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是七零后,没有上过幼儿园。到了上学年龄,就近入学去了小城里的一所学校。我清楚地记得入学时的情景,的确像阎维文歌里唱的一样"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因为第一次去上学,要去见许多不认识的孩子,妈妈拿着给我缝制的新的花书包,带着我进入一年级三班的教室见了老师,教室里有四十多个学生,当时我们只有语文程老师和数学杨老师。我们的自然课是语文老师带,音乐课是数学老师带,因为数学老师是北京来的知青,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也会拉手风琴,老师胖乎乎的,说话声音清脆好听,我们都很喜欢她。读一年级那时候没有现在的田字格本子,我们就在鼓楼洞旁边的印刷厂门市买来白纸,拆成三十二开的本子用牛皮纸订个本皮,把语文信纸也就是方格信纸垫上就是语文作业本,下面垫上数学信纸也就是横格子信纸就是数学作业本。四年级以前我们都拿铅笔写字。我还记得上语文课时候,语文老师教拼音a,还有一个口诀:胖豆豆发小芽,我们把它读作a。当时我连铅笔也握不好,程老师很耐心地手把手教我写拼音。每一次期中和期末考试,我们都是拿语文信纸和数学信纸来教室里参加考试,老师在黑板上抄考试题,我们端坐在课桌旁一边抄题一边做题,规定时间内完成,一般情况下我都能拿双百。到了四年级我们就换成了油笔和钢笔写字,语文老师换成了一位高老师,天天要求写日记,一周写一篇作文,当时我也是文采不错的,经常得到语文老师的夸奖。数学老师还是杨老师。我的数学每次都是第一个完成,所以我就有机会当小老师站在讲台上批改其他同学的作业,有时候我也学着老师的样子给做题认真的同学打一个"甲"。本子也都用上了带有本夹的买来的作业本了,再也不用自己订本子了。四年级时候班里从内蒙古四子王旗乌兰花镇转来一个名叫李毓芳的女孩,眼睛大大的,牙齿黄黄的,学习特别棒,稳稳的每次班里考第一,呵呵那么我就顺位成了第二名,还有一个村里转来的女孩叫杜美仙是第三名,我们三个就是当年四年级三班的三大巨头,不分上下。当年我们一个年级只有三个班,我们读的是五年制小学,五年级毕业时候拍毕业照,同学们都坐着,我和老师们站在后排,同学们都说这下我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小老师了。快乐无忧的小学生活结束了。</h3><h3> 我初中就读的学校坐落在县城的北面,因此学校也被当地老百姓叫做北校。那是当年县城唯一的一所初中。我努力学习,成绩也不错,也还参加学校的竞赛考试。那是一个"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时代啊。班主任老师会把班里前十名的同学写在后黑板上,那时候每个老师来了都会提问,当然我也在其中。好学生当年都读了师范,邮电学校,交通学校之类的中专。到了初三我也是重点培养的对象,同学们下了晚自习,学校还要给我们这些选中的好苗子另外补课,后来我中考没考好,当然就与那些中专无缘了。</h3><h3> 当年家里条件不是很好,姑姑和三妈曾经劝我放弃学业去针织厂当工人,我也同意了。后来阴差阳错没有做成纺织女工,在三爹的帮助下我进入了县城唯一的高中。现在想来,如果当年我做了纺织女工,后来说不定就下岗了,也说不定孩子有两三个了,那么我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家庭主妇,整天围着锅台转,哪里会有现在幸福惬意的日子啊!我始终相信:笑看人生峰高处,唯有磨难多正果。那时候高中念书的日子很辛苦,但我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坚持。因为对物理不感兴趣,什么拉力是几N啊,什么左手定则呀,右手定则呀,感觉好烦也好难就是学不会。化学什么配平方程式呀,什么摩尔啊,什么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之类的都不感兴趣,所以后来就选学了文科。时光匆匆消减了岁月,换来了成功。后来高考,我的语文成绩比英语成绩好,在三妈的帮助下我成功地上了外语系,再后来在三爹的关照下我有了今天的好工作。当年因为父亲不懂这些,也帮不上我们多少忙,所以我们兄妹三个的学习还有工作的事情都是三爹和三妈给操心了,有他们在身边为我们保驾护航,我们的求学路,和工作都很顺利。<br></h3><h3> 虽然现在我工作了二十年了,但学习依然在路上,因为学无止境。</h3><h3> 2020年2月2日书于家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