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br> 13.花 钟<br>【教学内容】<br>教科书P48~50 内容。<br>【教学目标】<br>1. 会认“芬”“芳”“内”等10 个生字,会写“斗”“芬”等13 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欣然、苏醒”等词语。<br>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br>3. 能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br>4. 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br>【教学重点】<br>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会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br>【教学难点】<br>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br>【教学过程】<br>第1课时<br>一、谈话导入<br>钟表可以告诉我们准确的时间,可是你们知道吗,自然界的花也像钟表一样能报时呢!有一位植物学家按一定的原理将各种花种在一起, 制成“花钟”, 根据花的开放来判断时间, 他的这种做法是不是很奇妙?你想不想知道这位植物学家是根据什么原理来制作这个花钟的呢?我们一起揭示其中的奥秘吧!<br>二、学习生字<br>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br>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br>2.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br>3. 检查学生生字自学情况。<br>(1)出示生字、词语卡,全班认读,正音。<br>(2)小组互动,“我说你猜”:小组中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其他成员迅速在文中找出来。<br>(3)当当小老师:你发现哪些生字最容易出错,做回小老师提醒大家。<br>三、指导书写<br>1. 投影出示生字词,自由读,指名读。<br>2.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br>3. 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重点强调:<br>(1)容易读错的字:内、芳、组、燥;<br>(2)容易写错的字:建、醒、昆、修。<br>四、通读课文<br>1. 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同桌间互相说说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先自由交流,再指名说)<br>(1)第一段:归纳了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br>(2)第二段:揭示了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br>(3)第三段:植物学家根据这一现象的巧妙运用。<br>2. 组织朗读比赛,指名让学生挑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br>五、课堂小结<br>我们都喜爱鲜花,因为它装扮着我们的世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今天这篇<br>课文让我们大开眼界,原来这些争奇斗艳的花儿还蕴藏着这么多的奥妙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细细探究吧!<br>第2课时<br>一、复习导入<br>1. 听写生字新词,同桌互改,巩固反馈。<br>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花不仅芳香美丽,还能报时呢!想知道它是怎<br>样报时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课文吧!<br>二、探究发现<br>1. 默读课文第1 自然段,归纳现象。<br>(1)想一想:你发现了一个什么有趣的现象?(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br>(2)找一找:课文介绍了9 种花开的时间,请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说一说。<br>(3)填一填:找出描写各种花开放时的样子的句子读一读,并照样子填一填。<br>出示: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br>蔷薇( ) 睡莲( )<br>万寿菊( ) 紫茉莉( )<br>月光花( ) 昙花( )<br>(4)议一议:作者用不同的句式来描述各种花开放时的样子,这样写有什么好<br>处?(这样写不仅形象地再现了各种花开放时的情形,而且语言优美,富有<br>情趣。)<br>(5)赏一赏:展示文中几种花盛开时的图片,与同学们一起欣赏一下。<br>(6)品一品: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感悟它的美。<br>2. 学习课文第2 自然段,揭示原因。<br>(1)细读课文,思考: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br>(2)小组交流:通过读书, 你找到答案了吗?<br>(3)集体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br>(揭示原因: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以及昆虫活动的时间<br>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由花本身的特性决定的。)<br>3. 学习课文第3 自然段,感受花钟制作的巧妙。<br>(1)回顾全文,说说植物学家修建花钟的做法妙在哪里?<br>(利用不同的花开花时间不同这一特性,将花圃修建成“花钟”,既是科学<br>和艺术完美的结合,同时又富有情趣。)<br>(2)学生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植物学家修建的花圃。<br>三、交流感想<br>你从这位植物学家身上学到了什么?<br>(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br>四、拓展延伸<br>1. 自制花钟。学习制作花钟的方法,仔细观察周围的植物,记录它们开花的时间,按它们开花时间的先后顺序,把植物的名称记录在自画的钟面上。并通过各<br>种途径了解这些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br>2. 根据学校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观察,并记录好观察<br>日记,看看会有什么发现。<br>五、课堂小结<br>花开花谢,不仅给我们美的享受,更蕴藏着自然界无穷的奥妙,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就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br>【教学反思】<br>教学时,我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认识文中提到的各种花,了解花的开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然后我提出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自悟,让学生从朗读中感受文本,形成新的体验和感受。 14.蜜 蜂<br>【教学内容】<br>教科书P51~53 内容。<br>【教学目标】<br>1. 认识“概、阻、括”等8 个生字,会写“蜜、蜂、辨”等12 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br>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探究蜜蜂辨别方向的试验过程。<br>3.学习用关联词说句子,知道用词准确有利于表达。<br>4.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br>【教学重点】<br>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认真。<br>【教学难点】<br>1.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蜜蜂的喜爱。<br>2. 明白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么得出的。<br>【教学过程】<br>第1课时<br>一、谈话导入<br>1. 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br>2. 播放有关昆虫的图片,请同学们感受昆虫世界的神奇。<br>3. 大家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群了不起的小客人——(幻灯片出示蜜蜂的图片)让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br>4. 简介作者: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以研究昆虫解剖学及行为而著名。自幼喜欢动物和植物,尤其是昆虫。他穷尽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和实验,真实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成10 册之巨的《昆虫记》。<br>5. 说一说你对昆虫的了解。<br>二、初读感知<br>1.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同学们课文读得怎么样呢?<br>想要读得正确、流利,首先要把一个个“拦路虎”消灭掉。同学们先自己读<br>一遍课文,把自己的“拦路虎”圈出来。然后查字典或与同桌合作解决生字词。<br>2. 检查学生生字自学情况。<br>3.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者做了一个什么试验?(做试验;测试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br>三、归类识字<br>1. 出示生字卡片“蜜、蜂、辨、阻、跨”等,组词朗读。<br>2. 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和写字的经验。<br>四、课堂小结<br>作者因为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本领,所以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这就是科学家们研究问题的方法。那么下节课我们就跟着作者一起去做做这个试验!<br>第2课时<br>一、复习导入<br>1. 听写上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br>2. 请学生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br>3. 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br>二、研读课文<br>1. 先默读课文,看哪几个自然段讲了试验的过程。(第2~5 自然段。)<br>2. 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和句子。<br>3. 蜜蜂们到底能不能回到家呢?回来了几只,用了多长时间?<br>幻灯片出示句子: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br>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br>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br>(1)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br>兴奋。)<br>(2)看到经历了那么多困难后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带着自己的感受读<br>下面的句子: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br>无误地回到了家。<br>4.学到这儿,大家一定很佩服小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吧!想不想弄清楚它们怎<br>么会有这种能力的?我们看看本文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br>幻灯片出示句子: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br>三、巩固提升<br>1. 学习第2~5自然段,进一步介绍试验过程的方法。<br>(1)试验的四个步骤中,其中有三个步骤是在第二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br>(2)抽生汇报,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吗?再<br>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br>(3)体会用词的准确性。<br>讨论:去掉“几乎”“大概”可以吗?(不可以,这些词用得很准确,体现<br>出作者观察仔细,是科普说明文的特点。)<br>(4)说说作者边看边思考的观察方法。(师引读,生接读:作者是一边看,一<br>边想的,当法布尔看到 ,想到 ,看到 ,想到 。看到<br>小蜜蜂的这种样子,又想 。)<br>(5)教师:作者在写试验过程中,不但写怎么做的,还写了看到的和想到的,<br>这样才能把试验过程写生动。<br>2. 了解试验结果。<br>(1)法布尔等蜜蜂的过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br>(时间顺序:从回家的路上,到跨进家门,再到傍晚,最后到第二天。)<br>(2)找出能证明结论的句子。(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br>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br>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br>(3)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br>(4)前两只蜜蜂和后面的十几只蜜蜂各自是怎样飞回来的?<br>(5)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这十几只蜜蜂中的一只,途中会遇<br>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充分想象、互相交流)其他同学评<br>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br>(6)从蜜蜂回来时遇到的不同情况,你认为蜜蜂有着很强的辨认方向的能力吗?<br>(7)指导朗读: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想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br>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br>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语气又是怎样的?<br>3. 学习首尾两段。<br>(1)出示第1段:同学们,读到这里,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的吗?<br>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br>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br>(2)法布尔还得出了什么结论?(齐读最后一段)<br>(3)在这个结论中,可以肯定的是蜜蜂辨认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br>无法解释的——能辨认方向的本能。<br>(4)你们同意他的这个结论吗?你是怎么认为的?<br>四、课堂小结<br>学完了课文,同学们一定尝到了探索发现的乐趣。其实,自然界中还有许多<br>奥秘在等着同学们去发现,去研究,希望同学们都具有慧眼,善于发现问题并有<br>为科学探究而不怕困难的精神。<br>【教学反思】<br>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了解了完成试验有哪些必要的条件,然后创设让学生个性化解读的机会。当学生了解了试验的结果后,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在这堂课上,我真实感受到了:只有放飞学生的个性,才能使课堂灵动起来。这一课算是结束了,可是留给我的思考依然没有结束,对于老师意想不到的课堂生成,该怎样妥善处理呢? 15.小 虾<br>【教学内容】<br>教科书P54~55 内容。<br>【教学目标】<br>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br>2. 通过学习,了解小虾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br>3.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喜爱之情。<br>4.练习概括段落内容,积累并运用表示顺序的词语。<br>5. 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懂得爱护小动物。<br>【教学重点】<br>学习作者观察小虾的顺序和方法。<br>【教学难点】<br>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小虾的喜爱之情的。<br>【教学过程】<br>第1课时<br>一、谜语导入<br>1. 课件出示谜语:驼背老公公,胡须翘松松。爬到锅台中,全身红彤彤。<br>2. 板书课题:小虾。<br>3. 你对小虾有哪些了解?想深入了解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小虾》这一课。<br>二、读书品悟<br>1. 自读全文:请读读课文,找找小虾很有趣和脾气不好在课文哪个自然段。过渡:<br>选择你最感兴趣的段落进行自读体会。<br>2. 学习课文第3 自然段。<br>(1)自读自悟,体会特点。出示自读提示:①读一读你最感兴趣的自然段;<br>②找一找作者是围绕哪句话写的;③画一画重点词语体会小虾的特点。<br>(2)小组汇报、交流收获。<br>(3)集体交流、资源共享。<br>3. 根据学生的发言调整以下两段教学顺序:<br>(1)抓词抓句、体会有趣。<br>师:小虾是怎么有趣的,你是抓住哪些词来体会的?<br>(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br>住缸壁。“荡”字写出了小虾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br>(2)作者生动地写出了小虾在缸里的情况,活泼可爱,生动有趣,但小虾也有发脾气的时候,让我们一起看看它发脾气的样子吧!(学生齐读小虾脾气不好的句子)<br>(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br>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腿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如果这时碰到正在闲游的同伴,说不定就要打起来。小虾的搏斗很激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有时还会蹦到缸外的地面上。)<br>(3)—般情况下,我们说谁脾气不好是他的缺点,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br>小结语:在作者眼里,小虾脾气不好却让人感觉是那么的有趣,作者看他们打架,自己肯定躲在旁边偷着乐呢,这说明作者对小虾充满了 <br> 。<br>请同学们用喜欢的语气读这一段话。<br>4. 学习4~6 自然段。<br>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4~6 自然段,还从哪些地方看出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br>(作者不仅为小虾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还不怕麻烦地从小溪拿回一些石块和水草,让小虾更有家的感觉,由此可见,作者是多么地喜爱小虾啊! 在作者的精心照料下,小虾很快繁殖了后代,缸里活泼可爱的小虾越来越多,带给作者的快乐也将会更多!)<br>三、总结拓展<br>1. 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了些什么收获?(围绕文章内容、 写作建议两方面来谈)<br>2. 感情提升:<br>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像这样的可爱的小生灵,如果我们都像小作者爱护小虾一样爱护我们身边的小动物,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会更加美好。这些可爱的小生灵也会给咱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br>四、课后作业<br>1. 在生活中认真观察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了解它的样子及其生活习性。<br>2. 用你的笔把你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用上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br>【教学反思】<br>这篇课文是一篇写小虾生活习性的文章。通过观察小虾吃食、打架等细节的描写,突出小虾有趣、脾气不好两个特点,表达了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课文比较浅显易懂,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体会小虾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喜爱之情。