博物馆内不允许拍照。</h3> <p class="ql-block">进入博物馆的大门,历史的厚重气息扑面而来,肃穆、敬畏之心油然而生,让人仿佛穿越时空隧道,你可看到神,看到发老,看到帝王的跋扈,历史的沉浮……你会唏嘘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奈!从法老的显赫一世到归尽尘土的空无,可谓名利都是过眼云烟,财富皆为身外之物!</p> <h3>短暂的埃及之行结束了,但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真是一个有着太多秘密和故事的国家。在这里奢华和贫穷、美好和丑陋共存;惊喜和沮丧、欢乐和悲伤同在。当你经历了这一切,你会发现:它不仅仅是为你带来几张用以炫耀的照片,它还能让你大开眼界,茅塞顿开,让你在一个别人呆腻的地方学会包容和寛恕、学会隐忍和坚毅,让你不断地反思和自省、不断地学习和完善,从而变成一个内心丰富的更好的自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